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285章

乱明-第285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凤的眼睛眨了眨,软软道:“一见面就不正经,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到方城来?”
    林纯鸿的手向下,抚摸在周凤的翘臀上,口里回道:“还不是想老爷我了。”
    周凤斜了林纯鸿一眼,道:“美得你!都怪你,偏在我和崔姐姐坐月子时占据武昌,扰得我和崔姐姐都没法安安静静坐月子。”
    “哦?”
    “崔姐姐倒是聪明,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把一些应酬之事全抛给了我。我实在受不了了,待月子坐完,就躲到方城来了。”
    林纯鸿笑道:“你是受不了?你是别有所图吧?”
    “我这个笨丫头,能有什么图谋?当初不就是多说了几句话,就被你和爹骂得狗血淋头,我哪里还敢啊?”
    “你是笨丫头?你比十个男人还厉害。说说,你来就行了,为何把莱尔也带到方城来?”
    说到莱尔,周凤的眼睛里露出狡黠的神色,道:“那莱尔长得倒与大明女子不同,奶大臀圆的,我见了都差点动心,要不,你就辛苦点,把莱尔迎进房?”
    林纯鸿骂了句“胡说八道”,转移话题道:“要说,莱尔直接去沁水,对黄渤的帮助更大。你是怎么说动莱尔的?”
    周凤故意将脸色沉了沉,道:“天瑶那个死丫头,给我写封信还得跟你报备,对你倒是死心塌地,你得意吧!至于莱尔,她可不是花瓶,这才几个月啊,一口的荆州腔就特别地道,现在就差被宋应星请到行知书堂当先生了。她这段时间倒是雄心壮志,试图编一本大明的风土人情、地理山川志,说要让西洋人更好地了解大明。我跟她说,山西沁水大异于荆州,就把她心痒得跟什么似的,说什么也要跟着我去沁水。”
    “说你厉害,你还不承认,黄渤请了多少次,都请不动,你一句话就请动了。她还想编一本志?疯了啊?她以为大明和英吉利一样啊,只是屁股般大的小岛?”
    周凤笑道:“可不是!到南阳后,我告诉她才走了一半,就见她神色大变,估计编志的宏大理想遭遇了重大挫折。”
    林纯鸿也哈哈大笑,右手不由自主地伸到了周凤的胯间。
    周凤本就被巨蟒顶得眼热心跳,更哪堪一双巨手的蹂躏,不多时,她双眼翻白,牙关紧咬,双腿紧夹,让林纯鸿的右手丝毫动弹不得。
    待周凤缓过了那股劲,林纯鸿横抱起周凤,将她放在了床上,如同剥春天的竹笋一般,剥出了乳白嫩滑的躯体……
    周凤想去沁水协助黄渤,林纯鸿自然不会反对。
    山西那边,黄渤不仅时常与卢象升打擂台,还要筹划运送粮草一事,偶尔还要应付贪婪愚蠢的官府,更要躲避晋商的明枪暗箭,忙得脚不沾地。
    他只好将沁水筹建毛纺工坊的事都扔给了陈天瑶,陈天瑶到底年轻,又对大明内地不太了解,若有周凤主导,毛纺工坊的事情算得上万无一失。
    一夜疯狂,林纯鸿第二日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被周凤掐醒,周凤埋怨道:“刚生完小孩,你倒舍得,弄得我浑身跟散了架般。你快起来吧,免得张府令和我爹说你沉迷于女色!”
    林纯鸿翻了个身,依然赖在床上,“管他们的……要说也只会说你,岂不闻商因妲己灭国、幽王因褒姒丢命……啊……”
    林纯鸿又被周凤掐了一把,这下更狠,忍不住大叫了一声,求饶道:“好好,我马上起来就是……”
    ……
    待林纯鸿将张道涵、周望和陆世明召集起来,几乎已近巳时。三个重臣倒是非常理解林纯鸿,一点心焦气燥的意思都没有。
    林纯鸿首先问周望:“新近送至武备学堂的几个贼首,苗子都还不错吧?怎么样,他们在武备学堂闹事了没?”
