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28章

1852铁血中华-第928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来参加会议的同志,都是各个水利部门优中选优。若是来了之后在圣上韦泽面前表现糟糕,那个水利部门以后就别想抬起头来。这四位年轻人自然不是渣渣,他们几个真的拿出学术能力合作一下,然后就发现互相都有补充。特别是这位生怕有丝毫出轨影响前程的许国栋,分析能力比起民朝高级人员出身家庭的陈不疑和雷俊辰丝毫不差。
  陈不疑和雷俊辰发现整件事情向着更加明晰的方向去了,然后两人反倒闭嘴不言。都督提出恢复云梦泽,倒是不奇怪。现在长江中下游有一系列的城市,长沙、武汉、安庆、芜湖、南京、上海,还有长江下游流域的江浙等地,都是绝不容有损失的精华地区。云梦泽历经变化,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湮灭,只要长江水变清,加上政策支持的话,恢复云梦泽不是难以完成的大问题。
  以后即便是长江大水,洪水会先从河道上的一众水口进入“云梦泽”里面,让洪水变成高水位而已。但是黄河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就如方才许国栋所讲,恢复汉代黄河的河道,到底是原因还是结果,这就得看个人的态度。决定国家方针政策的可不是这帮年纪轻轻的水利工作者,而是韦泽都督。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要为都督的政策提供服务,民朝顶级功臣家庭出身的陈不疑和雷俊辰除了闭嘴之外,他们再也不想多说什么。这时候说什么都是错。
  倒是金仁贵还忍不住继续说道:“当下不知道中央怎么定义淮河,淮河所在位置十分重要。若是中央能先把淮河流域给疏通一下,完善淮河流域和京杭大运河的水路,让淮河的清水降低河道,那才是最起效的作用……”
  研究京杭大运河疏通的许国栋还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几句,陈不疑与雷俊辰则是成为了非常好的听众,也就是说让讲话的人感觉自己所讲的内容受到了重视。但是在陈不疑和雷俊辰看来,这位金仁贵大概也就是一位淮河水利专家,在政治上主动合作的可能大大降低。
  水利会议开了五天,五天之后会议结束。陈不疑和雷俊辰都私下接到留下来的通知,最后他们看到主持会议的并不是圣上韦泽同志而是水利部长,心里面都有些失落。在与会的上百位同志中,九个人被留了下来,许国栋就是其中之一。而金仁贵则和其他人一样踏上了返回原单位的路程。
  韦泽没留下倒不是他不重视此事,只是他根本没空专门为此而留下。如果韦泽亲自指挥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要免掉现在水利部长的职务,然后换一个韦泽能够认同的新水利部长。如果体系中的人员不能完成上头任命的工作,就必须换掉。这是组织工学的基本原理。
  结束了水利工作,韦泽南下到安徽视察党建工作。党的建设是国家的根本,党组织的弱化意味着灭亡的开始。尤其是韦泽准备确定共和制的现在,下一任主席如果是从一群无能之辈中来选,结果大概就是21世纪国民党的下场。
  党和政的关系是通过国家主席来连接的,理论上现在的国家主席沈心就负责做这个工作。把党政治方向、治国理念和相关决议通过总理的工作来实现,所以主席和总理都是党的常委。但是主席是中央书记处总书记,这是一个党的工作机构单位。在总书记之上的是党主席。这个不是职务,而是党里面的第一人,决定党的理念、方向的人。是政治总舵手。所以韦泽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做政治工作。
  到了安徽,韦泽和同志一座谈,省委立刻就开始抱怨,整个安徽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韦泽在安徽待过一段时间,这地方曾经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不过自打北宋末年蒋光头的前世杜冲决黄河之后,这里生态环境就越来越糟糕。而且随着地球温度降低问题,安徽冬天冷死,夏天热死,不是旱就是涝,以至于安徽成了移民大省。
  河南人口众多,福建素来有在外面闯荡的风气,可最近这十几年里面,安徽移民成了到外地的主力。特别北美初步安定下来,大票的安徽移民响应国家号召,乘船出发。
  所以韦泽也没有去批评,只是笑道:“这说明咱们安徽执行国家政策执行的不错。”
  若是以前,韦泽都督这么称赞一下,想来安徽地方上的干部就会喜不自胜。现在韦泽这么称赞之后,干部们不仅没有高兴,脸反倒变得跟苦瓜一样。“都督,我们相应号召,这也不能让我们弄到百里无人烟的地步。都督,以前我们还嘲笑江西,人口迁移到山区能饿死土匪。现在我们才知道那不是开玩笑,再这么下去,我们安徽的经济要全国垫底啦!”
