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56章

1852铁血中华-第956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一开始就借鉴了民朝城市的经验,恢弘的规模让这里焕然一新。车站前广场面积有二十几万平方米,皇家卫队都能轻松排开检阅。
  检阅完毕,车队前往黄金汉宫。路经市中心广场,韦泽看到曾经存在的“华盛顿纪念碑”只剩了底座,底座上矗立的是印度女皇维多利亚的巨大铜像。
  维多利亚城内与美国有关的所有建筑,例如林肯纪念堂之类的玩意已经被摧毁。然而抵达黄金汉宫的时候,韦泽忍不住噗哧一笑。这座规模宏伟的建筑旁边有一个门房,韦泽能确定这座被拆掉了高高圆顶以及两翼不少建筑的白色门房就是曾经的白宫。英国人的幽默感以及恶意让韦泽不得不笑了好一阵,为之莫名其妙随行人员得知韦泽发笑的原因,也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
  这次访英,韦泽与英国就两国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皇帝韦泽不仅让爱德华七世感受到和平的意义,他还在英国两院议会里面发表了演说。英国议员里面不乏心中想把韦泽大卸八块的人,他们敌视社会主义,甚至有亲人子弟死在民朝手中。但是也有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制度有好感,因为纯粹私有制基础之上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明显无力解决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矛盾。
  皇帝韦泽的演讲内容让大部分英国议员都吃惊不小,在谈论了国内问题国内解决,国内问题国外解决的两种办法之后,韦泽表示和平的意义就在于让大家能够直面苦难。中国发现即便是以一国占领全世界,顶多延缓苦难的爆发时间而已。美国叛乱前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时候英国也没能保住美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制度的进步,现在的英国终于能够在北美坐稳。“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对英国如此,对民朝还是如此。
  不论英国人能够接受韦泽的看法,至少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对双方现有政策方向也能互相了解。韦泽陛下提出中英两国定期举行交流,让两国互相之间不要出现政策误判。
  参与此次会议的英国自由党副党魁劳合·乔治笑道,“难道您认为两国在这种基本政策问题上能够达成一致么?”
  韦泽笑道:“我完全知道你的想法和我完全反对你的想法可以同时存在,在沟通当中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如果双方都确定自己掌握的情报并不完整,除了加倍判断对方的恶意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
  劳合·乔治先是一愣,过了一阵才问道:“这样的愿望能做到么?”
  “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就便成了路。”韦泽从容地答道。这不矫情不夸张又意味深长的回答让英国一众高级人员有些肃然起敬。
  韦泽都督去英国访问后全须全尾的回到民朝,并且开始向亚洲行动的消息传到北京,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不过看向姚浜的眼神里面颇有些幸灾乐祸或者别的什么含义。姚浜脸上尽量保持镇定,心里面其实颇为失落。随着韦泽都督回国的日期一天天接近,姚浜甚至有些后怕,若是他当机立断的用主席令的模式承担起责任,强行收尾。这件事大概就会拖到韦泽都督回来,那时候姚浜连解决的机会都会失去。
  就在这个时候,姚浜突然想起了那帮德国人。自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姚浜倒是希望德国人能有些进步才好。若是德国人过于蠢笨,根本没有看出要害来。姚浜的努力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韦泽回北京的时候已经是1902年12月中旬,应日本国的强烈邀请,韦泽陛下从北美返程的时候去了趟日本。受到了日本国民的夹道欢迎。大量记录这次中国皇帝韦泽陛下到日本访问的照片,东京街头两边跪满了日本国的臣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作为仆从军在北美作战,这些人是发自内心的向这位伟大的权力者与征服者致意。
