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704章

1852铁血中华-第704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腰的道歉,整个状态也恢复了平日里还算严整的模样。
  王士珍也不解释,此时任何解释都没意义。既然自己的搭档看出问题的关键,王士珍问道:“祁政委,只让高丽承担这些工作么?”
  “对,我不指望他们打仗。把这些工作承担起来,干好。我就很满意了。”祁睿终于能把手头的脏活丢给高丽人,袁世凯手段虽然简单粗暴,看来对高丽人倒是挺管用。王士珍对于表现出相当的理解能力,这一对搭档也挺让人放心。
  “埋尸体的工作是由部队来做?还是让高丽人来干?”王士珍继续问。他刻意强调着自己与袁世凯的中国人身份,若是被光复军认为令人是高丽人可就糟糕了。
  祁睿一时没想起这个茬。摩托化步兵只管战斗和抓人,尸体都是丢给后面的步兵来解决。现在王士珍一提这个事情,祁睿对王士珍的评价高了不少。军队如果只管战斗,很容易维持士气。可很多垃圾工作却不能不做,王士珍的观察力以及承担工作的主动性让祁睿大生好感,他严肃的脸上终于忍不住浮现出一丝笑意,用有些如释重负的声音说道:“让高丽人来干。”
  说完之后,祁睿再次看向袁世凯那边。经过一番殴打和怒斥,高丽人的表现看着也有些符合战场该有的模样。更重要的是,高丽人居然没有丝毫反抗和不满的样子,在袁世凯面前如同羔羊般顺从。虽然对王士珍生出相当的好感,可祁睿也没有小看袁世凯的意思。
  祁睿心想,这两个人很能干么。


第248章 新的尝试(二)
  初冬的雨终于停下,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明亮的照耀着大地。虽然风还是很冷,至少让人觉得心里面暖和不少。即便有明亮的阳光照耀,北美茂密树林还遮挡住了不少阳光。当然,树林多的好处是能让部队非常方便的获得柴火。摩托化部队暂时在一处树林旁边停顿下来,大家围在那些行军厨房旁边开始吃饭。
  饭菜简单的很,来来去去就是罐头。团长马晓明有张小圆的脸,原本就颇为白净,到了北美之后就更加白净起来。吃着猪肉为主的午餐肉罐头,团政委祁睿看到这脸上终于出现了吃饭后的红润感。现在中国没啥民族划分,不过政治审查就严格的多,祁睿其实知道马晓明的父母都是回民。而马晓明毫不在乎的咽下一口热乎乎的午餐肉,边嚼边说:“这几天的行军速度已经从30公里上升到了40公里。”
  若是在民朝亚洲部分,摩托化步兵在公路上一天少说也能跑出去一百多公里,咬咬牙二百公里也能办到。然而这里是北美,有人和牲口踩出来的土路就不错了。每天边作战边行军,行进距离从30公里提升到40公里,作战效率就提高了30%以上。从数字上看,这个提升相当大。从战士们的反应来看,摆脱了那些令人厌恶的脏活,大家的情绪也向比较好的方向转变。
  “一千高丽人可不够。怎么也得来个四万五万。”祁睿慢悠悠说道。
  “难道你还想打到墨西哥边境去?”马晓明对祁睿的说法立刻有了回应。
  “你觉得我们有能力打到墨西哥边境?”祁睿反问一句。
  “为什么不行?”没等马晓明说话,骑兵营营长吴朝阳少校凑过来问。北美战区不乏高级军人的子弟,吴朝阳是吴辽的侄子,骑兵营长普遍被认为实际地位高过步兵营营长。看着这位高官子弟,马晓明暂时闭了嘴。
  马晓明不吭声,祁睿也不是太想说话,摩托化团是个新玩意,在军中属于异军突起的代表。原本被认为是后勤部队的卡车凑在一起就成了披坚执锐的进攻矛头,各个兵种都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整体来讲,步兵们的意见比较大,骑兵的意见更大。吴朝阳本人就骑兵营长,他的态度与骑兵派保持高度一致。
  一看两位长官的表情,吴朝阳也大概知道他们的想法。吴朝阳有些不好意思的敢笑道:“团长,政委。我前些天说了些不中听的话,我向两位首长道歉。这几天跑下来,我必须承认,摩托化步兵大部分时候不比骑兵差。”
  “哼!”马晓明哼了一声。这位吴朝阳少校话里有话,“大部分时候”的真正意思是指小部分时候骑兵还是比摩托化步兵强。马晓明懒得去反驳,他毕竟是听过韦泽都督在南京报告会上发言的人,都督思虑之周全已经达到吴朝阳这样的人无法理解的水平。只是现在偏三轮摩托车还没有送到战场,骑兵依旧有不小的施展空间。
  见马晓明并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的“道歉”,吴朝阳倒也更软化了态度,他稍微有些讪讪地说道:“马团长,骑兵的部队还能顶住,马匹就有些顶不住了。能不能让马匹也坐坐车?”
