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711章

晚唐-第711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也就是让他们投降秦藩李璟。

这个最后通牒一下,整个成德镇都人心慌慌,惊恐万分。不少的将领都提议投降李璟,毕竟秦藩之强大有目共睹,李克用、李全忠等先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自李璟入关以来,已经先后吞并了卢龙镇、义武镇、沧景镇、大同镇、雁门镇河北河东五镇,至少未有一败。尤其是上次代北之战,李璟只是出动了小部份兵马,就已经大败沙陀,连夺两镇,且歼灭了南下的二十万胡骑。

甚至,成德镇的前任节帅王景崇,和魏博镇前任节帅韩简,两个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帅,都直接被李璟的刺客暗杀了。

现在,河北河东,李璟的对手只剩下了成德和魏博,而魏博还在南面,李璟突然抓住这个机会要对成德对手,时机抓的太好了。成德镇外无援兵,内新丧主帅,现在的节帅只是个十岁孩童,如何跟李璟斗?

成德诸将没有人去问王镕的决定,十岁孩童能做出什么决策?

不过最后时刻,王景胤出现,斥责了那些主降派。王景胤是王景崇的兄长,王景崇是嫡子,他是庶长子。因此当初王景崇的父亲死时,成德镇诸将因为王景崇太小,而没有王景崇接帅位,却也没有让年长的王景胤接帅位,而是让王景崇的叔叔继承了帅位。等到王景崇叔叔病重,又把帅位交给了王景崇。两次,都没有把机会给他。

王景崇遇刺,诸将商议由谁继承帅位,不少人提议王镕太小,理应将帅位交给王景崇叔父的嫡子继承。

第三次,王景胤在帅位继承上完全没有资格。

不过,这一次,他开口说话了。身为成德镇副节度使,王景胤最后站出来提议由九岁王镕出任新帅,诸将中还有人不服,王景胤和他的弟弟王景敔率牙兵封锁镇州牙城,最终迫使王氏一族其它的族人,以及诸将都一致同意由王景胤接掌帅印。

王镕接过帅印后,身为叔父的王景胤继续担任副节度使,然后由其弟弟王景敔担任博野军使,并升降一批军官,重用二人心腹,实际控制了成德镇。

秦藩下最后通牒让成德镇投降,不少人愿降,因为秦藩对待听话投降的将领待遇还不错,比起被俘投降的待遇相差极大。而王镕这个新节帅,没有人在意他,不仅因为他小,而且明摆着这只是一个傀儡。王景胤因为只是庶子,所以根本没有机会做上帅位。因此他才一力反对由其叔父的成年嫡子继位,而是力主支持才十岁的侄子继位。

关键之时,王景胤再次站出来,大声的说不。

诸将可以降,他们降了说不定曰后富贵更甚。甚至他的侄子王镕也可以降,因为他只是一个孩子,且有一个节帅的头衔,如果投降,李璟虽然不会再给他权利,但富贵一生是少不了的。

唯独他王景胤和王景敔兄弟俩不同,他们是成德镇实际的控制者,却又没那个名份。若是成德降了,李璟为了控制成德镇,肯定不会容忍他们留下。不管如何,他们绝不降李璟。

不少将领虽然对他如此决定充满担心,可是如今成德镇尽在其掌握之下,也并无办法。

三天时间一过,秦军随时就有可能南下进攻。

王景胤拒绝了投降,却也知道这意味的后果。拒绝投降之后,王景胤已经开始一面调集成德兵马驻防前线,一面又去强征青壮入伍,并派人去向魏博和李克用等求援。

成德镇的主要防御计划就是在深州集结重兵防守,死守滹沱水、漳水这两条大河。然后再调一支兵马到定州,依靠太行山与诸条东西横穿镇定深的河流,拦截秦军。

打仗,特别是如秦军要南下做战,他们选择的路线必然是大道。而滹沱水和漳水两条大河冬季虽然会结冰,可顺着两条大河却也有一条平坦的大道,正适合快速输送兵马和粮草。

王景胤也是员沙场老将,最早还参加过平徐州庞勋之乱,这几年仗没少打。他对秦军的进攻计划预测是秦军大军沿滹沱水、漳水、运河三条大河南下,直扑深州而来。

深州已经在开始准备守城战了,秦军很强,曾经不止与秦军交过一次手的王景胤很清楚,但这次如果是打守城战,那他们未必不可一战。首先,眼下正是冬季,秦军强大的水师完全无用,他们无法从海上进入内河,支援做战。第二,秦军最强的还是骑兵第二是炮兵,但骑兵野战厉害,攻城就不行了。至于秦军的炮兵,虽然他们曾经只凭着数千炮兵就把三万胡骑轰溃,但他打听的清楚,那一战,李璟一会功夫就用掉了几十万斤的火药,几乎是几年的产量。秦军虽然有一年多没在关内打仗,但关外战事还没停过,秦军的炮兵是有炮无药,形不成规模几乎就等于没用。而且,如今是冬季,湿寒多雨雪霜露季节,这样的季节里,火炮最易受潮淋湿无法使用。

