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732章

晚唐-第732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哭啦……看你就像秋天的毛毛雨:哭起来就没有完啦。”

“叫你换成我来试试看!”

那弃勃一直到快天亮的时候才睡着,阿丽亚给孩子喂过奶,用胳膊撑着身子,不眨眼的看着丈夫脸上坚硬的线条,心中在跟他告别。

阿丽亚也想入睡,可思绪起伏,思潮澎湃,就如同朔风吹起干草一样,那一丝睡意,全被卷走了。一直到天亮,她都还在想着即将远去的丈夫,还有接下来的一千多个曰子里都将没有丈夫一起生活的样子。

清晨,结满了霜花的窗子刚一透亮,阿固郎就已经和大儿子还有妻子与大儿媳妇和老父亲一家子都坐着爬犁赶来了。

“那弃勃,快起来,天快亮了,你今天得去征兵站报到了!”

阿丽亚长叹一声,推了推沉睡中的丈夫,找着裙子,开始穿戴起床。

早晨,吃过早饭,那弃勃和母亲和妻子、祖父他们一一告过别,背着行李装上马,备好鞍子,带着装备,跟父亲兄长一起出了门。他们村集距离承德很远,半路上他们还在滦河边的一个村集里借宿了一晚,村子里有着不少和他们一样的借宿者,都是带着孩子去征兵站报道的人。这些人,既有奚人,也有回鹘人,吐谷浑人,以及沙陀人、鞑靼人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汉人。

第二天一早,他们这些人便凑到一起,组成一支队伍一起向承德出发,路上,即将入伍的年青人还一起聊着天,相互认识着。在征兵站的医务室外,那弃勃还看到了他们村集里和附近几个村集的一些相识的同龄青年们。甚至还看到了他妻子的兄弟蒙利,他骑着一匹浅棕色高头大马,备着一副崭新锃亮的鞍子,华丽的肚带和闪闪发亮的银色笼头,看到他,立即策着马跑过来了。

报到的新兵都得在医务室里进行例行的**体检,几个负责招兵的军队里的军官和文书们在那里忙碌着,那弃勃虽然早听过征兵要经过这道关卡,可依然十分好奇的打量着这一切。

“身高五尺五!”

“老张,这明显太矮了,当步兵不行,当骑兵也太矮小了。”室内那几张桌子后面一排穿着白长袍的人中,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

“炮兵也不行,炮兵得个子大的,要不,让他去水师或者飞行部队吧。”另一人接口道。

轮到那弃勃时,他有些不太习惯在一群男人的面前裸露着身子,还被他们用那种挑牲口似的目光打量,他伸手捂着下面。结果马上就有人喊道:“你用手捂什么啊,又不是大姑娘,难不成你没有带把,那你怎么跑这来了。”

俏皮话引来一阵哄笑,那弃勃只好把手放下。

结果马上又有人道,“老张快看这个家伙,体格多壮啊,跟小牛犊子似的。”

老张打量了那弃勃一眼,笑道:“我倒觉得这家伙跟大象似的,尤其你看他下面,是不是跟大象鼻子似的。”

“好家伙,怪不得刚才一直捂着,果然是与众不同啊,确实像大象鼻子,我跟你说,我去年去燕京办事时,特意去过动物园一套,别说,真他娘的像。可惜,虽然咱们有女兵部队,可惜女兵部队不需要男**营,要不然让他去,就凭这家伙,绝对是不浪费他的本钱啊。”

这番话却没有引来大家的接嘴,反有几个人瞪了他一眼。毕竟女兵在秦军中都是宝贝一样的存在,这样的玩笑有些不合时宜。

那人有些讪讪的打住,低头去番表格,以掩饰自己的尴尬。“那弃勃!”

“有!”那弃勃被一群人取笑,脸色有些通红。他天生家伙就有些大,为这事常遭受别人的笑话,但平时早习惯了,可今天毕竟是在一群陌生的军人面前,因此有些在意。

他冻的身上起了鸡皮疙瘩,只希望早点结束这一关。

“你是奚人?”

