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666章

1852铁血中华-第666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表了必然显达,按照这个理论推导,被满门抄斩的满清贵族此时应该活得无比滋润,而不是像狗一样牵到江边一批批的干掉。以满清的角度来说,被干掉的人中有太多太多龙子凤孙呢。
  除了给了这么一个回答之外,韦秀没有再主动问任何问题,她敏锐的感觉到岳琳是希望动用和司法有关的关系。身为皇帝家的女儿,韦秀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来。韦秀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必要让别人把她当枪使。
  岳琳虽然从没和韦秀谈过这等问题,她也能感受到这些。如果岳琳是一个对权力没点正确认知的人,她也没办法和韦秀保持这么久的朋友关系。所以岳琳最后就把自家弟弟被抓的事情给说了,介绍完情况,岳琳问道:“韦秀,这里面的弯弯绕我完全不明白,我举的你比我清楚。你能不能给我支个招,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到底去找那些领导才能得到准确的回复。”
  表明了自己要亲力亲为解决问题的态度之后,岳琳赶紧补充了一句,“你放心,我决不会说这是你给我指的路。只是我觉得你对此应该比我熟,而且你会给我说实话。我也问了一些别的人,他们不给我说这里面的情况。”
  对同学的这种请求,韦秀并不觉得讨厌。只要不让她被扯进麻烦里头,韦秀也是有同情心的人。讨薪被抓,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是什么滔天大罪,甚至有可以同情的部分在里头呢。
  “你拿本初中政治课本看看,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介绍政府机构,以及相应的职权范围。”韦秀给了一个解决办法。
  “那……准么?”岳琳其实很想问的是那里头说的是实话么。
  “写在课本里面的,有什么不准的?”岳琳的语气里面有些不快。她记得一件事,老爹韦泽和人谈工作的时候,走到院子里面说过,“有关国家组织体系必须写的清楚明白,不管别人怎么想,总得让那些愿意相信国家制度的人学到实在是的内容”。因为是送人出去,韦泽才没注意自家女儿正在花丛后面摘花做脑袋上带的花环。学业成绩很好的韦秀学过政治课本之后,在这些年的经历中发现书里面讲的的确与老爹说的一样,国家系统的组建模式和权力分配的确是和政治课本中讲的一样。
  岳琳最希望的当然是得到直接把弟弟放出来的结果,不过她知道从韦秀这里不可能得到如此结果。如果韦秀是那种把权力当做自己外衣的人,岳琳就不可能和韦秀做朋友。不管别人怎么看韦秀,岳琳很清楚自己的这位老同学其实是一位内心非常骄傲,甚至有些任性的女子。她不喜欢被人强加什么,又身为皇帝的女儿。韦秀懒得去干太多太多事情,不管是好事或者坏事。
  这种指点聊胜于无,但是岳琳还是听了。同事里面有孩子上初中的,很容易就借到了本初中政治课本。仔细研读了一下,岳琳才发现韦秀的建议并非敷衍了事。整个民朝的国家机构在课本里面讲的清清楚楚,各个机构与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负责的对象讲述的非常清楚。特别是司法权部分,个人的权力,公检法负责的范围,各种纠纷发生后该去找谁,课本不仅有讲述,还有案例。从其他人那里听到的零零碎碎的内容,在初中政治课本里面讲述的系统而且完整。岳琳忍不住对一起研读的丈夫宋斌说道:“早知道就先读读课本了。当年上政治课的时候,对这些东西我怎么学了就忘呢?”
  “学以致用。你又不是搞这方面工作的,学了就忘很正常。”宋斌宽慰着妻子。
  岳琳心里面很认同丈夫的解释,不过她更关心自己弟弟的事情,她问道:“宋斌,你觉得我弟弟这该属于什么?违反治安条例?还是别的什么性质的事情?”
