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353章

东莱太史慈-第353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同的错误曹操绝对不会犯第二次。
  在历史上,曹操因为忽略了兖州世家大族地利益而被张邈和陈宫出卖。但是在曹操赶走刘备具有徐州之后,曹操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策略性的进步。曹操命令陈登坐守徐州,当然是看出在那个阶段自己没有办法摆平徐州的地方势力,索性茭给陈登打理一切,这有点像后世的自负盈亏的私有企业,反正自己的地方自己守,不怕你不尽心尽力。
  所以在历史上,陈登曾经击败过数倍于己的孙策大军,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后来陈登离奇身死,才给了曹操真正据有徐州的机会。
  因此,太史慈几乎可以肯定,曹操早晚掌控江东。更令太史慈担忧的事情是,曹操现在已经命令自己的弟弟曹仁撤回到广陵,美名其曰要借助袁术的后路,并且进行了强制性的移民迁居行动,广陵作为这些年来徐州最富庶的郡县,人口众多,所以南迁的人口将会极大兖实了曹操的势力。
  孙策在参加完同盟之后便带着同瑜来到了庐江,接走了大小乔一家人,赶往荆州,因为荆州南部四郡在黄忠的武力威胁下,再加上孙策叔叔孙静的强大政治攻势,荆州四郡已经开始接受孙策开出的条件,荆州四郡有望不使用武力便加入到孙策的陈营中。现在对于孙策来说,荆州的关键就在于掌握长江和荆州水军。只要一想到荆越和公孙策之间极有可能出现的合作,太史慈就可以知道孙策想要控制荆州,并不是一件难事。
  可惜现在这些地方自己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所以太史慈唯有寄希望于自己能够尽快的评定中国地整个北方。
  唯一的一个好消息就是,臧霸在豫州的剿匪行动已经大获全胜,更招得了像何曼这等黄巾悍将,刘辟、龚都这些在黄巾军中素有威望的人更因为臧霸的原因根本未与臧霸交手便投降了。到太史慈接到消息为止;藏霸大军已经俘获黄巾军不下十万;当然其中真正能够战斗的人不足四万;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但就是如此;太史慈也已经欣喜异常。
  至此;藏霸大军已经投入到对付袁绍的战斗准备中;开始迅速南下;来到袁绍和袁术大军对峙的颖水的上游;美其名日是要对付袁术;但真正的目的却是袁绍。
  徐庶知道郭图的厉害;所以秘密南下;已经带着袁建感到藏霸军中。鉴于袁绍军中有韩猛这等猛将在,考虑道即便是观海也未必是他的对手,所以叙述已经秘密借调了张燕手下的甘宁甘甘兴霸到军中。
  毕竟太史慈有话传给徐庶:甘宁甘兴霸的武功和许褚在伯仲间。这个评价足以让徐庶信任了。最关键的事情是甘宁乃是生面孔。
  与此同时,高顺也传来了消息:雷簿已经同意投降青州,高顺大军已经和雷簿达成了协议,在必要的时候高顺大军和雷簿大军联手,南出阳人,直击豫州北面的由逢纪指挥的袁绍大军。在这一刻,袁绍的命运几乎以被注定。
  随后,太史慈来到了幽州。


 第二部 天下 第十一卷 第九章 幽州(一)
  太史慈来到幽州时,早已经是金风送爽之时。
  鲁肃、张颌、高览及其两个弟弟出大营相迎,众人见面自然欢喜。
  塞北的天气自然而然给了这些人一股箫杀之气,在眉宇之间有了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的雄浑气势。
  尤其是鲁肃,着典型的南方人在经过了几年的生活之后变得壮硕起来。更不用说张颌这等武将了。众人在大帐中诉过离别这情,又谈笑了一番,话题便集中在了幽州的事情上。
  鲁肃看了一眼赵云,淡然道:“看来主上是一心想要和草原民族开战了。”
  太史慈笑道:“早知道瞒不过子敬你的。”
  张命和高览闻言错愕:太史慈此来不是要解决公孙瓒的问题吗?太史慈解释了一番,两人才恍然,张合颇有才智,皱着眉头道:"主上请三思,一直以来,我华夏民族便在抵御着北方少数民族.但是效果甚微,虽然在对匈奴人的战争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战果,但是我大汉的北方是在是太辽阔了,一个草原民族被驱逐,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有另外一支草原民族崛起,只怕主上费尽心力,但多少年以后这成果便化为乌有,付之流水,倒不如效法前人,采取前人,采取守势,驻守长城方为上计。”太史慈看着张郃笑道:“张郃你很用功,没想到在幽州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有如此的心得体会。”