“是。”

又有人指示着他去量了身高和体重,他的身高是六尺三,体重一百四十斤(唐一斤约680克,一百四十斤相当于现代的九十多公斤),然后又有军医听了他的心脏,翻了他的眼看,看了他的舌头,并仔细的观看了他全身,连他头发也解开看了,寻找头上的疤痕。

最后,医生把体检的报告交给桌后面的那群人。

“身高六尺三,体重一百四,没有疾病,不曾受过重伤,好棒的身体。”

另一个人道,“这里有他们县上送来的档案,家族世代奚族战士,祖父、父亲都是奚族勇士,祖父曾经是奚王侍卫百夫长,父亲也是百夫长,如今在县团结营,兄长在县乡兵,都表现良好。那弃勃在乡里平时遵纪守法,表现良好,已娶妻,生有一女。。。。”

“身体条件很好,家族出身也不错,是个好苗子。”

“送到近卫六军去好吗?”兵站的主官把脑袋俯身到他旁边的那桌的人耳边,轻声问道。

“嗯,近卫六军有额定的各族士兵名额,这个家伙各方面条件倒是不错。嗯,送去近卫六军新兵营,等训练结束后再决定送去哪个军吧。”

兵站主官立即大声道:“那弃勃,分配到近卫六军去,听到了吗,小子,你是今天头一个分到近卫六军的,前途一片光明啊。”

他感谢诸人,然后转身出去。出去的时候,还听到后面诸人的声音。

“这个家伙,身体条件确实很棒。标准的身材,全身都是肌肉呢。”

“而且身上也很干净,没有半点疾病。”

“看他祖父、父亲、兄长们的表现,可以想象,这家伙身上有着优秀的骑兵血统,是个天生的战士,送去近卫六军,若是哪天被殿下青眼相加,这小子可就真的飞黄腾达了。”

。。。。。。

在外面排队等候的同村人围住他,纷纷追问,“喂,怎么样,那弃勃?”

“姐夫,你分到哪去啦?”妻弟问。

“嗯,分到近卫六军去。”

那弃勃尽量装着平静的回答,其实此时他心中激动万分,如万马奔腾一般。他到现在都还有些恍惚,自己居然分到了近卫六军,那可是秦王的禁卫军啊。心中太过激动,因此,他连伙伴们的惊叹、赞叹、甚至是妒忌、羡慕的声音和目光也没有注意到了。

第930章黄色警报

(感谢督骑校尉的打赏,谢谢支持!)

新兵从二月开始,就陆续的被分送往秦藩诸省各州县的军营驻地。四月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老兵从各地军营退伍返乡了,马路上,江河上,到处都可见年青的退伍兵们一车车一船船的被军队军官们送返回乡。

刚经历了送年青子弟去入伍当兵分离之痛,马上就又有许多军属开始高兴的经历着重逢的喜悦。大多数的退伍士兵们,脸上都带着喜悦,返回家乡,但也有些士兵已经习惯了军营的生活,万分不舍的离开军营。不过虽然已经退伍了,可许多士兵都不愁未来的生活。各州县早在他们回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为他们安排好了以后的工作。

对于各地州县来说,退伍兵是一群十分吃香的家伙,惹人喜欢。他们都是身强体壮的小伙,身体不行也入不了伍。而且在军中几年,就算是普通兵也经历了三年煅造,一个个都学了不少的本事。起码三年两千个字是会认会写了,而且还都会些算术,甚至是其它的一些文书工作基本也会。并且,这些退伍兵基本上都在军中学会了两三门手艺,赶车、修理等等。

对于地方官府来说,用退伍兵,既是响应秦王的号召,同时也确实很合适。不管是乡公所里,还是县上的衙门里做胥吏,乃至乡兵、民团、团结兵、城管队、治安队、税吏等等工作,他们都是最合适的人。甚至各级学校里的体育教员等,都是个合适的人选。以致于到现在。每年退伍的这段时期。行省到州县乡上。从官府到学校、甚至是那些私人的商队、工坊等,都纷纷盯着这些退伍的年青小伙子们,准备争抢这些“人才们”。

而每年退伍兵中少数的退伍军士、退伍士官,退伍军官等少数人,更是争抢的十分激烈。

四月的太阳已经开始逐渐有了势力,中午的时候晒的人有些怀念冬曰里的暖阳。

红狐狸村的男女老少这个时候都在赶着在四月中旬前将春小麦种下,长城以南的地方天气暖和,一般秋天九十月就种冬小麦了。但在长城外的北方,天气寒冷,却只能在三四月天气暖和之后,才种春小麦。到七月的时候,收割。

红狐狸村以前并不种小麦,或者说他们只种植少量的麦子,主要以放牧为主。但如今,这里大部份的村民却是以汉人为主,他们更习惯种植,而非放牧。加上官府早把地给分了。大家的牧场草场也都分了,因此放牧的牛羊要少了起来。如阿固郎他们家也开始跟着种麦子。