  “我觉得顶多是个违反治安条例的事情。按书里面写,七天以下拘留。我觉得应该没事,估计现在就放出来了。”宋斌嘴上宽慰着妻子,心里面其实也没谱。严打的时候可不太管这些,若是按照课本里面讲的东西,严打是真“严”。很多量刑明显超出法律规定。可政治课本里面也讲了,皇帝韦泽陛下既然获得了人大的授权,那么他发布的有“时效性”严打令,在时效性内优于普通法律。这倒也解决了宋斌一直以来的一个疑问,为啥平时那些混混能够没事,可严打令下达后,他们就要面对惨不忍睹的下场。原来制度上早就有过说明,只是大家从没注意过而已。如果书上讲的真的能够落实的话,岳琳的弟弟岳解放也就是个关七天,甚至连关七天都未必的结果。
  当天,岳琳接到了一封家里的来信。就如宋斌所说的,弟弟已经被放了。日期是初三,初七收到了从武汉到南京的快信,这样的结果让岳琳觉得放心下来。事情的确没什么大不了,与严打更是没关系。
  然而到了初八,岳琳再次接到了家里的信,信里面说他弟弟又被带走了。岳琳的父亲恳请岳琳赶紧回家,岳琳毕竟是个大学生,还在京城工作。岳琳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肯定比他更知道该怎么应对。
  岳琳坐不住了,她也不知道弟弟二次被抓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自家弟弟,岳琳有把握,跪倒省政府门口讨薪这种冲动的事情,岳解放能干的出来。可让他干坏事,岳解放是绝对不会。即便谈不上是个嫉恶如仇之辈,岳解放也是个正派人。而且政治课本里面讲的清楚,再次抓人肯定有第二次的理由,要么是案情有突破,要么是查出更严重的问题。可这件事本身清楚明白,这个“更严重”的是什么呢?
  宋斌也没多话,他拿出1000块钱递给岳琳,“拿上吧。”
  “这么多钱哪里来的?”岳琳讶异的问道。
  “我在单位借了700块钱。就凑了这么多。”宋斌答道。
  “这几天你怎么吃饭?”过年的时候夫妻两人没花什么钱,包了顿饺子就完事。倒是二十九那天蹭了韦秀一顿饭,也算是不错的感觉。现在家里只剩了三百多块钱,丈夫借了单位700块钱,加上300,凑了这1000块钱。给宋斌剩下的就那么点零头,靠几十块钱撑半个月,岳琳当然心疼自己丈夫。
  “穷家富路。就算是1000块钱又能干什么呢?你的钱都用来帮我哥哥了,我给家里也写了封信,让他们能帮忙的就帮忙。”宋斌又拿出了一封信交给了岳琳。“本来我也该去,可我要是去了,家里下个月就揭不开锅了。没办法陪你去,我也觉得很不安心。”
  丈夫如此以家庭为重,岳琳觉得极为安慰。上前紧紧抱住丈夫,岳琳柔声说道:“我不在家,你就按时起床,不要迟到早退。别让人扣工资了。”
  “放心,为了去单位混那顿早饭,我一定会起的很早。”宋斌就挑着轻松的话题讲。
  岳琳请了假,赶紧上了去武汉的火车。她就坐在硬座上忍了一天一夜,终于赶回了家。
  进家之后岳琳心里面就难受起来,武汉的房子比岳琳在南京的房子大,但是和南京的房子一比,武汉的房子就是又湿又冷。煤炉没烧,几乎连点热乎气都没有。不管那么多,岳琳先给了父母200块钱,又给了弟弟100块钱,让他赶紧去买煤生火。
  岳琳自己则跑去菜市场买菜做饭,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一顿饱饭是干事的起点。在皇帝韦泽家,那位年轻少校要大家吃饭的时候说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帝还不差饿兵呢!”因为这话实在是应景,心态上很谨慎的岳琳当时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安顿下家里最基本的事情,升起了取暖的炉火,做好了一桌饭菜,甚至给老爷子买了两瓶酒。屋里面也温暖起来,一小盅酒下肚,岳琳觉得血气也上来了。她这才询问起弟弟的事情。老两口其实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老爷子此时反倒生起了儿子的气,“一定是这兔崽子干了什么别的坏事,他不敢给我说。这让官府抓住了。不然这些天怎么就没有放人呢?”
