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393章

帝国的朝阳-第393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手拉灭了电灯,原腾一便从前间的书店走到了后院,在那和式的后院中,除去一株樱树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草木了。

走到院内,仰首朝天上看了一眼,深藏青色的天穹像是一口广袤无垠的大锅,疏密不定的星星隐耀闪烁着微芒,院中的那棵粗大的樱树,树干泛着淡青色直矗高空,模模糊糊融化在黯黑的夜色之中,枝叶都看不甚清晰。

想着先前的问题,原腾的神情显得有些凝重。

“如果打起来的话,能打得赢吗?”

即便是作为长期潜伏于的康斯坦丁市的特工,原腾一有些也会怀疑中国是否能够击败俄国,毕竟俄国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尽管身处康斯坦丁市,通过同俄国水兵的接触,使得他深知俄国兵的一些弱点,但相比于东北,俄国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可千万不能动摇你的意志!”

作为一名谍报人员,最大的忌讳就是意志的动摇,再次坚定心神之后,原腾一在院子里来回走动着,思索着最近一段时间从港口中传来的信息。不过他更好奇的是,是谁,把那些情报传出了俄国人的海军基地。

“那些情报是谁传出来的呢?”

一直以来,她摆脱不了那种感觉:有个人经常在暗中盯着她,一双警惕的眼睛。

尽管明知道这也许只是一种幻觉,但是对于德川茶茶来说,这双眼睛却总是提醒着她,让她小心一些,在这个行当里,粗心大意的代价是往往会是生命。在过去的多年间,她不止一次目睹那些被绞死的“间谍”——在这里总有许多间谍为其它国家服务。

又一次,当马车驶出康斯坦丁海军基地的时候,只感觉有些疲惫的德川茶茶打算暂时忘掉那双眼睛,忘掉烦人的生活,忘掉那些恨不得把她吞掉的露国将军们,回到东京……不,尼古拉市的的家中——不过,那个家似乎已经消失了。是的,那个家已经不复存在了,甚至就连那家宅,都已变成了别人的家宅——被露国人占据着。

现在的德川家并不是当年最上流的华族,实际上,除去宗家、御三家以及御三卿三家拥有爵位直系家族根据协议获得了俄国爵位,并迁移至俄国之外,其它的人家都不再拥有所谓的华族地位,加之土地等财产被没收,使得他们不得不自谋生路,也就是从那时起,迫于生计,德川茶茶也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如果说德川家留给了她什么,恐怕也就是姓氏了,或许,德国家族已经没落了,但是对于那些俄国人来说,德川却是一段历史,也正因为这个姓氏,使得她能够接触到总督府的高官以及陆海军将领,

也就是从那时时,从华族小姐沦为上流社会交际花的她便游走于俄国高官以及陆海军将领之中,而现在更是成为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的情妇。他甚至在城中为茶茶买了一栋房屋,每天都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这里,对她可谓一往情深。

不过,对于茶茶来说,她之所以会游走于男人之间,甚至不惜牺牲祖先的声誉,绝不仅仅只是受生计所迫,实际上,早在日本被占领前,她还有机会嫁给其它贵族,被占领后她也有机会嫁给本国的富人,但她却自甘“堕落”的成为了交际花。

也许,很快这一切就会结束……

望着车窗外的路灯,茶茶在心里这么想着,对于已经二十七岁的她来说,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青了,也许再拖几年的话,一但宠爱不再,那么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获得那些情报。

情报!

想到晚上刚刚获得的那份情报,茶茶便立即吩咐着车夫加快速度,在她回到位于市内的那栋漂亮的西式别墅之后,茶茶只是草草收拾了一下,然后,便趴在桌子上写起了信来,信是一封很普通的信件,不过在写完信之后,她又拿起另一只笔,在信的背面书写着,与正面的墨迹不同,在她书写的时候,信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是一种特制的隐形墨水。

信很快便写好了,随后她便把信塞进信封里,接下来的一切都很简单,她只需要把这封信以普通信件的方式寄出就可以了,至于那位原腾先生如何把信送到真正的收信人手中,并不是她需要关心的事情。

