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神箭无敌 >

第116章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16章

小说: 大宋之神箭无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要到父亲的生日了,可到现在我才发觉,我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同他再庆祝一回的机会。母亲的风湿好些了吗?我好想念她煮的一手好菜……

  “咔……”的一声异响,将我从数千后温暖的家中,硬生生地拉回了这寒冷的宋朝森林。一团团黑影毫无预兆地出现在脚下,他们是离我们那么的近,以至他们刀刃上偶尔反射来的寒光都能刺痛我们的眼睛。我心里不由有些紧张,此时的我们,正潜伏在营帐周围漆黑的树林的树上。“护送”我的两百余名军士,除了马耽和他的二十余名亲信能够舒舒服地“睡”在帐篷中外,其余的全都在树上静静地喝着西北风。他们被告知今夜会有盗贼前来袭营,此战之后。我等便会在皇上面前为他们请功,以郑清之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是以众军士个个都摩拳擦掌地期待着这际将到来地战争。当然,为了马耽等人不踢被子不说梦话,郑清之还很细心地为他们的手脚绑上了绳索,在他们的嘴里塞上了破布。

  望着一个个从脚下经过的黑衣人。我担心那两百余名“护卫”中,若有人不够沉着而抖落了树枝上的积雪。或是牙齿打架惊动了他们,那不但不能给他们与打击,自已还要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我的当心显然是多余地,郑清之所带之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前来“护卫”我的,从目前来看,他们地素质还不至于差到这个地步。

  通过树干,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身旁郑清之的颤抖。我知道他并不是害怕。自从确定了马耽等人是奸细之后,他一直都表现得十分反常。这对郑清之来说不但是被他的学生出卖了,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的前途,他的生命,甚至是他的家人。因为倘若事实当真是如我所说,那么就算此次郑清之能够侥幸脱险,赵昀也不会放过一个知道他丑事的人。对郑清之来说,也许糊里糊涂地在睡梦中送命。反而却是一个更好地选择。

  “吁……”这时身旁忽然传来了一声略显粗长的鼻息,只惊得我差点从树上掉了下来。这是郑清之发出的叹息,郑清之在看到这些黑衣人之后,越发肯定了之前我所猜测的是对的,是以才会有这声叹息。这声鼻息虽不算响,但在这寂静之处却足以引起敌人的注意。我不由握紧腰刀。心中大悔:早知便让这老家伙躲得远远的,如今却要让他害了我等的性命。

  呆了好一会儿,却也不见脚下地黑衣人有什么动作,我不由在心中暗呼了声侥幸。暗想该是脚下的人也不少,这声鼻息或许是被他们误认作同伴发出的,这才没有什么人在意。

  “可有异像?”黑暗中,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

  “却也没什么不寻常。”另一个声音回答道:“只是,为何却不见马队将的人前来接应?”

  “定是睡死了。”不远处又传来了一声冷哼:“不必理会,他嫌命长却也怪不了我等,照常动手。”

  大约有六百余人。看着一群群从脚下猫身而过。再偷偷潜向营帐的黑影。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殿前卫也不过如此而已,我在心里苦笑一声。据郑清之说。赵昀若会派兵来袭,则必定是禁军中地姣姣者——殿前卫,如今看他们简直便是在帮我搪塞破绽,怪不得号称训练有素的大宋禁军也会在外敌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了。

  “放箭……”

  望着第一批敌军消失在帐蓬处,我不假思索地大喊一声。霎时数百枝火箭便有若绚丽的烟花般自树林中飞射而出。这些火箭有的射中帐篷,倾刻间便点燃了篷布与其中的行军毯;有的射中了事先布置在营帐外的干草,不一会便在营帐周围燃起了一圈火环。这些火头很快便顺着枯枝、乘着寒风,与营帐内的篝火连成了一片。一时营帐之内火光熊熊,惨叫与惊叫声交织成一片,六百余名身着黑衣的殿前卫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便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而更让他们绝望地是,当他们中偶尔有人能幸运地跳出这火海之时,黑暗中很快便会地射出几枝羽箭无情地夺走他们地性命。

  大胜,我很快便下了这样一个结论,这显然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争,在火光地作用下,这些身穿黑衣的殿前卫几乎便是我们的靶子。他们的结局只有两个,一是被火烧死,二是被箭射死。而处于强光下的那些殿前卫,根本就看不到隐身于暗处的我们,就更不用说还击了。

