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晚唐 >

第30章

晚唐-第30章

小说: 晚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队正面碰撞时,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两军相遇,真正最重要的还是气势,是决心。唯有敢战,才有胜利的可能。

而有了气势和决心也还不够,最重要的还是军阵。团结兵只是一群辅助性质的兵,他们虽然配有刀枪弓箭,可却没有重弩抛石车,没有骑兵,甚至就是箭支的配备也是有限的。他们更缺少经验,缺少那种持久拼杀的凶狠。所以与敌相对,最大的依靠其实就是军阵,结为一个整体,来对敌。一但阵破,一群没有战场经验的新兵,就会沦为敌人的玩偶,被尽情虐杀。

左一都中没有那种彪悍勇猛的士兵,可左一都的阵列却有模有样。军阵,是相当复杂的。就算是带兵多年的老将,统领一支老兵,想要让士兵们在战场上如臂指使的展开医各种阵形,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人越多,军阵摆起来越复杂,而战场上,不同的情况下还得使用不同的军阵。所以,战场上的每个军阵,其实都是平时无数次的演练的结果。甚至战场上只使用了一个军阵,可平时却有可能训练了几十个军阵。

一支久经战阵的军队都为难的军阵,左一都的阵列演练,却让这些军官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虽然眼前的展示的还只能称之为阵列而不是军阵,可军阵却正是由各种阵列组合而成的。可以说,阵列才是军阵的核心,一般军队都是直接演练军阵,一种一种的训练熟练为止。而左一都,却是从基本的阵列开始训练,可以想象。只要给李璟时间,假以时日,如果左一都能一直保持眼下这种状态,那他们就能将阵列训练的更好,然后再开始演练各种军阵。到时以一通百,一法通,百法通。

看台上,都虞侯宋温转头对文登营十将宋希轻声道:“才半个月的时间吧,这李璟居然还真的把这左一都给训的有板有眼,确实难得了。”

宋希也是从青州调来的,和宋温一样都是节度使宋威的族人将旧部。他笑着道:“职下所知,这个李璟的训练方法与常法大有不同,他不让新兵练刀枪长矛,弓箭射击,却只一心让部下跑步、站立、走队列。下面可有不少人说他这是哗众取宠,说这样的队伍训练出来也怕是银样腊枪头,中看不中用啊。”

宋温笑了笑:“战阵之上,一个人再能打有什么用?双拳还难敌四手,更何况这只是群农夫,你还能把他们训练成以一敌十,左冲右杀无人可挡还是怎么的?再能打,一排长矛戳过来,也成了筛子。战阵之上,人越多越要依靠战阵。为何官军剿匪之时,总是能以少敌多,甚至以一敌十?就是因为贼匪乱哄哄的没有阵法。”

“你别看李璟训练的这左一都现在还不成样子,但实际上这小子确实聪明。他抓住了根本,论单兵能力,左一都的这群新兵蛋子都还不错,你没看见之前射击演练,他们操着一石的弓连发十箭却脸不红气不喘的?很多人只盯着命中,却没看到这群新兵的力量已经不弱于官健中的弓手营老兵了。”

“这群新兵底子不错,大都练过武的,再训练他们的刀枪箭术,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但李璟直奔队列训练,这说明他要练的还是军阵。而军阵,才是体现和发挥一直兵马真正能力的方法。这是个人才啊,而且他还是崔芸卿和于琄的门生。”说到后面,宋温望向李璟的目光中也充满复杂之色。

“虞侯是要现在宣布对李璟的嘉奖吗?”

“没错,而且还得重重嘉奖!”宋温轻声道,然后起身走到台前,大声道:“诸位同僚,诸位袍泽弟兄,刚刚的操练十分的好啊,让本官也是大吃了一惊。李教头当初提出这训练计划时,本官还有些犹豫,但今日一见,却是超出本官预料啊。不过半月时间,左一都的一百新兵却是旧貌换了新颜,气势大增。这都是李教头的功劳啊,本官要记你一功。”

李璟连忙道:“大人谬赞,职下不过是微薄之功,一切全赖上峰栽培与诸位同僚与底下袍泽们齐心用力。”

“你也不必过于自谦,所有一切我等上官可是都看在眼中的。本官刚刚收到节帅所发来的公文,正是对王将头与李教头等先前杀匪之功的升赏。现在就借此机会,在此宣示。”

