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322章

乱明-第322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文将荆州现行的税收体制批得体无完肤,比如:税种少,仅限于流通税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忽视了所得税;税额低,增值税才一成,而营业税才半成,致使财计艰难,税收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
    该文还建议,应借鉴广州定点贸易处的经验,对不同的货物种类以不同的税率征税,限制奢侈品等无用之物的生产和流通,鼓励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流通。
    税制,乃财政之根本,调整税制,在历朝历代无不是大事,成者,则国家欣欣向荣,国力增强,失败者,则国破家亡,落个惨淡结局。
    此文一出,无异于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块巨石,不仅将荆州内部高层弄得一愣一愣的,就连一直保持沉默的商人们,也无法坐视不理,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荆州之大变。
    首先被惊动的,自然是荆州、武昌、夷陵、襄阳、南阳、夔州、郧阳等地的商人。这些地方作为荆州直接控制的地盘,税收制度严密,并且得到了有效地施行,税制的任何变动,将与这些商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洪老板,你到底说句话呗,无论是借债,还是税改,我们总要商讨个章程出来……”罗永浩见洪齐云一直沉默,忍不住催促道。
    洪齐云、张德胜和罗永浩前段时间一直在广州筹建大西洋商号,刚返回荆州不久,就听闻了荆州时报这几日的动静。三人立即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洪齐云叹了口气,道:“借债一事,我们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就不用想了。”
    罗永浩急道:“上次筹措巴达维亚军费,我们没有出手,在林都督心里已经失分不少,这次荆州举债,如果我们再一次坐视不理,林都督会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看法?”
    “不会吧?要是林都督真对我们有看法,如何会大力支持大西洋商号?”张德胜迟疑道。
    洪齐云挥了挥手,道:“做不到的事,无论后果有多严重,都不要去想了。我们三人,欠了一屁股的债,哪有可能再拿出钱来?”
    罗永浩和张德胜张了张嘴,沉默下来。洪齐云说了句大实话,为了筹建大西洋商号,三人不仅拿出了所有积蓄,而且还大举向钱庄借债,正好处于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
    沉默了半晌,张德胜忽然说道:“林都督在南洋、西洋,无论怎么拓展,我都无话可说,毕竟,海洋就是聚宝盆,自崇祯七年开海以来,无论是荆州,还是我们这帮生意人,都谋取了巨额利润。但是,辽东相距荆州十万八千里,人口充其量不会超过三百万,林都督为了辽东这块地方,不仅和朝廷纠缠了这么久,还大肆扩充兵力,荆州的财政困难,多数源于此,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罗永浩吃了一惊,道:“张老板的意思是说,林都督不应该在辽东投入兵力?”
    张德胜咬了咬牙,肯定地点了点头。
    罗永浩道:“好像是这个理,隔着千山万水,跨海击胡虏,林都督到底图啥?”
    洪齐云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冷声道:“崇祯九年,我的一批货发往山东,为鞑子所劫,损失五万多……如果有朝一日,鞑子跑到湖广劫掠,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认为得不偿失?”
    “鞑子跑到湖广?这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罗永浩失声叫道。
    洪齐云陡然提高音量,厉声道:“万历年间,鞑子刚兴起了,谁会想到鞑子会在京师周边劫掠?崇祯初年时,鞑子围着京师打转,谁又会想得到,鞑子会深入山东?鞑子骑兵来去如风,端得难以抵抗,据我所知,这些年,林都督不知道为鞑子骑兵伤了多少脑筋!”
    “这……”罗永浩和张德胜被洪齐云的高音量吓了一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林都督目光长远,非我等所能及,虽然我暂时不明白林都督为何如此重视鞑子,但我绝对支持林都督在辽东用兵!”
    洪齐云并不打算继续说下去,只是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罗永浩和张德胜面子上挂不住,脸色涨得通红。罗永浩讪笑道:“洪老板别急。林都督想做什么,我们自然管不了。只是,按照林都督的一贯风格,至少应该把辽东变成赚钱的买卖才对……”
    说着说着,罗永浩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顿住了话头,沉默片刻,对着洪齐云说道:“如此说来,洪老板会支持林都督调整税制?”
