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点一盏心灯 >

第2章

点一盏心灯-第2章

小说: 点一盏心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一把
  某人坐计程车,路上看见一个因为超速而自己翻覆的摩托车。骑士面孔朝下地躺在路旁,沮沮的鲜血自额角沁出,居然没有一个经过的人去救他。
  “最起码应该把他扶起来,头朝上,以减低脑里的血压,否则活不了多久。”司机说。
  某人一路上不断想司机的话,下车时忍不住地问:“你既然知道,把他扶坐起来,可以救他一命,为什么刚才不停车去做呢?”
  “你既然听到我这样说,为什么不叫我停车;自己下去扶呢?”
  扶人一把并不困难,但是多数的人只会说,不去做,甚至还责怪别人不为。
好莱坞的禁忌
  据美国的电影报导,在影城好莱坞的演员有三大禁忌:
  一、在电话铃响第一声时就去接。
  二、说“我马上就到”。
  三、让人看见自己忙得满身大汗的样子。
  于是虽然在闲得发疯的情况下,听到电话响,他们仍然要等一下,才去接听,表示自己正在忙着。
  于是虽然获得演出机会,满心狂喜的情况下,他们仍然仿佛将就不就地拖上一刻。
  于是虽然有燃眉之急,他们在人前仍然装作好整以暇的样子,甚至在身上喷擦防汗的药物,硬将汗水控制。
  这些好莱坞的演员诚然矫饰得有些过分,但是谁能说他们的做法,不含有处世的道理呢?
  交际是一种艺术,在这当中矜持。退让要有一定的分寸,甚声嘻笑怒骂都有相当的原则。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别人洞悉你的情绪,并在任何状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
戒指
  戒指,只是小小的圈,却可能代表许多不同的意义。

()
  如果你看见某人手上戴了一只光灿的钻石戒指,可能会想:那戒指是十分昂贵的。
  如果你看见某人戴上了一只古玉的戒指,可能会想:那戒指是温润护身的。
  如果你看见某人戴了一只红宝石的戒指,可能会想:那戒指是用来装饰的。
  如果你看见对方戴了一只大金戒指,可能会想:那是在他:需时,可以当钱用的。
  如果你见到对方戴的是只细细的白金戒指,可能会想:那是结婚定情的信物。
  如果对方戴的竟是只既不起眼,又不值钱的铁圈囵,你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那戒指对于戴的人,必然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灿烂的,常有市场价值;美丽的,常有装饰价值;平凡的,却常有情感价值。
  平凡而能被肯定,必然因为它不平凡。也唯有在平凡中被肯定的情感,是最不平凡、也最真实的。
阎王与老温
  严老板和温老板都从事出版事业,他们虽然是好朋友,脾气却完全相反。严老板做事一板一眼、绝不吃专职。印刷厂为他印书,即使出一点噗的小毛病,或迟两天交货,严老板绝对会扣他的钱,所以印刷界给他个外号叫“阎王”。
  至于温老板则正如他的姓,做事总是十分温暖,脾气更是温和,每次印刷厂出错或拖工,虽然温老板的生意大受影响,他却从不扣印刷厂的钱,大不了板起脸抱怨两声,所以印刷界称他外号“老温”。
  其实严老板真是阎王吗?不是!而应该说他的情理分明,除了理直的时候不退让之外,他是十分讲情的,有时明明可以付期票,当他知道印刷厂急用时,常会主动付现款。
  温老板真是那么和善吗?也不是!他虽然吃了亏之后,不当面骂人,背地里却总是咒诅对方:“钱拿去让你买药吃!”这样心里咒几句,温老板就变得很平和了。
  问题是:只要严老板印书,几乎很少出错,难得误期;温老板印书则常不够水准,而且总是拖班。原因很简单——就算为老温印坏了也没什么关系。
  有一次选派印刷厂参加国际印刷大展。严老板的特约印刷挑了几本为他印的书送审,立刻获得通过。温老板的承印厂则落了选,那印刷的负责人逢人便骂:“只怪我为那个无能的老温印刷,怎么可能出来好成品!”
怀才不遇
  小王和小李是艺术系的同班同学,小李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关系,立刻进入某大报社担任美术设计的工作。
  不甚如意的小王,每次看见小李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远不及小王的小李,由于报社的工作环境好,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困而后学的努力,几年后树立了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小王终于不再讥评小李,因为长久地怨天尤人,使他由一时的怀才不遇,变为真正的外强中干,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瞠乎小李之后了。
  这社会上诚然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打破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头,使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未来公平的社会。如果只知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终要成为长期的命途多舛了。
取与舍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免费电子书下载
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祖母。
  祖母把怒不可遏的父亲带到自己屋里,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来敲敲这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够了。”
  孩子又犯了错,火冒三丈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戒。但是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便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读经的地方。
  “敲几下木鱼就成了?”他实在想不出道理,但仍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却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祖母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响亮却不炸耳。
  “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锦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气,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祖母说。
  父亲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叫到沙发旁……他甚至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的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音响,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刚烈脾气的主管,必定是因为笃信了佛教。
我亦无争,天亦美
  孙先生是一位登山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照了成千的风景照片,可是当朋友欣赏他的作品时,他总是遗憾地说:“就是那么巧,每次看到最美的风景,都是在我底片用完的时候。”听到的人则在背他说,他那样讲,是与歌星的自称感冒喉咙不好,有着相同的心理。
  问题是,在爬山时,大家确实看见他底片用完,又遇到美景时跺脚捶胸的表现,有时在下一站买到胶卷,他甚至会沿原路跑回去补拍,只是多半怅然而返。天光云影,才隔一下子,居然全变了。
  有一次,同行的人特别暗地为他带了一卷底片,果然他底片用完,又遇到十年难见的美景,那人便将底片交给孙先生,岂知当他装妥,从照门望出去,又是频频摇头,洗出来之后,还是不满意。
  恨那大自然总是跟他的照相机过不去,孙先生终于放弃了摄影。妙的是,从他不带照相机起,每一次的旅行,从头到尾都有数不完的美景。
  “恐怕只有在我不汲汲营求的时候,才能无拘无束地欣赏。”孙先生说:“我亦无争,天变美!”
名利中人
  某日与一位在商场十分得意的朋友在世界贸易大楼顶层晚餐,看着下面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感慨他说:
  “人生就像这车马灯火,明明灭灭,飘游虚幻,何必争名逐利呢?”
  我没有附和,却问他:“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晚餐?”
  “因为这是纽约最著名的餐馆之一,东西好吃,视野辽阔、服务周到。”
  “很贵吧!”我又问。
  “当然!相当不便宜。”
  “当你说何必争名逐利时,岂知自己却正在名利之中啊!”
顺风与逆风
  上国画课,教授说:
  “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
  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
  “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凤,后一句顺凤。