听到等了许久的升赏终于下来了,李璟心中激动不已。他转头去看王重和张宏,见他们两人一样都是两眼放花。他举首在下面的队列中搜寻小石头他们,见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也很激动,原本李璟还担心他们会因卖军功一事心里有些别扭。不过此时看去,他们脸上除了高兴外并没有什么异样,他才放下心来。

收回目光时,却正好与封亮望来的目光对上。封亮前些天受了杖责,之后便一直请假。今天因为是会操演练,知道有上官莅临,他才终于出现。此时两人目光相对,封亮似乎忘记了前些天他对李璟的不满,对着李璟笑了笑,眼中满是期待。

升赏的公文很长,而且明显是个老文吏所写,骈四骈六的。李璟竖起耳朵仔细的倾听,生怕错过了半点关于自己的内容。

宋温念了差不多一盏茶的时间才终于念完,李璟的脑中似风有股风暴刮过,让他有种飘忽的感觉。

嘉奖赏赐十分丰厚,他升官了,他终于从一个白丁小民,成了有品有阶的大唐官员了。

第49章晋升

王重一脸的笑意,他刚到登州不久,原本只是从九品上的陪戎校尉,现在一跃而升为正九品上的仁勇校尉,可谓是连升两级。而且除了升了两阶散阶,他还被策勋一转,授予从七品武骑尉勋衔。

虽然到了晚唐此时,最初的散阶和勋衔都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因为藩镇兴起,节度使帅府有开府置僚的权利,所以节度帅府大量任命僚属。那些节度帅府任命的官职表面上大多都是临时使职,本意上并不是朝廷制度下的正式官职。但实际上,朝廷原本的勋官制度早已经名存实亡,就连朝廷的九品三十阶的阶官制度也都没有了实际意义。可就算如此,对于王重这样的底层小军官来说,正九品上的仁勇校尉与从七品的云骑尉勋衔的意义都是重大的。有了仁勇校尉和武骑尉的衔,王重接下来的实职晋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王重大步走到李璟面前,亲切的拍着李璟的肩膀笑道:“恭喜李老弟,不,现在应当称为李御武了。御武越过流外九级,且一举连升六级,直升正八品御武校尉,真是让某仰慕兴叹啊。恭喜,恭喜啊,以后老弟青云直入,还请记得多提携下某啊。”

王重的神情有些复杂,既为这个曾并肩战斗的兄弟升赏而高兴,又有些对李璟突然一下子跃过了他,品阶反超他两品有些小小的挂怀。毕竟他当初见李璟时,已经是从九品上的陪戎校尉,而李璟那个时候还只是个刚从乡下征召出来的白丁农夫而已。可现在才过了短短时间,李璟居然一跃成了正八品的御武校尉,反超他两品。

张宏也立马围了过来,他刚被授了从九品下的陪戎副尉,虽然只是最低一级的散阶,可却是实打实的有了品阶。张宏科举多年不中,原本以为今生已经没有了做官的机会,只能成为一个刀笔小吏,却不料最后去清宁乡征召了一次团结兵,居然让他遇上了盗匪,且得李璟赠送他一个军功首级,让他一跃而居功升上了从九品下的武散阶。

“恭喜李兄,荣升正七品云骑尉勋衔。”张宏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李璟的感激,也带着一丝羡慕。正七品啊,这可是相当于一县主官县令的品级。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纷纷为李璟庆贺,李璟渐渐恢复平静。

他一边对前来祝贺的众人点头表示感谢,一边却在脑中回味着刚刚宋温念诵的公文上对他的一长串的嘉奖赏赐。

李璟首先被提升正八品武散阶御武校尉,然后又被策勋二转,升正七品云骑尉勋衔。再然后,淄青平卢节度帅府实授李璟登州团结兵文登营左一都将头。除此之外,李璟还被授予与正七品云骑尉衔相等的勋田一百亩,将头实职的职田300亩,另每月月俸4贯,禄米每年75石,以及享受杂役等补贴钱10贯。

做为正七品的云骑尉勋官,李璟全家免纳税赋。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节度使宋威赏下的四个五十两的银铤,合计二百两。

“节帅对你可是十分看重,这次本来以你的军功是不可能一下子升这么高的。不过节帅用人向来惟才是举,尤其喜爱如李校尉这等年青小将。这二百两银子乃是宋节帅自掏钱袋赏给你的,可得多谢节帅啊。”宋温见为李璟庆贺的人少了一些后,才笑着走过来。