  每个省都要进行经济考核,而人才是社会的根本。没有人类的劳动,就没有经济的活跃。上百万、近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民朝的土地上越来越多,安徽此时人口数量不过千万。随便往城市里面塞塞,广袤的安徽大地上就不剩啥人了。不得不说,除了水多之外,饱经水患的安徽大地真的不能算是肥沃。
  “都督,您得给我们指条路。再这么下去,我们安徽省可能啥都不剩了。”省委的同志痛心疾首的说着夸大其词的话。


第518章 循序渐进(三)
  “我已经不是国家主席,安徽的政务你们要找现在的主席去谈。从制度上,你们和我说的再多也没用。我已经不管这些事情了。”韦泽语气轻松,态度从容。
  安徽省委的同志们脸色阴晴不定,韦泽的话听在这些人耳朵里,就自动替代成了“不给办事”四个字。别的人不给办事,大家还有很多可以旁敲侧击的办法。但是韦泽都督不给办事,省委的同志们连怎么应对都没思路。
  韦泽一看同志们的脸色,就知道大家的想法。当年他很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看世界的,有能力的人说句话就可以决定一切。好在21世纪的时候中国进步很快,制度确立速度也很快,好不容易让韦泽能够看到制度的本来面目。
  所以韦泽也没有就此说下去,他笑道:“咱们要做党建,我就来领着大家从基础做起。我想在座的同志们都不会反对基础吧?”
  “当然不会!当然不会!”不管是不是认为基础很重要,至少每人敢去反对韦泽的提议。党主席是党的领袖,党主席在党建方面的努力,大家吃饱了撑的才去反对。
  然后这帮同志们就跟着韦泽开始学习起宪法来。宪法是韦泽主导编写,所以韦泽对宪法非常熟悉。内容讲述的深入浅出之外,韦泽还很容易的就把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讲的很透彻。什么是权力部门,什么是政府机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权力以及义务是什么。韦泽理论联系实践,把安徽遇到的问题该去找谁讲述清楚,如果那些部门敷衍了事,找他们办事的部门该怎么解决。
  虽然安徽省委的同志不少都是老官僚,韦泽还是发现这里面的年轻人受到的触动比较大。这从道理上讲很容易理解,年轻人都更希望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工作。然后韦泽做了决定,在全党内部再来一轮强化宪法等制度的宣传的工作。让大家遵守制度的第一步自然是让大家知道有制度存在,知道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与是韦泽就开始选出对宪法制度有自己理念的安徽同志,准备和他们一起向安徽下一级党委开始普及宪法以及国家制度的学习。不过安徽省委书记还是找到韦泽,“都督,我们现在安徽的经济真的不好。从制度上讲,您是常委,您是皇帝。就算是您不想动用皇帝的大权,可是您作为常委,说一句话就能让中央重视我们安徽的问题。”
  韦泽看这帮人也算是上了道,他笑道:“如果是我请求别人帮忙,我肯定是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分析清楚。你身为安徽省委书记,若是让别人帮你治理安徽的话,我第一个选择肯定是要把你给撤掉。我想这么说,你肯定能明白。”
  看得出,省委书记的确明白。无能的评价是省委书记末日的开始,大票大票有能力或者自认为有能力的同志都对省委书记这个职务虎视眈眈。自打退休制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那些领导岗位上已经退休了一茬乃至两茬领导干部。见得多了,大家对于这些事情已经不再大惊小怪。
  书记从容地说道:“都督。我们安徽的种粮成本比较高,搞工业的日子还好过,搞农业日子很难过。自打海外的苜蓿运到江浙之后,我们这里连饲养业都搞的很艰难。特别是这个淮河流域,日子过得尤其困难。安徽穷的很,中央就是不肯给钱。”
