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48章

1852铁血中华-第548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的是德国人。若是和中国来一次全面军事冲突,最高兴的不是法国,而是德国。
  1884年7月11日,李新抵达了柏林。德国对中国外长的访问非常高兴,俾斯麦首相希望能够从中国购买军事技术。李新表示“知道了”,此行之前韦泽对德国的态度是“拖”。该谈的可以谈,但是整体上就是一个“拖”字。俾斯麦首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外交人员,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这样的人不可能脑子一热就去挑战英国的霸权。任何技术落到俾斯麦首相的手中,他都不会简单的将其当成作战的手段,而是会被当成一个筹码。在这种情况下,终止与德国的合作一点都不明智。同样的,与德国大量合作更是不明智。
  李新本想着在德国进行一次很普通的访问,接着去此行的比较重要的目的地,俄国。没想到俾斯麦首相还提出了一个邀请,希望就非洲问题进行一次真正的国际会议。
  此事的起因是比利时远征军同法国远征军在刚果河下游的尖锐对峙局面。正与法比冲突闹得难解难分之时,葡萄牙人也出来对斯坦利占领刚果河出海口提出抗议,葡萄牙政府宣称,它自15世纪起就对这片土地拥有权利。英国看到刚果河流域有利可图,利用英葡的同盟关系,与葡订立条约:英国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岸地区的主权,葡萄牙则保证英国可在这一地区享有同自己相同的商业和航运权利。
  法国政府对英葡条约的签订表示抗议,与英国有矛盾的德国立即公开支持法国的抗议照会。美国也宁愿这一富饶的地区控制在力量较弱的比利时手中。法、德、美几大国在刚果问题上基本一致的态度,使英国不得不宣布放弃英葡条约,但提出应召开国际会议来最后解决刚果问题。
  德国在非洲没什么殖民地,俄国虽然也没有,但是俄国与英国之间矛盾重重。所以作为当事一方的英国也赞同由德国首相俾斯麦牵头召开的国际会议。
  李新看了这次柏林会议被邀请的国家。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中华民朝、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共16个国家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除了没有非洲当地代表之外,全世界的强国都被邀请。
  “会议还有多久才会召开?”李新问俾斯麦首相。
  “一个月。”首相答道。
  “我现在就启程去俄国,一定会在会议召开之前赶到。”李新认真地答道。


第30章 分赃会(三)
  曾经的俄国是一片纯净的土地,彼得堡也是山清水秀。李新再次登上彼得堡的码头之后,发现自己印象中的彼得堡发生了巨大变化。烟囱多了,煤炭多了,彼得堡的码头上也出现大量煤灰,彼得堡澄清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就如中国的首都南京和其他工业城市发生的变化。
  这些年俄国工业发展很快,出售土地给中国所赚到的黄金在其中作用甚大,废除农奴制是另一个原因,第三个重大原因是法国人大量投资。法国的钱不足以搞大规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法国还不太缺钱,于是法国资金就开始投入工业化的俄国。中国在里面也有贡献,发现巴库油田,获得巴库油田的开发权,让俄国的石油供应得到了满足。
  想起这个问题,李新就不能不羡慕俄国,在俄国的精华地区就有储量惊人的石油。而中国的石油供应依靠的是南海,依靠的是庞大的远洋石油运输船队。整个中央里头真正有理由反对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无线电的其实只有军队,其他部门都支持无线电在更大范围内使用,这对于国计民生的好处太大。
  收回了思绪,李新乘坐上中国大使馆的汽车前往彼得堡俄国皇宫。中俄划界问题已经完毕,理论上双方已经和平了。在这样的局面下访问俄国的意义不小,中国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好好把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给整合起来。在这个阶段,和平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红利。
