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146章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46章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紧追其后的怯薛军,他们只要一路逃跑,一路点燃、扔下他们所带地霹雳火球。如此不但可以让怯薛军不敢追得太近,还可以不断地杀伤他们。不过。如今看来骁骑军对付起这堪称天下第一骑军的怯薛军,也并不是我想的如此轻松。

  “运兵船靠岸!”望着越来越近的骑队,我断然下着令,我可不想让怯薛军与骁骑军混在一起,让船上的远程武器都下不了手。

  于是,排在最前面的帆船。便在众多水兵的操纵之下,缓缓靠向东岸,并张开了他们地大口。

  五百步,骑队已经进入了火炮的射程,自然,我是不会下令开火的,因为那是骁骑军。

  四百步,骁骑军那疲惫的不堪的身躯已清晰地映入我的眼帘,可以想想,蒙军可以在马背上睡。而骁骑军显然无法做到这点。

  三百步。还好,我松了一口气。这时我终于看清了怯薛军与骁骑军之间的分界线,有五十步之宽,这显然是由霹雳火球炸出来的。

  两百步,我看见最前排地骁骑军军士的脸上,已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与此同时,蒙军也已进入了火炮的射程,但是,我还是没有下令开火。我这回可不想让这五千怯薛军轻易地跑掉了。

  一百步,有几名抢在前头的骁骑军,已策马奔进了运兵船。

  “开火……”两个能够夺去无数生命的字,从我地口中冷冷地吐了出来。

  海鳅东侧一阵乱响,怯薛军的追击骑队便被硬生生地打成两段,蒙军的战马一匹又一匹地倒在了铁子之下。战马的动能和铁子的动能对撞在一起,在空气中响起了一阵有如气球爆炸般的叭叭之声,接着又是四处横飞的弹片。弹片射进了旁边战马的前腿,那战马立时便失去了平衡,惨嘶着跌倒在地;弹片刮过战马的肚子,那战马立时惨叫一声,拖着一条长长的肠子,渐渐失去了力量;弹片射穿战马地头部,战马立时就失去了方向感,歪头撞向了身旁地同伴。

  怯薛军震惊了,这支从未在战场上害怕过的铁军,此时也不由对这有如魔鬼一般地杀伤力,感到万分的惊恐。他们想勒住战马,但是他们身后依然狂奔不止的伴当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于是他们只能咬着牙,在马背上狠抽几鞭让战马跑得更快些。他们希望能在这些火炮装药的空隙,冲过火炮的最近攻击范围。但是他们错了,他们无奈地看着那位于船阵最后面的小船,就像一个跳舞的小女孩一样,轻松地转了个身,然后便再次散发出一阵阵烟雾。他们甚至可以听见铁子的啸声,可以看见黑压压的铁子朝他们飞来,可以看见铁子在他们面前爆烈……

  几轮炮击之后,那段火炮地带已倒满了战马和蒙军的尸体,这些尸体形成了一条隔离带,将最后的千余怯薛军拦在了外面。他们收住了战马,无奈地看着眼前的尸身和已冲过隔离带的伴当。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那些伴当同样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放……”

  随着一声令下,床弩、抛石机、弓箭,发出一声声摄人心魂的怪响,一颗颗巨石,一根根巨箭,一枝枝羽箭,带着复仇的怒吼朝那些蒙军飞去。重物击肉声,巨箭穿体声霎时便响成一片。这些武器的杀伤力虽不及火炮,但这场面,这声音,却绝对较火炮更为血腥,更让人恐怖。

  而更让蒙军感到无力的是,他们蓦然抬头,却愕然发现他们所追击的宋军,已不知什么时侯都已上了船,此时船板缓缓升起,船体缓缓离开了岸边,断绝了他们想冲上前去一决生死的**,也同样断绝了他们生存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点希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一章 联系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一章 联系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一章 联系

  “徐军师近来可好?”这一日我使人唤来了徐格,自西川登船起,徐格便一直深受晕船之苦,是以这些日子极少露面。

  “还好,还好。”徐格面色苍白地苦笑道:“属下这把老骨头还经得起折腾,只是有劳置使大人费心了。前些日子大人为属下准备的几道家乡菜,着实让属下胃口大开,属下在此谢过置使大人了。”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我笑道:“徐军师深受晕船之苦,郑言本也不敢劳军师大驾,只是有一事关系重大,且此事也非军师不可,是以才……”

