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725章

1852铁血中华-第725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知道的,年轻人其实都知道。非得说咱们比他们强在哪里,就是咱们见得多,不至于大惊小怪。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先咋呼起来算什么?”郑明伦还是风轻云淡的语气。
  胡大奎当时就不高兴了,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按你这么说,难道我们就是来观战的?”
  “那你觉得刚才我们应该说什么?你觉得三天完不成任务,那你能拿出两天完成的方案?”郑明伦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态度。
  “那也得让这帮小子知道时间紧急!”胡大奎语气相当的不高兴。
  “你别着急么。”郑明伦听出了胡大奎的态度,他安抚起胡大奎来。
  “我能不着急么?可你看这帮小子不温不火的态度,我很担心。”胡大奎明显不吃这套,他干脆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你就直接说祁睿吧。我看这小子心里面其实比咱们还急,所以他才要显露出不急不缓的模样。这些小子还嫩着呢。”说起年轻人的表现,郑明伦甚至露出了笑容。
  “装着镇定有什么用?要是装能让仗打得更好?那咱们比谁装的更好就行了!”胡大奎不认同郑明伦的看法。
  “政委,我还是那话。咱们知道的,那帮年轻人肯定也知道。要是他们犯了什么明显的错误,咱们当然要制止。但是他们没犯错之前,咱们就在旁边看着。这次的战争和以前的战争完全不同,祁睿这样的年轻人都知道自己在基层步兵指挥上有很多缺陷,咱们老家伙更要清楚咱们自己未必比他们知道的更多。”郑明伦明显想劝说胡大奎理解当下的局面。不过说完之后,他看到胡大奎的态度不仅没有镇定下来,反倒有更加激动的迹象。郑明伦抛下烟头用脚踩灭,接着正色对胡大奎说道,“政委,我的态度很简单。作为军事主官,我要求你在军事问题上不要轻易发言。现在的战斗不是简单的架起大炮一通炮击就能让敌人崩溃投降的局面。所以我们要更加慎重。”
  胡大奎听郑明伦大有剥夺他军事发言权的意思,情绪登时就更有激动的意思。不过胡大奎毕竟是战争中过来的人,看着郑明伦冷静的表情,他思忖了一阵说到:“我最多等到明天下午。就我来看,这次的战斗情况和最初的作战计划之间差距不小。”说完之后,胡大奎抛下烟头大踏步向司令部走去。
  郑明伦没有跟着回去,他又给自己点了根烟。当下战斗局面和最初作战计划之间的确有巨大差距,美国佬完全没想到光复军居然能跑的这么快这么远,现在美国佬被打懵了。按照道理来说,敌人懵头是好事。可那是对野战军的好事。在城市战中,敌人懵了之后往往会干出不少超出光复军想象之外的行动。从“调动敌人”这个角度而言,此次突袭战并不成功。
  但是郑明伦和胡大奎的想法不同,他不认为临时修改作战计划就能取得更好的结果。战争这玩意瞬息万变,所以韦泽曾经反复说过,“现代战争中,在武器装备和战术已经确定的局面下,对指挥官的要求就是精神上的坚定。”
  战前的时候,郑明伦参加过一些高级会议。若不是摩托化步兵出现,最初消灭美国的战役策划是一场两千万大军耗时五年以上的大血战。这个年轻的兵种出现之后,战争动员力度飞速降低。就北美战区上层一部分高层的乐观看法,动员人数从最初的两千万,降低到了一千万。这一千万的动员也不再是成建制组建新部队,而是以补充部队为主。
  郑明伦并没有看不起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的意思,但是郑明伦觉得这次的战争的确超出了传统光复军的战争理念。光复军从来没有经历过如这次战争般高烈度高强度的战争,五大湖前线的六十几万陆军们要面对的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现状。光复军的政治干部们都不是不懂打仗的人,但是这次的变化大到连军事主官都开始有些跟不上局面的程度。政治干部若是不能调整理念,只怕就会和战争有更大脱节。
