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169章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69章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话他们是听不懂,但是我手中提着的那个血淋淋的脑袋他们还是会认得的,霎时个个都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有几个机灵的骁骑军军士更是引燃了霹雳火球往蒙军阵营一丢,只听轰轰几声就把蒙军炸得血肉横飞乱成一团。

  “杀!”骁骑军们大喊一声。挥起腰刀就朝蒙军杀去,蒙军见主帅已死,军心已失无心恋战,只挡格几下就四散逃去。而此时,正在进攻居庸关的蒙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依旧挥着弯刀死命攻打着王坚所防守的城墙。

  危机还没解除,我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这时让蒙军攻破了居庸关,那结果还是一样,我该怎么做才能解居庸关之围呢?

  “置使大人!”见我有所迟疑,一名骁骑军军士着急道:“快令我等杀回居庸关吧,四面合围,便如瓮中捉鳖!让我等前去杀个痛快!”

  “不!”我摇了摇头,说道:“四面合围便是绝了蒙军的退路,尔等可知若是如此结果会如何吗?那便是被围之蒙军誓死反抗,居庸关破,大宋亡!”

  “属下无知,请大人恕罪!”那名军士大惊之下跪倒在地说道:“属下愚钝,差点害了大宋的江山社稷,做了千古罪人!”

  “无妨!”我摇头笑道:“如今之计,你等只需把纽璘这厮的头颅高高挂起,对着攻城的蒙军大喊三声便可!”

  “是!”那名军士拱手一拜,接过我手中的人头就自去安排了。

  不一会儿纽璘的人头就被高高挂起,一千名骁骑军列好阵势朝居庸关逼去,却又不把出口封死,有意为那些蒙军留下了一条退路,队前还押着被炸得只剩下半条命的蒙古的王子阔端,尔后千余人齐声对着正在攻城的蒙军大声喊道:“纽璘已死,阔端被擒,尔等为谁而战?”

  蒙军虽说听不懂骁骑军们在喊些什么,但是回头一望之下个个大惊失色,不一会儿就乱了阵脚,再见宋军并没有把逃路封死,先是有几个将信将疑地朝出口逃走,之后见宋军没有动作,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蒙军加入了逃跑的队伍,不过盏茶的工夫进攻居庸关内侧的蒙军就逃得一干二净。见此情景。长城上的宋军只爆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

  居庸关另一侧的蒙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听着宋军的欢呼声也知道形势不妙,但他们还是不甘心地往城墙上进攻着,直到他们看到了城墙上丢下的纽璘的人头。于是很快长城外就响起了蒙军撤军的号角,蒙军们垂头丧气地骑着他们的瘦马,带着他们的伤兵灰溜溜地走了。

  “恭喜置使大人,贺喜置使大人!”王坚与朱五四领着众军士前来迎接我入城,在居庸塞前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

  “众将士请起!”扶起满身血迹的王坚与朱五四,我情不自禁地对围绕在我四周的将士们拱手道:“此战全赖将士们舍身杀敌保我江山,此后论功行赏,郑言必不亏待各位将士!”

  “谢置使大人,谢置使大人!”

  “恭喜置使大人!”朱五四对我拱手道:“此战蒙古蛮子元气大伤,可保我大宋十年安康!”

  “呸,大宋!”王坚咬牙切齿地说道:“若不是那大宋,我军何至于危险至此!对了,还有徐大人的燕京之围。”

  “正是!”我也点了点头,心中杀心暗起,咬牙对王坚说道:“还请王将军召集所有骑军,带上所有的霹雳火球,与我一同前去解燕京之围!”

  “是!”王坚抱拳应了声,马上就开始召集属下准备马匹。

  贾似道!我咬牙暗恨,如果是你领兵的话,今趟我郑言一定饶不了你!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回我要召集所有骑军并且带上所有霹雳火球的目的,又何止是解燕京之围这么简单,这回我不但要让蒙军元气大伤,还要让朝廷为他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第五十一章 朱重九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十一章 朱重九

  第五十一章 朱重九

  第五十一章 朱重九

  四千名骑军很快就召集到了我的面前。刚才那一仗虽是惨烈,但骁骑军却并未伤筋动骨,死伤不过千人,只是霹雳火球这种杀敌利器却用了许多,现在全军只剩下十几个,不过对付起那些宋军来却也已足够了。

