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东莱太史慈 >

第297章

东莱太史慈-第297章

小说: 东莱太史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摇头道:“文则你还是不了解这两人,他们虽然是足智多谋,但是有时却未免太过君子,更重情重义,我能够收服两人实在是拜奉孝所赐,若是派两人去解决兖州的事情,真的多有不妥。”
  看着眼前依然大惑不解的两人,太史慈耐心的解释道:“你们有未想过,兖州和豫州的事情并非我们和袁术之间的决战那么简单,我们在消灭袁术的同时还要限制袁绍,不能令袁绍在豫州发展起来,莫忘记袁绍现在一直在等待我们和袁术两败俱伤,一旦袁术溃败,袁绍一定会趁势而起,取而代之,但是袁术这许多年来在豫州苦心经营,怎会没有人帮助他呢?所以袁绍和袁术的内都是可以预期的。”
  两人点头,实际上太史慈一直都在利用这一点,虽然袁绍在青州的手中吃了不少亏,更是实力大损,而且最近张扬军和王匡军更是屡遭败绩,表面看来袁绍的确是没有什么实力了,但问题在于袁绍既然可以拿出几万人来做诱饵,意图把你于禁拖在并州和司州,那即是说袁绍在暗地里还有相当的实力,而且这一段时间内,袁绍虽然没有和太史慈正面为敌,但是却处处有他的影子。
  在幽州,袁绍和公孙瓒一直相互勾结;在长安,袁绍和王允乃是暗地中的盟友;在荆州,袁绍正在派人追杀赵云装扮的太史慈;在豫州,袁绍又在谋夺袁术的基业,更在等待郭图预期的郭嘉的“反叛”;在河东又有王匡和张扬“拖住”青州军,所以说这个袁绍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轻视。
  太史慈之所以假装失踪,又把烟州的局面弄得这么乱,无非就是希望袁绍逐渐摊开所有的底牌,然后一并消灭,剪除袁绍这个祸患。
  太史慈对两人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会发生什么事情?”
  两人陷入了沉思中,太史慈沉声道:“田丰和沮授的才智不在徐元直之下,他们当然知道我现在这么做的居心,更知道袁绍现在在豫州正在积聚实力,两个人对袁绍还有一定的情意,若是这两个人到了兖州,虽然不可能真的去帮助袁绍,但却会出于本能的不自觉的帮助袁绍。”
  许褚冷哼一声道:“主上对他们这般信任,他两人若是做出这种事情来,我许褚第一个不会放过他们。”
  太史慈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仲康你怎可以这么想两位先生?这两人乃是信人,从决定投靠我太史慈开始起,就对我忠心不二,你这么说是对两位先生的大不敬!”

