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在三国 >

第214章

重生在三国-第214章

小说: 重生在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过了多久,典韦背着一个老头跑到了香闺外,这个老头不是别人,正是神医华佗,他现在可是征北军医药属的大医官了,负责征北军一系所有医官和军医的教导工作。在典韦的后面跟着的除了两名铁卫外,还有两名背着药箱的年轻医官,这两人此刻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两人看着光头典韦,暗想:这家伙还是人吗?背着师傅竟然也能跑这么快,而且还脸不红气不喘!
  典韦一把将华佗从背上提下来,华佗一下没站稳,差点栽倒,还在典韦及时扶住了他。
  典韦将华佗拖进香闺,来到陈楚跟前,抱拳道:“主公,我把华老头带来了!”
  华佗和他的两个徒弟立刻拜道:“卑职拜见主公。”
  陈楚站起来道:“不必多礼。华佗先生快来诊断。”
  华佗应诺一声,连忙站起来,摇摇晃晃地来到榻前,呵呵,华佗在典韦的背上被颠簸得真是够呛啊!
  华佗此刻的穿着是官员的装束,蔡邕不禁微讶。他完全不知道华佗什么时候竟然已经做官了!
  华佗朝蔡文姬一抱拳,恭声道:“请夫,嗯,请姑娘伸出手臂。”
  蔡文姬眼眸微微一转,看向陈楚,陈楚微笑着点了点头。
  蔡文姬缓缓伸出左手。华佗将手指打在腕脉上,闭上眼睛,另一只手习惯性地拈着颌下山羊须。
  蔡母的神情显得很紧张,双手情不自禁地抓着蔡邕的胳膊,蔡邕拍了拍她的掌,以示安慰。轻声道:“华佗是天下第一神医,他定能将琰儿的病治好!”
  香闺内非常安静,气氛很有点紧张,倒是蔡文姬这个当事人显得很轻松,她此刻根本就没将病痛当回事,她觉得只要陈楚在身边,就是马上死去也无憾了。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总是过得很慢,陈楚感到好像过了几个时辰那么长。
  终于,华佗睁开眼睛,站了起来。
  “怎么样?”
  陈楚急声问道。
  华佗朝陈楚一抱拳,回禀道:“回禀主公,蔡小姐只是忧思过度,再加上风寒入体,所以才会成病重之相!”
  华佗的神情似乎很轻松的样子。
  “这么说,就是没什么大碍咯?”
  华佗点头道:“确实没什么大碍,不过仍须小心调理。”
  陈楚不禁松了一口气。
  蔡母疾步走到榻边坐下,握着蔡文姬的手喜极而泣,“女儿!”
  蔡文姬心中惭愧,咀着泪水道:“母亲,都是女儿不好!”
  蔡邕看了一眼蔡文姬母女,偷偷地抹了一把泪水。突然想起一事,问华佗,“不对啊!为什么之前的几位大夫都说小女已经不治?”
  华佗扬着下巴,高傲地说道:“那些个庸医八成是把小姐的病症当成寒热重症了!”
  蔡邕立刻点头道:“对对!他们就是这么说的!”
  华佗捻了捻山羊须,正待解释一番,陈楚却催促道:“好了,不要说这些了!华佗先生,你赶紧下去准备汤药吧!”
  正准备发表长篇大论的华佗被陈楚截断,感到非常难受,但却不敢违逆顶头大佬的命令,连忙应道:“我这就去煎药。”
  语罢,朝陈楚一拜,快步退了出去,他的两个徒弟也是一脸恭敬地拜退。
  陈楚在榻边陪着蔡文姬,直到蔡文姬喝下华佗亲自煎熬的汤药睡下后,才离开。陈楚让华佗暂时就留在这里,以便随时照应蔡文姬的病情。在离开前,陈楚问华佗,“有没有办法让蔡文姬尽快下榻走动?”
  华佗拍胸脯道:“没问题!”
  留下几名铁卫在蔡家,陈楚带着鲁肃典韦蔡家。
  路上,蔡文姬的一颦一笑不由得浮现在在脑海中,随即是张蕊、貂蝉和大乔等。陈楚不由得露出缠绵的微笑,随即又摇头苦笑。
  回到大将军府,一进书房,周瑜已经等候多时了。
  “公瑾见谅,我因一些琐事,临时出去了一趟。”
  陈楚歉然道。
  周瑜连忙抱拳道:“主公客气了。”
  各自坐定,陈楚对两人道:“刚才从玉门关传来了讯息,奉先已经攻破了乌孙的王城。”
  鲁肃、周瑜顿时露出惊喜之色。鲁肃道:“下一步应该向乌孙派出使节,现在乌孙一定没胆子再拒绝我们的调解了。”
  “确实是时候了!”