为了保证她的安全,多年来,她甚至没有直接的上线,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发布的,从而避免了她会因为人为失误,而被俄国人识破身份。

在写完那封信之后,她又一次翻看着报纸,在报纸的分类广告中寻找着她所需要的内容,似乎并没有什么新的命令,这个发现多少让她有些失望。

“哎……”

长叹口气,她拿起了毛笔,有时她也会练两笔字,多少平静一下内心的烦躁……

第182章情报决定一切(求月票)

1901年的元旦之后,没完没了的雪便笼罩着东北大地,厚厚的积雪很快便覆盖了东北大地,同样也覆盖着大连这座海滨城市。大雪遮挡了视线,以至于百米之内,就辨不出广场钟楼上的时针。尽管雪花遮挡了视线,但是街道上,马车仍然于街道上奔驰着,不过在这个时候公共电车却是最为安全的交通工具。

“铛铛”的电车声,在那些中式的和西洋式的建筑物间穿行着,有轨电车是中国在上个世纪送给世界的礼物,从十年前于仁川首先投入使用之后,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风靡整个世界,而作为一个有轨电车发明后方才兴建的城市,大连更是拥有全世界最为密集的,也是最为现代化的有轨电车网络。

在风雪中穿行着的有轨电车内的暖风机,使得车厢内温暖如春,从而令车厢内的乘客们无须忍受关东的苦寒,实际上,这也是冬天里乘客们更喜欢电车的原因。也正因如此,多年来,有轨电车,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充当着东北的名片,象征着东北的工业、开化以及文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象征着现代的生活方式,这恰是关内民众所无法享受的。

相比于在轨道上行驶的电车,在柏油街道上行驶的马车里,却没有那么舒适,其既便是装有暖炉,也不过是那种简易的烧炭暖炉,甚至会让车厢里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或是炭火味或煤味,总之其间的味道绝谈不上舒服。但是相比于马车,刚刚于上流社会流行起来的汽车,却有着其难又岂及的优势——东方牌汽车拥有暖气,发动机的余热足以让其封闭良好的车厢内达到二十几度,从而使得乘客在冬日里再也无须忍受东北的苦寒。

也正因如此,汽车开始受到富人的追捧,去年一年,东方牌汽车的销售量甚至突破了三千辆,而不似前年刚推出时一般只能依靠“政策性扶持定单”,也正因如此,现在汽车于东北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因为产量的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实际上,半数汽车仍然是由政府机构采购,也正因如此,在东北重工业开发公司的计划上,一家专事汽车生产的汽车厂已经列入了新年规划之中。当然,对此大多数人并不关心,至多只是那些的股票代理人会向客户吹嘘着汽车的未来,游说关内外的财主们购买汽车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也正是通过那些代理人的吹嘘数以千百万的资金会从全国各地涌入东北,化为一座座工厂,从而成就着东北的工业——仅在去年一年,东北便吸引了超过4。5亿元的国内投资,实际上,正是在过去的多年间关内外的民间闲散资本正在一点点的取代着政府或者公司投资,成为东北经济以至关内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成熟的股票债券市场则是促成这一切的根本。

不过对于局外人来说,他们只需要享受这一切便足够了,他们根本不需要关心这一切,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

坐在汽车上的李幕臣,依如往日的翻看着手中的文件,相比于其它机构接受汽车的被动,情报局对于汽车的接受之快,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甚至作为情报局局长的李幕臣还主动申请经费为局里添置了一百余多辆汽车,以保障的情报局对交通工具的需要,非但如此,李幕臣甚至还要求在情报学校的特工培训中增加汽车驾驶、维修等技能,由此可见其对汽车的重视。

对于别人来说,或许,他们看到的是汽车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当然还有冬日里的暖气,但李幕臣所看中的却是它的速度——可以80公里的时速永远开下去,只要油箱里有油;其便捷远非火车所能相比。