“节帅与宋都虞侯栽培,职下没齿难忘,还请宋都虞侯转告节帅,职下今后愿为节帅马前卒,一切以节帅马首是瞻,知遇之恩,赴汤蹈刃,在所不惜。”宋威如此嘉奖,李璟当然知道该如何回答,此时末过于一番赤诚表忠心的话,才是宋温最愿意听的。

果然,李璟说完这番露骨的抱大腿话后,宋温两眼都笑眯了起来。还伸手拍了拍李璟的臂膀,笑道:“心里记得就好,记得就好。对了,你看刚才刚顾着说话,却还把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

说着,宋温从怀中取出一张金花五色绫纸,递给李璟道:“刚才差点忘记了,这是你的官职告身。”

李璟接过这张金花五色绫纸,展开观看。只见上面是一篇漂亮的行书字体,头一句便是:敕:军队为帝王之剑,将校为国之干城。社稷稳固,必由军先。非有良将,何以安国?御武校尉云骑尉登州团结营队正李璟,力杀四匪,勇气非凡。忠镋臣节、贞观军范。投身军伍,服劳社稷。静专由其直方,动用谓之悬解。惟是一有,实贞万国。可令其任登州团结兵文登营左一都将头,依前所授散阶勋职,原有不变。”后面是盖着尚书兵部告身之印。

看完这封告身,李璟有点震惊的感觉,因为这居然是长安兵部尚书盖印的告身,而且里面写的不像是授他当将头,倒像是要让他当宰相一样。

面对着李璟那惊讶的表情,宋温笑了笑:“你别在意太多,本来我大唐任命官员经考查合格,先由尚书仆射同意,再报告门下省,然后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皇帝,再由主管部门执行。凡授官者自各种途径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给以凭信,加盖文为“尚书吏部告身之印”印信,称为告身,武官由兵部授给。不过这都是老早些年前的事了,自安史之乱后,这一套算是名存实亡了。现在的情况是,朝廷里专门养有二十多个书吏日夜不停的抄写告身,都是统一格式,但授官人名却是空白着。然后发给下面的方镇节度帅府中,每一个节度使手里差不多都是几百张早加盖好印信的空白告身。这样当下面要晋升官员之时,便不用再上报朝廷经由一道道麻烦的手续了。所以你看了上面的那些话,也不要惊讶。其实啊,那都是套话,不管是一大小官员,其实拿到的告身上都是那一段,只是后面的官职和名字不同罢了。”

听到如此解释,李璟不由感觉一阵想笑的冲动。授官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可现在朝廷居然将这项权利完全交给了地方藩镇,而原本负责官员任免的朝廷尚书省等机构,却成了一个橡皮图章。

“对了,这是节帅授予你的散将官职任命书。”宋温最后又从怀中取出一纸任命公文。李璟接过打开,却是由淄青平卢节度帅府授李璟散将之职。

看到这个任命他微微笑了笑,也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何意义。

李璟这次升赏,阶官是正八品上御武校尉,勋衔是正七品云骑尉,实职是登州团结兵文登营左一都将头。不过在这些官衔之中,由于散阶和勋官几乎都已经是名存实亡,甚至都没太多实际意义。在地方上,其实各藩镇之内早就有了另外的一整套的文武官职系统。

不过由于各藩镇表面上还是属于大唐统治之下,所以这些藩镇下属的官职多是打着使职的名号,也就是表面上都是些临时性质的官职。如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等这些,其实也是唐朝中央朝廷任命的各种临时官职。这些中央朝廷和藩镇幕府所设立的各种使职多达几百种,但表面上这些官职都是无品无级的,担任这些官职的官职品级得依本官品级。

所谓本官品级就是得有其它朝廷正式官职,比如节度使一般都会兼任刺史、或者同平章事等官职。而在幕府下,这些幕府的官职为了区别上下官职顺序,也有一套很完整的阶官性质的官职。

李璟现在所得到的这个散将职,实际上就是一个阶官性质的官职,意义上来说和他的那个御武校尉的性质一样,本身无职无事,只是用来确定品阶的。

散将的品阶是幕府武职二十七级中的倒数第四个,他对应的节度幕府武将实职恰恰就是都一级的将头实职。有了这个散将的幕府阶官,那就已经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