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4章

1852铁血中华-第94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试图压服李开芳之前,韦泽决定先确定林凤祥的态度。在这等战略问题上的争执其实完全没有意义,无论有何等理由或者借口,各方其实基本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根据这立场寻找理由。
  韦泽此时最不想的就是浪费时间,如果连林凤祥都支持继续北伐,那韦泽根本不用做任何劝说的努力。此时的时间比任何宝石都珍贵无数倍,北伐军不可能在阜城傻乎乎的待着。
  看着林凤祥,韦泽正色说道:“林大哥,你有何打算?”
  林凤祥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他知道韦泽的态度是什么,更知道李开芳与吉文元都是主张把北伐进行下去的。到现在为止,北伐军虽然遭遇一定的挫折,但那都是小挫,北伐军的兵力损失很小,甚至因为被困的缘故,部队的凝聚力与服从性反倒有不小的提高。如果只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北伐军得到了增援后重获了战役的主动权。韦泽是员悍将,林凤祥深知韦泽到底多能打仗。不说以前的战绩,只用看看韦泽能够击破一路上的清军,攻克阜城,就知道韦泽的能力。
  不过正因为知道韦泽的想法,知道了韦泽的能力,林凤祥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步了。最能打的部队要求撤退,而最不能打的部队反倒要求继续战斗,可最不能打的部队指挥官李开芳与吉文元又都是林凤祥最亲近的老兄弟,这让林凤祥很难确定自己应该站在哪边说话了。
  见到林凤祥并没有态度鲜明的蹦出来反对,韦泽松了口气,他说道:“你们都打过南京,南京城城里面才多少清军,我夺了雨花台之后,清军都躲在城内。可即便如此,你等打南京花费了多大力气。至于北京,光守城的清军都得有三四万人,城外还有僧格林沁在内的三四万清军。我们攻不下北京的。”
  从林凤祥与吉文元微微点头的动作上来看,他们比较韦泽的观点。倒是李开芳还是不服不忿的模样,他争辩道:“即便如此,只要打下北京,甚至没有打下北京,东王还会派遣援军前来!”
  “即便是东王派遣了大量的援军,我等攻下北京。那我们攻下北京之后你们觉得会有什么变化?”韦泽问道。
  “这个……”李开芳原本也没有想得那么远,被韦泽这么一问,他也有些沉吟起来。
  “拿地图过来!”韦泽命道。
  拿上来的是一幅中国地图,韦泽指着地图上北京说道,“诸位,我们即便是攻克了北京,你们觉得清妖就能败亡么?清妖可以撤到承德,可以去西安,再不济,他们还能跑去关外。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我们就这么点人马,还不清楚清妖的布置,清妖皇帝会跑到哪里去,我们可把握不住。”
  “如果是守城呢?”吉文元忍不住再次偏向了李开芳。
  韦泽听了这话忍不住冷笑起来,“嘿嘿,你们北伐前都是从扬州一带杀出来的,在扬州几个月,你们好歹听说过漕运吧?”
  “知道一点。”吉文元说了真话。
  韦泽命令参谋找出京杭大运河的地图,“你们看,这条运河上走的大多数都是粮食。满清的北京粮食供应几乎完全靠外面,我等守在北京,不仅北京外直隶的官军如同飞蛾扑火般的上来和我们拼命,其他各省的清军也会调集过来和我们拼命。而且最关键的是北京的粮食需要外面城市运来,我们自己还没有多少粮食,你们觉得我们能坚持多久?”
  林凤祥看来是被韦泽说服了,但是李开芳还有些死鸭子嘴硬的模样,他强辩道:“清妖打不了什么仗……”
  “若是清妖打不了仗,你们怎么会被清妖堵在天津城外这么久动弹不得?”韦泽也是真的耐心耗尽,他所说的话已经十分不客气。
  这可是个现实,北伐军还没等到攻下北京,只是在天津城外就已经后续无力。只是韦泽这么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倒是很伤感情。可韦泽摆明了没有维持感情的迹象,他的神色更加严厉,声音也更大起来,“现在这局面,我们打不下北京,打下了北京也灭亡不了满清,而且打下北京之后还守不住北京。那么你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攻打北京?”
  林凤祥与吉文元最后都不吭声了,只有李开芳还嘀嘀咕咕地说道:“东王有令!”
