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621章

1852铁血中华-第621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谁,绕开中央委员会来行事,韦泽说什么都不会答应。这并不是说对于其他层面的问题韦泽不想管,而是他此时也实在是没有能力在这些层面上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中央委员会是韦泽够得着的部分,在他能够主导的地方还让人乱了规矩,那韦泽干脆主动退休算了。
  阮希浩并没能理解这点,见到韦泽始终不肯在李维斯的事情上妥协,阮希浩也来了倔劲,“都督,你为什么要对李维斯这么好,就因为他是你大舅哥?都督,我不觉得你是这种人啊!”
  韦泽在这方面一直很有耐心,“再说一次,这是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就连我也得服从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这不是说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果说有什么是我想干的,那也是我想建立起制度,然后和大家一起按照制度来办事。”
  “中央委员会的决定不对怎么办?”阮希浩现在也只能抓住这个来说事。毕竟投票是公开的,韦泽始终没有出来说话。阮希浩也没听到有关韦泽在其中游说的问题。他当然可以埋怨韦泽没有公开站在省里这边,但是阮希浩也不得不承认,韦泽也没有公开站在部委那边。
  “希浩,你自己首先是中央委员会的一员,基本的长成你也很清楚。对或者不对,咱们都要服从中央委员会的决议。这就跟打仗一样,下面永远觉得上头都有瞎指挥的问题。但是因为觉得上头瞎指挥,下面就能自行其是了?你的部下的敢这么干,你会怎么做?难道你就乖乖的听下面的话,任由下面自己来么?”韦泽除了说服也没别的办法。
  这番说服花了好大的力气,成效基本没有。阮希浩的性子中充满了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风骨,也就是说“我的地盘我做主,别人的地盘别人说了算”。封建制度可以说与别的制度相比有进步与不进步的问题,但是这不能说封建制度有好坏的问题。这个制度充分符合了人性,只是在工业时代就显得落后了。
  坚持原则的说了好一阵,阮希浩终于明白韦泽在这件事上不可能做出任何退让,阮希浩这才不得不承认他倔不过韦泽。
  等阮希浩告辞之后,韦泽的秘书过来收拾茶杯的时候忍不住说道:“都督,阮希浩这也太落后了吧?”
  韦泽叹口气,“小刘啊,对落后的同志我们必须得说服,这种事情怪不得他。你们这些年轻人,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新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些老旧的想法不能认同。对于老同志们来说,他们自然有他们接触的东西,有他们建立的理念。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可是都督,大家总得听你的话吧?”秘书对韦泽的宽容还是不太能理解。
  “这话就不太对了。阮希浩他们其实想的就是建立一个‘听我的话’的制度。至少他们认同的就是这么一个‘听话’的制度。这个制度不先进。整体来说,中央的制度就是一个民主制度,这不是听谁的话的问题,这是一个集体领导的问题。所有人的权力都来自这个集体,而不是来自于个人。个人拥有的权力是集体赋予的,而不是个人本身拥有的。如果这个人凌驾集体之上,那省里面立刻就会无法无天。每个人都画地为牢,割据一方。”韦泽忍不住说了些他没办法对一些大员直说的话,省里面是不能给太大权力的,至少在当下这种历史过程上不能给太大权力。如果是工业化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他们就如这些年轻一波的秘书一样,至少知道对中央的敬畏,知道他们的力量来自中央。对于阮希浩这帮开国老兄弟,他们很自然的就会认为国家是我参与打下来的,我自然就在这个国家有一份。中央算毛,省里算毛,虽然嘴上或者心里会认为“除了都督我们谁都不认”,但是韦泽一点都不想享受这样的成就。
  阮希浩走了没多久,李维斯就来了。他见到韦泽的第一句话,“都督,我不会想再干一届。”第二句话“都督,我想把这届干完”。
  这话倒也够坦率,韦泽本来也没有想撤换李维斯的打算,听了之后他只是点点头,却没有在这件事上说什么。“老李,现在省里面闹到这个地步,我总觉得以往省里面的企业制度上有问题。中央有没有打算在这方面做些调整?”
