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国功贼 >

第286章

开国功贼-第286章

小说: 开国功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王驾千岁!”程名振率先躬下身去,抱拳施礼。王伏宝和石瓒只是拱了拱手,笑着附和,“见过王爷。您又熬夜了吧,眼睛都红了!”
        “免礼,免礼!”窦建德双手搀扶住程名振,同时转头回应王、石两人,“可不是么?最近杂七杂八的事情忒多。没一件让人省心!来人,给他们三个搬三个石头凳子来,再倒三碗酸梅汤!”
        “给我也来一碗!”坐在左上首白色石头凳子上的宋正本放下手中公文,头也不抬地命令。
        “多来几碗。别让大伙中暑!”窦建德迅速补充,就像一个开铺子的大掌柜般推销着自己的酸梅汤。
        这么晚了,还被他留在身边一道处理公事的,都是些窦家军的核心人物。早就习惯了窦王爷说话做事的风格,所以也不觉得诧异。倒是程名振,看到窦建德居然如此率性而为,心中感觉好生有趣。还没等他适应了银安殿内傍晚的气氛,窦建德清了清嗓子,又非常郑重地宣布,“既然伏宝和老石都回来了,程太守也来了,咱们大伙今晚就再辛苦一晚,别急着回家。早点把调子定下来,也好早点准备!”
        “臣遵旨!”
        “诺!”
        “好了,知道了!”
        众文武官员按照各自的习惯,乱纷纷地回应。窦建德笑着摇了摇头,松开程名振的手,自己走回御案之后,坐正身躯,继续说道:“他们三个来得晚,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孔总管,还是由你先把具体情况介绍一下,然后咱们再正式开始议事!”
        “臣遵旨!”内史侍郎孔德绍答应一声,从石头凳子上长身而起,“事发突然,并且关乎我军日后发展,因此王驾千岁不得不把诸位全召回来。”
        定下基调后,他又清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将窦建德放弃攻打魏郡,召集文武重臣的缘由介绍给诸位同僚。原来在数日之前,窦建德突然收到来自博陵的一封信。大隋朝冠军大将军,襄国侯,博陵大总管李旭主动提出与窦家军结盟,共同对付瓦岗和幽州。
        几乎与此同时,窦家军军派往博陵一带的眼线也陆续送回一些情报。那边已经开始下发兵器,一些退役的老兵也重新被召回了队伍!
        由于上一次“调停”博陵与幽州之战有功,眼下窦家军的势力在北方已经延伸到了河间郡南部。放眼河北大地,如今幽州军、博陵军和窦家军在这片土地上基本成鼎足之势。虽然强弱上还有很大差距,但谁也不敢轻启战端。任何一方被其余两家联手攻击,都会面临老巢陷落的危险。
        “基本上就这些了。李仲坚跟李渊是叔侄,暂时不会翻脸。而他集中倾国之力要对付的目标,要么是幽州,要么就是我等!”介绍完了大致情况,孔德绍向窦建德拱了拱手,然后缓缓回归本座。
        窦建德笑了笑,摇头数落,“这李仲坚真是脸皮厚,前两年打老子时,可没见他手下留过情!现在突然说要跟老子联手了,还真把老子给吓到了!”
        “管他跟谁打呢,咱们做咱们的就是”窦建德麾下的大将曹旦拍了拍头上的皮冠,瓮声瓮气地道。如今他也算个有头有脸的人了,周身上下的穿着配饰无不光鲜华贵。可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平时头顶镔铁盔,深披荷叶甲时的模样顺眼。
        “我也是这么想!”王伏宝向曹旦笑了笑,低声附和。
        这二人是窦家军武将的核心,意见达成一致后,立刻一起了一堆将领的响应。大伙摩拳擦掌,都觉得战也罢,和也罢,以窦家军现在的实力,根本没必要再向博陵军低头。
        “无备而战,纵有胜绩,其势必难长久!”听大伙一心求战,纳言宋正本立刻长身而起,白了众一眼,愤然说道。凭心而论,他非常不愿意和王伏宝这些莽夫们一道议论军情。对方所说的话中,十句里边有八句都是废话,剩下的两句,往往还要离题万里。
        “宋纳言说得对,姓李的在民间养兵为的就是图谋咱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届时,他以民间之兵拖住罗艺,以百战精兵倾力南下……”内史侍郎孔德绍还兼着曹旦的行军长史身份,扫了王伏宝和众武将一眼,大声说出另一种担忧。单从战斗力方面而论,博陵还是远远强于窦家。姓李的虽然从来没有过失信于人的记录,但谁也无法保证,他突然派个使者来商讨结盟事宜,会不会只为了麻痹大伙,进而让窦家军放弃对他的警惕。
        对于宋正本和孔德绍这些有才华的读书人,王伏宝向来甚为礼敬。因此虽然被对方白眼相待,他依旧和善地笑了笑,低声解释,“我的意思是咱们没必要为姓李的正在干什么耗费心思。他做的事情如果对咱们有用,尽管学来。如果没用,他爱败自己的家,咱们跟着瞎操什么心。等他将家业败完了,大伙刚好去收拾残局!”
