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45章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45章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统领有所不知。”耶律楚材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对着我说道:“统领可曾记得救过一名叫耶律善材的金将,那便是家兄。”

  第四十六章 要求

  “啊,原来耶律善材真的是你的兄弟。”闻言我马上想起了我逃出金国时救的那个金将。

  “但是,为什么丞相出仕蒙古,而令兄却出仕金国呢?”我疑惑地问道。

  “唉,此事说来话长。”耶律楚材长叹一声道:“十余年前蒙军攻破燕京,我与家人失散,最终也没能逃出城去。所幸当时楚材已小有名气,蒙人却也没伤我性命,只是将我掳去。后来又得成吉思汗于大漠召见,并受到赏识和重用,这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们兄弟二人会分仕蒙、金两个敌对之国了,不过如今丞相兄弟二人岂不是要刀兵相见。”

  “却已没有刀兵相见的机会了。”耶律楚材闻言苦笑一声道:“家兄已于半月前自尽身亡了。”

  “啊,怎会如此?”闻言我大惊问道。

  “此事皆由本相而起。”耶律楚材凄然道:“当年楚材无奈之下投身蒙军,却没考虑到身处金境的亲眷。楚材出仕蒙古,则身在金境的亲眷必将受到牵连。当楚材想及此事时,却是木已成舟,楚材便是自杀谢罪也于事无补了。所幸家兄挺身而出出仕金国,这才挽救家人于水火之中,免了楚材不孝、不义的千古骂名。只是家兄本来无意为官,此次出仕却是不得以而为之,这让楚材一直觉得对不住家兄。所以此次蔡州之战楚材便迫不及待地随军而来,为的便是家兄与家人的安危,却没想到反倒害死了家兄。”

  耶律楚材此时已是双眼微红,声音哽咽得说不下去,好一会儿他才平复了心情,继续说道:“蒙军围困蔡州之后,我便立即派出使者与完颜守绪交涉,让他放出亲眷。条件便是城破之后,蒙军不伤蔡州百姓一分一毫,否则将一个不留。这完颜守绪也不愧是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他很快便答应了。只是……唉!”

  听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奇怪,这样事情不就圆满解决了吗?那耶律善材又怎么会死呢?不过奇怪归奇怪,我知道故事还有下文,所以也没有出声打断他。

  果然,过了一会儿耶律楚材摇着头接着说道:“让楚材想不到的是,家兄性直刚烈,他将亲眷送出城后,却拒绝离城,他朝着完颜守绪所在的方向叩毕三个响头,便毅然投水自尽了。枉我和他做了这许多年的兄弟,却一点都不了解他。”

  听完这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沉默了,耶律善材果然是一个铮铮硬汉,但我还是没办法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按理说耶律善材他们不但契丹人,而且还是契丹皇族的后裔,以前灭了辽国的却是金人啊,他们理应恨金人才对,为什么还要对金国这么忠心呢?想来想去,我也没有办法想通这件事,最后只能归结为辽国被灭后,他们已没有了自已的国家,也不想再复国了,所以才会彻底地效忠别国,眼前的耶律楚材不也是对蒙古汗国鞠躬尽瘁吗?

  “郑统领。”我正想着,耶律楚材又对着我抱拳施礼道:“家兄自尽之前留下遗言,嘱我转告郑统领,说他最终还是有负郑统领所望,还是没有死在战场之上,郑统领的救命之恩他只有来生再报。不过这点楚材却可以为家兄达成心愿,郑统领可以向楚材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楚材能办得到了,楚材一定竭尽所能。还望郑统领成全,楚材也好以慰家兄在天之灵。”

  “丞相客气了。”见此我忙回礼道:“郑言当初救令兄并不是为了有所报答,丞相勿须放在心上。”

  “本相自然知道统领的高风亮节,但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如若统领不成全此事,楚材往后还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兄弟?还望统领成全。”说完耶律楚材跪地便拜。

  我赶忙上前扶住,无奈地说道:“丞相勿须如此,郑言答应便是。”

  耶律楚材闻言大喜起身道:“多谢统领成全,还请统领提出要求,楚材办完此事后,才敢直面家兄的灵位。”