  “你让马匹那样一个跑法,当然顶不住了。”马晓明有些不快地答道。骑兵部队很想彰显他们作为最强机动力兵种的威风,过度表现机动力的行动时有发生,特别是最初几天。与骑兵一比,反倒是摩托化步兵看起来因循守旧,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非常依赖大路。摩托化步兵最初每天行军三十公里,马匹普遍跑的大大超过这个距离。等到摩托化步兵行军距离达到40公里,马匹就露出了疲态。早几天的那种生龙活虎再也看不到,只能老老实实跟着摩托化部队行军向前走。
  “我倒是觉得咱们应该休息几天。”祁睿没有马晓明那么不快,尽管心里被人轻视而带来的不快未必就比马晓明少。但是祁睿发现自己比以前有耐心的多,看问题的方式也开始有所变化。既然大家感觉疲惫,休息就好了么。
  “我赞成政委的看法。”吴朝阳立刻说道。
  马晓明微微皱眉,他也不反对一两天的休整,只是心里面总是对骑兵曾经的傲慢有些无法释怀。没等从这种不适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听祁睿说道:“我们找吴军长谈谈这个吧。”
  这一段时间不仅祁睿等人升官,原本祁睿所在部队的吴师长也变成了吴军长。理论上祁睿在结束中级班培训之后会回到吴军长所在的23军继续服役。摩托化步兵出现,北美紧急组建摩托化步兵部队。单从祁睿所在的团来看,他们得到了23军的一个骑兵营,变成了加强团。而从23军角度来看,祁睿他们的团并不隶属23军,而是一个独立团。所以23军本身又变成了得到一个独立团加强的军。
  一个军作战的团级单位至少有9个,摩托化步兵团的地位稍显尴尬。虽然军长完全可以不鸟这个团长,但是师长们和被指定为先头部队的摩托化步兵团同样处于直属军部指挥的地位。看着两个年轻中校和他们这帮师长“平起平坐”,三位师长的表情都比较丰富。
  听了祁睿请求全军休整的建议,吴军长的脸色显得凝重起来。师长们也没敢立刻说话,他们都知道吴军长是吴辽中将的老部下,在照顾吴辽家人方面总是比较上心。骑兵营在冬日细雨里头连续行军八九天,现在开始叫苦虽然令这些师长们不爽,可大家也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骑兵营叫苦不迭,步兵师同样有些吃不消。即便不用打仗,每天行军超过30公里,也不是一件容易坚持的工作。更何况这里不是民朝内线,而是在敌人的地盘上。
  “马上就要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边界了吧?”吴军长看师长们不说话,他只能先开腔问。
  “按照这个速度,最晚后天就能抵达。”祁睿答道。
  “我们接到的命令就是抵达加利福尼亚州边界后暂时准备防御作战。难道骑兵部队就不能坚持一下?”吴军长拿出了一个比较常见的解决思路。
  “把重兵放在边界线上?”祁睿这些天也在反思,有机动部队的话,前线倒是没必要放下重兵。若是真的放置重兵,还不如干脆就陆军配合海军,拿下旧金山呢。若是能彻底封闭美国西海岸,中国的进军方向就变成很单一的从西向东,整个战略局面也会出现巨大变化。
  “祁政委有什么看法?”吴军长询问起来。
  “我……”祁睿并不觉得一定要以所谓的州界为边界,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认为不要太过于接近州界也挺好。此时两个选择,要么尽快消灭美国的有生力量,要么赶紧完成对平原的控制,扫荡所有控制区内的美国村镇,以中国兵力控制这些地区,为以后的长期战争做准备。可他不过是个团政委,对军长这么长篇大乱的讲述一番,明显是非常不合适的。军人首先就要服从纪律服从命令。此时可不是祁睿发言的好时机。那么多师长正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位团政委呢。
  见祁睿欲言又止,吴军长笑道:“你当然要执行命令。不过我想听听一线的同志们怎么看未来的战略形势。直说无妨,反正做决定是军部。军部可不会把责任推到一个团部上的。”