在去年,他甚至曾坐着汽车在10个小时内抵达了沈阳,无须像过去一样等待列车时刻。尽管那400公里的道路大都是当年修建铁路时遗留的、由沿线壮丁团养护夯土路,但仍然让李幕臣深切体会到了汽车的便利。

也正因如此,作为情报局长的李幕臣才会第一次干涉“政务”,希望能够将城区的柏油路向外延伸,用柏油公路取代现在的那些原始的夯土路。通过公路连通各个城市,不过他的这一构想,显然不太现实,毕竟有道路的修建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限制。

不过他的这一建议却得到大帅以及军令部的支持,在军令部的支持下,去年壮丁团利用冬训进一步翻修平整了十数万公里道路,其中有多达三千公里为碎石路面,尽管公路的功用远无法同铁路相比,但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至少对于情报局等机构来说,他们无须再像过去一样等待着列车时刻,只需要驾驶汽车或者摩托车既可前往各地。

当然,修筑现代化的柏油公路只是一个建议,只是一个幕僚官员的建议,对于李幕臣而言,他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本职工作,也正是他所擅长的工作范围——也就是情报工作之中。

在汽车驶进总督府门厅前的车道后,李幕臣便从车上走了下来,他走过宽敞的大厅,然后直接上了电梯,一如往日一般,做为情报局局长的他甚至不需要通传、等候,便可以在第一时间见到东三省实际上的主人。

走过一道道厚重的橡木门,沿着宽敞的走廊里往老师的办公室走去时。一路上李幕臣经过一些办公室、作战地图室,最终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准确的来说是总督办公室——外间的办公室里坐着二十几名工作人员。

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见到李幕臣时,只有几分相熟的冲着他点点头,至于其它人,甚至都没有抬起头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同样也是唐浩然的幕僚,其中有些是穿着陆海军军装的参谋军官,他们是总督的军事参谋官——一群同样年青的参谋军官。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向总督提供军事上的建议,至于其它的幕僚官员则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施政建议,可以说庞大而职业的幕僚群体,是保证总督府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

“李先生,请您稍等!”

尽管不需要通传,但在办公室门外,李幕臣依然被拦下了,待侍从官挂下电话后,才起身亲自为其推开那厚重的橡木门。

“幕臣,你来了,坐!”

看着走进来的李幕臣,唐浩然便随手将桌上的文件一合。

“源友,好久不见!”

坐在办公桌对面的韩彻看着老朋友的到来,韩彻连忙站起身来,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人们并不知道李幕臣是东北的情报头子,但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韩彻总觉得的自己这个老同学的双眼中闪烁着一种阴沉狡黠的光芒。实际上,即便是在老同学之中,对李幕臣的评价,也会因其所从事的职业,而调低几分,甚至有过份者称其为“忠犬”,但作为海军参谋总长的韩彻,却深知,大帅需要这只“忠犬”,而东北同样也需要这只“忠犬”。

韩彻打量着李幕臣的时候,李幕臣同样也在打量着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在过去的几年间,他颇有技巧的成功篡夺了海军部的权力将所谓的研究中心变成了海军总参谋部,从而篡夺了海军部对海军舰队的指挥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架空了海军部,尽管其中有老师的“纵容”,但其中的“技巧”,却又不得不令人佩服。

此时他的脸上带着笑容,可李幕臣却猜不出他在想什么,打算干什么。这是一个永远让人看不透的人,作为情报官员,他曾经分析过自己的这个老同学,这家伙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不过至少有一点他是清楚的——即使是他设立的那个海军情报处,现在依然离不开情报局的支持。就像现在,他的情报直接决定着一切!

这种骄傲与自得,多少让李幕臣找回了一些得意之感,冲着老同学略点下头。

“瀚达,”

接着他又将视线转身老师,恭敬的鞠首行礼之后,方才提及正事。

“老师,局里刚刚获得一份情报,我想……”

话声微微一顿,李幕臣将视线转身韩彻,认真的说道。

“海军应该会非常感兴趣!”

“哦,有什么好消息吗?”

一听到海军会感兴趣,韩彻顿时便来了兴趣,尽管现在海军已经利用驻外武官团设立了情报处,但是在情报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