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813章

1852铁血中华-第813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主任的反击倒也不是没有章法,他说道:“我们此时的工作要点难道不该是为南部非洲的战争做应对么?”
  韦坤毫不迟疑地答道:“负责南部非洲战争的是马达加斯加省,和我们东非没关系。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先把东非给用起来。现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已经改名为南瞻市,把东非的首府迁到南瞻市,以那里为中心修建铁路才是正经。”
  看到这位年轻的“皇子”一副要夺权的模样,一众人等各种情绪都有。普遍来讲,没人喜欢韦坤的做法,这位皇子把东非这些年形成的规矩给坏了不少。当年韦泽都督派遣部队前来东非不就,这些开拓者就靠苜蓿发了财。现在到东非来的这帮人目的都是在东非捞一票然后回到在亚洲的老家安稳的过日子。根本没几个人想跟着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子在东非开辟出万世基业。大家的目标在此,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说韦坤那种要建立36郡的做法,连王明山想把十四郡合并成四郡的想法也不被这些官僚们待见。
  心中有想法,自然就会有做法。会议讨论里头,这帮官员们各种理由都出来了。不是头疼就是蛋痒,除了没有公开说不配合之外,这些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愿意配合。
  会议一结束,韦坤也不避嫌,直奔王明山的办公室。双方落座之后,韦坤说道:“王书记,我是从山西来的。山西那地方的人虽然不愿意离开山西,不过他们很愿意做官。我看国内当下的局面里头,年轻人都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未必有改变命运的勇气。不知道王书记您是否认识有大量毕业生的学校,为咱们东非这边宣传一下。”
  王明山一听就知道面前这个“小鬼”的意思,韦坤是准备对东非的官僚体系动手,把这些吃的挺肥,还想吃的更肥的一群中年官僚换成更有闯劲,更有野心的年轻人。不得不说,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王明山心里面大大赞成。如果不是没有合理的手段和号召力,王明山大概早就这么做了。
  不过王明山的脸上根本没有丝毫情绪,他工作了这么多年,见识过非常优秀的人,也见过很不怎么样的家伙。韦坤若只是个志大才疏嚣张跋扈的家伙,王明山自然不会支持他。所以王明山问道:“即便现在找人,等起到效果还得好久。这中间的时间,韦主任想怎么做?”
  “现在的局面就是捡到篮里就是菜,我觉得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强化党务,通过党组织来选拔人才,提高凝聚力才是关键。”韦坤回答的很平静。
  这下王明山有些弄不明白了,韦坤真的有能力把他方才说出空话落实到实际中么?


第395章 攻防在南非(二)
  李维斯已经老了,这位民朝前总理气色不错,而头发白了大半。整个人看着神色轻松慈眉善目,再也没有两年多前勇斗老兄弟们的那股子执着。
  坐在李维斯对面的则是他的堂妹李仪芳,尽管眼角有了皱纹,这位皇帝韦泽的二夫人并不显老。相反,她还因为精神振作而显得生气勃勃。
  “哥,你方才的话我并不认同。”李仪芳坦然说道。
  “非洲这个地方并不好治理,你若是不认同我的话,我也没办法了。”李维斯说的心平气和,到了这个年纪,李维斯没有老年人常见的固执。或者说,普通的老年人因为知道自己已经没能力做到很多事情,所以固执的要表现出他的权威性。而李维斯却固执己见的告诉别人,他已经不能干了。
  李仪芳已经努力与李维斯说了好一阵子,即便屡次被拒绝,李仪芳也没有放弃的打算,“哥,我跟了韦泽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我明白了一件事,那些天纵奇才们总能办成普通人办不成的事情。可这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却并非一定要天纵之才来做。你是韦坤的舅舅,我只请你帮着东非行政区多送去些人才,只要这一点就行。”