    洪齐云苦笑道:“林都督想做什么,我们哪有支持或者反对的余地,只是被动接受而已。我们议来议去,无非就是提前采取点预防措施,免得事到临头来不及反应而已。只是有一点需说明,林都督想通过借债或者调整税制解决财政困难,我打心眼里是支持的。”
    三人正说着,忽然,接到了星拱楼的邀请,请三人至星拱楼一叙。三人大惊,手捏着邀请函,心里百味杂陈,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沮丧……

第四百八十一章 借债风波(三)
    洪齐云、张德胜和罗永浩乘坐四轮马车,在一帮奴仆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往星拱楼而去。'调教女王'当离星拱楼还有百余丈时,三人下车,将马车和奴仆留在原地,自己却望着星拱楼步行而去。
    星拱楼并非单独一栋楼,周边裙楼密布,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环绕在主楼四周。主楼高达六丈,足足有五层,一眼望去,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围墙之内,松柏森森,非常安静。红色大门处,金瓜武士们神情肃穆,侍立着一动不动,一股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活生生一座小紫禁城啊……”
    三人都是第一次靠近星拱楼大门,张德胜感慨万千,禁不住叹道。
    “走吧,别让林都督等急了……”洪齐云拉了拉张德胜,向大门处的侍卫递了名帖,验过身份牌,终于进入了围墙之内。
    也不知转了几道弯,跨过了几道石桥,穿过了几道穿廊,三人终于被带到了主楼二楼。还未转过身来,忽然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三位让本督好一阵等……哈哈……”
    三人转过头来,见林纯鸿面带笑容,长身而立,纳头便拜,口称:“草民见过都督……”
    “此等虚礼就免了吧,三位快快请进……”
    林纯鸿将三人迎进会客厅,坐定后,上过茶,林纯鸿笑道:“三位好大的气魄,三百万大圆,投入大西洋商号,眼睛都不眨的。”
    洪齐云赶紧站起身来,拱手道:“花架子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气魄?都是都督照顾,生意场上的朋友给面子的结果。”
    “坐下聊吧,别动不动就起身,这样显得生分。洪老板也不必谦虚,荆州境内,也就三位实力最为雄厚,如果你们是花架子,岂不是说荆州的方方面面都是花架子?”
    三人皆讪笑道:“都督说笑了……”
    紧接着,林纯鸿又问了一些大西洋商号之事。说到生意,三人倒是有说不完的话,渐渐地,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尤其是张德胜,眉飞色舞地谈到:“……印度、大食和非洲附近,偶有大明商人泛舟而至,海路倒是熟悉。商号第一批商船,就选择了葡萄牙的老巢果阿。足足十二艘七桅商船,全部装满了紧俏商品,除了一艘沉没外,其余十一艘安全抵达果阿,果阿的葡萄牙人惊得目瞪口呆。果阿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现银,最后不得不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才勉强将十一艘商船的货物全部吃下。”
    “后来,据果阿的联络官言,葡萄牙人商人们欣喜若狂,说这批货物足够他们向非洲、欧罗巴转运半年……不过,孟德烈就该哭了,果阿的现银全部被我们收刮一空,最后不得不动用军舰从各处调集黄金白银……”
    林纯鸿也听得高兴,笑道:“既然如此,何不想办法让葡萄牙人用金票或者票据?”
    “这……”
    张德胜正说得手舞足蹈,右手一下子顿在了空中,半天放不下来,“历来海外贸易,皆用真金实银,葡萄牙人哪有那么傻,会巴巴地用金票和票据?”
    洪齐云眼光长远,脑子又活,马上意识到,林纯鸿今日将三人唤到星拱楼,压根就不是为了借债或者调整税制。林纯鸿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让大西洋商号将金票和票据带至世界各地,谋取暴利。
    果然,林纯鸿大笑道:“今日邀请三位至此,就是为了商议此事。本督认为,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运送时,不仅风险大,而且还消耗大量的运力,即便葡萄牙人一时接受不了金票和票据,大西洋商号也应该先用起来。”
    洪齐云作为大西洋商号的第一任总管,自然得为商号的利益着想,即便对方是林纯鸿,也容不得他退让半步,让林纯鸿肆意胡来。他咬了咬牙,道:“启禀都督,无论是票据,还是金票,都需要在印度开设钱庄,葡萄牙人性贪,又狡猾异常,如何会允许我们在印度开设钱庄?没有邦泰钱庄的话,金票和票据无法兑换,商号想用也用不了啊!”
