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

第257章

帝国的朝阳-第257章

小说: 帝国的朝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生存人们的大脑开始发昏,他们发了疯的逃出城,有许多人为躲避残暴的露国、军而逃往山区,对于他们来说,逃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在面临危险时,人们总是自私的。

而在这混乱与惶恐之中,东京这座曾颇为繁华的城市,因数十万民众的逃离反倒是日渐冷清,而在这冷清之中,日本仅存的最后的武力——近卫师团以及其它六个临时征召的师团,正在东京构建着防御,这些来自各地的日本军人,尽管缺枪少弹,甚至许多人不得不用原始的前装枪作为武器,但他们却发誓要发扬“武士道”精神,誓死保卫天皇。

天皇仍在东京!

或许对于这些“忠勇”的士兵而言,这是最大的安慰了,也是唯一支撑着他们的精神安慰。尽管天皇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并不算重要,但在这个时候,有这么一点安慰至少胜过没有任何安慰。

天皇并没有逃出东京,在东京市中区碧水环流的护城河畔,繁茂的树木掩映着巍峨的日本皇宫,这里就是是日本帝国的心脏,而那所谓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就居住于此,繁茂的柏树分外的苍翠,宫墙外的二重桥下护城河畔,可以看到执行警戒的日军士兵,不过这些衣衫破旧的士兵,脸上却看不到多少精神,走动起来也是有力无气的模样。

而每当有那些背负着包裹匆匆离开的路人时,他们的目光中会流露出一丝向往,甚至渴望的模样,人性总是自私的,在这个时候,即便是这些曾发誓保护天皇的卫兵的意志,同样也在动摇着,摇摆着。

是逃,还是留,对于此时的每一个留在东京的人们来说都是问题。同样,对于日本的天皇明治而言,也是一个问题。

在宫墙内,在那繁茂的花园中的碎石路上,明治天皇正心绪烦乱地慢步踱着,此时的他已经脱去了军装,换上了日式的黑色和服,对于主张全盘西化,开化维新的明治而言,过去纵是在私下里,他也会穿着西装而不是和服,他正是通过这种行为,向身边的臣侍们表明着他的态度以及决心,但是现在当日本面临西洋的入侵时,他却穿上了和服,曾如许多日本人一样,他于内心中渴望着“神风”的降临,帮助日本击败可怕而又残暴的露国、军,也曾祈求军队中的官兵如小说中的武士一般为其尽忠,用他们的武勇击败露国人。

可这一切不过只是渴望,只是祈祷罢了,失败!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露国人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而在“关东战役”结束之后,尽管并不愿意面对现实,但作为天皇的他也明白,战败已经不可避免了,正因如此他的内心才会烦燥非常,心中的阴云才会愈聚愈浓。

是离开,还是留在这里?

明治没有想到,自己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离开,又能去什么地方呢?也许可以去九州,也许……可到了九州又能怎么样呢?现在露西亚可是要占领整个日本的!

都是那些大臣们,如果当初接受最后通牒的话,又岂会有这样的问题!

当初在是否接受露西亚最后通牒的问题上,明治天皇便一直希望能够接受最后通牒,从而换取日本的生存,但许多大臣们却拒绝了,他们希望能够维持国体,他们认为日本还有一搏之力,认为通过日本的抵抗,能够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日本那弱小的躯体上经在过近三十年开化维新后,多少长出的一点儿肌肉让人们有了些勇气。但最终的事实证明,弱小的日本尽管长出了些许肌肉,但是在露西亚这样的西洋大国的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现在看起来,一切就像是个笑话,而更可笑的是自以为有些肌肉的日本,试图用那点肌肉保卫自己时,却亲手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真是无谓的抵抗啊!”

一声感叹后,明治默默的闭上了眼睛,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在茶不思,饭不想的神情恍惚状态中,饭量降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的明治天皇的气色显得有些不佳,尤其是最近半个月来,在露国人再次恢复了进攻之后,有时候一整天也不过只是粗粗了吃了几口米饭罢了。

“哎,早知道,真不应该抵抗啊,一切全都完了……”

明治自言自语着,尽管他曾主张接受最后通牒,但是他的心里还有是那么一丝侥幸,作为一个雄心勃勃意欲将日本带入强国之列的统治者,尽管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所以他并不希望日本在自己的手中失去大片国土。

赌的话,至少还有一线希望,若是不赌,那日本可就全完了,露西亚是西洋大国,但却是西洋中的弱国,他们没有强大的海军,即便是拥有被称为压路机的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可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怎么把军队运到日本呢?

