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125章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25章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扳指对于宋人之射法则是可用可不用,而蒙人之射法却是非用不可。”李宝边说着边将箭搭上了弓箭拉了一个满弓,脸不红气不喘地望了我一眼后,才一箭飞射而出将箭靶射了个洞穿。

  “郑置使可看得明白。”李宝看也不看那箭靶,便转身朝我问道。

  “确是比我等之射法历害。”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蒙古式开弓,虽然心中对鞑子十分不屑。但对他们的开弓之法却又不得不叹服!

  “何处历害?”李宝摆出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地样子。

  “宋人两指挟箭,只以中指扣弦,常不负弓力而箭矢脱手而出。”我知道这又是李宝在考我,便浅浅一笑道:“而蒙人却是以拇指扣弦,另四指则反扣其外,如此除非是拇指被弓弦勒断,否则决不可能出现脱矢而出之像。更可将全身之力用于弓弦之上,射程自是比我等要远了。”

  “不错。”闻言李宝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失望的表情。他缓缓点头道:“这也正是蒙人开弓必用扳指之由。”

  “还有……”我呵呵一笑,心下十分明白李宝那脸上的那一丝失望为的是什么,因为任何近距离见过蒙式开弓之人,想必都会看出这一点,我若也只是如此,当然会让对我深负重望的李宝感到失望了。

  终于也耍了你这老家伙一回,我望了望面露异色的李宝呵呵一笑道:“宋人的开弓之法是由拇指与食指挟箭。由于拇指力大,是以箭杆必须在弓体地左侧,如此拇指才能将箭杆压在弓体之上,使其不至于晃动。而蒙人的开弓之法,拇指却是无需用力,压箭杆地却主要是另四指,是以箭杆自然必须是在弓体的右侧。”

  看了正对我满意地点着头的李宝一眼,我继续说道:“这左侧与右侧之分虽小。但在战场上却可决定箭手的生死。只因在左侧搭箭,必然要将箭矢跨越长弓而后扣弦,而在右侧搭箭却可一蹴而就,若动作快且力大者,甚至要做到连珠箭亦不是难事。”

  “不错。”闻言李宝嘴都合不拢地笑道:“郑置使只一眼便看出两点蒙军骑射的长处,却已是不易了。”

  “听李大人的意思。”闻言我不由疑惑地问道:“难道蒙军骑射还有第…长处不成?”

  “正是。”李宝点了点头道:“不过此点郑置使不知也不足为怪。战场之上生死只是瞬间,哪还有人会关心其它,老夫也是亲身到过蒙古,才发现这让老夫叹为观止之处的。”

  “李大人快快道来,却又是何稀奇之事?”闻言我心中不由又惊又奇。

  “郑置使莫急。”李宝呵呵一笑道:“郑置使也在马上骑射过,当知无论在马上如何灵活转身,身后总有一处死角是无法射到地吧!”

  “正是。”我点了点头,这是任何在马上骑射过的人都知道的一点,由于持弓箭是双手而非单手,是以在身后不可避免的有一处死角是绝对射不到的。那也是公认无法避免的。这在战场之上也常被用作伏兵出击敌骑的角度,难道……

  “难道说蒙军的射法竟可解决此点?”想到这里我不由大惊失色。

  “非也。”李宝摇了摇头道:“并非蒙军地射法可解决此点。而是蒙军可解决此点,只因他们大多都可双手左右开弓,是以这个死角对他们来说,自是不复存在了。”

  “什么!竟可左右开弓!”闻言我先是颇觉不信,不过转念一想,蒙人大多都是一世习弓箭,那么会做到此点也并非是不可能。

  “即是如此。”闻言我不由颓唐道:“我等若是在宋军之中推行此种开弓之法,可否拉近与蒙军之间的差距?”

  “万事皆是易说难为。”李宝摇头笑道:“郑置使不妨一试!”

