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35章

1852铁血中华-第535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敬土花了好几个小时之后终于回来了。看来他大概是已经大大的发了一通火,整个脸部都显得有些扭曲狰狞,不过神色上倒是有些释放压力之后特有的那种松弛感。看赵敬土的意思是先拉着吴辽单独说话,吴辽连忙说道:“现在说吧,不用咱们两个人单独说。”
  看赵敬土那种为难的表情,吴辽叹道:“人都丢到这份上了,你还怕什么呢?你先和我说的话,就不用和阮政委说了?与其丢两次人,还不如丢一次算了!”
  吴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更重要的是这话的确说得有理。赵敬土索性在阮希浩面前坐下来,先啃了一块涂了奶油的黑麦面包,又猛灌几口黑麦格瓦斯,这才介绍起了情况。
  被杀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农场场长,另一位则是农场里面的女性人员。据农场里面的同志讲,这两人的关系大概是相好的关系。大家都以为这位女性人员是单身,没想到不久前她丈夫找到了农场,要这位女同志回家去。而女同志除了不要回家之外,还要和她丈夫离婚。
  这事闹出来之后,场长非常恼火。就在今天,这位女同志一定要见场长。两人先是大吵了一番,然后突然听到场长先是惨叫一声,接着高喊:“你还敢杀我!”
  等外面的同志觉得事情不对,冲进去的时候,就见场长已经倒在血泊中。而那位女性凶手胸口也插了把匕首,应该是场长受到袭击之后进行了反击。两人都没能活下来。
  说完这些之后,赵敬土长长的叹了两口气,后面的什么检讨,自我批评都说不出来。吴辽也忍不住连连摇头,他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回事。这人可丢的没边了。
  阮希浩没有生气,没有发火。他微微皱眉思忖了一阵,然后板着脸说道:“这事情不对啊!”
  “阮政委,我们知道工作做的不好……”吴辽连忙说道。
  “不不不!”阮希浩连忙摆手,“就算是两个人要分手,你们觉得女方会怎么做?”
  吴辽与赵敬土都是一愣,两人的思路最初都被“丢人”这个念头占据了,听阮希浩这么一讲,两人才开始觉得事情不对头。男女分手,女方若是不愿意,那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还真没听说女方拎把刀就把男方给戳死的。
  看两人若有所思的模样,阮希浩继续说道:“为这事情动刀子的,基本上都该是男方把女方给戳死了,哪里见过女方能把男方戳伤的。”
  “万一他们是打起来误伤的呢?”吴辽说道。若是男方不想让女方走,最后拿刀威胁。纠缠起来的时候误伤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听了吴辽的看法,赵敬土也点头称是,“而且万一是那个女同志拿着刀子想自杀,场长去抢女同志的刀子,最后不小心误伤。这也是有可能的。”
  “若是这样,那就不会出现你敢杀我这话。互相抢刀子被误伤,哪里有什么你敢杀我的说法。这讲不通。”阮希浩说道。
  “那……”吴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家把现场保护好,把两位同志的遗体保护好。我们马上派人去沈阳把公安的刑侦和法医请来,让他们勘察现场,检验尸体。”阮希浩给了答案。
  “让公安介入咱们军队的事情?”赵敬土完全没想到阮希浩居然拿出这样的解决办法。
  “咱们军队在这方面不如公安,我们只是申请公安协助办案。”阮希浩解释道。解释完之后,他沉吟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这件事若是普通的误伤那就好了。若不是误伤,这件事就大了。你们两位先做好心理准备。我现在已经有点不乐观。还有,这几天加强安全措施,谁都不许离开农场。”
  见阮希浩居然下了这样的命令,吴辽和赵敬土都呆住了。
  两天后,沈阳刑侦与法医乘火车赶到了农场。刑侦同志进行勘察与问询,法医则对尸体和凶器进行检查。当天晚上,两组人马拿出了他们最初的判断。“这位男同志是被人先一刀刺入小腹,没有当时死亡。凶手从后面勒住他脖子,使他窒息昏迷,最后失血过多而死。女同志则是一刀毙命,伤口都在正面,说明他们都是从正面遭受的袭击。”