  “哼哼!”韦泽冷笑一声,“既然东王有令,我现在是东王亲封的齐王,在咱们的部队里头职位最高。你们若是有什么不满,等我们活着回到天京之后,就找东王说去。那时候你们也不用忌讳,我怎么强令你们回师的,你们就怎么告诉东王。但是,现在我以齐王的身份告诉你们,你们马上给我回师!现在就出发!”
  李开芳终于不说话了,吉文元虽然也有些不高兴,但是他明显没有反抗韦泽的胆子。至于林凤祥倒是有如释重负的神色。林凤祥的表现让韦泽相当的高兴,北伐军三位主要将领都是丞相,都是西王萧朝贵的部下,都很得东王杨秀清的器重。在这三位丞相中,最受东王杨秀清器重的无疑是林凤祥。
  即便没有林凤祥的支持,韦泽也认为自己能够应付过去。北伐即便没有成功,只要北伐军还在,那么整顿部属之后就可以再次北伐。可若是北伐军不在了,一切的事情都是白搭。韦泽坚信杨秀清能够对此分的很清楚。
  当然,有了林凤祥的支持之后,韦泽就更加不怕李开芳与吉文元的攻击。他们的意见并不可能左右杨秀清的意志。
  以强硬的态度搬出自己的身份,韦泽制服了北伐军的三位核心将领。接风压惊的酒席吃的不痛快,吃完之后,韦泽立刻命令三人带领部队向临清出发。


第41章 回师(二)
  “韦兄弟,北伐的兄弟们可是真心不想再打北京了。”林凤祥与韦泽并辔而行,边走边说。在他们身边是京杭大运河,太平军北伐军部队与韦泽汇合之后开始撤军。
  “你们都出来十个月了,林大哥能把兄弟们带到这个地步,实在是了不起。”对于并非自己真正亲信的人,韦泽从来都是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而且那宽于待人都宽的比较纵容了。
  林凤祥苦笑一下,“若不是被围,兄弟们也不会如此。”
  “林大哥,兄弟我可不是开玩笑。若我的兵被围,还不知道他们会有何等慌乱的模样。”韦泽认真地说道。
  林凤祥原本是靠算命糊口,比起说话来绝对不亚于韦泽,他也笑道:“韦兄弟,那也得先轮到你被围。就我看,想围你可是不容易。”
  见林凤祥如此上道,韦泽索性不再继续半真半假的开玩笑,他正色说道:“想围我容易不容易,这可不好说。不过僧格林沁手下都是骑兵,在这片大平原上,他们往来如风。我是担心他们想在我们撤兵的时候打我们的主意呢。”
  “我们也有骑兵!”林凤祥对此倒是很自行的模样。这次北伐军撤退的时候带出来一万三千兵马,其中广西老兄弟有五千多人,湖南老兄弟也有三四千人。这帮人可都是太平军中的骨干力量。韦泽对此是非常高兴的。而这支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里头也有两千多骑兵。而林凤祥貌似认为自己的骑兵能够战胜僧格林沁的骑兵部队。
  “林大哥,我和你说话就不客气了。咱们广西广东这地方本来就不是养马的好地方,滇马运运货还行,你真得骑着滇马打仗,那可是真不行。北边的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就跟咱们两广的艇军自幼就在船上长大一样。若是比水战,咱们艇军一个能打十个蒙古骑兵。不过真的比骑兵,蒙古骑兵大概能打咱们三四个吧。再说,你才多少骑兵,僧格林沁手下最少也得有上万骑兵,和他硬拼肯定是不行的。”
  林凤祥是第一次听韦泽涨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心中有些不服,他问道:“那你靠着运河撤退,就能防住僧格林沁的骑兵了么?”
