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将女难为 >

第37章

将女难为-第37章

小说: 将女难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言传的有声有色,摇摆不定的民心更加慌乱,此时又有人带头闹事,竟领人砸店抢粮。
其余百姓见有粮可抢纷纷一拥而上,顿时将店中粮食一抢而空,使得店中一片狼藉,小厮伙计头疼不已。
消息再度穿回苏澄耳中,苏澄一掌拍在桌案上:“他大爷的!老娘不把他们摆平了就不姓苏!”
曹铁成弱弱的说了一句:“小姐,你本来就不姓苏……”
苏澄一怔:“……那我就姓唐!”
“小姐……你本来就姓唐……”
此时的她也顾不上是姓苏姓唐了,坐在桌案前奋笔疾书,首次以苏公子的名义写了一封“告百姓书”,以此压下了可能愈演愈烈的抢粮事件。
而就是这封书信,造就了昭国乃至其它诸国都从未出现过的盛世美景,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日中,使得全国诸多商户和百姓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空前团结的度过了大旱的难关……
 。。。 

☆、第074章 告百姓书

七月中旬,天下粮仓神秘的大掌柜苏公子以一纸“告百姓书”再度震惊天下!
此书中言明,从即日起至大旱结束或朝廷所修水渠正式通水之前,天下粮仓将免费向旱区普通百姓供粮。
为避免有人冒领,粮仓小厮伙计将上门发粮,每半月发粮一次,所发粮食会按人数确保足够每家百姓半月所需。
谎报人数者,一经发现将再不发粮。
前去他人家中重复充数者,一经发现再不发粮。
聚众闹事抢砸粮店者,一经发现再不发粮。
文中还说,为帮助百姓顺利度过此次难关,天下粮仓已正式发函至食来运转平安饭庄等店铺。
食来运转陈掌柜和平安饭庄赵掌柜等人已响应粮店号召,即日起将关闭全国所有店铺,大旱结束前不再消耗昭国一粒粮食,且愿将店中所有小厮伙计全部派往旱情之地,帮助粮店一同进行发粮事宜。
文章最后大力谴责了之前的砸店抢粮事件,并希望各地百姓能够仔细想一想,朝廷若真是不管百姓饥饱的话又何须兴修水利,即便没有水库大坝,皇城周围也未处于旱情之中,拦水截流岂不是多此一举。
而大家如果执意相信谣言砸店抢粮,又能否确保自己一定能抢到足够的粮食让自己及家人度过旱情?
如若天下粮仓的储粮被一抢而空,届时抢到的粮食消耗殆尽,大家又要去何处买粮?难道还能指望那些多抢了粮食的人分与自己吗?
这份“告百姓书”陈词慷慨激昂而又恳切真挚,后面还附上了食来运转和平安饭庄当家掌柜的印鉴。
就在这份告百姓书公布的当日,全国各地食来运转及平安饭庄当真陆续关闭,小厮伙计并未被遣退,而是照样领着高额的月银,只不过工作变成了前往各个旱区协助当地天下粮仓进行发粮事宜。期间食宿全部由天下粮仓负责,他们自己不用掏一文钱。
此举一出,举国震惊。
众所周知,食来运转及平安饭庄利润相当可观,这一停业不知要损失多少银两,而两大掌柜不仅不顾这些,还照例发着高额的月银给自己的小厮伙计,让他们前去帮助天下粮仓。
此次旱情不知何时才会结束,若是真像传言中所说要持续旱五年的话,这两大餐饮业的龙头岂不亏的血本无归。
那苏公子到底是何本事,一纸令下竟能使两大店铺心甘情愿关了自己所有铺子?
而一切还远没有结束,在此之后,全国各地诸多店铺纷纷响应号召。
醉仙居开始限量售酒,为国家节省酿酒的粮食。
一些客栈开始实行按人头售餐制,一人最多只可点两个菜,一桌四人的话最多只能点八个菜,多了的概不与售。
有些无良商贩想借机发财,趁这些店铺关闭或是限售之机刻意提价,以为没有了他们的竞争自己就可以招揽大批客源。