他们分的地有很多,热河的长城外地广人稀,每个人都能分到很大一块地。好在他们都有不少的牛马,不需要太多人力。不过对于刚开始耕作的阿固郎他们这些奚人来说,这依然是件很辛苦和很难的事情。好在,县里的农技站有专人来地里指导他们,又有他们指导打造的那些很先进的农具,一切倒又好了许多。

阿固郎不停的取下腰上的水袋喝水,从清早起,他已经把水袋喝空了两次。喝了一肚子的水,现在一走动,都能听到肚子咣当咣当的水摇晃的声响。可没过一会,他嘴里又干了,衣服都湿透了,满脸上汗,耳朵里嗡嗡直叫,喉咙粘糊糊的,话都说不出来。家里的三个女人,也都用头巾包着脸,正在帮忙,阿丽亚那饱满的**中间的乳沟里,滚着一粒粒大颗的汗珠。

阿固郎的大儿媳的脸颊晒的通红,汗水湿透了衣衫。

他的大儿子则在前面赶着双牛,扶着犁走在长长的地头,浑身大汗淋漓,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混漉漉的,总也干不了的衣衫粘在身上,弄的他十分烦燥。

“我们为什么要种地啊,咱们可不是农夫,是牧民,咱们放牛放羊养马,咱们是战士!”大儿子有些恼怒的对着给他送水来的父亲,不满的喊道。

“算了,如今咱们不再是奚人了,咱们是秦人,咱们以后都得习惯这种生活。你看看旁边的那些汉人,他们都是这样生活的,既然秦王分了土地给我们,那我们就种地,养牛牧马,如今也没那么方便了。定点放牧圈养,也一样的需要种牧草啊,不如,也养不活这些牛羊的。”

“就算要种,咱们也不需要种这么多啊,几百亩地呢,种一季,咱们全家都能吃上好些年了。随便种个几十亩,完全就够了。更何况,咱们家还养了牛羊呢,而且我们在县上当差,不也有薪水嘛,完全可以少种一点。”

“别那么多废话,快点干!”老百夫长不满的瞪了儿子一眼,转身回去了。

大儿媳等丈夫犁到身边时,大声喊道:“哎呀,不干啦。”

“等等,耕完这一垅。”

“咱们等午后凉快点再来耕,太热了,我可不干啦了!”

她站在那里,薄薄的衣裙被汗水打湿,胸前那两团肉越发的显得丰满挺翘起来,她大喘着气,好像丈夫耕地不是赶着那两头牛,而是赶着她在拉犁一样。

“要不咱们先去那边水塘里洗洗。”

“那里还有好远呢,起码有两地里。”

“咱们骑马去就是了,一会就来回了。”妻子道。

丈夫有些担心的望了一眼后面的父亲,不过看着妻子一脸期待的样子,最后还是擦了把脸,道,“走,骑马去。”

他们骑马走了,阿丽亚在后面也连忙丢下手里的工具,跑到前头,她解下一匹马,就如同年青的丈夫一样熟练的骑在马上,追着去了。

老阿固郎在后面看着三人一溜烟的跑了,不由的摇了摇头。

三人骑着马在田间的那条道路上跑着,远处。有一团烟尘。正顺着泥土路迅速的冲来。

“那人骑马跑的好快!”大儿媳叫道。

乡兵上士眯起眼睛。盯着那团烟尘,透过尘雾,骑马人的轮廓隐约可见。又过了一会,看的越发清楚了。

“这样的速度狂奔,这马可吃不消,一会就得跑坏了。”

他皱起眉头,把右手搭在笠帽上,仔细的看着。他已经清楚的看见了那个骑马的人。他弯着腰骑着马飞速奔驰,背上还插着三面小红旗子。

“驿骑信使!”乡兵上士很快就认出来了,连忙招呼着妻子和弟媳让出路来,这些插三把小红旗的驿站信使可挡不得,就算被撞死了,不但白撞,还有可能反要吃官司,这都是他在乡兵中学到的。

驿站信使飞驰而过,并大喊了一声:“黄色警报,黄色警报!”

一团驿马扬起的尘土扑在他的脸上。他目送着远去的信使,脑子里一时有些乱。

在乡兵中。他学习了许多秦军中的军事命令,比如说驿站的加急驿骑不能阻拦,要不然被撞了受伤白受还要追究责任。此外,如黄色警报,红色警报这些。红色警报,就是全民动员,所有的青壮都要武装起来,赶到县里集结,那一般意味着敌兵入侵,需要百姓协助防御。甚至有可能是秦藩遭遇重大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