  吴辽没说话,他只是眯缝着眼睛,紧绷着嘴唇,从脸颊上肌肉鼓起的程度来看,吴辽的牙齿咬的紧紧的。
  “会不会是他们在抢夺刀子的时候误伤了?”赵敬土问。他的语气与其说是质疑,还不如说是一种期待。
  “这两刀都用了很大力气,这两人身上都没有防御伤,所以不可能是争夺刀子的时候发生的误伤。”法医说道。
  没等赵敬土的情绪跌倒谷底,法医继续说道:“而且刺中两人的还不是一把刀,是两把。刺中男同志的刀磨得很锋利,刀刃卡在这位男同志的肋骨上,崩了一个小缺口。我仔细检查了刺中女同志的那把刀,因为那把刀据说在发现的时候还是留在女同志身上的。那把刀的刀刃上没有任何崩缺。所以我能确定,杀死两人的是两把刀。现场也没有找到第二把刀的痕迹。所以我可以完全确定,杀死男同志的那把刀不是误伤的。”
  法医所说的内容最初把赵敬土打击的不轻,等到最后证据显示完全不存在误伤的可能之后,赵敬土暴怒的站起身来,“奶奶的!把保卫科科长给我找来!这王八蛋竟然骗我,肯定是他干的!”
  然而农场上下一通找,保卫科科长不见了。最后确定的消息是,保卫科科长在傍晚时分出去巡视后,就再也没人见到他。
  农场随即开始搜索,第二天中午,发现保卫科科长在一片树林里面上吊了。他脚下用石头压了一份血书,上面用血歪歪斜斜的写了一行字“我有罪,人是我杀的,请不要把我所做的告诉我家人!”
  两天后,农场书记周成康正在写检查,门外突然冲进来几名战士把他给制住。跟在后面进来的是阮希浩、吴辽、赵敬土。
  “周成康,你的军用匕首让我们检查一下。”阮希浩说道。
  武装带就在周成康的衣架上挂着,法医也已经过来取下了匕首,匕首磨的相当锋利,刀刃上的那个缺口显得非常醒目。把一块小碎片凑上去,两块非常好的合在一起。
  等到了法医的明确确认之后,阮希浩板着脸说道:“带走审问!”


第11章 年轻人的选择(十一)
  “这周正康还真TM是个人才啊!把东北的大型农场都给拖下水了!”吴辽咬牙切齿地说道。整个东北地区的十几个大型军队农场都有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军队农场里面有了一条利用东北当地统购统销政策私下销售农场产品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本身并不邪恶,最初的目的是逢年过节要给农场的同志们发福利发奖金。军队的工资并不高,农场产品全部属于军队所有。小规模的销售一些产品以换取发福利的奖金,在农场的同志们看来完全顺理成章。
  如果真的只是这样,这件事也就仅此而已。但是军队里面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这种事情从逢年发奖金,变成了过节发奖金。最后变成了每个月都要有津贴,有奖金。周正康在里面到处串联,说服、勾结各个农场的负责人。把这个产业从各个农场的自发行为组织成了所有农场的自觉行为。
  他们用赚到的钱收买贿赂,还把军区内部一部分负责人员变成了这个体系的保护伞。如果不是因为阮希浩要前来视察工作,国家要实施取消军队农场的政策,这个体系只怕还能继续发展壮大。
  周正康所在的农场场长得知阮希浩要前来视察的消息,慌了手脚。又加上相好的事情败露,他有了洗手不干的打算。这个体系已经是攻守同盟,怎么可能接受人退出。周正康毕竟不是走正路,他的威胁也没有那么强大的威力。被周正康给弄恼了的场长想直接举报周正康,最后反遭周正康等人杀害。
  阮希浩看着激愤的吴辽,他笑道:“老吴啊,你也不用说的这么狠。我知道你怎么想的,如果这次没有杀人,此事也不过是个不大的事情。”
  吴辽其实很赞同阮希浩的说法。单纯的有些经济上的问题,管的严些,这些事情就能过去。这帮人绝非无能之辈,与军队农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一比,他们私下干的那点事情根本不算啥。周正康之所以选择杀人,不是他本来就残忍嗜杀,而是他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该被这点“小事”一笔抹煞。
  阮希浩看着吴辽那种愤怒的表情,他忍不住微微叹口气。只叹气是没用的,阮希浩说道:“老吴,我原本不赞成撤销军队农场,我现在赞成了。”
  “为什么?”吴辽对这个说法非常不解,“阮政委,我们军区一定会强化管理,绝不会让这等事情再发生。”
