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693章

1852铁血中华-第693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对自己儿子的赞扬,即便这个赞扬并不是拍马屁,韦泽还是不太想听这话。阮希浩昨天的发言震动了中央委员会,太子素来被认为是国本。韦泽都督遇刺,这就意味着一个问题,不是韦泽都督无能,而是韦泽都督的继承人到底是谁。没人觉得韦泽都督会被一个王八蛋干掉,可韦泽都督不是神,他终归会死。万一韦泽都督不幸出了什么事,民朝该往哪里去?只要立了太子,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父业子承,在民朝普通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韦睿是韦泽第一个老婆的长子,从传统法理上看毫无问题。所以一众中央委员都认为此时立太子顺理成章。若非这牵扯的是韦泽的私事,只怕这帮人就敢投票表决呢。甚至还有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委员提出投票。
  韦泽觉得这也太搞了。决定韦泽是不是立太子居然要靠投票,那大家老老实实的投票选举主席岂不是更好么。所以韦泽只能再次以“一个无名的混混就把大家吓成这样”把事情给否定了。然而事情可没有韦泽想的那么简单,现在是阮希浩和柯贡禹一起来谈此事。
  揣摩两人的心思,韦泽觉得他们大概是认为自己有必要向韦泽表忠心。韦泽先给两人一个人扔了一根烟,等大家点起来之后,他才说道:“什么叫做老兄弟?就是咱们之间说些兄弟才能说的话,你们不会怀疑我有恶意,我也不会怀疑你们有恶意。大家觉得是不是这个理?”
  阮希浩与柯贡禹忍不住对视一眼,韦泽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想来后面的话最轻也得是“不中听”这个级别的内容。可韦泽已经表达出如此善意,两人自然也做了心理准备。柯贡禹说道:“我这辈子只听都督的,都督有什么要说的,就给我们这些老兄弟说。”紧跟着柯贡禹,阮希浩也说道:“我听都督的。”
  “司马继为什么想干这件事,你们有没有想过?”韦泽先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他手下这帮老兄弟们不是官宦人家出身,也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儒家教育。所以他们的做法依照本性,依照传统,所以才显出非常有趣的结果。如果韦泽建立的是一个封建王朝,敢这样提出建议的家伙,只怕下场都不好。插手皇家继承人的事情,还是用一种类似工业化社会的科学态度来干。若是在封建制度下,不杀他们还能去杀谁呢?任人唯贤没错,任人唯贤的基础是一个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社会基本制度。封建制度下没这个基础。
  当然韦泽不指望这两位老兄弟理解这些,这两位老兄弟也没办法理解到这个问题。他们听了韦泽的问题之后,都露出沉思状。司马继的案情一点都不复杂,司马平因为自己的原因,回家就骂司马继让他马上要丢官。儿子替爹考虑是个常态,于是司马继认为干掉韦泽,中央大乱,然后就没人能给司马平的政敌撑腰。只要他爹还在山西继续当省委书记,一切都可以继续。司马继作为司马平的儿子,就可以在山西继续享有他认为他该享有的一切。
  中央中一部分人对此极为愤怒,这狗屎司马继是把自己当土皇帝啦!制造中央的混乱只是为了保证他司马家的地位,这厮的狗胆之大,让不少中央委员生出对其剥皮填草的强烈冲动。
  当然,还有一部分老兄弟对此感到不安。他们反对司马继这个人如此干,可在不影响中央稳定的情况下,老兄弟们也自然希望他们的子女家族能够永享安乐,世代公侯。
  韦泽说出了很多人不想听的话,两位老兄弟就只能“陷入沉思”。如果能让韦泽不提这个话题,就算是让阮希浩仰角45度遥望天空感叹人生,阮希浩觉得他也会去这么做。
  “都督,我观察韦睿很久了。司马继那种人给韦睿提鞋都不配。”无视阮希浩的沉思,不知道是装傻还是真傻,柯贡禹表达了他的态度。
  你这是大佬准备出来给太子站台么?韦泽心里面这叫个不爽。韦泽心中甚至生出一种嘲笑来。别说这些人心甘情愿的出来站台,就算是他们心不甘情不愿,难道韦泽命令这帮人出来给太子站台,他们难道还敢不出来站么?韦泽不得不怀疑这帮人是不是背后有什么共同想法。
  心情不爽,韦泽话也就很直率了。“韦睿的事情我自有安排。司马继的事情也是个案,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兄弟们的子女都不会有这种傻念头。司马继想分疆裂土当诸侯,你们现在提出太子来,两件事放到一起提出来,我就觉得不爽。”
  “都督不高兴,我再也不提此事。我当时只是觉得心里面非常不安,觉得立了太子,就能让大家安心。”阮希浩立刻答道。好不容易有机会摆脱韦泽的质疑,阮希浩马上就顺杆爬。都督是完全可以借着司马平的事情揪着官二代的恶行不放,这才是老兄弟们担心的问题。谁家没有利用手里的权力为自家谋些好处的事情,司马继这等傻缺很罕见,可自家孩子干些破事却不罕见。整顿从来都不会仅仅限于一点不放,阮希浩能够一呼百应,还真不是因为阮希浩个人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只是因为大家担心的与阮希浩担心的是一回事。
  韦泽也不想说的太过,他板着脸对阮希浩说道:“我再说一次,是那种渣人怕我们,可不是我们怕那种渣人。只是因为那种渣人干出自寻死路的事情,我们就被他给吓住了。那只能说明我们自己也是渣渣。当年咱们纵横天下,现在老兄弟们不能给自己抹黑啊!”
