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之特种战将 >

第221章

抗日之特种战将-第221章

小说: 抗日之特种战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收尸返国是小鬼子笼络士兵战心的手段,已经形成为传统,促使鬼子高层勒令换取。

  至于抢夺尸体,小鬼子没有信心,因为上千具尸体会给进攻的鬼子兵带来压力,战力锐减,所以没必要送死。

  战术壕沟距离河岸百米,且射界开阔无遮拦,重火力笼罩的死亡地带。

  整个上午,小鬼子多次进攻试探,留下一百多具尸体,不敢再尝试抢夺。

  按说战后,双方各自息战收尸,已经形成为默契,安抚士兵告慰死者,已是不成文的规则。

  然而,战神不按常理出牌,屡屡出人意料,令小鬼子忌惮这位魔鬼。

  现如今,国党军早有准备,战场打扫一空,仅剩下小鬼子尸体,无形之中打破了常规。

  利用尸体做文章,也只有杨关做得出来,让小鬼子愤恨,又无可奈何,认栽。

  杨关现在什么都不在乎,名声早已臭不可闻,小鬼子以此做文章毫无威胁。

  主要是他不属于蒋光头管辖,小鬼子无法交涉索要尸体,哑巴亏吃定了。

  因此,双方讨价论价,最后以三十发子弹换取一具尸体,结束了战场买卖事件。

  “报告教官,三千发子弹到手,要不要干一仗?”小李兴奋,仇视小鬼子,与畜生讲道义自跌身价。

  “小李,你闭嘴,杨教官岂能出尔反尔?”戚振邦训斥,一脸怒容,继续说道:“小鬼子是畜生,但我们是人,行得正坐得端,杀鬼子有的是机会!”

  杨关微笑点头,提醒道:“胜仗有得打,你们赶紧挖战壕,小鬼子收完尸一定会报复,等着挨炸吧!”

  这次小鬼子吃了大亏,利用收尸观察地形,查探虚实,必定会使用重炮轮炸。

  说不好会来一次大反攻,一举拿下界桥,威逼巫山炮台,为进攻江阴要塞打前站。

  “杨教官神机妙算,卑职受教!”戚振邦正容敬礼,一脸殷诚,随后侧头说道:“你们看不出来吗?这批鬼子尸体只是拖延之计。”

  一语惊人,众人反应过来,以前战壕简陋,士兵用血肉之躯抵御小鬼子,死伤惨重。

  昨夜一举歼灭小鬼子上千人,小鬼子一定会疯狂的报复,予以最凶狠的打击。

  而杨关利用鬼子尸体做文章,迫使小鬼子猜疑战神回归,介入尸体必须收回的传统,小鬼子才没有强攻。

  加上鬼子高层的忌惮,他们不相信国党军有次等战斗力,多种因素相结合,这才迟缓了报复的时间。

  缓兵之计,为挖掘战术壕沟争取时间,这才是杨关的真正目的。

  “狡猾的狐狸!”殷珍打心眼里佩服,揣摩人心不难,但谋算后路太难,必须掌握各种信息资源,而杨关仅凭战场推断谋划一切。

  这种能力一般人无法想象,更别说谋划,算计。

  战场瞬息万变,战士考虑生死,报仇,浴血奋战,坚持到最后一刻。

  指挥员看中战局成败,调兵遣将,不记士兵生死,确保战线不失赢得胜利。

  唯有统帅纵观全局,谋算敌人,保己歼敌,游刃有余,但也不及杨关对战局的敏锐。

  所有人肃然起敬,双目放光,又背脊生寒,若非杨关的缓兵之计,此刻还能活几人?

  “行了,被你们瞅得心里发毛,抓紧时间挖战壕吧!”杨关不自在,抗战是本分,保己歼敌是原则,继续说道:“走,去安置那一百精锐。”

  “兄弟们,我们不能辜负杨教官的心意,拿出干劲挖战壕,谁敢偷懒老子让他做炮灰,快,干起来!”戚振邦高喊,督促士兵巩固战壕。

  士兵们热情洋溢,奋力挖战壕,构筑防空洞。

  此时此刻,杨关一行来到后山坳,看着一帮无精打采的精锐,大声说道:“怎么,你们怕死?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报告杨上校,我们不怕死,但不愿意做炮灰,特别是戴罪立功的炮灰,死了也冤枉,兄弟们不服!”

