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420章

乱明-第420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皇太极如此愤怒,林纯鸿的荆州军,已经在沈阳数十里往来奔驰,与女真精骑拼杀数场,互有胜负。这已经相当于跑到家里耀武扬威,心高气傲的皇太极如何能忍受?
    皇太极不能忍受,其余女真文武大臣更不能忍,数十年来,只有女真人跑到大明境内肆意劫掠,大明人只有瑟瑟发抖的份,辽东大地上,何曾出现过大明的一兵一卒?
    虽不能忍,但文武大臣中居然有反对出兵者,济尔哈朗就是坚定的代表人物。
    “皇上,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付金吾军数千骑兵……”说到数千骑兵,济尔哈朗心里暗叹了口气。自从荆州军在朔州站稳了脚跟、阿济格撤离阴山之后,林纯鸿获取马匹的速度越来越快,就连一直呆在旅顺堡内的金吾军,转眼之间也都配备了双马,完成了从步兵向骑兵的华丽转变。
    济尔哈朗接着说道:“五千余精骑足以限制金吾军的活动,若要歼灭金吾军,保守估计,需要万余精锐大范围包抄。目前,尚未开春,正是牛羊马匹羸弱时,筹集万余精锐作战月余的粮草非常艰难。”
    济尔哈朗说的是实话,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粮草艰难,从孙传庭任宣大总督开始,就已经非常明显。当时济尔哈朗率兵打击敖汉四部,劫掠宣大,就有解决粮草奇缺的目的。好在济尔哈朗非常争气,将敖汉四部掳掠一空,并顺带着在大明边关发了一笔横财。
    济尔哈朗虽然暂时解决了粮草之忧,却带来了两个严重后果:仆从军朝鲜军全军覆没,致使朝鲜朝野暗流汹涌,反对称臣于满清的文武?文武大臣越来越多,逐步聚集在清西派宋时烈周边,形成了一股足以颠覆时局的政治力量。
    更严重的是,此战致使骠骑军入驻朔州,满清所面临的战略态势越来越险恶。
    后来,鳌拜、阿济格再一次兵临朔州,却灰头土脸地回到辽东,满清再也无力兵进宣大一线,从大明获取粮草的企图已经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这一切的源头,仅仅只是源于孙传庭下达的一条简单的命令。孙传庭,大明之脊梁,当之无愧!
    仅靠辽东,满清压根无法养活两百多万人口,粮食紧缺的困境愈演愈烈。更让皇太极觉得愤懑的是,阿济格退回辽东后,宣大以北彻底沦为林纯鸿的势力范围,晋商无法通过宣大一线输出茶叶、丝绸、盐、铁等物,贵族老爷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几乎快要重新饮血茹毛,反对的声音开始频繁出现在皇太极的耳旁。
    幸亏,范文程的工作卓有成效,在长崎联系上了郑芝龙。郑芝龙非常谨慎地往釜山运送了一批货物,这批货物,几乎一点不漏地运回了辽东,供贵族老爷们挥霍。
    粮草短缺,还打个屁的仗!这是皇太极的认知,也是文武大臣的共识。
    更哪堪,济尔哈朗接着泼了一瓢冷水:“也不知郑芝龙何意,半月之前,忽然派人通报,上海驻扎的龙武军团乘船向北,目标正是济州岛。林纯鸿是不是故意派遣金吾军及商旅刺激我们,待我们派出重兵围剿金吾军时,龙武军突然在盖州登陆?若真如此,我们不得不与荆州军决一死战!战马羸弱、粮草不足,我们如何保证战而胜之?”
    多尔衮一听到林纯鸿故意引蛇出洞,心里烦躁不已,立即出声驳道:“若真是林纯鸿故意刺激我们,为何金吾军、商旅的目标均指向南芬?”
    “南芬?”众人面带疑问之色,瞅向索尼。
    索尼咳嗽了一声,肯定地点了点头,猜测道:“莫非林纯鸿相信风水,要在南芬断我大清国运?”
