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帝国玩具 >

第114章

帝国玩具-第114章

小说: 帝国玩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是张助研吧?你好、你好,我是渤海造船厂的军代表郭文,等你很久了。”

“郭代表你好,让你久等了,这真是不好意思。”

“嗨,张助研说的哪里话,是我来的早了,可不是你来晚了。快请进吧,我让食堂准备了午饭,正好祭祭五脏庙。”

郭文是绣西渤海造船厂的军代表,能负责核潜艇的建造监督责任,可见他的背景有多么不一般。但也正因如此,他更值得自己面前这个貌似没什么背景,也没有太高职务的年轻军官,实际上来头却并不一般。

简单来说,正如王以纯所说的那样。这年月中国国防开支屡创新低,整体都是勉强维持。

而在三军之中,陆军老大哥军费是最有保障的,人家人最多当然钱也最多。而其次则是国防力量急需弥补的空军,无论是陆路方向还是海洋方向,立足国土防御的中**队都急需强大的空中力量。

所以八十年代最惨的不用问,正是看起来有点鸡肋的海军了。这年月海军惨到什么程度?讲一件事就知道了,再过两年中越南海海战的时候,中国海军因为缺少堪用军舰,曾经很认真的打算把坦克和火炮搬到货船甲板上支援作战……

可想而知,此时的海军穷的都快要哭给你看了。

而就在海军穷的连船漆都快刷不起的时候,突然国内军工系统接了一个七十亿美元的大单。不过非常可惜,这笔军工贸易只是肥了陆军老大哥,和新贵空军二等人。海军?海军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就只有郭文眼前这个人了,全程跟踪了伊拉克军贸大单全过程的翻译——张绍忠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助理研究员。

靠着张绍忠的完美翻译工作贡献,海军勉强从总后要到了一笔一千美元的翻译费。

可这么一点钱,海军深切的感觉到了什么叫做肚子饿还不是最痛苦,最痛苦的是饿惨了的时候,却尝到了一小口肉。

这种被挑逗起来的饥饿感,能让人做出一切疯狂的事情。

放到已经穷疯了的海军身上,结果倒也差不多。

当从科委主任宋老那边听说奇迹小能手胡总有个造船计划的时候,整个海军几乎都是泪流满面的。

总算,总算轮到我们海军开荤了!

为了能够抓住胡总递过来的金钱树枝,海军这次又想起了在70亿美元项目里表现良好的张翻译,也就是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张绍忠助理研究员。

张助研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渤海造船厂的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以确定是否能够满足胡总对开发造船新技术的需要。

海军装备中心的人听到宋老转达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当即就意识到了这里面蕴藏的巨大价值。

和王以纯、章明杰两个雾里看花的半内行、半外行不同,海军的人只是听到这个思路,几乎就立刻跳了起来。

只要能够解决电子技术的瓶颈,本来巨型总段造船法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而总段生产车间最急需解决的巨型龙门吊,和总段移动平顶车,正巧也是建造核潜艇必须使用的设备。

这样一来,只要确定这些设备足堪使用,后面就是中科院计算所的工作了。

等着胡总从美国进口了光电测量设备,或者真的引进了摩托罗拉的晶圆厂,可以想见接下来就是中国造船企业爆产能,然后横扫世界造船业的盛景了。

说的好像非常简单,但要实现这个远景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可是不少。

制造核潜艇确实是有一系列和巨型总段造船法相通的技术,但并不表示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就算可以用上,总不能停了核潜艇的建造,把设备拿来造民船吧?所以说简单一句话概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是没有人建议干脆甩开胡文海,海军自己拉杆子做这个项目。然而这样的论调很快被从上面否定了,不提胡文海此时的大熊猫待遇,以海军穷的当裤衩的钱包,是能完成硬件技改,还是能开发测量和模拟的电子技术?

放眼全国,有这个统和能力再加上手里有足够海量资金的,也就是胡文海了。

这一系列的上层博弈反映到下面来,就是体现在了郭文和渤海造船厂这边军工系统的重视上了。

作为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助理研究员,张绍忠可谓是在这里获得了明星一般的接待。

要知道最后这个合作能不能落到渤海造船厂的头上,可能就是他的一句话而已。

这不是刚下了车,张绍忠就被郭文和渤海造船厂的军工系统人员簇拥着,给塞到了船厂食堂的小灶餐厅里。

“来来,张助研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作为半个东道主,先干为敬!我干了,张助研你随意啊!”

