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谁看见朕的喵了? >

第2章

谁看见朕的喵了?-第2章

小说: 谁看见朕的喵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代英国公叶充随同高祖开国,立不世之功,高祖许以世代尊荣,国公之爵世袭,”道清大师恬淡笑道:“尊驾面有贵气,福德官禄二宫极显,老僧贸然猜测,想是英国公当面。”
  “我又不是闺阁女子,见过我的成千上万,认出来有什么稀奇?”
  英国公不为所动,道:“我曾听闻,大师既知前世,又明来生,可是实情?”
  道清大师道:“世人谬误罢了。”
  “无风不起浪,想来大师还是有几分本领的,”英国公略微思忖,道:“我夫人身怀有孕,业已八月,大师不妨说一说,腹中究竟是男是女?”
  道清大师摇头道:“老僧只是庸碌之辈,若不曾当面一见,如何也说不出的。”
  “哦,”英国公自觉捉住一个漏洞:“也就是说,若是见了,你便能猜个准?”
  道清大师微笑颔首:“但可一试。”
  于是,这事情便被定下了。
  在宫中设宴,广邀群臣自是不可,但私下宴请,却也无妨。
  皇帝借了淑惠大长公主的地方,以英国公的名义,请了自己一众心腹,并金陵勋贵中的一干名流,于三月初七这日,在芳颐园行宴。
  魏国公府也收到了请柬。
  魏氏一族同英国公府一般,祖上皆是跟随高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世袭门楣,皇帝夺位时,正逢老魏国公辞世,魏国公丁忧在家,没在其中掺和,便是清洗前朝,也不会往他们家开刀。
  更不必说皇帝恩师董太傅,便是魏国公岳父,中间总算连着几分亲近。
  所以皇帝授意英国公相邀,倒不奇怪。
  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最起码,说明皇帝以及他的诸多心腹,愿意接纳魏国公府过去。
  坐冷板凳的日子可不好受,魏国公瞧着自己岳父在先帝那儿晾了十多年不改风骨,心中钦佩之余,却也不敢一试。
  他家中有娇妻幼子,自己受委屈没什么,却不忍叫他们跟着吃苦,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当皇帝释放出善意时,他自然不会推拒。
  同董氏说了一声,夫妻俩早早准备起来。
  说起来,淑惠大长公主的年纪,比先帝还要长些。
  她生母乃是武家出身,连带着这个女儿也性情豪爽,喜欢热闹,皇帝同她提了设宴这事儿,便爽快应了,更是亲自捧场,到芳颐园来。
  辈分摆在那里,自然无人敢对她不敬,皇帝早早到了,正同她客气寒暄,颇为礼遇。
  英国公作为名义上的东道主,到的更加早些,正咬着小手帕,盯着一侧道清大师,同身边连襟富安侯窃窃私语:“你看他那副德行,表面淡定,实际上只怕快要尿了,大师?呵!”
  富安侯也不信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大点其头:“无非是骗子罢了,待会儿自会原形毕露!”
  皇帝正在上首同淑惠大长公主说话,忽听内侍回禀,说魏国公夫妇来了,神情微喜,转头去瞧。
  前头也不是没来过人,可没见皇帝如此,淑惠大长公主心头一动,侧目去看,却见皇帝笑意温和,颇为亲近的对魏国公夫人董氏道:“呀,师姐来了。”
  董太傅为皇帝做过太傅,这会儿他叫董氏一声师姐,倒不为过,只是比起前头来的几人,未免太过亲近,反倒叫人暗自警惕。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昔年高祖开国,允诺八家公府世袭,然而几百年来连削爵带绝家,也只有英国公府与魏国公府两家存留,关系自是非比寻常。
  魏国公为人敦厚,背后从不说人坏话,同英国公那个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截然不同,奇怪的是,二人关系倒是颇好。
  此前皇帝入京夺位,英国公还担心魏国公站错了队,私心想着帮他说和,哪知皇帝今日如此热情,素日冷着的冰脸,都要笑成一朵八个瓣的大红花儿了。
  那和尚果然不是什么好玩意,英国公在心里默默的想,自从他出现,皇帝脑袋就跟坏了一样。