  “姐,我看那些人就是故意想刁难我们。我问了,被抓走的都是领头的兄弟。而且抓人还是交警。”看到姐姐回来,又吃喝了一番的岳建军也敢说些自己的意见了。
  “抓人的是交警?”岳琳讶异起来。在火车上的24小时她也没闲着,政治课本被反复研读了好几遍。交警根本没有抓人的权力,书里面写的清清楚楚。这做法大为怪异,岳琳不得不注意起来。
  “你懂个屁!”老爷子立刻骂起了儿子。
  岳建军下意识的往姐姐身边靠了靠,试图反驳老爹,“爹,他们的衣服不一样。警察和交警的衣服不一样。”


第203章 博弈和交换(七)
  “姐,咱去找公安要人……他们会不会把咱们也给抓起来?”岳建军是建军节那天出生的,虽然有这么一个孔武有力的名字,不过真论起胆子来,他只能说不是个懦弱之辈。但是哥哥被抓,岳琳又要主动去找公安局,这不能不让岳建军有些发怵。
  “你要是不想去,我自己去。”岳琳自己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安,正因为如此,岳琳很能理解自己弟弟的不安。所以岳琳就给了弟弟退出的选择。
  “不,姐。我跟你去。”岳建军当然不肯让姐姐自己跑去公安局。
  “那这样吧,我进去之后你在门口等我。”岳琳有些担心自己弟弟去了公安局之后瞎说话,而且弟弟本来也有点怕,让他进去也帮不上什么忙。
  姐弟两人在公安局门口对面的街上停下,让弟弟在这里等自己,岳琳迈开步向着公安局大门走去。看着姐姐从容不迫的背影,岳建军无比担心。但是他并没有勇气独自去面对公安局。只能看着姐姐穿过马路,走到了公安局门口。
  岳琳并不知道在她自家弟弟眼中的背影看起来无比高大,她自己其实也颇为担心。甚至不得不深呼吸两口稳定一下情绪。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事情上,岳琳随即发现公安局的接待室居然没在门里,而是在大门外。大大的牌子上写着“接待室”三个字。岳琳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可笑,以前学过“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成语,现在她只与公安局隔了一条街,满眼看到的只是公安局大门,而不是醒目程度毫不在大门之下的接待室。
  这发现让岳琳的情绪得到了松弛,她还算是轻松的进了接待室,然后瞬间感觉回到了南京。和南京各个部门差不多,接待室大门口的公告牌上有各个窗口的职责所在。如果在这中间找不到的话,还可以去问询窗口问询。询问窗口前面挤了一堆人,岳琳就听到问讯处的小姑娘气恼的用武汉话高声喊道:“我给你说了,去8号窗口,你要是再不明白,就去门口的公告牌上看。牌子上写的很清楚!你赶紧去看,后面还有人等着呢。下一个!”
  听到这熟悉的乡音,体会到了问讯处小姑娘的气恼。岳琳根本没敢往问讯处靠,她站在公告牌前面仔细的一条条读下来。即便身为大学生,岳琳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高强。很多内容的文字能读懂,至于内容应对的办事内容却不甚了解。刚读到一半,旁边一位看着农民打扮的中年男子非常客气地说道:“姑娘,我看你也认字,办户口应该到哪个窗口?”
  岳琳正好看完了这条,她说道:“去3号窗口。”
  中年男子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岳琳继续看了一阵,却听到那中年男子的声音再次在身边响起,“姑娘,人家说不在3号窗口办。”
  “啊?”岳琳有点不明白了,牌子上面写的清楚,办户口就是在3号窗口办理。为什么不让三号窗口办呢?难道是窗口人员在刁难这位中年人不成?
  “你要办什么样的户口?”岳琳忍不住问道。
  “我家的老婆子很想家,不想在武汉住了。而且我老丈人最近去世……”中年人看到有人肯和自己说话,于是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岳琳按照自己的礼貌,一开始还在听。结果五分钟过去了,这中年人居然把自家的事情说起来没完。岳琳哪里有时间听他这么絮叨,不得不打断了中年人的发言,“大叔,你说户口的事情。”
  “哦!哦哦!”中年男子有点明白过来了,结果他又把老丈人去世,大舅哥和小舅子一个去了东北,一个去了县城的事情先讲了一番,这才说道:“我老婆觉得家里的地荒着可惜了,就来着我一起回家。可那边说了,如果户口没有迁到他们那里,我们就不能在当地种地。所以我才回来办户口……”
  “大叔!你这情况是户口迁出。那就到5号窗口。”岳琳自己已经找到了症结所在,户口与户口迁出根本不是一个办公窗口。这位大叔絮絮叨叨说了这么久,不管大叔是不是明白了自己所说的和所想的不是一码事,至少公安局这边认为这两者不是一码事。
  岳琳原本还觉得负责接待的小姑娘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