相反的,他们这次打的是守城防御作战,深州做为成德门户重镇,百多年来不断加固,城池坚固。且防守作战,本就有优势,到时还能征召百姓上城防守。此外,他相信魏博镇不会坐视不管,见死不救的。魏博与成德唇亡齿寒,秦军南下,若是成德败了,魏博也不能独存。况且,秦军还在东北作战呢,听说这几年秦藩连续不断的作战,也是元气大伤,秦军就算进攻,也无法全力进攻。因此,只要他们全力迎战,这未必就会败。

深州城已经戒严,全面备战。

“饶阳县已经丢了!”王景敔大步踏进行辕内,一边解下雨淋湿透的披风,一面怒气冲冲的大声道。

“怎么可能?”王景胤惊讶的抬起了头,他的探子早派到了瀛州河间去了,秦军的兵马根本还没有南下,饶阳县怎么可能就丢了?饶阳县城是深州最北的一个县城,在滹沱水的东面。

“饶阳县令和饶阳团练使直接改旗易帜,宣布说弃暗投明,投诚李璟了。”王景敔端起一大杯温热的酒一口而尽,长长的呼出一口酒气,整个人终于舒服了许多。

王景胤素知饶阳县令是个没用的家伙,却不料连饶阳的围练使也是个怂货。这两人都不是他们的心腹,只是一时还来不及换下他们,却没料到,这两个家伙居然直接串连起来投降了秦军。他娘的,真是还未开战,脸上就已经淋了一盆冰水。他脸上火辣辣的,大声骂道:“王八蛋,**,这等无耻之徒,早就该撤了,剁了头去喂狗。他娘的,他们一降,这军心士气未战就已经降了一半了。传本帅军令,派一支兵马,立即去饶阳,将这两个叛徒乱刀剁了,提头来见!”

王景敔瞥了一眼厅中的沙盘,朝着王景胤行了一礼,开口便道:“大哥,饶阳可失,安平却是绝不可失。”

饶阳在滹沱河之东,可与饶阳很近的安平却是在滹沱河西面,而且这里还是木刀沟、洠群佑脘镢拥慕换愕卮诱饫锊蝗鲜峭ㄖ莼故峭蛑荻际鞘值姆奖恪

王景胤被一语击中心说,喃喃苦笑道:“纵然如此,可安平小城,然以坚守。我的意思,这次咱们就跟秦人来一次死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因此,我们得集中力量坚守那些大城,至于那些小城,我们应当放弃,不过不能白放弃,得先把城里的钱粮人口转移之后,再留一座空城给秦人。上次秦军代北之战,其中的金城守卫战和云州守卫战,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守法。金城守将张御是分兵把守各关各城,结果最后被胡人各个击破。反之,云州守将却是采用放弃周边,集中全力守云州一城的方法,结果,云州万余守兵,却挡住了十万胡兵的猛攻,由此可见,还是云州的守法更值得借鉴。”

第907章军备竞赛

(感谢斯蒂芬森232、yebaoyin、野象弹波、炎魔天神、exid、f663026诸位同学们的支持,谢谢!)

同一天,燕京城。

王城,也就是原来幽州城的牙城,如今则成了燕京的王城,这里相当于长安的皇城,里面集中了秦藩的各个中枢部门,并且驻扎了近卫部队。政事堂衙门里,一群重臣俱已到达,甚至有不少在京的外地行省大员们列席会议。

李璟看着手上的成德镇回复信,上面措辞激烈,直接了当的对他说了不字。他淡淡的一笑,嘴角还带着一丝讥讽,对堂上诸人道:“诸位,成德镇已经正式对我们的最后通牒做出了回应,他们让我们去死,拒不投降。”