  “属下惶恐。”闻言徐格慌忙跪地道:“这些日子只怪身体不争气,属下一直担心误了军机大事,谁知大人不但不怪罪,反而又是送菜,又是派人待侯,只让属下汗颜不已。如今大人有事交于属下去做,又何有劳驾之说?大人旦请吩咐,属下自是万死不辞。”

  “好,好。”我点了点头:“如此客套话郑言也不多说了,若郑言没有记错,徐军师曾和郑言说过,两淮置制使赵范,曾留李伯渊于襄阳重组原金国的克敌军一事?不知此事可当真?”

  “当真,当真。”徐格拱手说道:“李伯渊与老夫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其人此时正在襄阳,克敌军也有三万之数了。”

  “这就好。”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便递给了徐格一封信:“如此。徐军师便设法将此信送交李伯渊李统领。切记,此事当秘密行事,除送信之人外,不能让其它人知晓。”

  “可是,大人。”徐格为难地皱了皱眉:“如今蒙军已将襄阳围个水泄不通,属下便是有三头六臂,却也无法将信送进城去啊!”

  “并非现在。”我笑道:“自从我军水陆协同重创蒙军怯薛军之后。蒙军士气已是大不如前了,再加上他们‘打草谷’一日比一日困难。一日比一日少,士气更是一落千丈,我等甚至已发现了蒙军的逃兵,是以以郑言之见,蒙军离撤军之日已不远矣!”

  “恭喜大人。”徐格拱手贺道:“大人只以五万余水师,区区一万骑军,便败蒙军七万精骑。顺利解襄阳之围,实为我华夏子孙大出一口恶气。”

  “不过……”徐格稍一思索,旋又疑惑地问道:“蒙军即退,襄阳之围便解,为何还要与李统领联系?”

  “便是要待蒙军撤军之后。”我笑而不语。

  “这……”徐格不由大惊道:“大人,大人莫不是要……”

  “不错。”我点了点头:“实不相瞒,襄阳城坚墙厚,城内粮草贮备更是不计其数。我若不救襄阳,其至少也可坚守数年之久史上是五年。而郑言之所以会此时前来增援,实则是想据其为已有。有了城中地克敌军为内应,那守襄阳的吕文焕,他若是让出城来便罢,若是不让出城来。郑言今次便要来个里应外合,到时只怕那襄阳便是铁打了,也要大开城门迎接我等进城了。”

  “可是大人。”徐格大骇道:“如今外敌未退,我等便要强夺襄阳,只怕朝廷便会以此为由,大举进犯西川了。”

  “朝廷那些兵马,我又怕他作甚?”我呵呵一笑道:“不瞒徐军师,郑言自有不得不取襄阳的理由,为此便是要冒上与朝廷翻脸之险,却也值得一搏。待日后取下襄阳。徐军师自会知道郑言所言非虚。”

  “可是……”徐格张了张嘴,但见我那副决然的模样。又把想说的话全都吞了下去。

  望着徐格闷闷不乐地走出舱门,我心下不由一声长叹,取襄阳,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这里屯积着数不清的粮食,这里还有孟珙的三万忠顺军。如果我没有记错地话,史上的孟珙一死,便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得住忠顺军了。忠顺军中地唐、蔡、邓三军,也因此将其长期压抑在心中的,对另两军的敌对情绪爆发出来,最后这大宋唯一一支能与蒙军匹敌的骑军,便在互相拼杀中消亡,甚至还有不少因朝廷处理不公,而负气投了蒙古。

  如今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些,当然就不会允许此事再在这个时空里发生。倘若如此,那对我、对西川,乃至对整个大宋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这,我宁可与朝廷撕破脸,宁可冒着宋、蒙重新联盟的危险,宁可被人看成是一个不顾民族大义的小人。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够建成地,同样,一支出色的骑军也不是用几年的时间和艰辛就可以组建的。正如骁骑军,尽管他们的武器历害如霹雳火球,尽管他们个个都艰苦训练,尽管他们都拥有蒙古战马,但是,他们还称不上一支一流的骑军,他们面对怯薛军也只有逃的份。但忠顺军却不同,此军是孟珙的父亲孟宗政所建,至今已有近百年地历史。这些年来,他们早已积累了大量的骑战经验,俨然已可以与蒙军一分高下了。