  “老吴,这不是管理的问题,这是个制度性问题。我到东北之前是这么觉得,当年我们搞军队农场,可以说搞的非常好。部队的粮食供应得到解决,部队家属的工作得到了安排。包括咱们军队农场的各种教育,培训,让部队的孩子们接受了很不错的教育。你说军队农场的贡献大不大,我觉得军队农场的贡献非常大。”阮希浩态度非常认真的评价着军队农场的贡献。
  吴辽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不过缓和的非常有限。因为阮希浩说这些的目的不是要让军队农场继续存在下去,而是要努力说服吴辽心甘情愿的接受军队农场消灭的命运。吴辽不愿意看到军队农场就此消失,他沉声说道:“阮政委,军队农场的确出了乱子,可归根结底,军队农场是咱们军队的产业……”
  只听到这里,阮希浩已经知道现在可谈的范围就变得相当小。当军队把农场看成自己的产业,那就意味着军队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这不是争夺晋升名额,这也不是安排工作,更不是每年一次的军费争夺战。军队要求自己拥有财权的时候,别说韦泽不会答应,军委也不会答应。吴辽已经“捞过界”了。
  阮希浩已经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此次的事情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他还努力劝说道:“老吴啊!咱们最早搞军队农场是因为咱们没有的吃。咱们都是从有上顿没下顿的年月过来的,你这种担心的感觉我很理解。但是,时代变了。老吴,只要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咱们不可能再遇到那种吃不饱的岁月了。军队农场的存在基础已经变了,那军队农场的也要变。”
  吴辽的态度倒是够坚定,不管阮希浩怎么劝,吴辽都是那话,“军队农场不能在我手里没了!”
  沈阳军区是现在民朝里面影响力极大的军区,它要对付俄国、威压日本、稳住高丽,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还要承担起支援北美的责任。阮希浩的报告送到军委之后,军委的同志们的反应是“非常不高兴”!
  “这个吴辽啊!每次惹事都有他!”胡成和怒道。吴辽的军人历史很光荣,他是光复军在佛山之战中的英雄,论起打仗来,吴辽绝不含糊。
  但是,吴辽的政治历史就“可圈可点”。当卫戍军区司令的时候,吴辽以位数军区司令的身份介入中央决议,后来被免除了卫戍军区司令,调到其他军区当司令。在湖南军区的时候,吴辽又惹了一档子事情。不过那次的事情主谋不是吴辽,所以军委也没有把他怎么样。这次吴辽又是要勇敢的承担起责任来,死活不同意对军队农场进行改动。
  雷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只能无奈的叹口气,“吴辽这个人几十年都不变啊。总是这么敢说敢做!”
  韦泽笑了,他是被军委同志的话给逗乐的。韦泽让秘书去拿了一摞文件进来,“翻开第二页第三段,大家自己都读一下。”
  这段话是这样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去宣召,不应当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对现存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的日益清醒的认识,只是一种象征,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有些军委成员大概是明白了,有些军委成员却没能完全明白。韦泽也不想打哑谜,他解释道:“有些人不肯交出军队农场,并不是因为军队农场是个传统。当年大家刚当兵的时候我要求部队组建军队农场,我还亲自带着大家一起种地。在那个时候,反对者很多。很大一部分反对的理由是,我们来当兵打仗的,不是来当农民的!”
  军委这帮人大多都经历过这个历史,那时候下放到军队农场去工作可是苦差事。韦泽勒令军队在农忙时节参与农业生产的时候,真的是怨声载道。但是,正因为那时候的努力,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