  陈楚点头笑道。
  周瑜道:“可以以皇帝的名义给乌孙王去一封圣旨,封他为汉属乌孙王。”
  一手持大棒,一手持萝卜!陈楚如此想着。笑道:“立刻给长安去飞鸽传书,让咱们的皇帝陛下照此写一份圣旨。”
  三人相视一眼,会心笑了起来。
  “主公,有一事须要考虑!”
  鲁肃抱拳道。陈楚‘哦?’了一声。
  “并州现在已经不合适做为主公的治所了,主公是不是考虑将治所牵到长安去?”
  周瑜也道:“子敬所言甚是。并州这些年虽然在主公的治理下发展的很好,但毕竟地处偏远,而我军目前控制着并州、兖州、关中及西凉四州之地,主公应该将治所迁往更便于管理辖下的长安。”
  陈楚其实早有此意,点头道:“我也有此打算,待大婚后,便着手施行吧。”
  “主公英明!”
  周瑜、鲁肃一起抱拳道。
  陈楚突然想起一事,问道:“云长应该已经到幽州了吧?”
  鲁肃回答道:“根据时间,应该已经进入幽州地界了。”
  陈楚点了点头,又问道:“支援给公孙瓒的兵甲装备现在到哪了?”
  “恐怕还没出并州,毕竟运输车队的速度很慢!不过,半个月之内,他们应该能到达右北平。”
  鲁肃回答道。
  陈楚微皱眉头,想起即将爆发的辽东战事,不无忧虑地说道:“但愿公孙瓒和云长能够支撑到明年麦收!”
  鲁肃和周瑜都没有说话,眉头微皱,都显得忧虑在心。
  “若是出现最坏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陈楚突然问道。
  鲁肃周瑜相视一眼,周瑜抱拳道:“那就要看主公如何取舍了。”
  “怎么说?”
  “高句丽人这些年发展很快,冶铁等许多方面都已不比我们逊色,戴甲近五十万,战斗力据说殊为不弱。若出现最坏预料,那么关羽将军和公孙将军势必退守右北平,凭借右北平的险要地势,高句丽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逾越!这时,我军便有两个选择,一是集中力量过幽州与高句丽人决战,夺回辽东、乐浪,拯救那里的百姓;……”
  说到这,周瑜顿了顿。
  继续道:“但此举风险很大!”
  陈楚不悦地眉头一挑,“难道我征北军还不是高句丽人的对手吗?”
  周瑜摇头道:“瑜不是这个意思。主公,您还记得袁绍和曹操联军来犯的事情吗?”
  陈楚一愣,随即眉头紧皱,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担心袁绍和曹操趁我大军离开,后方空虚之时发动攻击?”
  周瑜点了点头,“瑜正是此意。高句丽人的实力不弱,又由于受我汉文化影响极深,军队做战方式与我汉军相若,比之草原蛮族要难对付的多。我军若要达到战略意图,必定要调集征北军全体主力参战。如此一来,我军后方就空虚了。”
  陈楚面色凝重,片刻后问道:“公瑾的选择是什么?”
  其实陈楚已经猜到了周瑜的选择。
  周瑜道:“先集中力量扫平江北的所有诸侯势力,然后收拾高句丽人。”
  陈楚没有立刻下决定,站起来走到窗边,望着秋风瑟瑟下飘零的枯叶,心中感慨:难道秋收的代价就只能是枯叶飘零吗?
  周瑜和鲁肃站起来,离陈楚三步远恭立着。
  陈楚出了好一会儿神,最后叹了口气,低沉着声音道:“就按公瑾的意思办吧!”
  霍地转过身,郑重地道:“传令云长,到达了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地迁移进右北平。我们不能等到事发后,再去做。”
  “是。”
  周瑜、鲁肃恭声应诺。
  此刻陈楚还不知道,西边乌孙方面的事情也还没有结束。
  乌孙二十万主力在乌孙名将哈桑的率领下急攻龟兹北线重镇温宿,数日下来,温宿岌岌可危。然而就在此时,哈桑接到了国内传来的急报,急报的内容令十万担粮草被焚,王城被攻陷,发起进攻的竟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汉军。


第402章 急转直下
  大帐内顿时炸开了锅,每一个人脸上全是惊恐和难以置信。
  “哈桑将军,这怎么可能?”
  一名部将质疑道。
  哈桑看了对方一眼,沉声道:“接连有来自萌城和王城的探子禀报此事,怎会有假?”