  我与宋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对宋军的战斗力自然是知根知底,他们攻城也许还有几下子,那也全赖宋朝攻城武器先进,攻城火箭、旋风炮对着城头一阵乱射、乱砸,倒也可以给城墙造成不小的破坏,也可以对守军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要说野战,只怕这贾似道所领的五万宋军还不如五千蒙军。

  燕京驻守着李程的一万忠顺军,此军原本在孟珙手下就可以与蒙军硬拼,其战力自是不用多说,就算我不前去解燕京之围照想那些围城的宋军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宋军的目的,只是拖住那些忠顺军使他们不能对居庸塞派出援兵。他们在等,在等蒙古人一举攻破居庸关,而后再助他们一同拿下燕京,于是我便如他们所愿……

  随我一声令下。四千精骑便纷纷上马一路朝燕京直奔而去。只不过与往常有异的是,这四千精骑骑的全是蒙古马,且每人都如蒙古人般带着两、三匹空马,这些上等的蒙古马全拜攻打长城的蒙军所赐,甚至就连打的旗号也是一个黑底白字的“贾”。远远一看就跟假扮宋军的纽璘军无甚区别。

  战马轻嘶,蹄声轰响,居庸塞距燕京不过半日余的马程,四千精骑每人都带着两、三匹空马,路上换乘几次后,午时三刻就赶到了燕京。

  远远一望,城外“贾”字大旗星罗棋布,全副武装的宋军正将燕京团团围住,旋风炮对着城墙一阵乱轰,炮手搬石拉绳,忙得不亦乐乎。此时他们见打着“贾”字旗号的四千骁骑军远远策马而来,竟以为是蒙军已攻破居庸关前来助阵,个个朝着我们的方向振臂高呼……

  我两手左右一挥,骁骑军们便会意分成三路朝围城的宋军逼去。那些宋军还不知所以然地对着我们招手,殊不知死神这时已慢慢向他们逼近。

  “前面来的可是纽璘将军所属……”宋军阵营前跑出一名宋将对我等高声喊道,但很快他就觉察到有异愣在当场!

  “杀!”我抽出腰刀对着虚空一指,四千骑军就高声呐喊着加快速度往宋军阵营狂冲而去。

  四千骑军每人带着三、四匹战马,合计便有上万匹,正是实际意义的万马奔腾,霎时骑军们便有如钢铁洪流般地朝宋军冲去。宋军毫无防备,甚至是以他们的后背对着高速冲击而来的马匹,是以双方卜一接触,宋军只来得急发出一片哀号便有如多米诺骨牌般地成片倒下。

  骁骑军腰刀出鞘借着马的冲势一阵乱劈。却有如砍菜切瓜一般的容易;霹雳火球往敌阵一丢,立时便将数十名宋军炸翻在地。

  我策着马朝前疾驰,腰刀左右疾飞带起阵阵血光不说,便是在马背上也感觉到下方忽高忽低,马蹄下尽是宋军的惨叫。

  这时城内发出三声炮响,城门一开李程便领着忠顺军自城内杀出,自此宋军已全线崩溃,作战意志早已让恐惧和逃生挤得一点不剩。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是一万四千精锐部队对五万宋军的屠杀!

  虽则贾似道所领的这五万宋军也是朝廷的精锐,否则也不敢以五万之数便前来合围威名赫的忠顺军。但是时,朝廷精锐已与乌合之众无甚区别,好歹尽是挨刀的……

  有些聪明的宋军,便在此时丢盔弃甲轻装逃窜,但是他们的两条腿又岂会跑得过我那四千精骑?我领着骁骑军,携着对朝廷祸国殃民之恨,对败兵四处追杀,只杀得燕京城外十里之内血流成河、遍地尸甲,只砍得手中的腰刀都卷刃了方才作罢。

  此战宋军生还者不过千余人,只恨后来打听后才知道贾似道不在军中又让他逃了一命。我所不知道的是,朝廷为了配合蒙军将我等连根拔起。也是精锐尽出。这五万宋军竟是自京师临安所有驻军中选拔出的强兵,却不想在这一战便付之一炬。自此宋廷也是元气大伤,可战之兵寥寥,为其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夕阳西下,我领着四千浑身是血的骁骑军回来燕京城内,立时便迎来了燕京军民的欢呼。

  “属下徐格,李程,拜见置使大人!”徐格与李程两人带着忠顺军前来迎接,上千名忠顺军紧张地拦着城内城外欢声雷动的百姓,里里外外都处都跪着全副武装的忠顺军将士,这场面让我有身为人君的错觉。

  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置使大人万岁!”