  魏国公虽收了请柬,也问心无愧,可这回过来,心底终究难安,这会儿被皇帝超乎寻常的热络惊住,竟连担忧都顾不得,一直到归家,脚底下都跟踩着云一样,晕乎乎的。
  妙妙到二婶那里,同小姐妹青苑玩了一天,吃的小肚子圆鼓鼓,听说阿爹阿娘归家,便哒哒哒跑过去了。
  “阿爹!”她抬头瞧着魏国公,杏眼亮晶晶:“外边好不好玩?”
  “好玩,”魏国公蹲下身,笑着摸了摸她小脑袋:“还有个会算命的老爷爷,胡子可长了。”
  “算命?”小姑娘好奇道:“算的准吗?”
  “有一半说的准,至于另一半,”魏国公想了想,道:“得过些日子才能知道。”
  妙妙听得云里雾里,转头去看董氏:“到底是准,还是不准?”
  “准,”董氏想起那位道清大师今日说的话,摇头道:“在没有出错之前,还是准的。”
  哄着小女儿睡下,魏国公方才问妻子:“你说,是不是陛下伙同淑惠大长公主,一道……”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其中真意,已经很明显了。
  双簧。
  淑惠大长公主膝下只有一子,然而却无孙辈,她虽性情豪爽,却也不免忧心。
  今日道清大师到了,在场中相面,竟无一不准,使得这位大长公主也动了心,问及子嗣之事。
  然而道清大师却道:“我观贵人面有红气,该是膝下有孙之兆。”
  人上了年纪,少不得开始迷信,淑惠大长公主也不例外。
  最开始将芳颐园借与皇帝,她是存了交好心思,为儿孙留一份余荫,但眼见道清大师如此神异,诸事皆可娓娓道来,却是信了七分,是以一听他那话,便下意识去瞧儿子章回,以为他是偷偷置了外室,生了儿子,却不敢带回家。
  若换了早些年,淑惠大长公主绝不会搭理什么外室庶子,可到了这会儿,瞧着儿子膝下无人,却也会心软。
  将孙子抱回来,养在他嫡母那儿,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场中如此做想的并不只是淑惠大长公主一人,眼见道清大师言出必中,一干夫人们都似有意似无意的瞧着章回,只等他认下这事儿。
  “没有,真的没有,”章回面色涨红,辩解道:“我发誓!”
  这话落地,章回之妻刘氏便松口气,周遭人半信半疑,一半儿仍盯着章回,另一半,却去瞅道清大师了。
  总不会是大师失手,算错了吧?
  “非也非也,”道清大师念一声佛号,慈悲笑道:“是正统嫡孙,且未降生。”
  一句话说出口,却叫刘氏从一颗心跳到嗓子眼儿,眼眶登时就红了。
  淑惠大长公主激动之情不比儿媳妇少,顾不得细问道清大师,便差人去请太医。
  诊脉之后,太医便确切回禀,刘氏确实已有三月身孕,只是她苦于求子,每每用药调养,以致信期紊乱,等闲瞧不出喜脉,亏得这回瞧出来,不然继续喝药,没多久孩子就掉了。
  淑惠大长公主又惊又喜,刘氏更是当即落泪,非要给道清大师塑一座金身——当然被婉拒了。
  这事儿来的可太神异了。
  若说道清大师早早探知刘氏有孕,可刘氏自己都不知道。
  可要说道清大师观其面色而知,太医却说,刘氏脉象紊乱,除非经验老道之人仔细探脉,否则决计察觉不得。
  既然如此,这不是神僧,什么是神僧?
  世间最容易笃信神灵的,大概便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们,这事儿一出,她们再瞧道清大师时,神情便热切起来,纷纷问及家中子嗣姻缘前程,诸事甚多。
  然而这时候,道清大师却含笑摇头,口称天机不可泄露。
  到最后,还是碍不过众人劝说,说了场中几位有孕夫人腹中男女,便同皇帝一道,先行离席。
  这些事发生时,董氏便在一边儿瞧着,虽也觉神异非凡,却总觉有些怪异。
  “要说大长公主同陛下一道作假,我是不信的,”听了魏国公疑问,她摇头道:“孕中最好不用茶水,可光我瞧见的,刘氏便喝了好几口。”
  魏国公明白过来。
  淑惠大长公主出身皇家,最重嫡庶,刘氏倘若有孕,便是她独子的嫡长子,即使再退一步,也是嫡长女,如何能舍得以那孩子的安全,来为皇帝这场骗局保驾护航。
  可见,直到道清大师说出来的那一刻,她才知晓此事。
  更不必说刘氏感激涕零的神情,真真是挑不出半分毛病。
  “等着瞧吧,”坐到梳妆台前,董氏取下耳环发簪:“他不是还预测了几位夫人腹中男女么,再过些时日,便见分晓。”