()好看的txt电子书
  “人在顺凤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当然的道理可以依循?”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灯罩
  大概在人们使用灯不久,就发明了灯罩。早期的灯罩是为了保护其中的火苗,所以提着的灯笼有罩。拿着的电石灯有罩,固定的煤气灯有罩,连煤油灯也常加个罩子。
  后来电灯被发明了,按说外面已经有层玻璃,应该不必再多加一层罩子才对。但是那灯罩的式样反而更多了。
  为了小范围的强调照明,灯后被加上圆形反光的罩子,或在前面装设凸透镜,成为了聚光灯。
  为了给人灿烂辉煌的华丽感,灯的四周被缀上颗粒或条状的水晶,使那光线再三折射,成为装饰灯。
  为了使光线全部经过折射,予人一种柔和感,发明了不透明的筒状灯罩,使光线只照射地面和天花板。
  为了既可在灯下阅读,又能由透过灯罩的光线,提供主内照明,发明了伞形半透明的灯罩,使灯下明亮,而四周柔和。
  至于学生们书桌上专供读书的灯,则有横式槽形或碗形不透明的灯罩,因为它提供了定点的照明,除了灯下,其它处都不照,所以有帮助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刺伤别人,为了集中光芒,也为了制造韵味,请别忘了加上一层灯罩,它虽然可能减弱你的光度,却足以增添你的光采。
放风筝
  有一天经过国父纪念馆,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挤在场子的一侧,那密密麻麻的风筝线,似乎随时都可能绞成一团。
  “为什么宁可让场子的一侧空着,却要傻傻地挤在一堆呢?”我心想,并买了一个风筝,走到场子空着的一旁去放。
  风筝飞起,线放长了,但是不稳定的风,使我不得不随时向回卷线,卷不及时,只好向后退。
  我的风筝终于飞得跟别人一样远,这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也挤在场子另一侧的人群中。
  当我们笑别人迂,或笑政府无能时,很可能应该笑的,是自己不曾参与所造成的无知。
亲爱、恩爱、怜爱
  以前听人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之间的情感,会由“亲爱”,进入“恩爱”,步人“怜爱”,当时很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如今渐长,观察经历多了;终于有了实际的领悟。
  年轻的夫妻间,所有的是亲爱,由“亲”而“爱”,所以表面看;固然爱得炽烈,但是由于属于肉体亲近的程度高,往往也较经不起考验,造成了“不亲,就不爱”,也既然是西洋人所说的Out of sight,out of love。
  中年的夫妻间,应该拥有恩爱,因为在过去相处中,彼此照顾、慰勉,共同奋斗,突破难关的“恩”,而加强了“爱”。也就因此,许多在“亲爱期”不能容忍的出轨行为,由于“恩”的遮掩,而能获得平复;相反的,年轻时过得太顺意,而夫妻间缺少“恩情”的,就往往在“爱意”上显得薄弱,而经不起考验。
  老年的夫妻,享受的怜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相怜,与“同|穴梦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相惜。此时儿女都已经长大自立,夫妻年老渐衰,却又落得二人相守,你病我扶、我仆你搀。而年轻的情欲已经淡远,;日时的怨怼早已释然,相望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