  迎接韦泽的所谓日本明治天皇见到韦泽的时候,内心的冲动大概是把韦泽给砍了,不过他并没有敢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敬。本此时的当权派们则是热情洋溢的向皇帝陛下问安,并且无比诚恳的希望中国大皇帝陛下能够如同几年前那样,向日本提供为中国效力的机会。在日本派遣大票的劳工为民朝效力的那些年,日本国内经济红火,人民过上了以前从来不敢想的好日子。对外大规模的劳务输出结束之后,日本经济就开始恢复原状。日本人民也作为仆从军到过万里之外,开了眼界,有了些认识。想统治他们的难度越来越大。
  韦泽听了这帮日本人的说法之后,发现日本国内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认为干脆重回闭关锁国老路,另外一派则是觉得日本一定要走出去,只是环顾世界,他们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对民朝下手当然不可能,而靠日本当下的力量,他们也没有能力到万里之外开疆拓土。所以还有人试探韦泽陛下,想知道韦泽陛下有没有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愿望。看得出,这帮日本人觉得他们在北美战争中开价太低,美洲那么大,日本其实应该向韦泽陛下讨要一小块土地作为“封地”。如果他们那时候做了,大概就可以从“封地”出发,去征服广大的世界。
  日本人脑洞大开,韦泽也只能心里面偷着乐。最后韦泽陛下表示,民朝会讨论对日本开放工作签证。
  虽然这样的结果不能让日本人满意,但是他们除了感谢之外也不敢多说什么。北美战争中有百万日本仆从军参与,所以日本人真的理解到民朝到底强大到何种地步。庞大的美国尚且粉身碎骨,日本的异动除了导致自己完蛋之外,再不可能有别的结果。
  都督乘坐的车队回到北京,参加三会的同志们都激动起来。很多人非常不严肃的生出幸灾乐祸的心情。


第549章 昨日重现(八)
  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韦泽都督竟然没有对姚浜做出什么批评,甚至没有提及姚浜的事情。三会从理论上讲,并不一定需要韦泽都督参加。在沈心当主席和总书记的时候,已经有两次完全由国家主席和总书记主导的三会案例,所以会议就继续进行下去。
  姚浜自打撞了铁板后,整个人立刻循规蹈矩起来。能被一众中央委员认同的家伙自然不会糟糕到什么地步,整个中央的工作还运行的不错。毕竟民朝的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姚浜本就不用和韦泽那样殚精竭智,靠他自己想尽办法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问题。
  不想惹事情的人还是多数,那些对姚浜非常不满的人只是该告状的告状,韦泽都督听了所有不满的言论,却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评价。不管不满的同志如何不满,韦泽都督不吭声,他们又没勇气召开中央委员会要求罢免姚浜,三会就这么进行下去,等到三会结束,各路人马回去工作,此事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撂下。
  三会刚结束,韦泽的夫人祁红意病倒了。她最初是常见的感冒,后来就发展为肺炎,而且一直不好。西医只能从细菌感染的角度来治疗,中医的看法祁红意对北方干燥的天气不适应,内燥太重。建议祁红意是不是回到温暖湿润的南京去。
  祁红意自己也希望能够回到南京。她最钟爱的长子在遥远的北美,虽然身居高位,却不用指望这孩子在面前尽孝。她剩下的两个孩子都在南方。儿子韦离在南京人民医院当内科主治医生,结婚之后有了孩子。女儿韦雪在南京大学数学系教书,也已经结婚有了孩子。韦泽确定祁红意是真心想回南京,就亲自护送祁红意回南京。等韦泽回到北京,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四月,姚浜的事情风平浪静。
  确定了局面变成这样,韦泽把五名现任常委和其他几名老同志召集起来。这是一个级别超高,保密度超高的会议。确定不会遭到偷听之后,韦泽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早就说过,要隔界选拔,对于下一届的人选,我希望同志们能够根据当下的经验提出标准来。”
  沈心一愣,他一直以为韦泽这么息事宁人的做法是因为对姚浜很满意,没想到韦泽直奔下一届。一般来讲,主席是两届,如果只干一届,那就说明大家对主席有意见。至少是韦泽都督对主席有意见。
  即便认为这个看法没错,沈心还是开口问道:“都督,您是否对姚浜同志不认同。”
  “我对他认同不认同,至少还没到现在必须立刻召开中央委员会罢免他的地步吧?”韦泽靠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小腹上,非常冷静地说道。
  这话让沈心有些讶异,没等沈心继续问。韦泽就说道:“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战争时代出了点问题立刻就撤职的做法用在和平时期并不合适。”