  韦泽笑道:“僧格林沁的骑兵没办法强行泅渡运河,我们靠着运河走,至少只用防备一边。僧格林沁没办法对咱们实施大规模的诱敌计策。”
  “既然如此,你为何要安排晚上在运河上架设浮桥?”林凤祥问道。
  “这是为之后几日的行军方便。我们若是能够得到确切的敌人消息,那就在休息之前通过浮桥到运河另外一边。虽然未必完全管用,至少能够让敌人为如何渡过运河烦恼一下。清军想和我们拼步兵是完全不行的,我们现在首先要防备的就是清军的步兵。”
  3月9日,北伐军抵达临清。双方部队汇合起来之后共有四万五千余人,这支大部队将临清住的满满的。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京城。
  临清虽然在山东,距离直隶也没多远。清廷被一系列破军杀将的坏消息给吓住了,所以派遣了大量探马注意太平军的动向。得知两股太平军终于在临清汇合之后,不少朝臣都暗自松了口气。以正常眼光来看,前面派出来的那支太平军试图进攻北京的时候受挫,接应部队与先头部队汇合之后选择了撤退,他们突然杀一个回马枪的可能就大大降低。这四万多粤匪九成九是要南下回到江宁的。
  持这种观点的自然都是京官,他们首先需要的乃是保住京城不失,其次就是保住直隶不失。至于其他的省份如何遭到太平军肆虐,那都是地方上的事情。对于京城的这帮官员们来说,大可以从长计议的。
  不过咸丰皇帝却没有这样的从容,看着有些大臣因为太平军南下,差点高兴的要上贺表的模样,咸丰板起了脸。而下头的那帮大臣们也识趣了收起了自己喜悦的表情。
  咸丰冷冷地问道:“我想问你等,即便是粤匪南下,京城与直隶无忧,可这些粤匪都是百战之余,特别是那些束发粤匪,与朝廷为敌以来,屡屡破军杀将,江南局面已经如此,等他们回到江南,又要到何等地步?”
  群臣们互相看了看,立刻有人出列禀告,认为僧格林沁畏敌如虎,不敢与粤匪交战。应该严令僧格林沁攻击粤匪,并将粤匪消灭。由于整个直隶乃至山东只有僧格林沁这么一支机动兵力存在,所以攻击的火力点都直奔僧格林沁而去。
  除此之外,有建议从西北把甘陕宁夏绿营调来作战的,还有建议把关外的八旗调入关内作战的。总之,这帮京官老爷们秉持着京官的一贯作风,其他省份的事情都是其他省份的错。直隶的问题则是下面官员以及执行者的错。至于京官们是毫无责任的。
  整日里对着这样的一群人,咸丰早就够了。他只觉得头晕眼花心力交瘁,看了太监一眼,太监已经明白咸丰的意思。见到没官员准备说话,太监就喊道:“退朝!跪!”
  咸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而朝堂上一众官员都跪下了。只要等咸丰离开了大殿,这帮官员们就可以起身了。
  然而咸丰居高临下的看着这帮文物大员,一股怒火忍不住从咸丰心中窜起。太平军起事也有两年多了,咸丰此时已经逐渐习惯了太平军的存在。在太平军每次战斗大多数都能获胜的时候,朝廷中这帮人根本拿不出办法来,地方上的家伙们更是每战必败。在朝堂上的这帮人要么是满清的八旗子弟,是皇帝的忠诚奴才,要么就是靠了科举一步步爬上来的俊才。
  可这么一群高官显宦,面对两年多前只有十七岁,在广西山沟里头混日子的韦泽,竟然数次被打得破军杀将,三日内有近两万官军全军覆没。要这群东西还不如要那个韦泽呢!
  想到这里,咸丰就直挺挺的站在龙椅前不动弹。按照满清的规矩,皇帝不走,太监不能让这帮大臣们礼毕。大臣们不能礼毕,他们就得低头弓腰撅腚的跪伏在金銮殿上。此时抬起头看皇帝是不是真的走了,那可是大不敬的罪过。
  低头弓腰撅腚的跪伏姿势可是相当的不舒服,一群年轻的官员还好些。而年长的官员们就这么跪了不到五分钟,就有些顶不住了。
  看着这帮人颤抖,甚至有些东倒西歪的模样,咸丰总算是稍稍出了口气。他重重哼了一声,背着手离开了金銮殿。听着皇帝离开时的脚步声,所有官员们心中都长长的松了口气。大部分官员心中的想法都是相同的,“难熬的一天又算是熬过去了!”


第42章 回师(三)
  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三人都是从广西打到天津的战将,打仗走过的路虽然不到两万五千里,但是有近万里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这三人里头原本只有林凤祥一个人愿意主动与韦泽相处,等到李开芳与吉文元两人发现韦泽手头有不少地图之后,这两人也勉强将面子这玩意抛在一边,每天板着脸到韦泽这里研究起地图来。
  只要打过足够多的仗,走过足够远的路,将领们自然知道地图的重要性。对着地图对战斗进行复盘,曾经笼罩战场的战争迷雾也消散了不少。而此时韦泽他们有充足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