    周望回道:“属下观之,几人之中,以李定国和马守应最为出色,尤其是李定国,一到武备学堂,就像进了金山银山一般,不到十天,就把咱们积累了好几年的战例通览一遍,近期更是迷上了舆图,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这家伙,稍加琢磨,必成大器。”
    林纯鸿听得高兴,笑道:“先把他收心再说吧。”
    说完,林纯鸿令张杰夫将整理出的议题发给三人,指着第一条道:“有人提议,迁三府至武昌,这个就不要再提了。武昌新纳之地,一无基础,又树大招风,还是荆州更为合适。要是以后有人提议迁三府至南京,我倒不会反对。”
    三人大笑,张道涵道:“还是等占了南京再说。”
    第一个议题就此揭过,四人又开始争论如何划分武昌、汉阳功能区一事。
    林纯鸿力主在汉口建立商业区,却遭到了张道涵的激烈反对,说汉口人口不过三万多,基础太薄弱,投入太大。
    四人正争论着,忽然接到了张彝宪的一封密信,四人阅后,齐齐变了脸色。
    张彝宪通报:南京兵部拟令隆平侯张拱薇率兵万二,至安庆驻扎。

第四百零七章 惊闻
    东林党在朝廷中已经式微,但在南京的六部中,影响力无人能及。
    自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的六部被完整保留下来,受北京的节制,除了兵部尚书外,几乎没什么权力,一般为政治失意者或者养老者而准备。
    南京兵部尚书挂参赞机务衔,与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勋臣共同负责南直隶周边防务,握有实权。现任南京兵部尚书为吕维祺,镇守太监为韩赞周,张拱薇为隆平侯张信之后,忝任南京守备。
    张彝宪无法接触军机,自然无法知晓张拱薇为何率兵前往安庆,只是出于本能,觉得张拱薇至安庆应与林纯鸿有关,便立即通告林纯鸿。
    林纯鸿、陆世明四人大为震怒,立即令军情司克期查明张拱薇目的,并且将江南当前一切可疑动向立即上报。
    林纯鸿与三人商议良久,觉得安庆战略地位异常重要,北依大别山,南控皖南山脉,扼长江咽喉,是江汉与江南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也是南京西部的屏障。
    目前,荆州与广州联系,除了湘江、灵渠和珠江一线外,几乎有九成的货物通过长江。一旦朝廷借安庆兴风作浪,等于掐断了荆州与江南、广州之间的联系,荆州方面最为关键的广州和荆州,几乎被隔离为两段,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态势。
    对荆州方面不利,对朝廷就是大大有利。如果朝廷牢牢将安庆控在手中,什么时候想敲打荆州,只需要隔绝安庆的水道,就足以让荆州方面痛不欲生。
    是谁筹划了这次行动?
    林纯鸿皱眉思索良久,阴沉着脸,说道:“如果从受益方来分析,朝廷自然在其列,估计东林党也会凑热闹,隔绝了江南和江汉,东林党也是受益者……”
    “东林党?”
    “不错。如果我所料不差,郑芝龙也很有可能参与其中,很可能在后续的计划中占据重要一环,没准下一步就是封锁海峡!”
    陆世明、周望和张道涵面面相觑:后果会有这么严重?
    林纯鸿断然道:“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张拱薇驻扎在安庆,有了这股兵力,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此事牵涉甚众,非一天两天所能谋划。我们已经失了先机,绝不能坐视不理……”
    说完,林纯鸿唤来张杰夫,高声下令道:“立即拟令,令田楚云安排神机军坐镇武昌,亲率另外两军靠近安庆,保持对安庆的压力;另外,令李蒙申率水师至安庆周边,查检过往船只。”
    张道涵惊疑不定,道:“田楚云逼近安庆,倒也无妨,让李蒙申检查过往船只,恐怕会惊动往来商旅,造成恐慌,对货物流通不利。”
    林纯鸿道:“无妨!现在水师就要造声势,要让朝廷认识到,在长江上,水师可以肆意妄为,不是靠几万旱鸭子就可以掌控长江!”
    ……
    林纯鸿的军令刚出方城,结果就收到高龙亲至方城的消息。
    原来,军情司获悉张拱薇异动的消息仅比张彝宪晚了一日,但军情传送速度非张彝宪的密信所能比,抵达方城的时间仅仅比密信晚了两个时辰。
    高龙深感事关重大,亲至方城向林纯鸿汇报。
    “都督,南京兵部令张拱薇率兵至安庆,仅仅只是障眼之法,属下探知,在张拱薇接令的三日前,三十二门十八磅炮业已偷偷运抵安庆,现在史可法正昼夜不停地建造炮台!”
