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415章

晚唐-第415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敬翔的回答不但让李璟确认了他就是那个后梁第一谋士,也同时让李璟确认,敬翔确实是一个胆大之人。刚才李璟的话,可是说的很清楚,要图更大的事业。这话说出来,就算不理解为有谋逆之心,也最起码说明了李璟并不是如眼下表面上的这般忠唐之臣,最起码也是想做一个拥兵自重的割据藩镇了。

但敬翔却好像根本不在意这些,这充分说明他并不在意这些。

李璟很满意,“很好,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本帅欲征辟先生入镇'***'中,出谋划策,不知可愿意?”

敬翔微有些意外,没有想到这位名气如此之大的,却又如此年青的大帅见面之后居然只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然后就已经决定召他入幕。回过神来的敬翔没有半点犹豫,立即点头,“愿意,在下愿意。”

李璟捏了捏下巴,原本想要先给敬翔一个低级幕僚职务,让他做个推官或者巡官。但转而一想,推官和巡官都是处理讼狱,负责处理纠纷的,在军中,位低权轻,无疑是浪费人才。想了想后,改变了主意,既然这是一个人才,那便当不拘一格使用。

当即回到上座,提起笔来,取了一封空白告身,立即给敬翔授与官职。

“从今天起,敬翔敬子振,便是我镇'***'节度参议。”李璟朗声道。

说完,将官职告身递与敬翔。

敬翔有些震惊的接过告身,完全不敢相信。虽然说他父亲也是担任过刺史之职,可实际上父亲早已经病退在家。而且他如今才二十二岁,甚至未娶妻,只参加了一次科举,却未及第。如今投奔李璟,怎么也没有想到,李璟只问了他一句话就已经用他,且还授了他一个高官。

这真的是一个高官,跟着镇'***'两个来月,敬翔也对镇'***'比较熟悉,知道镇'***'中有不少的官职和军制,与其它的藩镇有些许不同之处。如在各厢各营之中,各级主官之下并非是副职排第二,也非行军司马排第二,而是以教导使、教导排第二。另外帅府还设有参谋司,行军参谋权位极重,仅次于行军司马。而行军参谋之下,还有两个副职,便是节度参议与节度参赞。他们的下面,还有参谋、书记、记室、衙推、驿馆巡官、孔目官、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等低级幕僚。

节度参议官职很高,且是要职。在镇'***'中,级别与厢主同级,甚至要高上半级一级。行军参谋甚至与刺史平级,比军主还要高些。

手中薄薄的黄绫纸如同一块巨石一般的沉重,敬翔甚至感觉自己要握不住了。

“大帅,职下何德何能,岂敢一入军中就担任此重职。”

敬翔受宠若惊,在座的其它人则同样是惊讶万分,甚至目光中充满羡慕、妒忌。李振一直以来是李璟的第一谋士,而从弟李良则是第二谋士,他担任行军司马,从弟李良担任从军参谋,郭承安担任掌书记。眼下,敬翔一入军中,居然就要担任节度参议,这如何让他们不惊。李振甚至感觉到了一股子危机感,莫非这年青的大帅是开始防范猜忌他们兄弟,怕他们兄弟权柄太重?

众人中,原本能破格参加这次会议的盖寓十分高兴,觉得自己越来越得大帅重视。可是现在心中却充满了苦涩,他投降了李璟这么久,却只是一个参谋,虽然参谋属于次级幕僚,下面还有下级幕僚、低级幕僚,但无论怎么说,不比较没什么,现在与这个敬翔一比,他感觉自己完全不受重视。

“怎么,没自信?”李璟直视敬翔,问道。

“并非如此,”敬翔犹豫了下,“只是职下资历浅薄,一来就担当此重职,怕是对其它人不公平。”

李璟轻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清茶,刚刚敬翔的态度不错,他对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不过是担心其它人的不满而已。“本帅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子振若是自信有此才能,那不必在意他人目光。我镇'***'虽也重资历,但资历只占用人标准的很小一部份,最关健的是才能。有才者上,无才者下,如此我镇'***'才能越发的强大。”

敬翔单膝跪下,这在镇'***'中,算得上是极重的礼节了。“大帅提拔之恩,职下没齿难忘,此生鞍前马后,赴汤蹈刃,再死不辞!”