  “中央给钱是纸面作业居多,从理论上肯定给的够。你自己有没有弄清楚跑冒滴漏在哪里?”韦泽笑道。
  见韦泽说的轻松,书记叹口气,“穷山恶水出刁民啊!淮河一代的自然环境那么糟,群众不好带。”
  “哼!”韦泽也不想批评同志。在21世纪,这话属于政治不正确。当然,扶贫害当地的案例在新中国也绝非罕见。所以韦泽思忖了一下,说道:“你把当地的领导干部,还有水利部门的同志请来。我们试着开个会……”
  省委书记见韦泽要出手,他立刻说道:“都督。您放心,我绝不会让您过度操心,也不会让那帮家伙们赖上您。”
  韦泽实在是没办法表态,他接着说了一句,“我在河南开水利会议,见到一位金仁贵同志,我对这位同志对淮河的研究印象比较深,你们额外的把他也叫来。”
  接下来的三天里面,韦泽继续选拔对下一级党委进行宪法教育的人选,对这些人进行简单培训。然后韦泽又开始起草一个党校制度调整的章程。他对党校的评价是,“不是缓则,就是僭越”,解决办法则是和军校一样采取轮换制。军校里面的确有些不怎么样的家伙,不过不怎么样的家伙哪里都有。从整体而言,军校倒是属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类型。因为这里面只有很小一部分事务人员才是众生在军校工作,大部分军校人员都是在这个体系里面来来往往。韦泽在考虑对于党的成员也这么做,每个成员都要有各种不同职位的轮换。
  当然,这个课题很大。韦泽只能写写计划,顺道也利用一下空余的时间。和党校的同志们谈起轮换的可能性。能离开党校,调去党务和公务员体系去,看得出大部分同志都很兴奋。
  三天时间很快就过去,省委书记召开了一个淮河流域专项治理工程的会议。然后他上来就把这帮同志给批了一番,用数据说话非常有效。花了多少钱,根本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这些事情往桌上一撂,挨批的同志立刻就低下了头。由于是当着圣上韦泽同志的面挨批,这帮同志觉得格外的抬不起头来。
  立威之后,省委书记觉得不会让这帮人自以为是的翻天,这才进行解决问题的步骤。“中央已经成立了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当然了,咱们也很清楚。大别山太穷,不把群众移出来,他们日子只会更难过。移出来之后,就是封山造林,保持水土。不把淮河治理好,咱们的日子就不会好起来。咱们今天就一段一段的讲。”
  前面的还好说,山区的群众到了平原地区,日子总会好些。然而讲到这里,地方上的同志们意见立刻就大了起来。
  “让山区的群众学会在平原种地,难度太大。”
  “我们的确想让河道更加顺畅,不过群众们习惯性的在河边以及湖边种地,觉得灌溉方便。即便是派人强行迁移,还是有人这么干。”
  “圣上,我们基层很难办。整天挨骂。我们一去干工作,基层的群众骂,被群众骂完,又是被上级骂。这就是里外不是人。”
  “就那几步路,怎么说群众都不听。以前要是发大水冲走几个人,群众还会记得些痛,稍微好一年。可后来大水冲走人,省里面就说我们不负责任。圣上!圣上!我们当官每天要对着为人民服务的题字看,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难道就良心丧尽,非得害自己的乡亲不成么?”
  “是啊。省里的同志骂完,这地方上的群众觉得他们的家人不听话,被冲走还有了道理。出了事情之后反倒跑到地方政府大哭大闹,非得要我们赔偿。圣上,你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省委书记没想到这帮基层的同志们胆子这么大,见到了圣上韦泽之后不仅没有吓得不敢吭声,反倒鼓起勇气“告御状”啦。这些基层同志所说的都是他们遇到的真实事件,所以情真意切。有些同志说道痛处,忍不住潸然泪下,甚至嚎啕大哭起来。书记看着韦泽只是仔细的听,他也不敢现在就对这些同志们过分呵斥。那样的呵斥看在韦泽都督眼里,大概是非常糟糕的。
  在这样的局面下,韦泽不得不开口说道:“既然种地引发了这么多问题,那咱们就引导者淮河流域的群众们不种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