心中却想道:这个张郃果然不错,居然会有如此见地。纵观中国地古代。匈奴、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等,无不是在北方先后崛起,而且正如张郃所说,大汉民族灭掉或驱逐了其中的一支,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有后起者取而代之。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高览也在一旁出声道:“张颌言之有理,我虽然看不起刘虞的军事才能,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刘虞在处理边疆事务上的高明。一百个公孙瓒都比不上一个刘虞,只看从平定张举谋反开始起,幽州不但日趋稳定,而且多年以来蒸蒸日上,就可以知道刘虞在边疆上是有真材实料地人,尤其是少数民族对刘虞十分佩服,更有不少人在刘虞的政府中任职。现在刘虞身死,各个草原民族无不非常愤怒。纷纷出兵,扬言报复,刘虞的儿子刘和已经召集了很多地兵马,以田畴为军师,正在准备和公孙瓒作战呢。”太史慈的眼中精光一闪道:“田畴?”
  鲁肃看看太史慈。沉声道:“主上对此人很有印象吗?”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此人才能相当不错。”
  鲁肃皱了皱眉头道:“主上可否说清楚一点?日后我军要征服幽州,和少数民族开战,或许会碰到此人。”张郃和高览闻言大为惊讶,不明白为何自己这莫测高深的主帅会同意太史慈向少数民族开战的决定,这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此人的才能在于均衡的建设能力,他最擅长的应该是无中生有吧?!”

()免费TXT小说下载
  鲁肃惊疑不定道:“无中生有?难道是搬弄是非地小人?若是如此,我军留之无。倒不如收而杀之。”太史慈失笑道:子敬真是君子;若是换了奉孝和文和;定会里利用你所谓的这种小人;毕竟小人容易收买;不过子敬误会了;这个田畴的无中生有是指他十分善于经营;能够白手起家的意思;若是由此人来建筑和规划城市;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遍观我青州;虽然幼安兄擅长于内政;但是在这一点上;和田畴相比也差上许多。
  鲁肃地眼中闪过精光;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我定要为主上活捉此人才行。在主上征讨草原民族的策略当中;这人的作用非同寻常。太史慈微笑点头,看来这个鲁肃果然不错,他已经猜到自己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方法是什么了。
  张合是在妨碍不住了,寻太史慈道:“主上,为何不因势利导,趁机收服这些草原民族的人心?现在刘虞死在公孙瓒的手里,我们完全可以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消灭公孙瓒,这样一来,远近民族无不臣服,幽州可以轻而易举地落到我们地手中,何乐而不为呢?”顿了一顿又道:“何况,‘兵者,不详也,圣人非不得已而用之’,一旦与草原民族开战,我青州的损耗将会十分巨大,得不偿失啊。”高览在一旁插嘴道:“张郃所言极是,草原无边无际,草原民族逐草而居,有草的地方就可以生存,可是我汉人却以耕种为生,军队所需的粮草均需要从远方源源不断地运送,这才能充足的补给因为追击草原民族而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军队的需求。这还不算,为了运送大批的粮食,运粮的士兵每天的粮食消耗和车马的修补又是一个大问题,还有,草原茫茫无际,我军投入多少兵力都不为多,那些草原民族神出鬼没,若是绕过我军的进攻部队,偷袭我军的粮草,且不说我军将会遭受到的惨重损失,就是在外征战的士兵因为无粮而生怨言,甚至陷身险境,以至灭亡,故此,还请主上三思!”张郃面色郑重的点了点头。
  太史慈看着高览,心中却在惊讶此人思虑的周详,没有想到这个在赵云枪下一个回合都没有走上猛将居然如此有头脑,真是不简单。若是培养得当,这个高览绝对可以独当一面。
  想到这里,太史慈微笑着启发道:“高览你说得很对,不过若是总结起来。我想高览你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就是粮草消耗、甚至是对我青州的经济影响问题:其二则是安全问题。”高览点头。
  太史慈侧头看向鲁肃,笑道:“子敬,你说说看,这两个难题有没有办法解决?”