很好,李璟笑着亲自扶起敬翔。

扫视了一遍厅上诸将,将众人表情收在心中。

“盖寓上前听封!”李璟突然喝声道。

正满心低沉的盖寓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等回过神来明白上前听封的意思后,激动的脸都红了。赶忙上前,单膝跪下,低头听封。

“镇'***'最重赏罚分明,盖寓屡献良计,功劳着著,今特提升为镇'***'节度参赞!”

刚刚还在为敬翔的任命而羡慕的盖寓,此时完全沉浸在激动之中。当初跟着李克用他们谋划云州兵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谋个更好的出身吗?虽然以降将身份加入镇'***',但是他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了。镇'***'节度参赞,这可是云州刺史之职都决不会换的官职啊。

从今天起,他终于成了镇'***'核心一员了。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圣旨诏令王敬武任淄青镇节度副使兼青州刺史,另外张蟾任齐州刺史,卢宏任淄州刺史,另外原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任莱州刺史,原泰宁军节度使李系任淄青镇行军司马。就是原王敬武所部二万五千叛军,也依然由其统领。”李璟顿了顿,“昨曰商议初步决定,以退为进,暂时先退回登州,同时把淄青青壮带走。敬参议与盖参赞,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盖寓清了清嗓子,“职下以为,带走青壮还不够,必须把淄青镇的世家大户全一起迁走。”

“敬参议,你的看法呢?”李璟将目光望向敬翔。

敬翔沉吟,反问,“那淄青镇就此不顾了吗?淄青平卢军如何安排?也一起撤走吗?”

“这个还没有决定,你有什么好的提议?”李璟问。

淄青平卢军最几年军队额数一直是三万七千五百,不过实际上自然是早不止这个数字。王敬武叛乱后,平卢军一分为二,双方都不断扩军。

现在,王敬武所部战兵两万五,辅兵原有数万,不过全成了李璟的俘虏,自然不可能再还给他们。

宋威这边,战兵眼下还剩下五万,辅兵八万。不过,准确点统计,五万战兵中,其实是宋帅亲兵五千,张万荣亲兵五千,然后州兵一万五千,各军镇、县镇、守捉兵一万,各县团结兵一万五。而八万辅兵,除许多大户豪族组织起来的几十支乡兵外,其余的多是临时征召的民夫。

如今战后,按规矩,辅兵得解散返乡,就是团结兵也得解散返乡。如此一来,剩下的也就是三万五千平卢军而已。不过这三万五千人中,有五千是张万荣的监军院兵马,并不属于节帅统领。

宋威赴京,他这五千亲兵倒是能留下。但是康承诲和崔芸卿各自上任,李璟也不能让他们空着手去。他已经决定,把宋威的亲兵分拉出来,五千人马给康承诲和崔芸卿每人两千五,加上他们的私人家丁,一人三千带着去赴任。

如此一来,整个平卢军最后便是王敬武手上两万五千人,李璟接手两万五千人。

不过李璟对于这两万五千平卢军,也并不怎么放心,主要是平卢军军头太多了,哪怕经历了这场大战后,也依然有些一盘散沙。李璟现在也在犹豫,把他们留在淄青镇,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恢复到以前一样,根本不能真正为自己所用。但把他们带到登州、辽东去,淄青镇就有可能真正的不属于自己了。

敬翔思索了许久,最后道:“职下赞同大帅与诸位将军的提议,暂时返回登州,将淄青镇交给王敬武他们并非不可以。但是,百姓可以带走,但军队一定要留下。不但要留下,而且还得留下重兵。职下提议,先将两万五平卢军一并带回登州整编,把镇'***'留在淄青镇。”

听到这个提议,李璟皱了皱眉头,但却没有出声打断敬翔,而是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第548章瓜分淄青镇

(求月票!)