    众人不寒而栗,风水之说,虽虚无缥缈,但世人皆敬畏,女真人也信之不疑。
    正当众人惊疑不定时,范文程出列拜倒在地,奏道:“奴才略通风水,看不出南芬有何异状,所谓关系大清国运,应无这种可能。不如派人至南芬一探究竟。”
    范文程的话,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皇太极到底不放心,令范文程寻找精通阴阳风水的先生,好好看看大清的风水。同时,皇太极责成索尼立即派人至南芬侦察,看看林纯鸿到底在南芬捣鼓什么。
    安排已定,皇太极问道:“范章京,有没有可能让郑芝龙运送粮食至大同江,只要能运来,我们可以用东珠、皮毛及人参交换,价格高点无所谓。”
    范文程回道:“回皇上,郑芝龙实力不及林纯鸿远矣,对双方的往来非常谨慎。如,运送货物至釜山,不敢靠近大同江一步,惟恐离平壤太近,引起林纯鸿的反弹,再比如,所运送货物,无非茶叶、丝绸等,绝不敢携带一粒粮食及一斤铁。据奴才所知,郑芝龙也在试探林纯鸿的态度,看林纯鸿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他与我们往来。所以,奴才认为,通过郑芝龙运送粮食,基本不可能。”
    范文程说得在理,虽然皇太极很难接受这个结果,但也不得不承认,解决粮草问题,还得靠自身,不过,皇太极抱着侥幸吩咐道:“向郑芝龙提提吧……看来,短时间内,还得把解决粮草的希望放在朝鲜身上。至于金吾军……先派五千精骑逐离即可。”
    内功不够,战略上又处于劣势,皇太极退缩了。最终,皇太极令多铎率领五千精骑与金吾军互相追逐厮杀,期望将金吾军逐离沈阳周边。
    金吾军绝无与五千精骑对攻的打算,每次接仗,都是稍一接触,就马上撤退,利用钢弩超远的射程,将女真精骑甩在马后。
    多铎忙碌不堪,却只收获了几个商旅,金吾军依然纵横驰骋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
    济尔哈朗的推测,离事实不远,林纯鸿的确有趁皇太极大规模用兵之际,令龙虎军团在盖州登陆,消耗女真有生力量的计划。
    不过,这一计划是被逼出来的,并非林纯鸿最初的打算。
    初,林纯鸿令唐文介散布南芬发现大规模富铁矿消息,并利用报纸对收复辽东进行宣传造势,其目的不问可知:激发民间收复辽东的豪情,为募集军费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并从侧面对朝廷施压,加快军事整合的步伐。
    然而,事态的进展有点脱离林纯鸿的控制。
    民间对收复辽东固然期待已久,也希望在辽东报一箭之仇。只是,不像北方百姓对鞑子的铁蹄记忆深刻,有着切肤之痛,南方的百姓从未经历过鞑子带来的灾祸,其热情显然不及北方百姓。可是,北方百姓没有报纸这一发达的媒介,还不知道林纯鸿准备发动对鞑子的战争呢。
    反而,最吸引南方百姓是南芬的大型露天铁矿。
    南芬铁矿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南方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就连街头的老太太也知道,近一年来,铁价上涨了不少,经常使用的菜刀、锄头等物,足足翻了两倍有余。
    一些敏锐的商家,根据经验推测,在荆州将海量的钢铁铺设在地上的大势下,即便新增加南芬矿山,也不能缓解钢铁紧缺的局面,铁价只会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只要能投身于钢铁相关产业,就是稳赚不赔,甚至可能是暴利。
    南芬的铁矿真有开采价值?真的如荆州所说的含铁量高达五成?
    商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到处招募勇士及探矿专家,欲到南芬一探究竟。
    这下,局面失去了控制。南芬处于鞑子控制的腹地,要去探矿,风险极大。以前,奉林纯鸿之命,工程院在金吾军的保护下,对辽东进行探测、测绘,尚需要偷偷摸摸,现在这帮商人居然一窝蜂地往辽东跑,全然不顾近在眼前的危险。
    汉民族的血性,对利润的追逐,在这里发挥到极致,林纯鸿欣慰之余,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与周望、陆世明商议之后,林纯鸿下令金吾军由盖州登陆,保护前往南芬的探险家,并令狄威大张旗鼓地率领龙虎军团离开上海,浩浩荡荡地开赴济州岛。
    不出意料,郑芝龙立即将龙虎军团的迹象通报给皇太极,皇太极苦于粮草不足,又担心龙虎军团大规模登陆切断女真精骑的退路,居然只派出五千精骑驱逐金吾军及络绎不绝的探矿队。
    林纯鸿已经知悉郑芝龙与满清勾结的详情,虽然他这次借用了郑芝龙一次,但这并不代表他能容忍郑芝龙在朝鲜越过红线。
    “郑芝龙往南、往东拓展,本督都允许,阳光大道不走,这厮偏要做满清的走狗,这点,绝不允许!”