  “怎么调整?”李维斯当然得听听韦泽的打算。不过在说之前,他忍不住跟了一句,“税收上我们无法调整。中央承担了大部分支出,都督你也知道,若不是你当时提出的货币发行理念,我们现在根本不敢发行那么多货币。现在这么多钱发出去,税收若是再让省里得到更多,这钱就未免发的太多。”
  现代国家就这点好,货币总算是有个政策。根据马叔揭示的理论,民朝总算是把货币本质给弄清楚了,于是国家信用货币终于出现。和欧洲那种金本位,或者与美国未来登场的“债务货币”不同,民朝的货币完全是一种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
  既然发行的理论不同,中国货币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国家没办法完全掌握社会交易量,至少现阶段的技术能力不可能支持这种程度的掌握,预估社会交易总量,加上对一部分国家能够掌握的对“劳动力”的购买交易,就成了货币发行的基础。以这两者为基础,部委自然占据了天大的优势。
  韦泽创立了这样的货币发行模式和理论,所以他未免有些遗憾。省里面只是觉得部委牛的很,管的宽,而且非常能干。可到现在为止,韦泽就没见到有任何一个省里成员对部委真正力量所在提出过质疑。这就跟一个人抱怨自己没有对手强大,只是讲对手穿得好,装饰多,却根本不提及对手肌肉丰满,训练有素。
  “我要说的和税收无关。”韦泽先回答了李维斯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未来五年,估计中国粮食产量就会全面超过人民的需求。你们提过谷贱伤农的问题,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既然饿死人的情况不太能出现,那我们就在制度上对人民实施兜底模式吧。”


第139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
  国家有保证人民不饿死的义务,这在中国不是个新鲜话题。不过从韦泽这里说出来的时候,李维斯也被吓了一跳。
  “如果按照我的计划走,未来十年内中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将永久超过中国人口需求量之上。”韦泽边说边拿了张已经写好的纸递给李维斯。上面有个很简单的介绍和小学数学水平的计算公式。
  民朝现在的耕地面积在30亿亩以上,平均一亩600斤,就是18000亿斤。按照18亿人口来计算,人均粮食1000斤,想饿死人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不过韦泽也不敢把大话说尽,毕竟在21世纪的时候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某位兄弟热爱上网,拒绝工作。最后因为营养不良而死。虽然这种案例十分罕见,不过还是不能排除在外。而且养懒汉,本来不是共产主义的本质。马叔说过,共产主义的诸多基本前提之一就是“劳动成为人们的需求”。养猪也从来不是韦泽的爱好,韦泽对美国的选举制度兴趣有限。美国唯一让韦泽觉得大有道理的,或许就是美国那种贯彻资本主义凶猛竞争的制度。竞争虽然很残酷,但是没有竞争只有死路一条。
  失去道德,失去很多;失去竞争,失去一切。
  “难道国家从此之后再也没有饥荒不成?”李维斯的声音里面有着莫大的怀疑,仿佛怀疑的不是韦泽的话,而是在怀疑听到这话的自己是不是真的清醒。作为一个亲眼见过饿殍遍地的人,不过是二十几年的时间后,突然得知以后粮食吃都吃不完。这种变化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深的不解。
  “任何时代,懒人都会被饿死。那个故事你总听说过,有个人脖子上套了个饼,可他懒得连转个圈都不愿意,于是脖子上套着大饼饿死了。”韦泽对于懒惰者没什么同情心,这话说的也算是冷若冰霜。
  “可是……”李维斯看着纸上简单的介绍,介绍非常简单,所以李维斯很怀疑省里的人能否真正看明白。身为总理,他倒是知道民朝的家底。对于民朝来说这些数据不稀奇,唯一问题就在于,这需要一个更强大的物资流通。北美与东北作为民朝的粮仓,需要把当地海量的粮食运输到人口密集的非农业区。例如江浙一带。
  “另外,我还有迁都的打算。”韦泽抛出了另外一个大消息。
  “迁都?”李维斯那种不现实的感觉登时飞到了九霄云外,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让李维斯连不相信的感觉都没有了。
  “我想迁都到北京。”韦泽答道,看着李维斯瞪得溜圆的眼睛,还有不自觉长大的嘴,韦泽摆摆手,“这件事当然要在中央委员会讨论。”