  “还是当仁义之师好啊。”郑明伦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程度远超郑明伦以往见过的战争。光复军当然不是手上不染血的菩萨,可即便是大规模处决战俘的时候,部队还能坚信自己的正义。
  可这次的战争完全不同,郑明伦很清楚自己这种军事主官都不敢提及有关正义的话题,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更加不适应才是正常的。若是胡大奎这种政治干部还能欢天喜地的面对这场战争,那只能说光复军变成了一支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军队了。


第277章 牛刀(十一)
  五架机腹上画成蓝灰色的双人侦察机飞临了圣保罗上空。这五架飞机外型相同,单翼,双螺旋桨,金属蒙皮。这种设计并不追求特别高的速度,也没有在飞机上加入空战需求。
  空军飞行大队大队长李少康亲自带队,整个飞行大队一共有四个中队,每个中队下属四个小队。一个小队四架侦察机。此次他带了一个小队过来。机群掠过圣保罗城之前就和地方通过无线电进行了联络。经过地面上反光板的指引,李少康在一片平地上发现了跑道。
  这条跑道很窄,只有二百米左右,与在五大湖地区上百米宽,近千米长的跑道相比起来非常寒酸。然而李少康却没有丝毫的小看,对于一条六七个小时就搞定的跑道,这个速度够快了。
  卡车上背了钢板,找块平地先用卡车疯狂的压,工兵尽快填平跑道上的坑洼。接着铺设钢板,钢板上再固定了用柚木制造的起落跑道。这幸好是一个摩托化步兵军,靠摩托化步兵师是没办法拿出这么大的载重量运输这么一个玩意。
  “老天爷保佑,希望那帮小子们能够爱护车厢护板吧。”李少康心里面嘀咕了一句,然后命令飞行员降落。为了能够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所有卡车的车厢护板都是当做跑道的柚木。抵达战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卸这些东西进行拼装。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件产品有着同样的材料、长宽和厚度。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上要在相同的位置上钻孔,以让这些产品在几百公里远的地方依旧能够正常使用。如果那些战士能在路上不对这些东西造成破坏的话,李少康自己就能和飞机一起好好的降落,而且在以后的密集侦查中好好的升空。事关性命,李少康不能不向着根本不存在的老天爷祈求保佑。
  飞机终于降落了,着陆时候的冲击感让李少康心里面轻松了一下,跑道够平,冲击力自然不可能消除,然而这种冲击力非常平稳。飞行大队就出过问题,尝试在看着平坦的泥地上降落,因为过于颠簸,飞机一些承力的支架断裂,飞机毁了,飞行员也受了重伤。
  五架飞机逐一降落,立刻有人跑来取走了航拍胶卷。李少康他们寻找机场的时候自然要在圣保罗和明尼阿波利斯上空飞过去几圈,该利用的时间自然要利用。安装了自动稳定装置的十几台航拍照相机卡卡的拍摄了几十卷胶卷。
  乘坐偏三轮赶到司令部,大家见面之后也没多话,李少康直接到了地图前面指着几处说道:“美国佬在这里修起了工事。看来他们有在这里抵抗的打算。”
  那几处都是交通要道,飞机上能看到,光复军进攻部队也实际打到了美国佬的防线前面。祁睿拎着铅笔盯着地图看,李少康连忙建议道:“我们可以让指挥官坐在飞机上沿着进攻路线飞两趟。看过地形之后他们应该能更有数吧。”
  让指挥官脱离战线,这一来一回得一两个小时,祁睿心里面觉得这时间比较浪费。而李少康接下来的话立刻打消了祁睿对时间浪费的看法,“现在着火的地方还不多,可有些地方已经是浓烟滚滚。若是再打几个小时,就美国佬的这木头城市,只怕整个都烧起来。想看也看不清。”
  “好吧,我同意。”祁睿立刻同意了李少康的建议。浓烟滚滚的美国西海岸城市给祁睿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佬的财产损失自然不是祁睿在乎的事情,但是圣保罗一旦烧起来,大火烧上两天可不稀奇。整个作战计划就三天,现在已经打了快一天。再烧两天,三天时间就过去了。作战计划的目的是占领圣保罗,而不是占领被烧成平地的圣保罗。