    林纯鸿冷笑道:“没有钱庄,就逼着葡萄牙人求我们开钱庄!对这帮黄发碧眼之辈,千万别存着公平做生意的心思,一定要步步紧逼。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要不是西洋舰队实力远远盖过葡萄牙,葡萄牙不公然劫掠就已经算烧了高香了,哪里还会允许我们去印度?”
    洪齐云大惊道:“难道都督想利用西洋舰队胁迫葡萄牙同意我们设置钱庄?”
    林纯鸿摇头道:“我们在印度刚起步,并不像葡萄牙一般根基深厚,真要把葡萄牙逼急了,虽不至于公然刀兵相向,但暗地里使绊子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目前能不动刀兵就不动。本督倒有一个计划,你们帮着斟酌斟酌,看是否可行。”
    洪齐云道:“都督高论,我们洗耳恭听。”
    林纯鸿笑了笑,道:“也算不上什么好办法,估计最终让葡萄牙人接受金票和票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本督想问问,目前西洋、大食商人,最喜购买大明什么货物?”
    洪齐云三人异口同声地答道:“自然是丝绸……瓷器也不错……”
    “这就对了,本督欲出台一规定,以后出售丝绸、瓷器者,不再使用金银,只接受金票和票据支付……”
    林纯鸿的话一出口,洪齐云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一颗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林纯鸿见洪齐云坐立不安,连端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对他笑着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在大明境内,西洋商人、大食商人被逼着至钱庄将金银兑换成金票或者票据,至于在印度……就比较难办了,很可能会引起丝绸、瓷器的滞销……”
    洪齐云霍地站了起来,慨然道:“一时的利润损失算得了什么!我们就图个长远,只要让葡萄牙人接受票据和金票,我们所得到的将是十倍、百倍的暴利!而且,我相信,滞销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正如都督所说过的,有百分百的利润,这帮商人就敢践踏一切律法,葡萄牙人中转丝绸,获利岂止是百分百?他们为了购买丝绸、瓷器,专程跑到淡马锡兑换金票和票据,又算得了什么!”

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债风波(四)
    洪齐云识大体,眼光长远,一番慷慨陈词,让林纯鸿忍不住拍手大笑:“洪老板说得对。这帮西洋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什么绑票、劫掠、欺骗,无所不用其极,区区跑到淡马锡兑换金票和票据,又算得了什么?只要金票和票据在印度出现,必然就会流通,到时候,咱们去开设钱庄,就顺理成章了!”
    “本督知道,大西洋商号万事草创,初期恐怕难以接受利润的损失。不过,此事是为邦泰钱庄做出的牺牲,钱庄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至于扩大授信额度,这个应该不在话下……”
    定下了金票和票据之策,林纯鸿心情甚好,又详细询问大西洋商号运作事宜。张德胜性急,沉不住气,见林纯鸿闭口不谈借债与调整税制一事,忍不住开口问道:“近来,多有传闻,说荆州财计艰难,亏空数额庞大,此传言可属实?”
    此言一出,洪齐云和罗永浩忍不住对张德胜直翻白眼,心里暗骂道: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又不是什么好事,哪有当面揭短的道理!
    两人紧张地看着林纯鸿,却发现林纯鸿并无一丝恼怒之意,只是神色有点凝重地说道:“实不相瞒三位,今年荆州的亏空超过一千四百万……”
    “啊!”洪齐云、罗永浩忘记了暗骂张德胜,大吃一惊,失声道:“这么多!看来张思奎还低估了!”
    林纯鸿苦笑道:“年初时,东南行营和中原行营连番大战,耗费军辎无数;后来,超过十万流民投降,安置这帮流民,又耗费了大量的大圆;为了应对女真鞑子的威胁,兵力几乎扩充了三倍,军饷和军资投入直线上升……这么多花钱的地方,荆州财政的确难堪重负……”
    三人想不到林纯鸿会坦诚相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