说着话的功夫,郭文咕咚一声就将二两白酒的口杯一口给闷了下去,顺便还把杯子倒过来以示诚意。

就在张绍忠端着酒杯不知道该不该喝的时候,突然一阵吵杂的脚步声从外面向小灶餐厅里走了进来。

“咦,这不是张翻译吗?”

两支不约而同碰到一起的队伍里,突然响起了张绍忠颇为熟悉的一个声音。

“这是——胡总,哎呀,真是好久不见了!”张绍忠像是扔掉炸弹似的,把手里的酒放回了桌子上,连忙笑着向胡文海走了过去。

“是啊,真的好久不见了。”胡文海颇为感慨的和他握起了手,突然小声问道:“对了张翻译,你有没有兴趣换一个工作?”

第一百六十七章螳螂捕蝉

一艘集装箱货轮在纽约港口缓缓靠港,它身边一排高大的岸吊是特别能展现出人类工业暴力美感的东西。哪怕是世界上强壮的人类往它的下面一站,两者之间巨大的力量和体积对比,也能轻易的让人为这种工业伟力的体现所折服。

工业之美、工业党的情怀,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抵可以归纳为:大就是美!多就是好!动力即正义!精度即真理!

这一艘万吨货轮足足装载了两千四百个集装箱,光是卸载这些集装箱到港口的仓储区,就需要八座岸吊运作一天以上的时间。

整个纽约港口可以说,到处都在诠释着工业伟力的魅力和正义。

而就在这艘船靠岸的一天之后,一支由三辆雪佛兰公务车组成的车队就风驰电掣的开进了港务区,办理了手续之后又马不停蹄了向仓储区驶去。

在纽约港口集装箱仓储区的c区11904仓位,这里是中远运输集团在纽约港专属的一块仓储区,专门用来存放cosco的一些特殊货物集装箱。

蓝色白底的cosco标识印刷在集装箱上面,这块不小的仓储区规划面上只孤零零的安置了区区十个集装箱。

这些标准尺寸集装箱在这集装箱的海洋里毫不起眼,只有当人类闯入这恍若万古恒存的钢铁海洋之中时,它们才会因为内容物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对待。

“就是这里了,请核对一下集装箱编号,最后在这里签字。”

港口集装箱区工作人员在履行完手续之后。将集装箱大门上的锁头打开了。随着哐当——嘎吱的钢铁碰撞和摩擦声。一个集装箱向来人敞开了自己的胸怀。

“这就是水锂电电池?”凌啸有些好奇的看着摩托罗拉的艾迪逊从集装箱里抽出一盒保护完好的水锂电充电电池。

这些电池被保护的很好。一个单元的水锂电电池有四十支,被装在包装完好的纸盒里,并且印刷了英文的产品标识和说明文字。

这些商品完全不需要二次包装,就可以立刻送入零售系统销售给用户。

当然,并非全部的产品都是这样的包装,有三分之二的水锂电电池实际是简易包装运输,专供摩托罗拉产品原装使用的。

艾迪逊毫不客气的将完好的包装撕开,然后回到了自己的车上将四颗电池装入已经和车载逆变器连接的充电器上。立刻充电器上的充电指示灯就亮了起来。并且黑白液晶显示器开始显示冲入电量的数据。

实际上不仅是艾迪逊是第一次看到新科水锂电的实物,就连毛青竹和凌啸也同样是第一次看到。

在场的只有一个人对水锂电的各项属性烂熟于心,那就是最近才到美国的陆应龙。

“陆教授,咱们这个水锂电真的有那么好么?”毛青竹看起来有点紧张。

如今的毛青竹还只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小人物,自然没有后来那种挥斥方遒的强大自信。而中国人在科技上的落后,可以说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很难想象,有一天竟然会有一种高科技产品能够凌驾于美国人之上。

如果事实证明水锂电不过是一场骗局,毛青竹不敢想象等待自己等人的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这个么……”陆应龙本人不是化学专业,也不是专门研究二次可充电电池的,对水锂电的先进性认识不足。

但是凌啸却是电池行业的人。而且对水锂电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认识,果断说道:“从原理上来说。水锂电确实有很深的潜力。只要我们的产品能够达到设计水平,美国人没有理由拒绝的。”

“是啊,我就是怕它达不到设计水平。国内的工厂什么样,咱们自己不知道?”