  “就是,我们是军官没错,但都不是高层的心腹,打仗不怕死,就怕做冤魂野鬼,死的一文不值。”

  “杨上校高招,我们被带过来静坐,没有询问审讯,仅凭一纸胡诌的名姓收服几十名军官,不会真让我们做炮灰吧?”

  “我们第一批走出来的兄弟,都崇拜杨上校,不怕死,愿意跟着你杀鬼子,马前卒也无所谓,只是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都不想承担各团哄抢的责任,即便是做炮灰也是为己、为国而战。

  殷珍再次傻眼了,原来那一张名单是胡编捏造而成,这一手玩得真绝。

  “你们说完了?”杨关环视一周,没有人开口,继续说道:“老子这个上校只是挂名而已,手下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兵卒,你们听懂了吗?”

  兵者炮灰也,不分大小,没有南北,也不分男女,战场上凭真本事,运气与头脑战斗。

  军令不可违,战术有门道,哪怕是冲锋陷阵,奔跑规避枪弹也是一门学问。

  莽夫,孬兵,皆不是杨关收留的对象,一百精锐若有所悟。

  “当时最先站出来的军官你为什么不要?”殷珍忍不住问道。

  “你是想问他们为什么出列跟着我,冒着做炮灰的危险,还有不愿意出列的军官、我为什么不追究?”杨关反问,似笑非笑。

  殷珍点了点头,这一点她确实想不通,以杨关精明的算计为什么不一并拿下?

第258章后顾无忧


  谋兵论心,滞留精英。

  殷珍聪慧,洞察人心,但不理解杨关扣留军官的深意,蹙眉静听解释。

  杨关没有说话,示意滞留军官自己说,懒得开口,关乎国党军内部问题他避而不答。

  事态演变到这一步,百名精锐无所顾忌,相继说出真相。

  哄抢事件可大可小,又关乎杀戮果断的战神,令各团长忌惮,同时又忍不住诱惑。

  各团困顿如斯,这是实情,促使几名团长铤而走险,说到底也是为了抗战,减少伤亡解决实际困难。

  不过哄抢毕竟违背军规,上峰追究下来谁也担待不起。

  因此,各团长颇为顾虑,自然不会派遣心腹哄抢,万一事发自有人顶雷。

  无形之中落到不待见,桀骜不驯,以及不服管教的军官与士兵身上。

  即使如此,各团长也不放心,害怕这批官军另谋高就,率众遁逃,或是投奔杨关,特意派遣两名心腹官监督。

  国党军派系林立,亲疏有别,抱团现象很严重,即便是物资分配也是一样。

  在永远都是官僚、军阀作风之下,一些硬气,自负,不愿屈服之人饱受打压。

  战斗打响是炮灰,没有战斗是奴隶,永远的下层人。

  这批人心存怨恨也不稀奇,乃至逆反,叛逃,屡见不鲜。

  试想这批人参与哄抢,各团长不放心很正常,同时牺牲他们也不心疼,唯独不能容忍这批人谋反。

  这是一支奇特的哄抢队伍,受命争利而来。

  杨关平息哄抢事件,以分成递减法诱出各团的心腹,这些人不可能留下来打鬼子,他们苟活怕死。

  而责令第二批军官站出来,这些人宁愿相信战神赌一次,也不愿意回去受打压。

  战斗没少打,早晚都得死,他们冒险一试,豁出去了,只要不被枪毙就有希望出头。

  而第三批军官有些迟疑,左右不定,无法决断,暂时没有出列,直至假名单晃动才冒险一试。

  至于没有出来的军官,胆子不小不记,至少缺乏勇气,以及一颗拼杀之心,杨关直接放任自流。

  殷珍对国党军缺乏深刻的了解,不知道糜烂的程度,对杨关的行为无法猜透。

  最后,一百精锐澄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不待见之人的悲哀。

  众所周知,人性各异,性格皆不一样。

  耿直,不善言辞,不喜奉承,不会溜须拍马,或是被人诬陷,这一批人就是炮灰。

  无形之中被排挤在外,沦为牺牲品。

  一人孤苦,二人交心,三人结拜,四人勾心,五人斗角,六人纷争……这就是人性使然,千古不变的至理。

  平等,那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戏,纵观没有思维的山石,它们经历风雨的程度皆不相同,何况善变的人性!

  国党军内部糜烂,从蒋某人开始偏激,高层效仿,中层溃烂,试问下层人岂能幸免?