  要求?提什么要求呢?听到这话后我不禁大敢头疼,要耶律楚材降宋吗?耶律楚材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政治人才,但如果耶律楚材降了大宋,蒙古依然像历史一样灭宋呢?到时没有耶律楚材阻止蒙人灭汉,那我们汉人岂不是要遭灭族之祸?我可不敢冒这个险,何况就算我提了这个要求,耶律楚材也不一定会答应吧。到时他再和耶律善材一样来个自杀尽忠,那岂不是亏大了。倒不如继续让他呆在蒙古吧,这样就算我在这个时空打拼得满盘皆输,至少汉人也不至于被灭族了。

  想到这里,我抬头对着耶律楚材说道:“郑言别无所求,但求丞相能够善待蒙古统辖区内的汉人。”

  闻言耶律楚材不禁松了一口气,他也一直在担心我提出要他降宋的要求,现在见我只是要求他善待汉人,不由得心头一宽,激动地点头说道:“郑统领果然是个真君子,楚材佩服。楚材在此立誓,从今往后穷尽楚材一生,也要尽我所能善待每一位汉人。若有违此誓,自遭天遣。”

  “丞相不必立此重誓,郑言又岂会信不过丞相。如此郑言便先行代天下的汉人谢过丞相了。”历史上的耶律楚材也确实是像他所立的誓言一样,穷尽一生都在尽力为汉人谋福。以至最后病死时,有人诬告他贪污,结果抄家除了琴阮十多张,以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几千卷外,根本就没有任何财物。

  二人正说间,帐外突然传来了震天的欢呼声。我们抢出帐外一看,却是孟珙的大军已到了,蒙军看着宋军运来一车车望不到尽头的粮草,个个兴奋得欢呼雀跃。

  看着这些从不从事生产,以劫掠为生的蒙古军士,我心中暗骂了一声:“小样儿,总有一天要叫你们吐出来。”

  第四十七章 城防

  由于“忠顺军”使用的是蒙军在城南已建好的驻地,所以并没发费多大的功夫便安顿了下来。孟珙一赶到此处,便雷厉风行地与塔察尔等蒙古高级将领讨论攻城事宜,当然,这种高级会议像我这样的统领是没份参加的,我也乐得不参加。因为我早就知道这场战的结果,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没有挑战性的战争,我所要做的好像就是等待胜利。

  “以前打过仗吗?”我随口对着坐在我身边的王坚问道,看着脚下丑陋的保垒,我忍不住又在心里鄙视了蒙军一下。

  “打过,也可以说没打过。”王坚发了一会儿呆,双眼露出了些许痛苦之色,然后缓缓说道:“郑兄知道什么是奴隶兵吗?我以前就是,奴隶兵甚至连一件象样的兵器都没有,其实也无需什么兵器,因为奴隶兵的作用就是消耗敌人的弓箭、石灰、石头还有火油,有时侯还可以用来填充陷阱。我的父亲,他同我一起走上了战场,然后在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就用身体替我挡住了敌人的箭雨。他的鲜血喷得我满脸都是,我永远也忘不了他临走之前,恋恋不舍地看着我的最后一眼。”

  说到这里王坚低下了头,但还是让我看到了几颗水珠滴到了石头上。我无言地拍了拍王坚的肩膀,我知道这位兄弟所受的苦难要比我能想像的要大得多,一切安慰的话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渺小和无力。

  “郑兄,现在我很满足。”过了一会儿王坚抬起头来望着我说道:“自从加入‘忠顺军’后,我才真正感觉到了我是一个人。特别是郑兄一直以兄弟待王坚,这让王坚十分感动。加入‘忠顺军’的这段日子,却是王坚最快乐的日子。我想,王坚的苦日子到头了,就算明天就战死沙场,王坚也无怨无悔了。”

  “你明天不会死的。”我扭头望向不远处的蔡州说道。我有点害怕直视王坚的眼神,因为我害怕他看出我心中的秘密——我知道他的命运。二十年后,他在钓鱼城保卫战中打死了蒙哥汗,立下不世功勋,却也正因为如此,奸相贾似道才嫉其大功将他害死。我知道他的苦日子还没有到头,二十余年后,一个更大的苦难正等着他,他将走到人生的尽头。我能改变这些事吗?要怎么改变呢?现在就去把目前只有十七、八岁的贾似道找出来杀掉?就算杀了这个贾似道,会不会又跑出另一个贾似道出来呢?