结果此举不仅没有揽到生意,还使得许多人对他们大加鄙夷,连一些之前还时常去光顾他们的老顾客都不愿去了。
这天下间势必会有这样一些贪图利益之人,但此刻的昭国商界更多的则是出了另一种人,他们看过告百姓书后心有犹豫,但看食来运转和平安饭庄当真关闭后便下定了决心,几家同样叫得上名号的大饭庄纷纷关门停业,即便不关门的也开始学起了那些客栈的按量售卖制度,严格节约粮食控制每一粒粮的进出。
几乎就在苏澄的这封“告百姓书”贴出的同时,宫中也传出了一道圣旨。
当朝皇上任一宣布,从即日起宫中开始实行食不过三原则。
身为皇上的他率先降低了自己的饮食标准,规定一顿饭只上三道菜。
而这一餐只有三道菜的话除了开胃小菜之外就只剩一菜一汤了,这可以说甚至比不上普通人家的一顿伙食。
且不说他一顿饭是否真的只按圣旨所说吃这么几道菜,但各地王侯将相高门大户在听闻这道旨意之后却是再不敢大鱼大肉开怀畅饮了,这若是不小心传了出去,那岂不是会被说成吃的比皇上还好,任谁可都不敢担上这样的“罪名”。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节约粮食几乎成了全昭国所有百姓的共识,天下粮仓此次的义举使得他们更是名声大噪,而背后那位神秘的苏公子更是名震大江南北。
这天下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有这样的影响力,他的一纸文书可以说仅次于圣旨,只是比圣旨少了强制力,却多了更多号召力。
苏澄事先其实也没有想到这一纸告天下书会起到这样的效果,在听到外面传来的那些消息后也是有些吃惊,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去,接连几封书信在告天下书之后送往了昭国各地。
除了天下粮仓和食来运转以及平安饭庄的小厮伙计之外,她还将全国各地客栈中的人也撤出了一半参与到了分粮的事宜中,并以各自掌柜的身份下了各项规定。
所有人员要对发放粮食的数量进行详细登记,并且不定期轮换发粮区域。
小厮伙计以及掌柜等人全部可以互相监督,凡有收受贿赂随意分粮者,扣除当月月银的同时终身不再录用。
扣除的月银作为奖励发放给发现问题之人,并额外再给发现者多给予五吊钱的奖赏。
此番奖惩并行之下各地发粮事宜妥善进行,且不说为了那奖励,就是为了不丢掉这份高新的工作也没有人敢生出什么异念,毕竟之前对粮仓出手的那几人的下场还历历在目,大家都知道,一旦被苏公子列入了黑名单,终此一生都不会有好下场。
至此之后昭国紊乱的民心再度稳定下来,且各地百姓都变得空前团结。
之前发生抢粮事件的店铺竟有人主动将抢去的粮食还了回来,各地百姓们还自发的保护起了粮店。
就连粮食从田地间运往干旱之地的途中,都有许多当地百姓自发的形保护队伍守护这些粮食,以确保粮食能够顺利送达旱情之地。
宫中的任一看着各地传回的书信和奏折,这些时日来紧皱的眉头终于渐渐疏解,向跪在地上的刘铮说道:“之前安排的人撤回来吧,还有,秦太子可能不日便要亲自前来了,安排下去,不要又像上次一样等人到了皇城才知道。”
“是。”
刘铮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任一看着那些各地民心渐稳的信报,渐渐露出一抹笑意。
这丫头,真是他的福星。
数日后,一些看似完全不起眼的人从安亲王任德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的府邸周围悄然撤离,就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黎国皇宫,秦轩将刚刚收到的信报狠狠捏成一团,向来温柔的脸上神情狰狞:“我一定要杀了这个姓苏的!!!”
 。。。 