  送走了阮希浩和柯贡禹,刚赶回家的韦坤就耷拉着脑袋来见韦泽,“父亲,我认识了那种司马继,还和他喝酒……”
  韦泽大怒,他打断了儿子的话,“你去把家里人都叫到客厅,我有话说。”
  凡是在家的老婆孩子们都到了客厅,韦泽让众人坐下,他居中一坐,很不爽地说道:“我这辈子认识很多人,好人当然有,坏蛋也不少。和坏蛋称兄道弟,甚至向坏蛋屈膝下跪的事情我也不是没干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个人,我韦泽是什么人,那就是什么人。是好是坏任由别人评价。韦坤的确认识了一个渣渣,和渣渣喝过酒。这是事实,就没什么好讲的。韦坤通过这件事吸取经验,知道有什么人还是避之大吉,那是他人生要学习的经验。但是,在家里,我不允许任何人拿这个来说事。”
  这话一说,李仪芳和韦坤都是精神一振。祁红意则是两眼向天,不置可否的模样。
  看到这样子,即便是韦泽反复告诉自己,矛盾爆发从来不是爆发那一瞬才产生的,可心头那股不爽还是难以驱逐。
  “散会!”韦泽气呼呼的起身说道。也不管家里人再讨论什么,韦泽再次回到书房,躺在书房里面的卧榻上,韦泽花了好久才让情绪稍微平息下来。


第236章 收尾不易(三)
  南方夏日的明媚阳光里,长长的卡车队伍在山区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每辆载重一吨半的卡车上塞了两个班的战斗部队。二十个大小伙背着步枪,坐在固定在卡车边上可以支起和放下的简易长条凳上,车厢中央的空地上放着固定好的机枪和弹药箱。
  人人脸色都不好看,虽然不用步行,可在这种减震装置并不完善的车辆上晃悠一两个小时,能不哇哇大吐就已经是经过训练的成果了。吐啊吐,慢慢也就习惯了。
  祁睿中校的脸色与其他参与者同样不好看,他曾经以为摩托化运输能够让部队以比较舒适的姿态实施长途行进。一个月的测试内容结束之后,胃部与身体各处都在向祁睿确明确无误的传达一个事实,长途行进是可以完成的,但是舒适根本谈不上。
  “战争就是靠人!”祁睿现在无比赞同他老爹韦泽的告诫。摩托化部队要经受的考验远比想象的更艰苦,整支部队在投入战斗之前首先就要接受严酷的考验。把部队投入血与火的战场,在接受生死考验之前,摩托化部队还要接受活受罪的考验。甚至连摩托化部队创立者之一的祁睿,都感受到了相当的痛苦。
  按照规定,每一个半小时,大家就要下车休息一段时间。踏上坚实的土地,祁睿只觉得脚下犯软,心里面反倒有了种扎实的感觉。摩托化部队的行军能力的确远远超出步兵,一个半小时能够行驶33公里,如果在宽广的平原上能够行驶50公里。数以千计的部队一天行军能力可以达到100公里。最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长途行军之后还能保持最起码的战斗力。
  普通部队一天也许能走100公里,走完这个距离之后也就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祁睿并不知道他老爹韦泽那个时空的历史上,红四团在暴雨+泥泞+少许阻击的情况下,创造了25小时强行军120公里的纪录。即便是现在糟糕的局面下,光复军一个团靠了相当原始的摩托化行军工具,也能达成甚至超过了那支威名赫赫的军队。
  即便是知道了这些,此时的祁睿中校也不会感到任何欢喜。部队的成员们一个个脚步虚浮,正在以开始各种舒展运动,以期在最短时间里面恢复身体状态。
  胡行至少校抚摸着胃部走到祁睿身边,带着一种想躺倒的表情说道:“让部队越过北美的山区,我觉得还是靠步行更靠谱吧。”他和祁睿都在北美服役,对落基山脉的雄伟非常熟悉。