        “奶奶的。对,如果他打幽州,咱们正好趁机抄他的博陵!如果他打咱们,咱们就派人联合幽州!”王伏宝的话音刚落,石瓒立刻笑着回应。“他当年可是跟咱们势不两立来着!老子胳膊上的那条疤,就是被他手下一个姓张的家伙砍的!”
        他的话让杨公卿大有知音之感,跳起来,高声道:“这话我先就说过,咱们干脆联合幽州,先下手为强!可宋先生不肯,说什么咱们都是凳子腿,少一根就得倒下!”
        “是鼎足之势,不可轻动!”窦建德白了杨公卿一眼,低声纠正。念在杨公卿旦好歹也说对了成语意思的分上,他没有继续教训旦,把声音提高了些,继续补充道:“我再强调一遍!今天人齐,可以畅所欲言。但今天过后,无论你心里怀什么想法,都以必须遵守今天的决议!”
        怀着跟王伏宝相同想法的,可不止石瓒、杨公卿两个。窦家军的大部分嫡系武将,还有后来陆续被窦建德硬拉到属下的江湖豪杰,如李乾、徐元朗等,也对博陵军恨之入骨。毕竟双方曾经打死打活这么多年,李仲坚手上沾满了河北绿林豪杰的血。让大伙立刻放下仇恨结为盟友,非常强人所难!
        既然窦建德既然说可以今天一定要得出个结论出来,大伙便不再隐藏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左将军张青特、明武将军殷秋等人都纷纷出言,赞同拒绝联盟,暗中沟通幽州的提议。而以孔德绍和宋正本二人为首的文官队伍则分成了两派。一派虽然不希望眼下就与博陵军交恶,却对联盟的提议也不甚积极,希望窦家军把使者礼送出境后,暗中加强戒备。。另外一派,则认为窦家军的实力目前还不是李仲坚的对手,应该与之交好,进而腾出手来尽快收纳河北道南部其余尚在大隋手中的郡县。
        三方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把个银安殿吵得如菜市场般热闹。说着说着,话头便跑离了本题。转进到了窦家军兵力和器械都不充足,而文官们却一再阻拦增拨军备物资方面。
        如果李仲坚整军的目的是为了南下,窦家军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可窦家军刚刚接手的大片土地都需要派人屯垦,人力和物资所缺都不是个小数。孔德绍坚持兵贵精儿不在多,宁可裁军也不能耽搁屯田。殷秋恼恨他把手伸到了武将的势力范围,干脆指责孔德绍心向大隋,所以存心自断臂膀,为李仲坚南下创造良机。
        两人越说越激动,干脆互相指着鼻子吵了起来。窦建德气得直拍桌子,喝退了争执双方,却也拿不出个准主意。
        高开道居心叵测,明明看到众人的争执已经从就事论事蜕变到了互相攻击,还不动声色地火上浇油。窦建德刚灭了这片火头,又看到那片,直烧得焦头烂额。
        ‘窦王爷到现在居然还没建立起人人遵守的秩序来!’程名振一直在听大伙的观点,越听越觉得失望。本以为凭着窦建德手段,至少众人在他面前多少会将身上的江湖气收敛些,谁料过了这么长时间,大伙议事方式几乎跟当初自己刚到窦建德帐下时一样混乱。
        作为半个读书人,他向来认为一定的秩序是保证队伍战斗力的必然手段。在洺州营内他虽然跟伍天锡等人称兄道弟,可谈到正事时,只要他这个教头一开口,底下肯定是鸦雀无声。并且洺州营的弟兄们心很齐,绝不会,也不能容忍故意发言者把争执扩大议事主题以外。如果有人故意挑起事端的话,肯定被大伙一块给轰出去。
        ‘见识甚远,行事却过于侧重权谋而不行正道!’又听众人争执了一会儿,程名振心里悄悄对窦建德得出了定论。这个结论多少让他有些沮丧,举头四顾,希望能找个目标转移一下注意力。却愕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王伏宝的目光一直在盯着自己。
        ‘看我做什么?’程名振用目光探询。‘这种情况下,我还能说出什么高论来!’