  殷珍很清楚,历朝历代皆如此,平等取决于身份对等,实力相当,才能坐在一起洽谈。

  不过,糜烂太过,兵心不稳,战心不足,兼民众依然,则国将不国,此乃败亡征兆。

  多看,多了解,殷珍此刻才明白真意,感触颇多,有心维护党国又觉得力不从心。

  “报告教官,各团带人前来,在储藏地集结,请您示下?”先遣队员跑来汇报。

  杨关点了点头,侧头说道:“殷上尉,你和义妹一起去处理此事,按照说好的规格换取,一视同仁。”

  殷珍一愣,惊诧的看着杨关,片刻后说道:“你什么意思?又在打什么算盘?”

  “你太多心了,让你见证事实再向蒋光头汇报,证明我对国党军与共产党两派没有偏见,一心抗战而已!”杨关严肃认真。

  “鬼才信你,你最好不要算计我!”殷珍猜不透,不过杨关分发物资是事实,军衣棉被确实可以用作火攻,带着疑惑离去。

  潘云凤离去时莞尔一笑,也猜到义兄另有深意,只是猜不透而已,感觉收服殷珍步入正轨,内心窃喜。

  杨关见她们离去,邪笑,随即侧头说道:“你们听好了,四不声明是原则,我信任你们,等他们人到了,你们一带一,监管抗战,老子只信奉实力与头脑!”

  换取的人有问题,各团一定会安插心腹,指望他们战斗不现实。

  一百精锐军官会意,杨关手下没有军官,只有教官,能力与头脑决定升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视同仁没有压迫,成就取决于个人。

  同时没有党争,唯有团结抗战,齐心协力为国而战。

  独特的组织,奇异的训练方式,钉子链带式管理,都在监视的范围之内。

  杨关不隐瞒观点,谁不行就排在前列做炮灰,凭头脑实力说话,练不出来永远是炮灰。

  生死战场磨砺锋芒,成就比肩教官再回原部队,或是另行安排,令所有人心中火热。

  一番讲解动员,人人兴奋,不再被欺压,彼此监视磨砺观察与默契度,掌控全局灵活抗战,令人心沸腾期待。

  军官接受能力强,杨关很欣慰,说着说着迎来一百士兵,换取圆满完成了。

  “魏和尚,带领大家去领枪弹,准备战斗。”杨关命令,一脸笑意。

  魏和尚带人离去,连同一百新到的士兵,折返后山坳分割划分,领枪弹备战。

  殷珍气呼呼,横眉竖眼,责问道:“你一定心存不良,敷衍我对你没有好处!”

  “你在说什么?我哥可不会变戏法,瞬间笼络人心你能行吗?”潘云凤反问,从中调停。

  “好,我暂且信你!”殷珍想不透,找不到理由反驳,继续问道:“小鬼子马上要进攻,你不让他们参战?”

  “战术壕沟是戚振邦全连的防线,我不涉军你不知道吗?”杨关反驳,似笑非笑。

  殷珍一愣,瞪眼说道:“你在给我打马虎眼,难道你怕学会战术战法,或者是你有什么阴谋?”

  “拿出你的证据,理由?”杨关不为所动,不搭理她。

  “你就别问了,自己悟,这是战术。”潘云凤看出一些门道,找回一份自我,军事上比殷珍强的太多。

  

第259章壕沟战始


  联营抗战,慷慨为善。??

  常言说得好,孤掌难鸣,孤军不立,杨关深有感触,试图打破蒋光头的钳制。

  无论蒋光头是为恩师遗命宝藏,还是打压招揽,他都无法接受。

  被迫存于夹缝对抗战不利,也难以生存,而双山沙上的队伍就是拖累。

  孑然一身,他可以无所畏惧,来去如风,谁也阻拦不得。

  不过日军穷兵黩武,来势汹汹,蚕食中华民族,形势危急。

  为了抗战大业,他唯有培养人才与小鬼子周旋,又不受蒋光头调令。

  处境堪忧,难以伸展,无法使先遣队公然抗战,退路几乎被掐断。

  常文轩驻守巫山,从中作梗,煽风点火,势必断绝退路,情势危机。

  因此,杨关为大局考虑,以物资为饵拉拢各团,征调精英,为各团训练人才。

  名义上的人才,实际上是各团的耳目、心腹。

  杨关心知肚明,接受他们的目的是安抚各团,使他们放心,从而联合抗战确保双山沙退路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