    林纯鸿带着怒火,非常武断地对陆世明、周望说道。

第六百二十章 郑彩之略
    在大陆获取具有一定战略纵深的基地,一直是郑芝龙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并非因为郑芝龙对土地有深深的眷恋,而是由客观事实所决定的。郑芝龙出生于安平的小渔村,从小习海事,说他对土地有所眷恋,无异于笑话。
    当初会盟之十八芝,郑芝龙的实力并不占优,却能脱颖而出,相继剿灭各大竞争对手,最终在东海一枝独秀,原因非常简单,无非因为他投靠了朝廷,背靠着大陆,相当于将整个大明当成了他的稳固根据地。
    这与欧洲的情势显然不同。若欧洲大陆存在一个统一的政权,如英国一般的小岛,根本就无立足之地,很轻易就会被大陆所攻占,还谈什么北海之航运中心,执工业革命之牛耳?
    大明的情势,就相当于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欧洲,而且比统一的欧洲具有更广阔的面积、更多的人口、更为发达的经济,稍稍从陆上露出一点实力,就足以将海上搅得鸡飞狗跳。当初王直、徐海势力如此强大,却被明廷剿得灰飞烟灭,便是明证。
    郑芝龙对这点看得非常明白,一直努力践行着夯实陆上根基的规划。
    一方面,郑芝龙与福建官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同进同退,还在安平修筑了坚固的堡垒,以为万全之计。另一方面,郑芝龙着力结交东林党,拓展在江南的影响力,为了讨好东林党、复社,不仅提供大量的政治献金,还亲手将儿子郑森送至钱谦益门下,以示亲近之意。
    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出现林纯鸿,或者满清未踏入江南、福建,照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还真有可能出现一个海陆结合的强大势力,改变中国未来的走向。
    只可惜,郑芝龙遇到了林纯鸿。
    林纯鸿在大陆具有稳固的根基,并抓住郑芝龙
    的战略失误,将触角伸向了海洋,从此愈发不可收拾,由陆支援大海,又由大海反哺大陆,势力越来越强大,几乎到了所有势力联合,也无法压制他的程度。
    林纯鸿的成功,更是海陆结合的鲜活例子,郑芝龙更加坚定了在大陆站稳脚跟的打算。
    后来,林纯鸿抛出了组建大明银行的打算,让郑芝龙看到增强在大陆影响力的机会,郑芝龙立即派郑鸿逵与江南豪绅联络,试图同进同退,逼林纯鸿让出更多的权力。
    哪想到,江南豪绅后院着火,轻易地做出了让步,让林纯鸿独揽了大明银行的权力。
    正当郑芝龙极度失望时,范文程派出的使者出现在他眼前。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双方共同应对林纯鸿的威胁,保持密切合作。郑芝龙一听,精神抖擞,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郑芝龙被林纯鸿压得喘不过来气时,还真考虑过与满清联络,对林纯鸿施加更大的压力。不过,山东之战后,郑芝龙意识到,满清铁蹄根本不是荆州军对手,与满清合作达不到牵制林纯鸿的目的。
    现在满清主动来联络,倒让郑芝龙想到:以朝鲜为跳板,背靠辽东,不失为夯实陆上根基的捷径。
    不过,当郑芝龙稍稍了解辽东周边的海上态势后,就如同被泼了一瓢水一般,心里凉了半截。林纯鸿不仅在旅顺修筑了棱堡,还建造了足够七桅帆船停靠的港口,控制了通过海路与辽东联络的咽喉。
    郑芝龙又琢磨着通过朝鲜联络满清,但看到横在日本和朝鲜之间的济州岛后,不免心情灰败:怎么看,林纯鸿都有点像故意阻止其他海上势力与满清合作。
    当然,郑芝龙也知道,周林佬的舰队并不强大,主力战舰仅仅只有六艘两层甲板战舰,按照郑芝龙的实力,两个时辰内足以将周林佬舰队轰得稀烂。
    可是,即,即便将周林佬打败,又济得何事?这必然招致东洋、西洋舰队的倾力报复,很可能连福建沿海都保不住。
    范文程的使者提出,辽东之东珠、人参、貂皮等特产,现在堆积如山,正缺一条稳妥的商道进行交易,若郑芝龙有意,可以优惠价格销售。
    郑芝龙动心了。他虽不知道荆州军封锁了宣大一线,但他好歹知道,如东珠、人参等物,最近价格飞涨,几乎是有价无市的局面,能弄到这些特产,注定是暴利。
    他想来想去,终于决定两面下注:一方面,继续对荆州方面委曲求全,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