  “都督……你要迁都到哪里?”李维斯好不容易才问出个问题。
  “我想迁都到北京。现在南方各省已经稳住了,倒是北方这些年局面不是太好。迁都到北京,正好能够让大家的注意力不会全部转移到南方。”韦泽给了个回答。
  这个回答是韦泽这段时间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的理由,他也知道反对的意见会很多,不过国家发展不均衡是个大问题。
  李维斯倒是没考虑这么多,他心里面固然为一个又一个新消息而震惊,不过他内心深处却有另外的喜悦。如果要搞这么多的事情,总理的地位就会稳固。他此次来找韦泽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想被灰头土脸的赶下台。省里面的造反暂时被压制,可是不等于平息。中央委员会只是决定维持现在的制度不变,李维斯只是暂时得到喘息的时间。如果在接下来的工作里面,李维斯还是没办法摆平省里,那他的脸面就丢光了。
  更危险的是,如果韦泽想给省里一个交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李维斯给撤职。想来省里也会退而求其次,暂时满足于这个结果。
  为了不想落到这个地步,李维斯想好了说法,“如果省里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我们以后还怎么领导工作!”现在这个理由也不用再提,只要韦泽真的要推动这么多的事情,一个稳固的中央就势在必行。
  李维斯已经不想再直接问这个问题,他很曲线地问道:“都督,我要在里面做什么呢?”
  看着有些患得患失的李维斯,韦泽沉吟了一下,“你对下一任总理人选有什么看法?”
  “呃……”李维斯迟疑了。
  韦泽再次摆摆手,“你不用担心,我是不会搞换将的。不过你任期只剩一年,总得对接替的人选有自己的想法吧。”
  有了最后的保证,李维斯心里面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他连忙说道:“我认为沈心同志很合适。”
  “换一个。”韦泽毫不迟疑的否定了李维斯的建议。沈心是很优秀的同志,但是沈心恰恰不适合第一人选。
  李维斯见韦泽否定的如此干脆,他也不敢乱说话了。仔细想想,既然韦泽想让下一任总理承担国家兜底的大事,那就得选一个行家里手,至少是能承担此事的。又有什么人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呢?国家完全承担起人民不饿死的义务,这样的事情并无先例。想到这里,李维斯反倒冷静下来。
  “都督,你准备怎么来推行这个兜底的计划?”李维斯总算是想起了应该的流程。
  “这个计划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强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如果只是养猪一样让人饿不死,那还不如有饥饿来逼迫人上进。兜底兜的是劳动者的底,而不是好吃懒做之辈的底。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做,国家要强制让他们成为劳动者。此事需要在整个国内进行宣传,必须让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个兜底的核心理念。这就得让人大起到自己的作用,他们就得负责把这件事向人民解释清楚。”韦泽是强忍住才没说出让懒人饿死也没什么的狠话,有些时候这种话虽然没错,但是缺乏政治正确性。所以不能说出来。
  “第二部分,就是党和政府要对此有一个理论体系。若是搞成施舍一样的措施,那还不如不搞。这本来就不是施舍,而是一个新社会新制度的理念。就如中央委员会未必做出的每一个决议都是正确的,但是验证中央委员会决定的是事实,我们要靠制度来办事,组织纪律不容破坏。”
  “第三部分,和人民沟通。看看人民的需求是否在这个兜底体系之内。如果有在这个兜底体系之内的,就把这种需求纳入体系。如果人民是在追求更高的追求,那就得说清楚。兜底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
  听着韦泽慢条斯理的讲述着他的计划,李维斯生出一种冲动。国家保证人民免受饿死的命运,这本身已经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他并不认为人民会有什么意见。听韦泽说的如此谨慎,李维斯认为韦泽有些过虑了。不过这种想法也没有能维持太久,在李维斯长久的工作积累的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