  之后全城的军民都跟着跪地高喊:“置使大人万岁!置使大人万岁!”

  我知道这“万岁”一词在古代是不能乱喊的,只有皇上一个人才可以用,所以连忙举手阻止,但是群情激昂下却是任凭我怎么阻止也没有用,最后竟连我身后的骁骑军也加入了高喊的行列。

  我没有察觉到的是,此时跪在地上的徐格堆着一脸奸计得逞的微笑……

  ※※※※※※※※※※※※※※※※

  “属下等参见置使大人!”这一日徐格再次携王坚、朱五四一同来到行宫。

  “徐大人有何要事?”我一边把玩着手里的弓箭,一边装糊涂地问着。

  其实我哪里还会不知道他此来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让我称王,可是见过了那些宫廷内斗,我对做皇帝实在是没什么兴趣。

  “大人!”徐格对我深深一揖道:“下官些来是特来道喜的!”

  “哦?何喜之有?”徐格的话不禁让我有点意外,勾起了我一点好奇心,不想这却正合他所意。

  “大人!”徐格一摸嘴角的三羊胡斯斯然地说道:“此前大人不欲称王原因有二:一是担心称王之后大宋挥军来攻;二是担心蒙古大军借此机会趁火打劫。现如今居庸关一役,宋廷精锐尽去不说,便是那蒙古小儿也元气大伤无力来犯。大人,此时不成霸业,更待何时?”

  “是啊!大人!”王坚也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大人可以为天下苍生着想而不称王不与朝廷作对,但是宋廷奸臣当道、小人得势,他们并不会因为大人不称王便能容得下我等,居庸塞宋廷与蒙古结盟出兵便是明证!还请大人视此为前车之鉴。与其缚手缚脚的被那些小人欺凌,不若放手大干一场!”

  “好弓好弓!”我装作没听见他们的话,扬了扬手中的弓箭说道:“容我去试试箭法,久疏射艺,不知还能开得此弓否……”

  说着拔腿就往宫外走去。

  “大人!”王坚还要上来劝阻,却被徐格一把拦住。

  “王将军!”徐格低声说道:“容置使大人独自想想,我等不可逼得太急……”

  走出宫门见他们没有追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松了一口气,心里好像去了一块大石般地一阵轻松,其实我也知道这时是称王的最好时机,是时居庸关一役正是宋廷勾结蒙古的时候,有蒙古鞑子的尸体弯刀为证,又有燕京千千万万百姓目睹,一时朝廷威信尽失,天下士子旦闻此事者无不痛心疾首。又闻我外拒蒙古、内败宋军,更是让我的威望如日中天,前来投奔于我的文人、侠士络绎不绝。可以说只要我振臂一挥,便有江山易主之势了。

  只是我所担心的,却并非是能不能夺取江山的问题,而是这兵端一开,不知又会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祸,而且我也不愿意被人硬架着去做了一个皇帝,往后要我过那成天躲在皇宫里的生活。那还比死了还难受。

  信步朝宫门渡去,守卫在宫门外的军士一见到我纷纷抱拳行礼,这时门外玩耍的一群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一名孩童年岁虽是不大,但玩起行军打仗的游戏却是有模有样,十几名“孩子兵”在他手中排兵布阵竟也有一番样子。

  我心下不由暗自称奇,走上前去问道:“小朋友……”呃,这时代的叫唤小孩子似乎不是这样叫的,那该叫什么呢?平时还真没在意。

  “大人是要问小民的名字吧!”这小孩倒也机灵,显出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老道对我作了个揖道:“小民叫朱重九,我爹是朱五四,正在宫内面见郑言郑大人!”

  “朱重九?”我怎么感觉这名字有点耳熟。

  “是啊!”那小孩子天真的一侧头。说道:“我爹没文化,第一个儿子叫朱重一,第二个儿子叫朱重二……一直到我最小,正好是朱重九,若是再多生两个,取名朱重十一就不好听了!”

  闻言我不由哑然失笑,不禁怜爱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暗道朱五四好福气,有一个这么机灵的儿子,此子往后定然是个人物!

  “朱重九,朱重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