()
  许褚从未见过太史慈对自己这般疾言厉色,不由得吓得把头一缩,不敢作声。
  太史慈看着许褚这般样子,失笑道:“我并非针对仲康你,乃是一时有感而发,‘虽九死而不悔’,屈原先生的诗歌说的就是田丰和沮授这样的人了。”
  心中同时想起来这两人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心中恻然。
  于禁却在边上感叹道:“若是两位先生看见主上刚才那般模样,一定会感动非常的。”
  许褚也点着头说道:“我从未见主上对主上这么大的火,这样子吧”许褚作出对不起的模样,想着冀州的方向鞠了两下躬,高声道:“两位先生,我许褚对不起你们了,在这里向你们赔罪了。”
  太史慈和于禁摇头失笑,心道这许褚现在还是一副孩子的模样,真是可爱得很,太史慈对许褚笑道:“对了,仲康,你也老大不小的了,等我们平定了北方,让你的几个嫂子给你做媒,找一个好人家的姑娘,结束你的单身生活如何?”
  许褚闻言,连连摇头道:“不可以的,主上的几位夫人都是娇滴滴的大美人,认识的姑娘大概都是娇生惯养的千金大小姐吧?我可受不了,再把人家姑娘吓着。”
  于禁忍不住笑道:“若是许褚你能养成每天洗脚的好习惯,我看那些女孩子还是能够接受你的。”
  许褚闻言,一张大脸红了起来。
  太史慈却笑道:“既然仲康这般说,我看让李仙儿给你介绍如何?”
  “什么?”许褚的一双虎目此时瞪得比牛眼还大,对太史慈叫道:“若是李仙儿给我找,那找来的岂非都是悍妇?我可受不了!我宁可面对吕布,也不愿意对上这等悍妇。对了,这话不要告诉杜远,否则他又会找我来算帐。没见过这种人,把受虐待当成一种享受。”
  太史慈和于禁闻言哈哈大笑,好半天,才平复下来,太史慈又道:“好了,我们不说仲康的终身大事了,其实我最怕的就是田丰和沮授到了兖州就是对袁术一阵急攻猛打,连根毛都不给袁术剩下,那袁术回到豫州还凭什么和袁绍斗生斗死啊?”
  于禁这才恍然,原来太史慈是在担心田丰和沮授出于本能猛攻袁术,这实际上就等于帮助了袁绍,使得袁绍在豫州的发展全无阻力。
  太史慈沉声道:“所以我才要亲自到兖州去去督战,至于田丰和沮授,当然到河东来协助于禁你了,有这两人在,我看司州的事情和张允军应该都在我们的掌握中。”
  于禁一听太史慈为自己准备了两个顶级谋士,不由得大喜过望,连连点头。
  太史慈对于禁道:“等解决掉闻喜城和安邑的事情,我便马上赶往豫州。”
  两人闻言一起点头,太史慈看向许褚道:“仲康,你就不要离开这里了,文则身边无猛将,你留下来协助他好了。”
  于禁更是欣喜若狂。
  太史慈长长出了一口气,解决掉了河东事情,再解决掉幽州的问题,一旦统一了北方,就再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挡住自己统一中国的脚步。
  闻喜城外,黄烟漫漫。
  那夏风中带着一种血腥的气息。
  八千精锐的青州军缓缓来到了闻喜城外,为首的当然是张晟,太史慈就在张晟的身边,一直到现在,张晟还以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青州军的主帅于禁,太史慈当然希望他误会下去,毕竟太史慈不会逢人便说自己就是太史慈,像张晟这种小人,还是少知道的为好。
  至于真正的于禁则带领着韩浩和许褚已经埋伏在安邑城的东门外,相机而动。杜畿负责新绛城,王邑负责皮氏城,故此没有随军而来。
  来到闻喜城的近前,太史慈对张晟道:“还记得教给你说的话吧?”张晟点了点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太史慈嘴角逸出一丝冷酷的微笑道:“张晟若是你后悔现在还来得及,但是我可是说到做到,你也不希望张氏家族毁在你的手里吧?”张晟身躯一震,点了点头。
  这时,城头的一名士兵喊道:“来者何人?若是再不说话,我便下令放箭了!”说话间,闻喜城头的弓箭手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开始瞄准,蓄势待发。
  太史慈看了看闻喜城的城墙,不由得暗赞韩浩一声,这小子果然有一手,这闻喜城市经过他的修建改造,还真是易守难攻呢!
  张晟看了一眼此时悠然自得的太史慈,然后装出趾高气昂、勃然大怒的样子,对城头喝道:“***,难道不认识老子?我乃是皮氏城的守将张晟,快点叫你们张琰大人给我开开城门!”
  那士兵显然是得到了张琰的命令,一听说面前的这人乃是张晟,转身撒腿便跑,下城通报去了。
  不一时,城头上便出现了一大群人,那其中便有卑鄙小人张琰,张琰才上城墙,便向城门下喊道:“是张晟大人吗?”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张琰当然不敢公然叫张晟为哥哥,否则陷害韩浩的事情只怕马上会露馅。故此,还需要装腔作势一番。
  张晟对张琰高声道:“正是我张晟,还不速开城门?”张琰早就看清楚下面的人乃是自己的哥哥张晟,心中狂喜,就要下令开门,谁知身边一员校尉对张琰道:“张琰大人,这事情只怕不妥,毕竟张晟大人乃是王匡大人的手下,我们哪里有资格允许张晟大人进城呢?即便是进城,张晟大人也应该到安邑城才对啊。”