    高龙获悉的情报,太具有震撼性了,就连林纯鸿也被震得目瞪口呆,更别谈周望、陆世明和张道涵了。
    张拱薇的万余兵力,四人虽然重视,但无非将这股兵力看做了朝廷的态度。仅凭这些兵力,对李蒙申并无太多威胁,长江依然掌握在荆州手中。
    不过,三十二门十八磅炮,一旦炮台落成,对李蒙申的长江水师而言,坚如磐石,非蜈蚣船上的小炮所能撼动。除非令海军舰队进入长江对轰,否则安庆一带,铁定呈现锁江之势。
    更让林纯鸿心惊的是,对手先谋而后动,仅仅为重炮运抵安庆一事,就不惜动用遮护南京的万余兵力。
    这样的对手,最是难缠!
    高龙似乎还嫌不够震撼,继续说道:“田大帅率军撤离舒县后,安庐巡抚史可法曾至舒县查探,具体目的不明。此事之后,军情司又得知,史可法曾令堵胤锡与郑鸿逵接触。当时,荷兰人纳兹也与郑鸿逵在一起。”
    林纯鸿怒道:“这事荷兰人也有份,没有荷兰人,郑芝龙绝无可能拿出这么多重炮!想不到郑芝龙这么快就和荷兰人勾结在一起,可恨!”
    高龙继续说道:“军情司还得知,史可法心腹曾离开安庆,与范永斗有过接触。”
    张道涵惊问道:“连山西人也参与其中?这明显不可能嘛,山西人能从安庆谋到什么好处?”
    高龙回道:“目前只知道有过接触,并不能肯定范永斗参合其中。”
    林纯鸿将所知消息前后串起来想了想,冷声道:“此事十有**是杨嗣昌所谋,非杨嗣昌无法调动这么多人。看来前段时间荆州军在方城休整后,杨嗣昌认为在河南并无多少筹码可用,将焦点挪到了安庆。”
    “而且,杨嗣昌高居庙堂,东南的一举一动不可能谋划这么细,在东南,一定还有高人指点。难道这人是堵胤锡?”
    张道涵四人吃了一惊,问道:“为何不是瞿式耜或者史可法?”
    林纯鸿冷笑道:“瞿式耜格局太小,谋划不可能这么深远;史可法勉强算得上治世之能臣,但非救时之人,十有**想不出在安庆置炮台这一招。”
    “至于堵胤锡,曾伴随马世奇左右,执弟子礼。马世奇倒向本督隆重推荐过他,说他自小好谋略、好兵法,文韬武略无不出众。”
    “是马世奇的学生?”众人更加吃惊,问道:“马世奇为何不尽力招揽此人?”
    林纯鸿叹了口气,道:“马世奇何曾不这样想?只是道不同不相与谋,堵胤锡认定我们图谋不轨,说什么‘苟利国家,我则专之’,拒绝了马世奇。”
    众人叹息一回,将堵胤锡放在一边,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第四百零八章 对策
    已是暮春,方城的夜晚已然还带有丝丝寒气。尤其到了夜半时分,这里大雾弥漫,将整个方城遮蔽得严严实实,丈余之内,难以见人。
    然而,浓密的大雾依然遮不住议事大厅透出的灯光,林纯鸿与一众阁幕使正在连夜商议对策。
    大厅内,灯火通明,飘散着淡淡的苏合香香气。近年荆州大规模开海,香料价格大幅度下降,富贵人家连夜议事时,都习惯点上带有苏合香的蜡烛,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目前看来,杨嗣昌对我们颇下了一番功夫,东林党、江南地方势力、郑芝龙、晋商、荷兰人,他倒是一个不落地拉上了前台。”
    “杨嗣昌把整个大明,还有南洋,都当成了棋盘,我们也得放开视野,陪杨嗣昌好好博弈一番。这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不可局限于一隅,因小失大。”
    张道涵突然恍然若梦,以天下为棋局,这是何等的气魄!十年之前,打死他,他也不会想到会堂堂正正地坐在棋局边,与大明中枢下一盘天下之大棋。
    他兴奋莫名,抽丝剥茧地说道:“布局已定,现在就看如何下子。从大局看,可对弈之处,无非河南、山西、四川、江南和南洋等地。山西商路初开、工坊初建,实力远远不及晋商,可采取守势,令周世亮、黄渤严密监视范永斗即可,不必采取什么动作。至于四川,我们刚得到切入点,也可以按兵不动,静观时局变化。难就难在河南、江南和南洋三地,实力展现到什么程度,如何把握这个度?”
    张道涵的话,无异于将大家混乱的思路梳理了一遍,让所有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林纯鸿大喜,抚掌笑道:“张府令所言甚是,四川和山西想动,也无力可动,守住即可。至于河南……”
    林纯鸿见陆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