  第一天的计划中要尽可能占领火车站,占领市中心之后就可以分割压制敌人。各部队都派遣了对地图精熟的指挥员上天看地形,部队军事主官无例外的都选择留在地面上指挥战斗。
  第一师的正面就是美国人卡在铁路上的一道工事,美国佬利用几辆小型轨道车辆运来了些木料,又砍倒铁路旁边的树木。在这些基础上堆积土石,建成了一个主要防御阵地。铁路两边的有利地形和树林中也出现了敌人,光复军不想孤军深入,最初和他们对峙。
  下午一点多,通讯员骑着偏三轮送来了一份新地图。地图很粗糙,只是标出了各部队已经进发到的位置。看着圆形中打了红叉的标志将圣保罗四面围起,马晓明与师参谋长商量了几句,立刻让通讯员告诉在铁路上和美国佬对峙的一团开始进攻。
  下午两点左右,正在负责加固铁路防御阵地的孟德斯工程师听到对面传来了炮声。孟德斯工程师一面高喊:“赶紧卧倒!”自己则带头猫腰躲到了他几个小时来奋力修建的防御工事后面。有些比较机灵的家伙服从了命令,有些对战场没什么概念的家伙还茫然看着周围的人或跑或趴。
  “轰轰”几声,炮弹落到了工事的空地上,那些傻乎乎站立的家伙们倒是意外的没受什么伤。而几名正在弯腰快走试图逃进掩体后面的家伙被炮弹炸翻。在惨叫声中,还没躲进工事的美国人全部加速,十秒不到,他们各自找地方躲了起来。
  孟德斯工程师叹口气,他也知道自己管不了太多东西。扛着步枪,孟德斯沿着工事中被当做交通线的缺口向最前线赶去。刚到前线,负责把守工事的少校一脸焦急的抓住孟德斯的手臂,“中尉,咱们该怎么防守?”
  虽然现在当了工程师,孟德斯却是军校工兵专业毕业,有中尉军衔。二十几年前他军校毕业后,上了前线没三个月,战争就结束了。美国联邦政府财力有限,大战后就会裁军。孟德斯这种没啥背景的小军官自然在裁军行列中。不过裁军归裁军,在军校的工兵专业学历倒也被承认,孟德斯靠了在学校的学历和当过军人这一项参加了不少大铁路修建工程,也成了公认的工程师。
  被派来防御的联邦军少校三十岁出头,从来没有参加过战争。得知志愿参战的孟德斯工程师居然还是军中前辈,自然对他非常倚重。
  “封锁中国军队的进攻路线,把他们逼到平地上。”孟德斯工程师对战斗自然有自己的想法。这话一说,少校也很是认同。他立刻下令让机枪手在中国炮击结束之后回到机枪阵地上,“看到中国人就用机枪猛烈射击,能打死中国人就打,打不死的话也要把他们往中间平坦的地形上赶。”
  炮击结束的挺快,出乎美国人的想象,中国进攻部队并没有出现。阵地前一片静寂,反倒是较远的侧翼位置上枪声突然激烈起来。少校和孟德斯工程师两人最初并不在意,然而等了二十几分钟,中国人还是没发动进攻,他们两个人才觉得事情不对头。
  “派人去那边看看吧。”孟德斯工程师提了个建议。
  少校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枪声响起的位置距离防御阵地不算近。步行的话得走半二十多分钟。派人过去看看又能如何?一来一回就得40分钟,加上弄清楚局面,至少得一个小时。而且不用派人过去也能知道那边发生了战斗,大家的选择其实只剩下一个,是不是援助。这些想法片刻就在少校脑海里理清,他无奈地说道:“我们这里兵力不足。”
  “中国有可能从那边打过来!”孟德斯工程师对战斗发生的地区很是不安。作为圣保罗地区的铁路工程师,他很清楚那个位置在铁路防御工事的斜后方,这种临时阵地主要针对防御正面。如果被中国人从背后包抄过来,防御阵地就会陷入很不利的局面。
  “中尉,我接到的任务就是防御这里,兵力有限。”少校苦着脸答道。
  孟德斯对此能够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不是短短的三个月参战时积累的经验。身为工程师,工地上的劳动力永远都处于不足的状态。做一些比较周全的考虑才能避免这种尴尬的问题发生。孟德斯工程师建议道:“至少派遣警卫,做好防御准备。”
  几个侦查人员还不至于动摇防线,少校立刻安排。孟德斯工程师也让自己的小儿子班尼尔和那些人一起去。班尼尔不是正规军,他看到情况不对可以立刻返回禀报。
  侦查员们立刻出发,走了十几分钟,就见到有中国军队站在高处放哨。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