  “那我军该怎么办?”
  另一名年纪较长的部将忧心重重地说道。
  “不如回军夺回王城!汉军不是只有几万骑兵吗?”
  一名部将建议道。
  “不行,我军的粮草只够支持三天,等我军抵达王城,粮草便也耗尽了!汉军根本就不须跟我们交锋,要不了几天,我们自己就会完全崩溃!”
  年长武将反对道。
  “那你说怎么办?”
  “不如先将军队撤往天马城与大王汇合,然后再做打算。”
  这时,主将哈桑喝道:“都给我闭嘴!”
  众将心头一凛,连忙噤声恭立。
  哈桑扫视了中将一眼,傲然道:“我哈桑自领军以来还从未无功而返过,过去没有,今天也不会发生!”
  顿了顿,哈桑取出一支令箭,用决然的口气下令道:“全军听令!”
  “在!”
  帐下部将一起应诺。
  “布尔将军率领五万人打着大军的旗号回撤,豕突将军随本将军率领主力隐藏在这附近的密林之中。”
  “是。”
  温宿城内。
  戍守温宿的龟兹将士已经得知汉军焚毁乌孙军的囤粮重地并突袭乌孙王城的消息,全城上下一片沸腾,士气空前高涨,将士们都嚷嚷着要给乌孙人一点颜色看看。
  温宿位于龟兹的北部边疆,是温宿防御乌孙人的重要军事要塞,所以温宿的建筑形势与西域其它城市并不大相同,它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没有城墙,不过它的城墙是用泥土垒成的,高仅三米,虽然它同中原的城池无法相比,但在这西域,它却是首屈一指的坚强堡垒了。
  龟兹戍守温宿的大将叫乾必,是当今龟兹王的亲叔叔,算是龟兹的头号大将。
  乾必站在了望塔上,望着城外脸面数里的乌孙大军营寨,心情却不像之前那般沉重了。低头看了看麾下士气高昂的士兵,乾必不禁面露笑容。
  突然,一名斥候出现在乾必的视野中,飞速奔来,经过战火斑驳的一片荒野,飞驰入城。
  乾必的眼光一直注意着这名斥候,只见这名斥候进城后便径直奔了过来,来到瞭望塔下,翻身下马,迅速进入塔中。
  随后,斥候出现在乾必面前。
  “将军,乌孙人已经撤走了!”
  斥候一脸兴奋地禀报道。
  乾必一愣,随即喜上眉梢,急声道:“你确定吗?”
  “绝对确定!小人在他们的大营外潜伏,亲眼看见他们在一个时辰前悄悄地从营寨后面撤走了,小人一路跟了他们将近一个时辰,小人赶回来时,他们正在过女儿河。”
  乾必猛地一击掌,兴奋地道:“乌孙人果然撤了!来人,立刻派人回龟兹城将此事禀报大王!”
  龟兹城就是龟兹人的王城。
  虽然斥候说乌孙人已经撤走了,但老将乾必却不敢疏忽大意,温宿城仍然处在严密防御之中。
  一天后,从温宿发出的急报传到了龟兹城。此刻,龟兹王同一干文武正在焦急地等候龟兹的消息。
  没有人说话,但每一个人的神情都显得很热切,龟兹王坐在王座上,不停地挪动着屁股,就好像屁股下有钉子似的。在龟兹王的旁边坐着一位戴着面纱的佳丽,她是龟兹王唯一的女儿,也就是龟兹的公主,她的名字叫颜素。此刻,这位公主正握着父亲的手,安慰着父亲。
  “报!”
  传令官高举着一卷羊皮跑进了王宫,众人不禁精神一振。
  “大王,乾必将军传讯!”
  传令官跪禀道。
  龟兹王连忙道:“快把乾必将军的书函呈上来。”
  “是。”
  传令官双手捧着一卷羊皮躬身走到龟兹王驾前。
  龟兹王立刻抢过,细看起来。众人的目光汇聚在龟兹王的身上,现场鸦雀无声。
  片刻后,龟兹王霍地站起来,大笑道:“乌孙的二十万大军已经仓惶西逃了!温宿之围解了!”
  现场有些压抑的气氛顿时解开,狂喜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众人纷纷颂扬着龟兹王的英明,各种褒义词纷至沓来,不厌其烦。龟兹王坐在王座上,笑得合不拢嘴。
  喧闹了一阵后,公主颜素在父亲耳边道:“父亲,我们是不是应该摆下筵席,宴请留在这里的汉朝使节?”
  随同司马懿出使西域的有千余人,司马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