☆、第3章 凤命


  英国公是个信从无神论的流氓。
  只可惜,英国公太夫人和英国公夫人,都是虔诚的佛祖信徒。
  “道清大师说了,”英国公夫人宋氏坐在下首,向太夫人笑道:“再过些时日,太夫人便要添曾孙了。”
  “是吗,”太夫人转了转腕上佛珠,目光慈爱:“倒是好事,等孩子降生,记得去谢过大师才是。”
  “嗳,”宋氏恭敬道:“媳妇晓得。”
  “什么大师,备不住是个招摇撞骗的,”英国公撇嘴,扫一眼宋氏,道:“祖母这话说的忒早,我倒觉得是个女儿。”
  宋氏面色不易察觉的一僵,随即遮掩过去了。
  太夫人上了年纪,最信那些命理之说,关于那位大师的神异,这些日子以来,在她耳边吹风的络绎不绝,加之淑惠大长公主言之凿凿,早已信了十分,听英国公这样讲,面目登时一肃。
  “你若不信,尽管敬而远之,何必口出妄言,人家骗你什么东西了?”念了几声阿弥陀佛,太夫人摆摆手,赶他走:“忙你的事情去,叫你媳妇在这儿跟我说会儿话。”
  “别呀,我这张嘴您还不知道?”英国公赶忙自打嘴巴:“最没把门了。”他生母早逝,是太夫人将他一手带大,见老人家真动气了,连忙俯首作低,劝了好一会儿,才算将这茬儿掀过去。
  夫妻二人一道回房时,宋氏方才小心翼翼道:“夫君,你真觉得是女儿吗?”
  她与英国公成婚几年,膝下已有一子,但女人哪有嫌儿子少的,越多越好,更不必说,后院里还有几个姨娘虎视眈眈。
  宋氏打心眼儿里希望,这一胎是个儿子。
  所以道清大师说她怀的是个儿子,切切实实搔到她痒处,潜意识里便愿意相信他是神僧,一说便中。
  英国公倒是没宋氏想的那么远,纯粹看不惯道清大师装模作样罢了:“左右已经有了中卿,男孩女孩都好。”
  中卿,便是他们的长子。
  宋氏略微安心几分,摸了摸自己隆起的肚腹:“既如此,只待瓜熟蒂落便是。”
  英国公点头,不再多言。
  宋氏有孕已经将近九月,临盆在即,也是道清大师预测之人中,头一位生产的,出于种种猜测,颇受瞩目。
  淑惠大长公主自从得知儿媳有孕,欢喜的坐不住,将自己身边嬷嬷与了刘氏,亲自照看她这胎,每每日得了空,便往佛堂去拜一拜,祈求乖孙平安降世。
  刘氏今年三十有二,不算年轻了,好容易怀上,心中忐忑欢喜绝不比淑惠大长公主少,只会更加仔细,小心看护。
  如此过了七日,婆媳俩用过午膳,正一道说笑,就听外头脚步声裹挟了喜气,盈盈入内:“好事好事!”
  章回兴冲冲的进去:“英国公夫人生了,是位小公子。”
  “阿弥陀佛,”淑惠大长公主笑意深深:“果然不出大师所料。”
  刘氏比婆母还欢喜,倒不是因为英国公夫人生子,她跟着高兴,而是道清大师的话准与不准,切切实实得到验证,再摸摸自己肚子,她暗自期待起来。
  这消息传的飞快,不过一日功夫,便在金陵沸腾开。
  英国公抱着儿子,既觉得喜欢,又有点郁闷,念了几句“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被太夫人拿拐杖打出去了。
  他这自然是例外,更多人则开始蠢蠢欲动,摒弃此前疑虑,想着重新找个由头,求道清大师相看一番。
  然而道清大师正身处皇宫,哪里是想见便能见的,没有皇帝点头,谁也见不得。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三月中到了六月的尾巴,道清大师此前预测过的夫人们接连生产,男女之间,竟无一不准。
  如此一来,神僧临世一事,甚嚣尘上。
  皇帝虽年轻,理政却有条不紊,手段老辣,处事公允,当真有明主之像,如此一来,先前道清大师所说,当今乃天命所归,倒叫人信服起来。
  这位天子似乎十分体察人心,知道金陵勋贵惦记道清大师,就跟被猫爪子闹心似的,等到七月时,便于芳颐园再度设宴。
  淑惠大长公主的孙儿还没降世,但毫不影响她对于道清大师的信服,自是忙不迭应了,极为殷勤。
  魏国公府也收到了邀请。
  魏国公膝下有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