  有了忠顺军,那不只是多了一支三万劲旅,它还给了我一个希望,一个收复大好河山的希望,一个将蒙古鞑子驱逐出中原的希望,一个救北方华夏子孙于水火之中的希望。这同样也是宋廷数百年来一直都在做的,而又一直无法实现地美梦。但是,现在这个希望就在眼前了,这个美梦就要实现了。此时的关键,就是襄阳,我需要那里足够十万人征战数年之久的粮草;我需要那里能凭实力与蒙军一争上下的忠顺军;我还需要那里,成为我收复失地的大本营。

  而我所不知道的,在另一艘船上,徐格刚走进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来回踱着步。

  “这该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徐格急得直跺脚:“置使大人为何如此心急,若是强取襄阳,这朝廷又岂会坐视不理?到时,当年宋、蒙合力灭金的局面便要再次上演了。”

  “有了!”他突然停下了脚步:“我只要拼着抗命不与李伯渊联系……唉!这是什么叟主意。”

  徐格狠狠地给自己来了一拳:“若是不与李伯渊联系,而郑置使却率兵前去攻打襄阳,那岂不是……”

  “着啊,为何我把他给忘了。”徐格突然定下步来,然后飞奔至案前奋笔疾书,接着再唤来一名骑哨:“日夜兼程,速速将此信送往成都唐亿唐大人。”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二章 撤围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二章 撤围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十二章 撤围

  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远方漫漫薄雾之间,蒙军那绣有白色苍狼的黑底大旗,此时正缓缓地朝北移动着。虽然看不清他们的样子,但是,我等却完全可以想像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无功而返,这是蒙军历来在大宋都没有遇到过的事,甚至在北欧也同样是如此。而如今,他们却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他们没有其它的选择,在近万名骑军的干扰之下,蒙军“打草谷”的部队四处被劫,这让本来就紧张的粮草更是奇缺。更让他们气愤的是,蒙军无论是骑艺、射艺还是整体作战能力,都远超过了王坚与王夔的骑军,但是,蒙军却始终无法战胜这些他们原本不放在他们眼里的宋骑。这些骑军,总是在他们的大队人马到来之前,便逃回到汉水江岸。自从数日之前,怯薛军亦在那些海船的恐怖攻击下损失惨重之后,便再也没有哪支蒙骑会笨至追上前去了。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对于蒙军来说虽是不适用。但是,没有了粮草,这仗自然也是打不下去了,即使是素质再好、能力再强也同样是如此。所以他们只有撤军,倘若不撤,留下也只有等死的份。

  这就是蒙军对襄阳的围城?史上那长达五年的围城?看来也并不是那么难破,远远望着那些仓狂而退的蒙军,我不由一阵苦笑。想那史上朝廷在襄阳被围的五年期间,也并不是没有派宋军前来营救。夏贵、范文虎地水军,张贵、张顺的步军,甚至还有李庭芝的军队也参与其中。但是,这些总和比蒙军围城的军队要多上数倍的宋军,却无一不是无功而返。他们难道就没想过要和我一样,切断蒙军的粮道吗?当然不是,宋军虽是不适合与蒙军野战。但他们的数量,便是在蒙军外围修城筑堡把蒙古人夹在中间做成夹心蛋糕都够了。为什么最后襄阳之战还会在五年之后。以守将吕文焕投城而告终呢?原因便是指挥救援地人是——贾似道。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贾似道倒是把这个道理做了个彻底,其身在临安,却指挥着千里之外的襄樊战场,其身处安乐窝中,却让下令大宋勇士拼死杀入襄阳。大宋将士却也争气。虽然付出了惨重地代价,但张贵军还是拼死杀入了襄阳城,这也确也让襄阳军民欢欣鼓舞,勇气倍增。但是,这对蒙军的战略却没有任何影响,对他们而言,他们只是放放了些鱼钻入网中而已。更可气的,却还是那贾似道在临安自编自演地唱起了双簧。他一面假意上奏章请求皇上派他亲赴襄阳指挥作战,另一面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