  这下沈心不吭声了,从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一年多,沈心也开始慢慢反思自己的经历。在他当主席的时候,就有同志们不止一次的说过和韦泽现在说的差不多的话,沈心那时候觉得干部们未免太娇气。现在沈心已经开始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做法的确有商讨的余地。
  韦泽继续说道:“但是经验教训我们也得接受,我认为既然中央定下决议,党员们就要遵守。当然,我认为姚浜同志的看法和很多同志的看法也许一样,他们觉得要立下功劳才能证明自己。我觉得呢,这些同志大概没能跟上时代发展。在这个时代,更难的大概是完成工作吧。”
  原本沈心还有些不爽,听了韦泽的话立刻就觉得韦泽指出了问题所在,他重重点点头正想说话,就听政法委书记大声说道:“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年轻人们总是觉得想得到认同,需要干出大事才行。我们政法委反复教育,不是说办出几个大案就一切搞定。从此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啦。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想每天都能完成工作,比死都难。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怕苦是第一要克服的。但是年轻同志们啊……唉!”
  看得出政法委书记对这些事情已经如鲠在喉,此时终于得以抒发情绪,他郁闷中反倒有些一吐为快的感受。
  “没错,躺在功劳簿上多爽。出一次力,以后就可以从每天的劳动里面解放出来。还能永远占领制高点,当个大大的好人,同时居高临下的评价别人。”常委里面也有刚50出头的,所以言谈中还有相当的锐气。
  韦泽选出来的这帮同志不仅有锐气,个性冷静的也不少,“从这个角度来讲,道德考量呢?都督,您和党内的那些泛道德主义者斗争了可是很久的。”
  “那不是泛道德,那是一群懒人。”韦泽的声音里面非常冷,熟悉韦泽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他真生气的时候特有的声调,“凡是搞扩大化的,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就试图把所有人都拖下水。道德有阶级性,特别是有时代性。不同的生产力下是不同的道德,民朝是个工业化国家,自然有工业化国家的道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姚浜同志倒是没有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沈心听到这话,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丝苦笑。工业化社会的道德可不是针对党内才讲,韦泽都督在“韦泽周末谈话”里面一直有讲。农业时代,每年真正忙农活的不过一百多天,限于农村的照明情况,最忙的时候每天也不过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农村也的确有每天都劳作不息的人,农闲时侯经常睡到晌午都不起来的人也为数不少。在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农村的群众甚至故意不起床以减少热量消耗。
  工业国就不同,特别是城市,一周六天,天天都想睡懒觉的人很不少,但是能睡懒觉的人非常少。虽然工作效率值得商榷,不过大家基本每天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八点,连着十四个小时不干这就干那。
  正如韦泽所说,道德有阶级性,更有时代性。工业时代的民朝与农业时代的民朝,本身的道德也是大不相同甚至是水火不容的。沈心很讨厌姚浜,但是姚浜本人也是每天起得早睡得晚,逢年过节要出去慰问视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遵守了这方面的道德。
  就在沈心考虑这些的时候,就听韦泽说道:“大家就把自己认同的选拔标准写出来,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讨论。总的来讲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力图选出个圣人。符合基本原理,符合时代特征就好。”
  政法委书记现在笔记本上记录了点东西,然后开口问道:“如果是这样,那推荐的人选要不要写清楚针对性?”
  “什么意思?”韦泽问。
  政法委书记坦然答道:“我很看好一位年轻同志,真的是嫉恶如仇,原则性极强。虽然他不太可能当选主席,但是这样的同志若是不推荐一下,我总觉得是一种失职。”
  韦泽看了一眼组织部长,普通推荐当然是要组织部做决定,否则的话选主席候选人就会变成另外的一种快速通道。不过此时韦泽却不想说太多,什么事情都是料敌从宽。最后韦泽只是点点头,没对此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