  沙皇的皇宫金碧辉煌,一路行来,这些国力都不如中国的国家在皇宫上都比中国更富贵,这不能不让李新稍微有些不服气。中国的建筑模式的确与欧洲不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韦泽对修建宫殿毫无兴趣。韦泽的说法真的是充满了他个人的风格,“先让大家都有,有了之后才有基础求美。这时候设计师们才能有饭吃,设计师基数大了,积累厚了,这才能出现大师。等出了大师,我们想怎么设计就能怎么设计。”
  李新从韦泽这话里面感受到的是韦泽的治国理念,他也知道其他相当一部分人感受到的是韦泽反对建设宫殿的态度。不管是那种理解,大家也都遵从了韦泽的命令。必须说的是,李新很赞成韦泽的态度。现在城市里面搞室内装修的人越来越多,只要有点财力,置办了那些基本大件之后,大多数都会对装修上点心。或者是挂个字画,或者是摆设些花瓶。最近几年彩色的房间粉刷开始流行。白墙虽然还是主流,彩色墙漆,壁纸,墙布,这些东西也开始大量流行起来。
  早些年挂窗帘就是钉个钉子,栓根铁丝。现在加工之后光滑的窗帘杆,膨胀螺栓也越来越普及。这些变化都在不知不觉中让那帮学“艺术”的家伙找到了吃饭的营生,李新还曾经以为这些毕业生属于没前途的家伙。没想到这里面够机灵肯干活的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钱途”。
  到皇宫的沿途上看着路边的俄国普通人的住宅,李新注意到这些住宅的小窗户上也都有窗帘。不过转念一想,李新也有点释然。俄国人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面对几十万英法联军的猛攻,固然没有获胜,却也没有出现崩溃式的完蛋。在此时期,一万多英国军队就打得满清皇帝逃出京城。韦泽在那个时候也说过,如果英国人肯派遣二十万英国本土龙虾兵打进广东,他们还是能获胜的。
  韦泽从参军开始,到现在不过35年。民朝1869年正式建立,到现在不过15年。中国海军胜过英国,更是不到三年。指望中国就在这么短时间里头就超过俄国,这不现实。更不用说彼得堡是俄国首都,首都的民众生活水平高一些也是常态。如此一想,李新的心里面倒是好受不少。至少在窗帘这件事上,中国普通工业城市的水平都达到了俄国首都的水平。就此抱怨俄国人生活水平比较高,也的确有些小心眼了。
  一脸严肃的表情,心中想的却是和俄国局面无关的内容。这的确是因为这时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深入交流基本都是打,这同样证明了俄国在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也只占了这么一个地位而已。中国会关心俄国的战争潜力,至于现在有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国对自己颇有信心。中央的态度非常一致,中国人口是俄国的十倍之多,只要中国自己不出问题,未来的战争就没有失败的可能。
  中国与俄国的正式交流内容早就互相通知,双方要谈的第一是安全,第二还是安全。俄国不可能真正对中国放心,就如中国现在只是认为现在根本不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一样。
  正因为如此,双方在谈判上非常在意。为了能在未来的中俄战争中获胜,双方都有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双方边界也的确和平。冰原地区从战略上只是个过度地带,想在冰原上维持大部队是一件可怕的工作,中国是个农业民族,部队还能种种地,搞搞饲养,建设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降低后勤压力的同时也能打发一下时间。俄国毛子们没有这天赋,在西伯利亚那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可以达到100摄氏度的鬼地方待着。毛子靠后方运输粮食物资,在当地打猎捕鱼。那些部队与其说是作战部队,倒不如说是肩负守边任务的西伯利亚武装垦殖民团。
  双方都不认为战争会以西伯利亚为战场,真正爆发的可能倒是在中亚。此时中俄两国都在致力消化中亚的地盘,都没有力气来一场大战。基于和平的现状,双方热络的讨论着和平。互相确认着两国是不是在短期内有战争的可能。
  这些问题谈完之后,两国外长就开始讨论起国际局势。中国外长李新对此倒是非常有兴趣,俄国好歹也是欧洲大国,他们的外交态度对欧洲的影响非常大。北极熊对于欧洲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打算呢?