毛青竹和国内的企业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国企的产品技术落后款式老旧就不说了,虽然不是有心制造劣质产品,但质量控制上的悲剧却让国企生产的产品名声不佳。以至于在供应趋紧的八十年代市场上,竟然到处都是滞销的国企产品。

而乡镇企业、小集体企业和挂靠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颇有原始资本来到世间范的非公企业,则是明目张胆的在制造劣质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若非是价格足够便宜,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恐怕真是没有什么市场。

毛青竹这么一说,凌啸也犹豫了起来。不过这时倒是陆应龙不用担心了,他笑着摇头道:“质量问题我看新科做的应该是国内最好的了,甚至比很多军工企业还要认真。尤其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你们不清楚,我却是亲身感受过的。”

“标准化?”

“质量控制?”

毛青竹和凌啸两人满脸疑惑,感情他们二位连这方面的意识都还没有。

“所谓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依靠经验掌握的生产管理方式,编制成标准程序条文,让工人依照执行……”

陆应龙其实也是现学现卖,换他在过年前没参加新科工厂工作的时候,对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其实也是两眼一抹黑。

但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在管理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乃是正规企业成长起来必然经历的一道关卡。

初次接触到这方面概念的毛青竹听陆应龙解释的津津有味,不住的拿自己的经历来对比询问,竟然和他讨论的有来有往。

中方这边说着悄悄话,摩托罗拉的人则都聚在了艾迪逊的汽车旁边,翘首观察着水锂电电池的充电过程。

其实说起来,电池的充电过程并没有什么好看的,表面上就是不断跳动的液晶显示器上的数字,和不断闪烁的充电指示灯。

但即使是这么枯燥的过程,摩托罗拉技术部的科学家们依然看的津津有味。

“这就是水锂电啊,艾克,你身上有小刀没有,咱们拆开一个看看?”艾迪逊手上不断把玩着一颗没有塞进充电器的电池,看向一旁探头探脑的助手。

“boss,我这只有一把瑞士军刀,要不你勉强用一下?”

“可以了,中国人的水锂电包装主要是铝皮和塑料,我估计里面的主结构是陶瓷的……”

艾迪逊接过助手艾克的瑞士军刀,三下五除二的将手上的水锂电给大卸八块了。

“果然,你们看!”艾迪逊走出车厢来,把肢解的水锂电放在汽车的车盖上。

“这种结构和普通的充电电池外包装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把头拧掉,看里面的结构一清二楚——这就是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脆性封装了!”

在水锂电电池的铝皮和塑料外套保护下的,艾迪逊抽出来的薄壁瓷瓶就是所谓的脆性封装了。电池正极接口被脆弱的固定在瓷瓶的顶端,一旦内部有膨胀气体产生,电极就会断裂失去通路作用,保护使用水锂电用户的安全。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思路,轻易的解决了在艾迪逊他们看来水锂电最大的难题。

“中国人也不是太差劲儿,看起来这东西还真是不错!”

“是啊,很简单,思路很巧妙……”

围观的美国人倒也没有昧下良心来,纷纷发出了中肯的评价。

“如果水锂电的能量密度真的能够达到镍氢电池的水平,那这个产品就真的有中国人说的那样,能够达到推向市场的要求了。”

“不过这还不够啊,水锂电的能量密度只是和镍氢电池相当。造价虽然便宜,但这不会对移动电话的需求有革命性的影响。”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摩托罗拉的技术部终究还是通信行业的人占据优势,考虑问题从移动电话出发可以说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那不是说还有一种磷酸铁锂的材料,可以提升水锂电的能量密度吗?”有人发出了自己的思考。

“这也不行,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