  “摩托化部队还是在五大湖更有施展空间。”祁睿并没有否认老战友的看法。摩托化部队穿行山区给他的印象很糟糕,单从舒适度上,祁睿很怀疑步行只怕比摩托化更舒服也说不定呢。
  年轻人身体好,休息了十分钟之后一众人就有了活蹦乱跳的感觉。然后他们就接到了指挥部的命令,“步行返回!”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33公里走着回去。背着行军包,背着武器,人力拖着那些弹药装备。只走出去11公里,一众参与测试的部队就开始怀念起在车上晃晃悠悠的时光,走到22公里的时候,大家连怀念的感觉都没有了。肿胀发热的双脚,沉重的装备已经耗尽了这帮年轻军人的体力。最后11公里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挨过来的。
  天黑时走回了出发营地,祁睿勉强打起最后的精神,指挥着部队把行军装备按照规定放好。把所有准备做好,祁睿脚步踉跄的走到自己的铺位上躺倒就睡。至于胡行至更是看不到人影,别说过来抱怨,这家伙已经死狗一样卧在铺位上鼾声大作。
  第二天就是总结会,所有参与者观点一致,“摩托化行军问题再多,也比步行好!”
  这是参与者们的心里话,摩托化行军之后好歹大家还有力气抱怨,步行行军之后哪里还有一丝力气。更重要的是摩托化行军可以携带更大量的武器弹药,靠步行行军是没办法维持如此巨大的携带量。
  一个步兵携带10枚手榴弹,200发子弹,坐在卡车上的时候这点重量不算啥,步行的时候这种重量可就要人命了。更不用讲卡车牵引的75火炮,一辆卡车拖着一门75火炮和一部分弹药的时候还在摩托化能力范围之内,若是靠人力拖动,在山区简直是噩梦。
  “摩托化好!就是好!”胡行至的气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即便是有些语无伦次,胡行至还是强烈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基础测试是非常残酷的,各种极限性测试一个接一个,目的是要尽快找出摩托化行军的上限。就如最初的测试中,一个班10名战士乘坐一辆卡车,考虑到部队的装备损失,测试一辆车拉两个班也是测试内容。
  军人们还好,那些参与的数学工作者们的脸色更加难看。可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收集数据,最后完善相关的数学模型。身体上的折磨和脑力的双重消耗下,不少数学工作者脸色发白。
  祁睿作为发起者之一,他要考虑的更多。摩托化行军的战役目标是在50到100公里的距离上实施有效的战役突破,眼下的事实证明100公里的战役突破可以达成,就以光复军的实力,50公里的战役纵深就达到了极限。而且摩托化部队还很符合光复军的战略思考,尽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的劣势兵力。打大仗,打包围战,打歼灭战。单从这个角度来看,摩托化部队现阶段非常成功。
  至于未来更大规模的摩托化部队,那又是另外一码事。规模扩大之后,后勤压力成几何倍数级别的增加。祁睿现在对自家老爹佩服的五体投地,韦泽引导光复军以空前速度发展,所用的时间看着没多久。以乐观的估计,光复军建立起摩托化步兵,并且让摩托化部队战斗的规模达到十万人级别,至少得三到五年。
  而且把这样规模的装备布置在北美,又得一两年时间。前前后后最短也得五年时间才能在北美实施摩托化战斗。至于韦泽提出的偏三轮摩托,现在连样车都没制造出来。这种替代马匹的战斗装备啥时候能够服役,还是个未知数。想到这里,祁睿发现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