  “我是被逼的。”听着那惨绝人寰的嘶吼,望着眼前这出人间炼狱图,我不由黯然神伤。我意识到他们并不是我以前所面对的蒙古鞑子,假若他们今日不是命丧于此,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他们有人还会为了保卫国土、保卫家园而与蒙古人拼尽最后一滴血。但是……

  我默默地仰头望天,发现那弯新月也似不忍目睹这番惨景,慌忙扯上了一朵乌云遮住了自己。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五章 鄞人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五章 鄞人

  第五卷 神箭门 第五章 鄞人

  “置使大人的智谋,让老朽好生佩服!”在我那特大号的马车中,郑清之苦笑着望了望马车外新胜后个个昂首挺胸的军士,然后放下车帘对我拱了拱手说道:“此次老朽与这两百余名军士能够逃出生天,全懒大人之计。”

  “大人莫要客气,郑言只是在自救而已。”我低垂着眼帘,没有将郑清之所说的话放在心上,昨晚那悲惨的一幕始终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昨晚到现在我几乎没合过眼,那数百名军士临死之前的惨景不时在我的脑海里闪过。有时甚至我还会想着,我据西川拒宋抗蒙到底是对还是错。以大宋“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我这样做显然是会招致内斗不断。大宋联蒙攻川便是一例,昨晚那六百名殿前卫也是一例。这样下去会不会反而加速南宋的灭亡?或者说我虽能让南宋迟些灭亡,却会让百姓受到更大的苦难?我不由暗自叹息一声,暗想也许现在全大宋的百姓都会将我视为英雄,也许我也会因我所做之事而名扬天下,但实际上,我却可能是个历史罪人。

  “置使大人在想着什么?”郑清之看着若有所思的我,皱了皱眉头说道。

  “和郑大人想的差不多。”我心不在焉地说道:“恕郑言口直,昨晚之事,大人想必对郑言并无半分感激之情吧!”

  “不错。”郑清之点了点头,双眼略显空洞地说道:“甚至老朽还有些恨你。至于是何原因,置使大人心中自是明白吧!”

  我无言地点了点头,郑清之确实有恨我的理由,若不是因为我,昨晚郑清之便可以平静地在睡梦之中死去。可以想像,在他死后他以前地一切荣誉都能得到保留,赵昀会将他追封为什么什么公。会将他风光大葬,还会厚待他的家人。像郑清之这样的一位老人。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结局,又有什么还值得留恋的呢,可是如今……

  “大人可以当作什么也不知道。”我抬起头来,望着面前这位可怜的老头一眼,说道:“就像马车外的军士所知道的一般,昨晚只不过是一些盗贼前来袭营而已。”

  “皇上是不会这么轻易上当地。”郑清之自嘲地笑了笑:“何况老朽还教过皇上宁枉勿纵的道理,如今想必皇上比老朽还要清楚了。”

  “大人曾教导过皇上。皇上该会有所顾忌。”我有些自欺欺人地说道:“何况大人也并未做错什么事。”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郑清之又叹了一口气,笑容中充满了苦涩道:“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置使大人不必为老朽操心,晋时老朽自会给皇上一个满意地交待。”

  我低下了头,默认了郑清之的这个选择。我觉得应该说些什么来安慰跟前这位老人,于是便开始在脑袋里翻箱倒柜了好一阵子。但除了让自己的思绪变得更乱之外,没有找到一句适合的话。我心里一直都很清楚,郑清之没有别的路可以走,除非……除非郑清之能够抛下他那在临安的家人,或者昨晚那勾当根本就不是赵昀干的。

  “大人确信昨晚袭击我等地是殿前卫吗?”想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出声道:“看他们中伏时一片慌乱的样子,郑言实难相信他们便是大人口中的禁军之最!”