  鲁肃笑道:“其实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在青州,粮草一向充足,而且马钧先生带领学生发明了很多农具。对提高粮草产量作用很大。而且这几年来随着青州的稳定,我们又把大量的土地掌握在手中,更在剿灭顽固的世家大族的战斗中得到了许多地粮草,所以粮食绝对不是问题。”顿了一顿;鲁肃又笑道:至于说到粮草的运送;张颌和高览你两人没有去过青州当然不知道;而且冀州这两年的变化也很大。在主上地提议和管宁先生的组织下。而这种官道青州发明的马车是相配套的;你们根本就想不到这种马车在这种马车在这种官道上飞奔的时候到底有多快。再加上优越的性能和坚固地结构。所谓的额外损耗已经被大大降低了。张颌和高览都是军事新型人才;对于国计民生知道的并不多。在他们的观念里;青州的粮草运送部队和其他诸侯应该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才会有此一问;此时一听鲁肃的解释;登时大为放心。鲁肃又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根本就不必从后方运送粮草。”
  张合和高览大为奇怪,眼神中露出询问的目光。
  鲁肃神秘一笑道:“这就是主上为何那么在意田畴的原因了。你们想一想,若是我们可以在草原上建立新的城市,开垦荒地……”
  张合和高览一愣,马上想到其中的关键。这么做其实等于把军队的勤补给弄到了前线处,当然会起到事半攻倍的作用。
  张郃却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到了哪里去找那么多地人,把他们迁移到这里来呢?”太史慈哈哈一笑道:“这个不是问题,甄氏家族的五万族兵虽然打仗不是行家里手,但是说到农业生产绝对是第一流的好农夫,把他们迁到此地,这就是一个人力来源,还有,在豫州的战场上我们手边了十万多黄巾军,连同将领,我们可以一并迁到此处来,前后加在一起就会有十五万人之多,再加上幽州本地的居民,我们在人力资源上绝对不会成问题。”鲁肃又道:“你们两人也应该学习一下了,主上早就说过,战争要带来利益才行,所以在我们对外开战的同时,主上肯定已经确定我们会获得哪些利益,有怎么说的上‘兵者不详’呢?”
  张郃闻言计较了一番,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因为在建造规划方面他完全是一个生手。至于说到搞经济,则完全一窍不通。太史慈站起身来,沉声道:“当然,我会把这些人好好规划一番。甄氏家族的五万人接受训练已经很久了,很容易指挥,所以用他们来建造新城和开垦荒地最好不过;至于说到黄巾军,他们虽然也是农民,但是已经劫掠成风,还需要好好管束才可以,我准备让他们从事畜牧业,把草原民族的长项抢到手中,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在草原上的牛羊就可以压榨干净那些草原民族所有的生存空间。”
  太史慈的话令张合和高览震惊不已,没有想到太史慈竟然会想出这种主意来,就连鲁肃也吃惊不小,他原本以为太史慈把这十五万人迁到这里之后完全从事农业生产,没有想到太史慈会有如此分工。太史慈这么做当然是有原因的,一个方面是太史慈不希望破坏生态环境,一旦把北方的草原和森林毁坏掉,那么土地沙漠化会成为华夏民族以后的大问题,身为“后来人”的太史慈当然知道“沙尘暴”的厉害。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从改善民族体质出发,太史慈很希望华夏民族的食物逐渐以肉类为主,这样,我们民族的人民地体质可以得到不小的改善。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太史慈才想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当然,太史慈已经想到了放牧资源的规划问题,放牧过度同样会导致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这就需要植树造林来改变。
  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中国。要植树造林改善土质真地要比后世容易得多了。
  高览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沉声道:“主上,您说黄巾军难以管教。把他们派到这里,会有不出纰漏,这群贼寇已经劫掠成性,不服管教惯了,若是这其中有人叛乱,草原这么大,那可是不好收拾。”太史慈微笑道:“这一点我早就想到了。首先。我会实行我们大汉一直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