  李维斯微微摇头,“仪芳,我是爱莫能助。我当总理的时候,国内人口就有七亿多人。我觉得这人口实在是够多,够用。可当了几年总理,我却发现这些人口其实不够多,其实不够用。那些没受过教育的人只能让他们自己种个地,那些受过些教育的人也未必堪用。能用的人早就自己找了门路,图个安稳的就留在城市,凭本事发财的不少都去了南海与北美。虽然也有些些人颇有野心,看着也很聪明,他们其实一点都不可靠。那些人不是说拥有了什么能耐,然后用这些能耐与人合作。而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办成事情,然后以这些事情的功绩升官发财。我当了这么多年官,与这等人合作,没有不失败的。我即便当下努力找人,只怕能找到的都是这种以办成事为目标的家伙。语气这样,还不如让韦坤自己好好在东非努力。”
  李仪芳眉头紧皱,这些话她能理解,同时又完全不想去接受。这么多年来,她看到的都是祁红意为她的儿子韦睿全力谋划未来。同样是韦泽的儿子,祁红意那副认为韦睿天命所归的意思让李仪芳非常非常不高兴。
  “哥,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不求你能派什么了不起的人去东非,我只求你能先暂时派些人去东非,好歹让韦坤撑起场面才好。”为了自己的儿子,李仪芳非常有耐心。
  李维斯忍不住苦笑了,他费了好几分钟阻止了一下语言,如果是和韦泽说话,李维斯就不用费这样的功夫。“仪芳,现在国内外的局势都不允许你想象的局面发生。都督当下要强化土地国有制的政策,这是针对北美的土地。你觉得这时候若是有人搞起了功臣分功的把戏,都督能容得下他们么?现在都督面对的可不是老兄弟,都督若是对老兄弟下手,那必然是冷了一众人的心。可都督面对一群小字辈的家伙动手,老兄弟们不想自寻烦恼的,有几个敢去求情的?”
  “这和韦坤在东非有什么关系?”李仪芳忍不住问。
  “若是想在东非拉拢到足够的人,那就要许以高官厚禄。你难道不认为有人会用此事做文章么?”李维斯对自己堂妹的表现很是失望。
  李仪芳的脸色很不好看,声音里面也没啥善意:“哥!你方才说都督要整顿人,那我倒是想问你一件事。那些人若是拿韦坤的事情来做法,都督会认为他们是真心想维护土地国有制么?谁不知道都督不喜欢黑人,所以始终没有把东非并入我们中华民朝的疆土。若是有人借着土地国有制来闹事,那就是杵逆都督。那么他们完全不顾实事求是的原则胡乱攀扯,就是伸张正义了么?”
  说到最后,李仪芳的声音变得非常冰冷。这让李维斯的脸色也郑重了不少。
  “哥,你跟了都督这么久,自然知道都督极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过这么多年了,越来越多的人不知好歹,根本是拿着鸡毛当令箭。难道都督此时不想整顿一番么?若是都督不竭力整顿,那些人真的会坚持土地国有制度不成?此时有人要把水搅浑,可都督是一定要正本清源不可的。”李仪芳说完这些之后,板着脸瞪视李维斯,却也不再说话。
  李维斯心里面一阵阵的翻腾,李仪芳所说的没错。韦泽都督并不想辣手清洗老兄弟,老兄弟们对此都很清楚。不过相当一部分人都觉得韦泽都督这么做是理所应当,而不是认为这是都督的好生之德。若是这帮人敢在核心问题上触了都督的逆鳞,只怕这些人不会有啥好结果。而这时候,都督恰恰是最要立下规矩明辨是非的时候。若是有人攻击韦坤,都督绝不会坐视不理。
  想清楚这般关节,李维斯终于下了决定,“我只能在制度内帮韦坤一把。”
  听了这话,李仪芳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哥,我不敢求你额外帮忙,我只求你在制度内帮一把。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要么不想出门,就算是出门也不愿意去东非那种地方。若没有制度上出力,东非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用得着的人去。”
  “但是你得等。现在不管向非洲派多少人,都要先派去马达加斯加省。现在英国正在南非打仗,所有兵力和人员都要在马达加斯加省准备应付变化。不仅这些人要留在马达加斯加或者莫桑比克,韦坤也需要拿出不少的力量准备支援南部非洲。”李维斯慢条斯理的解释着局面变化。