虽然被成德镇骂了,不过堂上众人却并无人生气,似乎这早在预料之中。

“原来还抱了一点期望,以为王镕会投降呢。”王普摇头笑道。

“王兵部,废话就不用多说了,输我的一百蟠龙金币回头记得让人送到我府上去。”说话的却是新任的五军都督府中军右都督裴宥,他跟王普也算是都里镇的老朋友了,且两人的女儿都是李璟的女人,他们的关系也越发的紧密。是如今渐渐成形的兰陵王派系的头面人物。裴宥虽然有两个女儿嫁给李璟,但她们排名靠后,且生下来的儿子既非嫡又非长,因此,最后裴宥与他的女儿一起与王氏父亲联合到了一起。

现如今,虽然说秦藩内已经开始渐有长子派,和嫡子派,但还并没有很严密,只是一个粗糙的联盟,相互之间还没有什么紧密的利益相结。这也正是李璟哪怕明知道他们开始在结成派系,也并没有什么动作的原因。一来,这只是一个派系雏形,李璟想出手也没有合适的理由。二来,派系无处不在,只要能掌控得宜,有时派系对于上位者来说,还是搞平衡,维持自己利益的极好工具。

在眼下,这个因为李德裕出生而开始分割开来的两派,长子派,主要人物就是王普、王盖、裴宥等原来都里镇那一批人,其中还有郭承安等一些将领,另外就是李德昭的那些学士老师们,大多数的学士都站在这边。

而李德裕虽然才半岁多点,但他的支持者也不少,首先宫中有于氏四姐妹,宫外有于氏四兄弟,于家就有三个节度使一个吏部尚书,外加上义成镇的康承诲,宣武镇的辛谠,以及如崔安潜、张自勉、杜慆等大批半路加入秦藩的那些原来的朝廷重臣们,他们大多都是支持着李德裕的。

李璟轻轻摇了摇头,将脑中那些思绪抛开。他扫视了一遍诸人,道:“成德会拒绝投降,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三天时间已过,成德镇也公开拒绝了,接下来,也轮到我们继续接下去了。诸位如果没有人对原有计划有异议者,那么就按计划执行吧。”

河间城。

位于瀛州南部,处于滹沱河与漳水、运河之间的河间城,在秦藩进入河北之后,就一直是秦军在河北中部的重要军事要塞。早先秦军还没有夺下卢龙燕京时,就是攻下瀛州,然后全力营建河间城,在河北中部,硬生生的在河北三藩眼皮子底下,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要塞。很长一段时间,李璟在河间和莫州三关,一度驻扎有八万重兵集团,用以防范遏制河北三藩。

在随后秦军经沧景南下,以及与河北诸藩的争斗,并最终夺取卢龙与义武镇的一系列战斗中,河间要塞的存在,为秦军牢牢的牵制住了成德与魏博大量兵力。早先之时,河间虽然处于河北要冲,有北拱京师,南临青济,水陆冲要,饷道所经。自古幽燕有事,未有不先图河间者。北不得河间,青、冀之祸未烈,南不得河间,幽平之患未深这样的评价,不过那时河间城并不大。但在秦军攻下河间之后,开始以这里做为整个经略河北的枢纽,在原来的河间城基础上不断的扩建,经过数年的不断加固扩建,如今的河间城,成为了真正的京南第一城的要塞之城。

如今的河间城,实际上是由四座城池群组成的。在滹沱河的两岸,四座城池夹河而建,原来的那座城是南城,后来又新建了河东岸的东城,以及西岸的北城、西城。四座城池都相距不远,并且中间各有城墙连接,四座城池形成了一座更大的河间要塞,并且把那段滤沱河也包括在了城中,在南北两段河上,都建立了水门。

四座城池都是用砖石筑城,极为坚固,城高六丈,远超河北大多数的城池,并且当时建筑时采用了极为先进的陵形城墙,以及倾斜角度的墙面、城面。连接四座城池的则是土墙,三丈三高的土墙夯土筑版制成,整个河间大长墙外还有一条二十丈宽的护城河,连通了滹沱水,使的整个河间要塞更如何一个巨大的岛屿。

这座要塞不但是一座坚固无比的军事要塞,甚至在太平之时,因为有滹沱水的交通之利,离漳水和运河又近,这座安全无比的要塞,甚至成为了远近商旅云集之地,成为河北中部的商贸中转中心,兴旺无比,十分繁华。

秦藩在这里建起了数以百计的仓库,河北和黄河以南的许多州县缴纳上来的赋税、贡品,不少都是沿运河北上,先经过河间,然后运到燕京。特别是到了冬季的结冰期,海运不通,河间更是成了南下北上路上一个最要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