  见此我带着心中的疑惑取过一张弓箭,照着李宝的样子依葫画瓢搭箭张弓,但箭还没射出心里便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习惯于宋式开弓的人若是用此法开弓,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握住箭地方向。便如此时的我一样,未张弓之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一张弓用上力之后,箭头便不住地上下轻微晃动,这样射出的箭根本就没有什么精度可言,以至于我都不敢将手中之箭放飞出去。

  “鞑子大多一出世便以弓箭相伴,普通军士习此张弓之法已数十年,他们能以此法张弓自是不足为怪。”李宝接过我手中已无奈地放松了的弓箭,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道:“而对于宋军,虽明知此法却也难于效仿,若是强学,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难道便当真无法克制了吗?”我再也控制不了心中的沮丧,无奈地自言自语道。

  “所以郑置使才要跟着老夫习水战啊!”李宝笑道:“以我之长克敌之短,千古不变之常胜兵法!”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四章 学习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四章 学习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四章 学习

  时间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若是浑浑噩噩的过,便是半日也觉得长;若是充实的过,数年也只是一晃而已。此时的我便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三个月的时间只是弹指之间。

  这三月我虽是身在临安,却全没有往常在临安时的那种压抑与苦闷之感,心中对临安的恐惧也不由减了几分。这全是因为这三个月我大多都在龙卫水师之中,除了偶尔与翠莲在数百水师军士的陪同下,逛逛白马庙走走万松岭外,其余的时间几乎便是足不出户。

  不是因为怕被人抓,事实上有李宝撑腰,赵昀便是明知我就水师之中,也要三思而后行。不说龙卫水师在临安有着超人的地位,其更可以说是皇上的保命的最后一张王牌,临安之中无论是哪支驻军都要对它敬上三分,便是连殿前卫也不例外。

  有人罩着就是好啊,特别是有一个这么强的人罩着。李宝是什么人!到现在我才知道他至今已服待过三个皇帝,到现今的赵昀已是第四个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在他那铁锅一样大一样硬的面子之下,就算我数月前在皇宫之中劫持了赵昀,那些殿前卫却连水师的船都不敢踏上一步。不过……不过也用不着这样对我吧!

  镜头放大,一名被晒得黝黑,身着破烂服装的水手很快便出现在甲板上,那便是可怜的我。照李宝地意思,我若是不熟悉水战。不知道如何使用车船上的各种战具,又如何能指挥水军作战?他又如何能放心将那五万精锐之师交到我的手上?

  若是照我的意思,只需将火炮搬上车船,水战之时便轰他个七荤八素的,哪还用得着熟悉这些拍杆啊,搭板啊、投石车之类的东西。不过我也知道现时的火炮,发射出去地铁子都是不会爆炸的。便是我所研制地那些空心铁子同样也不会。这些铁子除非是直接命中敌方战船下水线以下,否则便是将其打个稀烂也不会沉。而且火炮发射间歇过长,保养难度过大,战时其杀伤力可能反而不如人手一把的箭、弩,或是一次可发数弹的抛石机。

  考虑到这些,我才不得不如李宝所言,从一名普通的水手做起。看在那五万精锐水师的份上,便吃了这个苦吧!我心下暗道。不就是熟悉这些战船之类的吗,我两栖坦克都开过,还会怕这些!

  不过事情却远非我想像的那样简单,除了熟悉战船地驾驶与车船上的战具之外,我还得一个接着一个地研究水战中常用的各种弩炮和弓箭。当我一走进李宝专为我准备的一间水师弓弩室,那场面不禁让我大吃一惊,各种射程不同、功能不一弩炮竟有十余种之多,什么大合蝉弩、郖子弩、三弓床弩等。只看得我眼花缭乱;各种不同作用的箭枝更是有数十种,月牙箭、两开肩、莲子头,多得我光是记名字都花了半天的时间,看来这神箭门果然不是徒有虚名。

  这些也还算了,毕竟我对弓弩的研究还是颇有兴趣,但最折磨人的却属入夜时那深奥无比地理论课。什么季风,潮汐,如何在海上捕风等等,简直便是要了我的命。不过好在我也是个现代人,这方面的知识多少还知道一些,有时还能以现代的科学来对这些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作出解释。比如说季风是由于陆地温度变化比海洋快和明显,这种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温差,便会使季风区在冬、夏两季形成了风向完全相反地季风,而潮汐却是由于日、月引潮力作用形成的。我的这些解释只让李宝这个老师听得目瞪口呆,虽然看他的样子显然并不相信我的话。但他还是将我惊为天人。竟然会将季风与海、陆,潮汐与日、月联系在一起。