曾几何时,在将军们看来,这是日本最大的依持了。而每每想到镰仓席卷大陆的蒙古人兵败神风之下,将军们甚至觉得日本是受神风的庇佑。

可露国人偏偏做到了,他们把数十万军队运到了远东,运上了日本的大地,一切已经注定了!从露国人在日本登陆后,实际上日本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至于国民们所期待的神风,也从未能展现它的存在。

以至于现在明治甚至隐隐觉得,是不是因为二十余年间的一味西化,使得日本不再受神明庇佑,毕竟神明是东方的,而不是西洋的,当然这样的声音最初只是在民间流传,但现在明治甚至也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这一观点,这或许正是绝望的一种表现——在希望完全破灭之后,则只能寄希望于那些虚幻之物了。

“……“关东会战”之后,尽管我们咬紧牙关扩充军备,好容易才组建到20个师团,而这些师团无一例外的欠缺武器,因露国海军的封锁,我们甚至不得不依靠走私武器武装这些师团……而相比于露西亚在我国的40个师,露国、军为日本的两倍以上,要知道露西亚……”

“谈判吧!趁着还有那么一点机会的时候!”

陷入御前会议中的争吵中的明治,为那无休止的争吵而心烦意乱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他转身看去,一名侍从武官向他低头行礼道。

“伊藤首相求见陛下!”

伊藤博文来了,他还想说什么?去年岁末,面对战线不断失利的现实,被重新委任为首相的伊藤博文,相比于其它人的燥动,他却一直主张谈判,不过他所主张的谈判却不为露西亚所接受。

但是面对露国人的拒绝,伊藤并不气馁,最终正是他一手促成了“关东会战”。他试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赢得外交斡旋的机会,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至少曾经日本还有那么一线的通过外交解决的希望,但这一希望却因为会战的失败而化为泡影。

好了,那场会战耗尽了日本最后一点元气,自此之后,日本再也没有力量阻挡的露国、军的进攻了,尽管表面了,现在又拥有了二十个师团,但这些甚至连步枪都没有的师团完全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难道要让士兵们用太刀去阻挡露国人的进攻吗?

即便是如此,在山县有朋等人依然固执的认为,必须要战斗下去,即便是全数战死,也要让世界见识日本人的骄傲,可在骄傲之后呢?

再也没有日本了!到那时,谁又能记住日本呢?

相比于山县有朋等人的固执,伊藤无疑是极为现实的,他主张立即投降,趁着日本还有那么一点儿本钱的时候,投降也许可以争取更好的条件。但是做为一国之君的他,又怎么能够投降呢?可除了投降之外,还有其它的选择吗?

“哦,朕知道了!”

点点头,明治天皇朝着觐见厅的方向走去,所谓的觐见厅是天皇私下接见外臣的所在,与殿中接见在大臣不同,在觐见厅中,他可以更直接的询问一些问题。走着走着,明治忍不住想到另一个问题。

这一次,伊藤博文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息呢?

会不会是什么好消息呢?比如说英国人决心干涉此事了?比如说,米国人,总之,尽管对战争已经绝望了,但并不意味着明治会完全放弃希望,至少在他的心底,还心存着那一线的希望,或许,这一切希望正是他一支坚持下来的根本原因。

想到这里,明治不禁加快了脚步,以至于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急切,一定会是什么好消息吧……

第31章破灭(求月票)

通往觐见厅的走廊下,每一个人显得个个心事重重,宫侍们的神情虽然看似严肃,可实际上他们的目中的愁意却出卖了他们,作为宫侍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普通人没办法获知的信息,而所有的消息都表明,情况越来越不妙了。

当这些宫侍看到伊藤博文的时候,看到他的脸色时,心底无不是微微一震,看样子局面更差了!