  “我明白。”李仪芳点头称是。
  韦坤当然知道他母亲在南京为他的事情努力推动,所以在此时的东非,韦坤也在竭尽全力施展,以求获取主导权。第一件事自然是东非行政区的划分工作,苏丹被一分为三。
  北苏丹就是现在苏丹北部地区,这里基本都是沙漠,只有靠近埃及的地区有些绿洲。现在这些绿洲基本都是在马赫迪的手中。中苏丹则是以喀土穆为核心的大块干旱地区。南苏丹则是苏丹南部比较湿润的地区。这是从地理环境考虑,从人口的角度考虑,北苏丹是纯粹的绿绿地区,中苏丹有绿有黑,绿大于黑。南苏丹则是纯粹的黑叔叔,绿在这里只有极少数的存在。
  “告诉马赫迪,他们若是愿意不再南下,我们可以任命他为北苏丹郡的总督。世袭罔替。而且马赫迪向北打下的所有地区,都归他所有,我们绝不插手。”韦坤释放在喀土穆抓到的那些马赫迪部下的时候,让他们把民朝的想法转告给马赫迪。
  释放的不仅仅是这些人,和这些人有关的人们都被全家“护送”上了前往北苏丹的道路。黑人士兵们穿着军服,带着武器,用警惕的目光监视着这帮哭天抹泪的阿拉伯人。队伍里面孩子在哭,女人在哭,连男人也在哭。只看他们此时的表现,大概是没办法想象这些人在不久前的战争中是如何守口如瓶的保护着潜伏在喀土穆的马赫迪手下。
  不时有男人老幼冲出队伍,扑过来抱住军官的腿,试图请求宽恕。黑人士兵立刻按照命令用一通拳打脚踢带枪托砸,让这帮人恢复秩序。
  码头上的船只已经安装好防护装置,船体上用铁条制成了笼子,阿拉伯人被送进去之后关上铁栅栏门,用大铁锁锁好。这些人将沿尼罗河北上,在瀑布那边的火车站上,火车将把这些人送到北苏丹郡,交给马赫迪。
  王明山其实已经制订了这些计划,不过他一直没机会实施。见到韦坤以强硬的手腕推行了这些政策,并且对这些政策有认真的调整,王明山心里面也很是赞赏。
  “东非行政区的各个部门都搬去南瞻市,这件事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如果再晚的话,旱季又要到了。那种大太阳下头搬家,大概要出人命呢。”韦坤不管那些反对者的态度,坚定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会议上所有的人都瞅着王明山,韦坤当然可以用他爹韦泽的背景来推动行动,能制止韦坤行动的大概只有苏丹节度使王明山了。而王明山并没有赞成或者反对,他问了个问题,“中苏丹坐拥喀土穆与苏丹港,盛产苜蓿。若是大量官员都搬走,之后的管理只怕不好处理。”
  “不怕,我们搞了议会,就等于把畏惧我们的苏丹当地人给卷进来。至于那些不畏惧我们的阿拉伯人么,和马赫迪有关的就送给马赫迪。与马赫迪无关的,和南苏丹的那些阿拉伯人一起卖给奥斯曼帝国就好。”韦坤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那种神采飞扬的态度说道。
  “难道我们还要派兵去抓人?我们哪里有那样的兵力?”办公室主任几乎是要嘴角喷射唾沫星子地说道。
  韦坤笑道:“不用我们自己人。在民朝开始在苏丹实施统治以前,苏丹本身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贩卖中心。在民朝对苏丹实施统治之后,奴隶贸易遭到了彻底破坏。现在我们只用把这个贸易短暂恢复即可。只不过那些人以前贩卖黑人,现在把贩卖种类换成阿拉伯人。重操旧业之后,这帮人比我们熟练。”
  “那些人?”
  “重操旧业?”
  这两个词暗示着很多东西,不少官员真的变了脸色。
  韦坤带着自豪笑容说道:“最近我发现了一些人很有趣,特别是贝沙人,他们干的是让人不快的勾当,却并非是那种有奶就是娘的鼠辈。我和他们达成了协议,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
  一提起贝沙人,不少官员脑袋里面立刻冒出那种难以形容的杂乱和卷曲的头发。那是一些非常凶悍的部落,自打东非行政区禁止奴隶贸易之后,他们曾经让东非行政区遇到不少麻烦。而马赫迪围攻喀土穆的时候,不少贝沙人就为马赫迪作战,也战死了不少。
  现在韦坤竟然要使用这些家伙,很多官员震惊到连反对的意见都没办法立刻提出的程度。


第396章 攻防在南非(三)
  贝沙人的发型非常有特色,原本就卷曲的头发被梳理成复杂的杂乱模式,让卷曲更杂乱,让杂乱更卷曲,最终整出一种野性的味道。
  在韦坤面前就坐着十几个这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