  师长们听到这话,都忍不住哈哈笑了几声。让这么一个正在大出风头的团政委明白根本轮不到他做决定也是个很好的敲打。而且师长们也真想看看这个年轻军官到底有什么能耐。
  既然军长已经把范围划好,祁睿也就没了后顾之忧。他坦然说道:“当下美国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迅速动员起来,我们一直没有面对美国的正规军队。那些美国各州的民团同样没有能够集结起来和我们打仗。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我们会面对越来越多的敌人。怎么样把这些地区控制起来,怎么样把美国当地人彻底清洗干净,才是未来的要务。我在军校的时候研究过佛山战役,那场战役的关键的确是在佛山城外的激战。可整个战役布局中,英国人就算是正面击败了我们的一支部队,接下来的结果只怕更惨。他们会无时无刻的遭到我军的骚扰,伏击。甚至彻底切断英军的水上通道。那时候英国人看似赢得一场胜利,实际上只会输掉全部。打一仗打不过掉头就走,能证明英国方面是很有眼光的。”
  一个团政委居然把战争上升到了战略的层次,师长们忍不住都皱起了眉头。他们心情并不愉快,这种不愉快的理由是祁睿说出了实话。部队长驱直入,沿着道路占领了很多农场等据点,明显局面大优。不过敌人庞大的身影并没有显露出来,美国有五千多万人口,一次两次击败美国并不困难。难的是消灭美国。想消灭美国,就得消灭美国这些人口。就如祁睿引用的佛山战役的例子,即便英国人正面击败了吴辽的部队,顿兵佛山城下。等待他们的是更多光复军以及被逐渐发动起来的广东百姓。攻守之势改变的那一瞬,兵力居于劣势的一方就很难翻盘。
  在广袤的北美大地上,光复军23军三万多人无疑是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一方。


第249章 新的尝试(三)
  加利福尼亚州与俄勒冈州之间耸立着雄伟的山脉,祁睿放下望远镜,用肉眼也能看到在冬日细雨中影影绰绰的山峰。雨云甚至只是从山峰半腰飘过,更显出山脉的巍峨。
  终于到了么?祁睿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释然感觉。仅仅是肉眼观察和望远镜观察,再向前已经进入不适宜摩托化部队行进的地域。当然,如果仔细寻找,大概也能找到一些让卡车通过的崎岖小道。祁睿对这些丝毫没有兴趣,那已经不是摩托化步兵的工作,而是工程兵的专业领域。
  从车顶的观察窗口里收回身体,祁睿重新回到了车厢里面。立刻有其他战士接替了祁睿的位置。作为整个车队的第一辆车,除了开路之外还承担着观察在内的重任。团政委在第一辆车上坚守岗位,部队的士气也得到了不小的振奋。即便每一班都要外面风吹雨打半个小时,大家也没有丝毫懈怠的意思。
  “政委,要开到什么位置?”祁睿刚坐下,驾驶室里的班长就通过驾驶室与车厢之间的窗户问祁睿。
  祁睿从窗户里面探出身,半趴在驾驶室里面指着前方,“开到那个小坡上停下。今天不用非得开到山脚下。”
  “到了之后就扎营么?”班长继续问。
  “到了之后咱们就下去侦察一下地形。”祁睿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不是就在那里扎营。老实说这么一个鬼天气里头,野地根本就不适合扎营。祁睿最初也知道卡车是可以当作移动帐篷的,可也就仅仅是知道而已。在亚洲操演的时候是夏天,车厢里面闷热,倒是在野地里立起帐篷更适合休息。然而冬日行军几天之后,祁睿就理解了摩托化步兵的巨大优势,在野地的风雨里扎营,就算是有防水的帐篷也顶不住啊。卡车天然就是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每辆卡车上强行备两个拖把,这是韦泽的命令。现在祁睿完全理解了老爹韦泽的心思到底能细到何种地步。
  “那帮骑兵现在也老实了。”班长忍不住嘲笑着。最初几天里面,骑兵们其意风发的要和摩托化步兵一别苗头,他们纵马跑在卡车车队前面,展现着骑兵的机动性。而五天之后,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