()
  张琰心中大骂着校尉多事,暗道等自己哥哥进城后再好好收拾你,表面上却沉声道:“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缺少临阵的应变力,你有没有想过,张晟大人在外已经与青州军纠缠多时,早就已经人困马乏,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更何况青州军的机动力极为强大,若是在张晟大人向安邑城进发的途中受到了青州军的追击,那么这责任负?”一番话说得那校尉哑口无言。
  张琰不再理会那人,便命人下去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张晟进城,这时候,太史慈安排在闻喜城、自称是张晟亲兵的几名青州军士兵却来到了张琰的身边,对张琰轻声道:“二公子,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迎接张晟大人?”张琰闻言点头,毕竟这乃是人之常情。又有一名亲兵对张琰道:“二公子,我看只我们几个人去迎接便好了,打工仔和二公子见面难免会有一些激动,若是在神态和言语上有什么破绽被有心人发现就不好了,毕竟现在闻喜成的军队完全是王匡的军队,而二公子以前的身份就是一员小小的偏将,现在却控制了闻喜城,难免会有一些人对二公子不满,我们不可以落了他们的口实。”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了张琰的心里去了,听得这小人连连点头称是。于是下令让所有偏将都不要跟随自己,一定要严守各个城门,各尽其责。
  然后,张琰带着几人走下了城墙,打开了闻喜城的西城门,迎接青州军进城。
  看着张晟骑着马走进城来,张琰这小人的神情中不由得有许多感动。不由得快走两步,向自己的哥哥走去,茫然不知道死之将至。
  张晟的心情却十分复杂,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只是一脸阴晴不定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弟弟。
  张琰身后的几名青州军士兵更是亦步亦趋,紧紧地跟在张琰的身后,隐隐有包围张琰的架势;自然已经准备随时向张琰下手。
  张琰走了几步,来到张晟的马前,一把拉住张晟的辔头,对张晟低声道:“大哥,你总算来了,想得小弟好苦!”
  张晟却不说话,只是一脸苦笑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即将为张氏家族利益牺牲弟弟。张琰这才发现张晟不对劲儿,又向后看了看,此时青州军已经陆续地进入到了闻喜城中。
  刚才青州军在城外距离张琰很远,而张琰又一心只注意自己的哥哥张晟去了,所以对张晟带来的军队根本没有观察,可是现在向后一看,脸色马上变了,要知道他曾经和杜畿劫持过青州军的粮草,所以对于青州军的装备有着极为清楚的印象,故此才一见到进城的青州军马上就看出了进城的军队就是青州军,虽然他想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基于本能,这张琰马上就要叫。
  就在这时,身后的那几名扮作张晟禽病的青州军士兵闪电般移到张琰的身后,各个高声向张晟叫道:“将军!”张晟哪里认识这些人?但是因为有太史慈的吩咐,唯有点头答应着。
  只有身在局中的张琰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因为这是已经有一把锋利的匕首滴在了张琰的腰间,更了有一人低声道:“二公子,你说是出声,立刻要了你的性命!”张琰哪里敢动?就在这时,张琰只觉得一只大手摸上了自己的脖项,旋即觉得一紧,紧接着眼前一黑,便昏死过去,什么也不知道了。
  太史慈见状大喜,知道闻喜即将自己的控制之中。
  原本这次行动想要故技重施一骗张琰打开城门,便斩杀张琰,武力解决闻喜城的武装,但是因为闻喜城的地理原因,让太史慈觉得这么做并非是最理想的效果,要知道闻喜城的南门外乃是一条大河,出了城门,坐上船便可以沿着水路很快到达安邑。
  若是单纯的用武力解决的话,那么防守南门的王匡军士兵就会打开城门坐着船回到安邑,向安邑的王匡汇报闻喜城的事情,到那时,一旦王匡有了防备,只怕攻打安邑又是一场苦战。所以,太史慈才会另定计谋,希望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闻喜城的问题。而那几个冒充张晟亲兵的人都是青州特种精英中的高手,精于制服敌人,故此才会一击得手。
  张琰昏迷,被那几名特种精英扶着,假装和张晟说话,太史慈命令手下士兵开始迅速地占领闻喜城的各个城门。
  不多时,闻喜城终于乱了起来,闻喜城的士兵终于发现了这只进城的军队种种不对劲的地方,更有人喊了起来道:“进城的青州军!”
  不过青州军遭遇到的抵抗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转瞬间,闻喜城已经被青州军占领得七七八八,更有不少王匡军的士兵直接就投降了。不过在太史慈的刻意造势下,南门还在王匡军的控制中,与少量青州军僵持着。
  此时,张琰也已经悠悠醒来,才一睁眼,便骇然地看着眼前的太史慈,不过却说不出话来,因为嘴巴上已经被裹上了一块白布,只能咿唔作声以示抗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