☆、第075章 无奈回宫

靖安郡古铜镇的宅邸中,苏澄看着近来的账册有点儿头疼。
醉仙居茗品楼轻胭阁以及各地客栈等其它店铺的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过将将抵了天下粮仓的亏空而已,她现在完全是作白工,分文不赚。
按照不捡钱就算丢的说法,她每天都在丢钱!
“不行,这些钱回头得管任一要回来。”她边看边念叨着。
楚珍失笑:“他不管你要就不错了,你还想从他那儿拿回来?”
“……反正这都得算他欠我的!对了,醉仙居给他拿去的酒,从今儿起停了!不给他喝!还有茗品楼的茶,绣满楼的缎子,一样都不给他!他想要也行,让他花钱买!翻十倍的价钱卖给他!”
楚珍笑的更厉害了:“你倒不怕皇上记你的仇。”
“记我的仇?他凭什么记我的仇,我……”
她说着说着忽然停了下来,神色一黯,莫名的又想起了平安的事。
的确,任一完全可以记她的仇,他当初放心的将平安交给了她,她却没能保护好他,他自然该记她的仇……
“哎呀,你看看你,我这随口一说你又瞎想了。”楚珍有些着急。她这几年一直都是这样,平日里看着好好的,但只要一想起平安和蓉儿的事就会自责,任他们怎么劝她就是不听。
“没事,珍姨,”她赶忙笑笑,不想让她为自己担心:“我就是有点儿想平安了。”
“……你养育了他这么些年,怎么能不想……不过不是我说啊小姐,你今年可已经二十岁了,这年纪早该嫁人了。皇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白让你帮他做这许多事情却也不说给你找个好人家,难不成还真让你挂着这弃妃的名号过一辈子啊?”
她越说越来气,言语间颇有些对任一的指责之意。
苏澄一笑:“不急,我等二十五岁的时候再嫁。”
“二十五?”
楚珍一听更急了:“那不还有五年?不行!回头我得好好跟皇上说说,他怎么能这么……”
她在一旁不停的数落着任一,苏澄默默地听着,心思却飘到了远处。
二十五岁,还有五年,她跟任奕说好的,到时候他们就成亲,再也不分开。
等以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她还要给孩子取名叫平安,到时候一家人有说有笑开开心心的过日子,那该多好。
“小姐,小姐。”
楚珍叫了她半天也不见她应,直到轻轻推了她一把她才回过神来。
“啊?”
她有些茫然的回过头。
“齐飞来了。”她无奈的看了她一眼。
她这才看到齐飞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房中,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尴尬的挠了挠头:“齐叔叔。”
齐飞露在铁面外的半张脸神色不大好,伸手递给了她一封信笺:“小姐,你看看这个。”
苏澄有些莫名的接过来看了看,这一看脸色却顿时阴沉下去:“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这两日,而且事态扩大的非常迅速,我和曹大哥都觉得有些蹊跷,便来告诉你一声,看看要不要早做防备,避免以后应对不及。”
她拿着信纸的手渐渐握紧,沉默了许久,终是无奈的作出决定:“齐叔叔,写信给程鹏,让他到京兆碧水湾跟咱们会和。”
楚珍和齐飞均是一惊:“小姐的意思是……”
“回宫。”
当天,一纸书信便送往了南阳,程鹏收到信后微微吃惊,但还是按信中所说打点行装前往了京兆。
曹铁成等人迅速的收拾好行李随苏澄一起上了路,沿途时不时就会碰上一些人兴致高昂的谈论着时下最为轰动的人物——天下粮仓的苏公子。
民间甚至有人自发为他在庙里立起了长生牌,以求这位百姓的恩人能够长命百岁。
百姓对帮助了他们的人感恩戴德本是好事,但如此大范围的传扬甚至供奉那就绝对是适得其反了。
自古以来便有一个词叫“功高震主”,这位苏公子既非朝廷官员又非皇亲国戚,这般受人爱戴若是被一些爱搬弄是非的人拿来说话就不知会生出什么事来。
任一早知运作着天下粮仓的人是苏澄,甚至大部分时候都是他有意给她开了后门才能让她如此顺利的掌握了昭国半数粮食生意,他心中自然是对她百分百的信任,更不会因此而生出什么嫌隙。
但是不知情的旁人却不会如此,尤其是那些本就对天下粮仓一直不甚放心的朝中大臣。
他们得知此事后定然会对这位不知是谁的苏公子更加心存芥蒂,在朝堂上不断以此事为由指出这苏公子的诸多不妥之处,要求任一彻查此人。
任一若是袒护于她将此事压下去,这些人就算表面上不违抗圣意,暗地里也定会唆使各地官府刁难天下粮仓。
他们以为这是为了昭国的江山为了皇位的稳固,却不知此举可能正合了某些人的意。
届时粮仓生乱,民心不稳,昭国便又会陷入恐慌之中,那苏澄之前所做一切便全部付之东流,外敌便又有机会趁虚而入。
她不得不说对方这一步棋下的很好,如若她真的只是一介普通商人而不认识任一,那么此时她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就会让身为当朝皇上的他心中产生嫌隙。
如若她不是普通商人而是皇上的人,以她这些年不愿透露身份的行事作风,任一若还想帮她隐瞒身份的话就势必要与众臣对立。
而即便她不是自己有意想要隐瞒,而是在皇上的示意下暗中行事,此刻就算将身份公布出去,只要她还是皇上的部下,就仍旧会让朝中诸臣觉得她功高震主,危及到了皇上的皇位。
无论她怎么做,似乎都逃不出这个棋局。
但是,对方却忽略了一点,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