  “贵国给英国那么多黄金,不知道是什么打算?”俄国外长终于提出了这个问题。
  李新认真地说道:“我国是一个重视和平的国家,如果用钱能买到和平,我们对此并不拒绝。”
  这话让俄国外长脸上露出了挺复杂的表情,这表情里面至少有三成是想唾骂。中国如果真的热爱和平,就不会在远东和阿拉斯加杀了几十万俄国人。同样,中国在北美的扩张也是踩着英国人的鲜血才得以实行的。至于英国海军在中国这边遭到了沉重打击,还有中国一路炮击英国在印度的主要港口。说中国人和平,鬼也不信啊。
  另外三成的表情则是因为嫉妒。能一家伙拿出那么多黄金,对于俄国人乃至欧洲国家都是一种极大的震中。这意味着中国的财富正如欧洲所梦想的那样,有着巨大的金矿。
  剩下的四成情绪则是一种不解。中国人敢于使用武力,却也懂得节制武力。假如俄国人取得那么大的优势,他们可是不会就此收手的。中国人是如何判断这种力量使用的极限呢?俄国之前并没有与中国讨论此事,是因为俄国人相信英国佬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对中国实施反扑,到现在为止俄国还没看到英国人实施反扑的迹象。这大概就只能用中国成功的把握住了英国人的战略考量来解释。
  针对这几个问题,俄国外长很巧妙的提出了疑问。李新的心里面只觉得无奈。阿拉斯加省、育空省,都有大量的砂金矿与金矿山。整个北美的黄金储量非常巨大。中国以国家的力量开采,黄金真不是问题。
  另外就是英国佬的自由贸易政策。也不知道该说英国佬坚定,还是该说英国佬真的有理念。英国的金本位就意味着拿着英镑就能去银行换黄金,最近两年中英恢复贸易。这种补偿式的爆发,让中国弄到了大量的英镑。拿着英镑兑换黄金之后运回中国,英国佬的银行居然没有拒绝。到现在虽然只弄回来了几吨黄金,可依照现在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给英国佬的黄金迟早都会搬回中国去。这当然会引发战争,英国人当下明显没有准备好战争。
  中国几千年的铸币史让中国对金本位并没有太大兴趣,金本位本身也有太多问题,至少在中国生产力爆炸性增长的当下,实施金本位反倒是害处居多。
  这些有关中国基本政策的事情当然不能告诉俄国人,李新笑道:“我相信英国方面正在努力建造军舰,试图和我们中国大打出手呢。”
  李新觉得这是个笑话,所以他准备等着俄国外长笑起来的时候一起跟着笑。没想到俄国外长神色凝重,完全没把这个当做笑话来看。这让李新也不能自己笑,这种感觉憋在半路,实在是难受的很。
  俄国外长正色说道:“李部长,或许您是觉得英国人建造起大舰队之后绕过非洲直奔印度洋和中国开战。可是对于我们欧洲国家来说,英国人的舰队是真正的近在咫尺,随时可以对我们发动进攻。对你们中国人来说,你们大可以笑。对我们俄国来说,这实在是笑不出来呢。”


第31章 分赃会(四)
  “我国正在建造重型巡洋舰,英国已经开始制定针对我国重型巡洋舰的计划……”俄国外长与中国外长李新分享着一些情报,就俄国人所说,英国通过海战积累起经验,他们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完善的军舰威胁欧洲大陆的沿海国家。
  李新听的虽然认真,心里面也未必真的全信。俄国与英国一直有重大矛盾,现在中国把俄国撵出太平洋,又和俄国瓜分了中亚,英国与俄国的矛盾冲突点已经不多。英国只需针对这些冲突点重点布置即可,别听俄国外长说的好像多受委屈,英国只要能够针对压制俄国的重型巡洋舰,俄国就没机会在海上干出什么来。从整体效益来看,英国人只是选择了最有效率的方式。
  外长的任务除了讲之外就是听,倾听的地位甚至高于讲述。李新认真的听,心里面默默的盘算。俄国外长先讲述了一番英国佬在西太平洋的跋扈,话题突然转到中亚。“贵国在伊朗修建铁路的时候就没有遭到英国人的反对么?”
  李新对这颠倒黑白的话有些理解不能的感觉,俄国人试图与英国人争夺波斯,俄国在北方,英国在南部。中国在伊朗北方建设了通往奥斯曼帝国的铁路,即便中国此时并没有想开辟伊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