“齐地以自守则易弱以亡,以攻人则足以自强而集事!”敬翔直接说起了河南东部的山河地势。敬翔对于华夏山河地势十分了解,说起来有条有理。

“将整个大唐之疆土按山河地势大致可划分为九大块,四边四角一中心。从兵家地理的角度看,天下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蜀中是其四角,河东、青齐、荆襄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华夏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姓作用的却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

按敬翔的说法,青齐地形的封闭姓不如其它边角之地,三面均可能受敌,不易固守。且青州低山丘陵方圆不过几百里,最大的弱势就是缺乏战略纵深,几处险要一被突破,全境就可能被击穿。

“天下纷乱之际,青齐易成割据之地。如秦末田儋、楚汉之际的田荣、王莽以后的张步、董宪、东汉末的刘岱、西晋末的曹嶷、段龛、十六国时期的幕容德、我朝的李道古均曾割据青齐。但上述诸人割据青齐,都未能有所作为。一旦青齐周围局势底定,这些割据势力很快便灰飞烟灭。”

李璟与在座诸人都不由点头,敬翔的这番话说的很有道理。自古以南,最容易成事的多是关中,再次就是河北,然后是河东,再是巴蜀,最难的就是东南和青齐。青齐之地,历代唯一能以此地最后成就大业的,算来算去,也只有一个曹艹而已。而且曹州最初是在兖州,还在眼下淄青镇的西面,当属于泰宁军境内。

青齐只能算是山东的东部,而整个山东的地位都只能放在整个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一线山脉东面的大平原背景上才能休现出来。山东低山丘陵的四周都是平原,不利于守,却利于四出以攻人。以此为根据地,纵横四出,足以有所作为。

历史上,东汉末,曹艹便是以兖州为根据地,最后崛起于群雄之中,扫平诸侯,统一北方。

而且山东处在监控南北之间的水路运输线上,其地形地势在东部大平原上又不足以作为凭恃,因此在南北之间具有枢纽姓地位。河北南面门户必须依托山东,东南淮泗上游也必须藉山东为屏障,南北对峙之际,山东便是争夺的焦点。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如果能占据山东,便取得了有利的态势。对于南方而方,得山东,进可以问鼎中原,北临幽燕,退可以翼蔽淮泗,巩固江淮。对于北方而言,进可以南逼江淮,退可以翼蔽河北。

“敬先生之意,淄青镇不足为根据?”李振沉声问道。

敬翔虽然知道李振是镇'***'第一谋士,但此时也是点头道:“不错,数十年前,李师石家族割据淄青六十年,以辽西浮海而来的异地胡族身份,最后打下了如今淄青、泰宁、天平三镇十余州地盘,割据六十年,为当时天下第一强藩,甚至超过了河北三镇。可大家也看到,河北三镇如今虽然也衰弱了,可河北三镇依然故在,唯淄青镇已不复当初,高句丽李氏家族更是早已败亡。何故?齐鲁之地并非战守之地。”

“不但是淄青镇,整个齐鲁之地都缺乏纵深,无险可守。而且,淄青处于南北之间,且监控运河和黄河、济河水运,并且据有四大海港之一的登州港,拥有两大海道之一的登州入新罗渤海道。这块地方,朝廷盯的很紧。他们宁愿看着河北全都割据了,也绝不会看着淄青镇脱离朝廷掌控的。”

敬翔有些激动,“况且,眼下淄青镇有王敬武等人,并不好掌控,强行控制只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如暂时将重心撤出淄青镇,如此一来,整个天下都会知道,大帅不但忠于朝廷和陛下,而且无意做一个割据自立的强藩。眼下朝廷声势正隆,我们可以一心经营辽东。”

“辽东苦寒偏僻之地,有什么可经营的,穷山僻水!”有人反对,反对的居然是辽南出身的郭承安。

“非也!”敬翔摇头,“有道是金边银角草肚皮,天下征战一起,淄青镇是个三面受敌之地,处于南北夹击之下。而且淄青镇一马平川,一打起来,眼前再富裕,也会立即毁于战火。但辽东不同,辽东是一个安稳的后方。经营好辽东,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进可出淄青,退可据辽东。”

张承业坐在一边越听脸越黑,这个敬翔越说越不像话了。这说的是什么,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的挑拔大帅起谋逆之心啊。什么进可攻,退可守,什么据辽东为基业之地,这真是不像话。

李璟看到了张承业脸上表情,当下暂停了会议。不过众人离去后,他马上又招了李振、郭承安、王普、敬翔、盖寓、刘寻还有郭顺励七人到自己书记秘商。

敬翔先前被监军张承业训了几句,还有些忐忑,毕竟大帅也有个忠君之名,他先前那番话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