  想起李宝当时那一副夸张的表情。我不由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想不单是李宝,在这世上的任何一个人也许都不会相信我的话。虽然这些事在现代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但在宋朝,这些理论却是有如梵高的画一般,那是要未来的人才能够明白和理解地。

  “郑公子暂且歇息一会儿吧!”不知何时,翠莲已带着她地丫环端了一杯参茶来到了我的身旁。

  “莲儿何以能够来此?”我正在船头摆弄着一张要由四人操控地郖子弩,见此不由疑惑地问道。

  说来也好笑,李宝为了不让我在学习期间分心,是以除了他格外开恩之外,平时我与莲儿是不能见面的。

  “统制大人出去公干,小姐正是偷着来见上公子一面的。”不待莲儿回答,立于她身旁的丫环小翠便抢着说道,此言一出,霎时只羞得翠莲抬不起头来。

  “哦,如此甚好。”闻言我不由一乐:“今晚的理论课想必便可省下了。”

  “你……”翠莲闻言不由一愣,随后立时便抬起头来,一对凤眼对着我怒目相视。

  “莲儿莫怪,莫怪。”见此我不由大摇其手地陪笑道:“郑言只是开开玩笑罢了。”

  开玩笑,我在心中暗叫了一声,别看眼前这莲儿温柔体贴的样子,据说她的箭术却是尽得其父的真传,在龙卫水师之中仅次于统领张猛而已,若是得罪了她,那可没什么好果子吃。更何况,她以后还要成为我的……

  “临安之内可有动静?”想到这里我忙岔开话题道:“我派去西川的信使可有消息?”

  我在西川之时,徐格等便说过若是我三月不回,他们便要以全西川之兵攻宋,是以我在半月之前便派上几名可靠的信使给徐格等人送上一封信。当然,这里面自然还有只有我们才能看得懂的暗记,这些暗记可以证明这些信不是伪造的。

  “临安之内倒也没什么动静,殿前卫数月也搜不到人,皇上必是断定你早已出城了。”翠莲嗔了我一眼,然后压低了声音道:“信使处也不见消息,不过看丁大全这几时的异像,或许却是有大事发生。”

  “莲儿何出此言?”闻言我不由奇道,同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在我心里油然而生。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五章 惊变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五章 惊变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二十五章 惊变

  “只因近期丁大全正以防细作之名,不断地阻止北方商人入城。”翠莲说道:“他的这些动作自是瞒不了龙卫水师,是以莲儿才会说必有大事发生。”

  “他如此做却又是何故?”闻言我不由颇感疑惑。

  “自是为了封锁消息啊。”翠莲失笑道:“这是朝中权臣封锁消息惯用的手法。水路阻商船入城,陆路则将递铺中的递夫更换为自己的心腹,待消息传至临安之时,却已是数月之后了。”

  “如此说来,临安岂不是最难得到消息之处?”我不由皱了皱眉,略感不安地说道:“阻止北方商人入城?不会是鞑子又开始进攻大宋了吧!此时已是初夏,却正是鞑子马肥开战之期。”

  “公子不必担心。”看着急得跟猴子似的我,翠莲不由觉得有些好笑:“丁大全再历害,却也封锁不了龙卫水师的消息,爹爹此去便是打探个中情况。更何况,公子在西川早已取了葭萌关与剑门关两处天险,还怕鞑子做甚?”

  “也是。”闻言我不由稍稍定了定神,脑海里很快便出现了那易守难攻的葭萌关与剑门关。这两关以前是赵彦呐那废物守着,这才让蒙军有机可乘,如今守着它们的却是徐敏子的与李定,他们却不是那么轻易便能对付得了的。何况这后面还有我的武德军与王夔的广武军随时可以增援,蒙军要想攻入西川。只怕是难如登天了。

  “小姐,小姐。”正当我放下心来,想靠近翠莲与她亲密接触一下之时,小翠却很不合适宜地跑了上来:“小姐,统制大人回来了,此时正往此处呢!”

  “啊!”闻言我两人不由一惊,翠莲立时便像偷吃被人发现似的。尴尬地对我道了声再会,再偷眼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