  “确是殿前卫了。”郑清之望了我一眼。无奈地说道:“昨晚老朽已验了几个逃出火场被射死之人,他们臂上的刺字是错不了的。至于他们的素质,这些殿前卫长期居于宫中,虽说是训练有素,却是从未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如今到了真实的战场,而且只那一会功夫便处于置使大人陷阱之中,会出现昨晚那种情景,便也不足为奇了。”

  “原来如此。”闻言我不由苦笑连天,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郑清之所谓地训练有素,却全都是在校场上训练出来的。或者也可以说。这些殿前卫若是论威武雄壮,或是排演阵法。可能没有哪支部队能比得上他们的,但是上阵作战却极可能出现昨晚那番景像了。

  看来大宋真正的精锐部队,还是部署在长江沿岸长期与金国作战的边戎部队。由此我很容易便想到了孟珙的忠顺军与余玠地崇捷崇锐军。也难怪史上的蒙古一攻破长江防线后,便会势如破竹地直捣临安了。

  “大人以为,以大宋此种军力能否抵抗得住蒙古的进攻?”随着一声叹息,我很轻松地便将话题从郑清之的命运里跳了出来。因为我想起了现在离史上南宋的灭亡也不过四十年而已,到时长江南岸想必到处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与那样的场景相比,郑清之一个人的命运又能算得了什么。

  “自是不能敌。”我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郑清之颇觉意外地看了我一眼,随即摇了摇头说道:“以当今形势论之,金国未灭之时尚强于宋,而其却灭于蒙古,如今蒙古掩有金国之地,其力量当至少两倍于宋,以蒙古人之野心,灭宋只是迟早之事。然大宋却在此强敌伏视之时依旧内斗不断,实是令人叹腕!”

  “那么以大人之见,郑言与大宋结为真正的联盟,是否有可能?”据西川以来,我第一次开始考虑与赵昀结为联盟,我不想再见到昨晚那自相残杀的一幕。

  “置使大人终于想通了。”闻言郑清之双目不由一亮,面露喜色地说道:“以老朽之见,西川与大宋结盟虽是困难重重,但只要大人能让皇上看到其中地好处,并且得到朝中‘鄞人’地支持,与朝廷结盟却也并非不可能。”

  “鄞人。”闻言我不由一愣,让赵昀看到结盟的好处那是简单,只要赵昀不是傻子,那好处还不是明摆着地,但是这个“鄞人”却又是个什么玩意?

  第五卷 神箭门 第六章 非鄞则婺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卷 神箭门 第六章 非鄞则婺

  第五卷 神箭门 第六章 非鄞则婺

  “在朝为官者,非鄞则婺。”郑清之侃侃而谈道:“鄞,指四明今浙江宁波。婺,即婺州今浙江金华,朝中大臣出自此两地者,十之**,其中更以鄞人为甚。”

  “等等。”闻言我不由一愣,说道:“大人是说在朝为官者,大多都出自两浙?”

  “正是。”闻言郑清之不由疑惑地看了我一眼道:“置使大人平日想必只顾征战杀伐,少有关心朝中之事吧!老朽与卫国公史弥远均是出自四明不说,此外还有余天锡、袁韶等,可以说是四明仕宦甲于海内。其余的也大多是婺州人,而外省的大臣在京为官者,可谓是少之又少,这些大臣又或是偏鄞,或是靠婺,全都不能成气侯。”

  这又是什么道理!听到这里我眉头微皱,忍不住在心里怒哼了一声,就因他们是出生在两浙,便能领着丰厚的俸银,出入于烟花之地,居住于豪华大厦之中。甚至他们还能对着边疆的军士指手划脚,支配着他们的生死。而西川、荆湖与两淮地区的百姓却全都在那苦寒之地与外敌打生打死,却连入朝为官的资格都没有。

  原来赵昀的身世和皇权都与四明是分不开的,赵昀能以赵氏疏族平民的身份入继大统,与四明人的帮助和支持有着绝大的关系。赵昀少时,便由余天赐识拔,郑清之教育,最后更是由史弥远亲自主导策立一事。也正因如此,赵昀才会在登上皇位之后对鄞人庞护有嘉。无论反对派以多么激烈的语言攻击四明人,赵昀也从未动摇对他们地信任。史弥远便趁势大力提拔四明人入朝为官,而四明人又提拔了一批与其联系密切的婺人,这才出现了这段非鄞则婺的四明人与婺人联合主政时期。

  “卫国公尚在之时,朝中无论鄞人还是婺人,都唯卫国公马首是瞻。”郑清之没有注意到我脸上的表情,他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