由宫侍引领着沿着这唐式的走廊往觐见厅走去时,伊藤博文的眉头纠结着;脚步沉重得像灌了铅一般。近侍走在他前面;似乎刻意放慢脚步;在等他跟上。可是他的脚步却是沉重而且滞涩;几乎抬不起来。可却只能不断的往前走着。对于他来说,若是有可能的话,他宁可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但纵是再漫长的道路也有走完的时候,再沉重的脚步也是在前行之中。终于,当伊藤博文走进觐见厅式,看到天皇就站在这间宽敞的内设简单至极的厅内,天皇背对着他站在窗边,似乎是在看着厅外的小湖。

“臣见过陛下!”

伊藤博文恭敬的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礼。即便是在明治请其免礼之后,他仍然垂首行以15度鞠礼。

背对着伊藤博文,使得明治那张在记者们笔下永远只能用“威严无比”来形容的“神容”中,所流露的忧虑不为外人所见,但是他可以隐藏自己的表情中的忧虑,但言语中,却是无法掩饰他内心的担忧,在伊藤博文见礼之后,明治天皇主动询问道。

“伊藤,去年,你曾力劝过我们接受最后通牒,现在看来你是正确的!”

何止是正确的,根本就是最为明智的决定,正如许多西洋观察家、外交官所表示的一般,割地赔款是对日本最为有利的选择,否则的话等待日本的将会是灭亡,彻底的灭亡,就像是现在这样。而偏偏日本却以自己羸弱的国力去挑战庞大的西洋大国露西亚,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除去国家的覆灭还有什么其它的选择吗?

或许诚如山县有朋等人所言,日本确实用自己的热血与牺牲悍卫了日本的尊重与骄傲,可之后呢?在外交部的策划下,英美等国的报纸上确实刊载了同情日本,感叹日军英勇的文章,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的同情也好,尊重也罢,都没能改变一个事实——在露军的进攻下日本濒临灭亡的事实。

而现在回响当初,即便是接受了最后通牒,即便是作为天皇的他亲自赴俄国谢罪,或许短时间内日本的民心士气会遭受重创,甚至沉沦,但至少还有复苏的那一天,人心总会改变,卧薪尝胆总是没有错的。

可是现在,日本骄傲的战斗了长达一年之余,只是令日本如樱花一般经历了一番绽放之美。

“一个没有樱花之烈的日本,将不再是日本,但一个被俄罗斯统治的日本,还将是日本吗?”

如何开得绚烂才是樱花的价值所在,这是日本人对樱花的理解。日本人从樱花身上体味到了视死如归的精神,想到今天春天那樱花飘落时那雪花般飞舞和竞相投奔大地的悲壮情景,由樱花纷落想到了日本的灭亡,明治天皇的声音变得低沉而,但其音腔与又是其自幼接受的那种发音训练中的“鹤音”。

“现在我们确实做到了,我们如樱花一般……”

面对陛下的问题,伊藤博文的腰低的更弯了,这是近乎于九十度的鞠躬。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以国运相赌,现在看来,我们已经战败了,昨天,在接见英国公使时,从公使阁下那里,朕知道了,听说亚历山大沙皇,已经决定将东京命名为“尼古拉耶夫市”,以作为对尼古拉皇诸的纪念是吗?”

尼古拉耶夫是尼古拉皇储的教名,将日本的首都东京易名为“尼古拉耶夫市”既说明了露国对日本的占领,又能够纪念他的长子,但对于身为日本天皇的明治而言,这却无异于一种羞辱,可是面对这种羞辱他却没有任何还击之力——这是胜利者的权力。

作为天皇的明治,甚至可以想到,在露西亚占领东京后,他们甚至会把总督府设于这座皇宫之中,甚至还可能折去皇宫,盖上西式的总督府,这都是很有可能的。而现在明治之所以询问,就是想问伊藤博文是否知道此事,即便是作为天皇的他有时候一些消息也只能透过特殊的渠道获得。

面对陛下的询问,伊藤博文再次深鞠,但是他并没有给予直接回答。

“陛下,战争的失败已经无法避免了,在这个时候,讨论这一切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现在于日本而言,所需要讨论的是日本的未来!是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