        王伏宝冲他挥了挥拳头,做出一幅你再敢藏私小心我揍你的姿态。程名振继续摇头,王伏宝抬起手,把头上的皮冠给摘了下来,向程名振平端。这个姿势的意思是,如果你再不说话,我就把将军之位拱手相让。程名振不怕这个威胁,窦建德绝对不会将那么重的兵权交给曹旦和王伏宝之外的第三人。但他却怕窦建德又提起让自己担任襄国郡大总管的话,无可奈何咧了下嘴,站起身来,低声问道:“诸位说得都有道理,为什么不问问军中弟兄,有没有人愿意领几十亩地回家,过太平日子呢?”
        “你以为人人都像你程小九!”王伏宝笑着嘲讽,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主动吞回了肚子内。
        “不敢,但也未必人人都愿意做英雄!”程名振笑了笑,淡然以对。
        闻听此言,众人也都楞了一下。在座诸位,几乎没人不认识程名振。一是因为他在襄国郡的屯田之政施行的风声水起,着实令人佩服。第二,他放着好好的武将不当,偏偏跑去做文职。第三,既然去做文官了,此人应该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才对。可是偏偏不然,这个程名振单非但身兼了襄国郡太守和平恩县令两职。并且最近还嫌职权不够大,干脆借着麾下缺乏干才的由头,脆将巨鹿泽北侧,刚刚归附窦家军的伯仁县的县令职位也给兼任了。
        听到程名振一句话就镇住了场子,窦建德也非常高兴,点点头,笑呵呵地命令道: “小九,你仔细跟大伙说说!说仔细点儿。咱们这儿粗人多!”
        左右是逃不过去,程名振先整理了一下衣装,发现没有什么疏漏之处,然后才缓缓走到议事厅正中,施礼,进谏,“属下是从屯田之事想到的。我春天时在巨鹿泽附近遵照王爷的命令授田于流民时,前去协助的弟兄们都非常羡慕,私下里议论说流民们命好,逃难而来倒先过上了舒坦日子。而他们虽然名下有了田,却没机会照料。也没机会娶媳妇给家里传宗接代!”
        所有文武官员中,此人是第一个完完全全按照官府礼仪来答对窦建德问话的。因而,尽管他的措辞中有很多市井之言,却让窦建德听得非常顺耳。略作斟酌后,长乐王窦建德笑着询问,“你是说很多弟兄们本来就想回家务农?对么?”
        “启禀王爷,有些年龄大的弟兄们是想托王爷的福,早日回去做地主。五十亩地一头牛,很多人盼了大半辈子,也就是这么点儿心愿!”程名振再次躬身,朗声回答。有些话,他早就跟窦建德提起过。今日窦建德明知顾问,分明是想通过他的口说给众人听,所以他也把自己的声音在不失礼的情况下提到尽可能的高。
        “我们怎么没听说过?”王伏宝等人再度插嘴,却明显有些底气不足。他们都是核心将领,自然不再可能与普通小卒打成一片。而对方却是有名的不思进取,身边多几个同样只想着回家种地抱孩子的懒虫不足为怪。
        无须程名振回答,窦建德主动给双方下台阶,“你们几个主要心思都在军务上,不像小九,有志于民政!”制止了王伏宝等人的刁难后,他又继续询问安置士兵回家务农的可能性,“地方上荒地还多么?以你治下的几个县为例子,还能安置多少人去屯田?”
        “回禀王爷!”程名振略加思索后回答,“这两年被抛荒的土地极多。所以按每人五十亩地计算,属下奉命治理的各县差不多都可以再安置下四千名弟兄。咱们自己的弟兄都比较可靠,官府只要借给他们第一年的种子,过了夏天,肯定能连本带利赚回来。若是王爷能发给他们些农具,弟兄们给王爷回报还会更高!”
        “嗯嗯!”窦建德手扶桌案,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高兴。他不是不明白精兵简政的必要,但纳言宋正本等人的提议太不考虑将士们的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