  “郑统领。”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身旁一个孟珙的近卫对我报拳说道:“孟将军请统领去商议要事。”

  ******

  “众位将士。”孟珙待几位统领都到齐后,便高声说道:“适才本帅已同蒙古人商议妥当,趁这几日我军新到,蒙军士气高涨之时,将对蔡州发起全面的攻城之战。明日我军休整一日,后日辰时七点到九点攻城。众将士可有异议。”

  “并无异议……”众统领应道。

  “如此甚好,众将士请看此图。”孟珙示意众人围聚在案边,然后指着案上的军事地图说道:“这张便是蔡州的城防图,蔡州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共有九处城门,因蒙军不擅攻城,是以此战便由我军主攻,蒙军在其它三处分散金军兵力。我军攻破南门后不得往前推进,须沿着城墙迅速拿下其它城门引蒙军入城。然后再逼进内城,再次对内城形成合围之势。”

  顿了顿,孟珙又接着说道:“根据蒙军近两月的观察,金军大慨的兵力部署是,孛术鲁娄室守东面,内族完颜承麟副之;乌古论镐守南面,元志副之;兀林答胡土守西面,蔡八兒副之;王山兒守北面,纥石烈柏寿副之;完颜哈达守东南,夹谷当哥副之;除完颜哈达部约三千余人外,其余各部均为万人左右。内城守军不详。”

  闻言我心中暗自生疑,因为孟珙所报出的人名中有许多都是“忠孝军”中的将领,完颜哈达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蔡八兒与王山兒。因为我与“忠孝军”相处也有一段时间,所以也知道这几个人是“忠孝军”中的将领。还有一些没有听过名字的,想必便是蔡州原有的驻军。如果是“忠孝军”与“蔡州军”守外城的话,那么移剌蒲阿的“和里军”想必就是守内城了,但这样的安排好像并不合理。众所周知内城要比外城难攻得多,因为内、外两城之间建筑繁多,大型的攻城器械,比如说“抛石机”在攻内城时就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弓箭兵也很难在城下摆出阵形掩护攻城部队。若我是完颜守绪,我就会让“和里军”与“蔡州军”一同守外城,而把精锐的“忠孝军”安排在内城。因为在“抛石机”、“驽车”等远程器械的攻击下,精锐部队与普通部队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它们的区别只有在已方步兵强攻城墙时才能体现出来。

  但这丝疑虑很快就被我打消了,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早就认为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从历史知识中我知道,这场战除了宋、蒙联军在巷战中死的人多了点外,其中没有任何曲折。

  “郑统领可有疑问吗?”孟珙见我好像有点心不在焉的样子,便出声问道。

  “哦,没有疑问。”我忙回答道:“只是……郑强建议我军除了攻城必须的云梯、驽车和抛石机外,其余攻城器械和火器一慨不用。”

  “这又是为何?”身旁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我道:“如此我军岂不是要多了许多伤亡?”

  “将军明鉴。”我望了一眼周围疑惑的眼光说道:“郑强以为蒙军此次与我军联合另有所图,那便是想学习我们如何使用攻城器械。所以郑强认为现在多些伤亡还是值得的。”

  “有理。”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第四十八章 蔡州之战1

  两日后的凌晨,孟珙帐内。

  “以三声号炮为令,‘邓军’、“唐军”为先锋,弓箭手掩护,‘新兵营’与‘蔡军’为策应,全面攻城。”

  “是……”众人轰然应声出帐。

  策应?也就是说殿后了,以“蔡军”做策应还无可厚非,因为“蔡军”对蔡州城内的环境比较熟悉,保存他们的实力便可以在巷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要我的“新兵营”也作为策应,归根结底还是孟珙不相信我可以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强兵,或是他认为“新兵营”的实战经验还不够。我心里虽有些不舒服,但我也没有出声反对或是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不是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事。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城外的空地上,地面像血一样的红彤彤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抛石机”等大型攻城器械被拖动时的“轰轰”声,还有士兵走动时甲片互撞的“沙沙”声。简陋的保垒前整整齐齐地站满了“忠顺军”的军士,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惊慌,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