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32章

1852铁血中华-第532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都是跟了光复军一起奋战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年的老军人。没人敢当面批评他们的态度,所以这些要求都汇总起来,交到了韦泽面前。


第6章 年轻人的选择(六)
  林思在政治部主管人事监察,雷虎把同意安排退役老同志子女工作的要求发放到人事部之后,林思毫不犹豫的发表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人事部有人事安排的制度,这种要求违反制度。我认为不合适。”
  监察部正式发言,这件事就不能不了了之。雷虎从来不是个没担当的人,他把林思叫到自己办公室,正式和他谈及此事,“这件事不谈道理,只谈人情。老同志们为国家付出太多,国家在政策上进行照顾是合情合理的。”
  “那就让他们去政府部门,何必把他们放到军队里面来呢?”林思也据理力争。
  这件事雷虎也很没办法,老同志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从军,子承父业也是一个传统的想法。政府已经与军队分离的太久,政府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那里面的弯弯绕让不少老军人觉得完全看不懂。
  最重要的是,有能力通过考试的家庭也不在乎这点。只要过了考试这关,剩下的事情都好说。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家庭反倒觉得自己孩子前途远大,人家还不愿意让组织帮助安排工作呢。能轮到让组织安排工作的,可想而知都是什么成绩。
  看着林思这种坚持原则的倔强态度,雷虎也不能敢告诉林思,组织上的想法是想把这事情给糊弄过去,让老同志们情绪稳定。先压着这些人不让他们有机会鲤鱼跃龙门。等到以后军队干部转业,就把他们给顺势给转业到地方上去了。
  所以雷虎只能说道:“这是组织上的决议,你的反对意见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就按组织决议走。”
  既然这是组织决议,林思也只能服从组织决议,看完具体安排之后他也不吭声了。直到两个月后北美方面的晋升名单送到林思这边审查,他看着一列名字陷入了沉思。
  胡行至中尉根据评定标准晋升上尉,周顺中尉根据评定晋升上尉。这两个人一个是胡成和的侄孙,一个是周顺本的长子。胡成和就不用说了,他只要身体健康,那是要70才退役的。周顺本则是现任卫戍军区司令。根据资料,胡行至和周康两个人都是正常晋升。去北美服役军衔额外升一级。更别说两人都是在锡兰战役中积累起了功勋。
  作为林则徐的外孙,沈葆桢的儿子,林思的出身绝对谈不上好。只是左宗棠亲自担保,还让沈思改了姓,这才能以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家人身份通过政审。或许是继承他外祖父那种一根筋的狷介性格,林思也以“不畏权贵”作为自己的坚持。
  林思并不反对这两人的晋升,他对开国元勋开国功臣并无恶意。只是那帮元勋功臣们的子弟中有些人太不像话,而长辈总是护短。像胡行至这般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没理由指责他利用了公开的机会。有些人让他去北美混资历,他们还愿呢。他们就想在军中熬资历,平平安安的稳步升迁,若是有好机会尽可能占了,若是这机会要吃大苦头,他们就敬敏不谢。
  在名单上盖章,签署日期之后,林思做了批示。已阅。
  胡行至上尉完成晋升是1883年4月的事情。此时部队开始南下,准备在边界地区正式建立驻地。中美之间的战争是很容易想象的事情,现阶段中国军队并没有准备立刻与美国动手,此次南下的目的只是要确定边界。
  中美边界就是曾经的美英边界。划界源于签署于1783年,旨在结束美国独立战争的《巴黎条约》之后根据1794年签署的《杰伊条约》,创建了一个国际边界委员会专门负责测绘勘定美国和英属北美的边境。随着英属北美和美国向西部扩张,两者的界线也根据美英达成的《1818年条约》沿着北纬49度从伍兹湖西北角向西延至落基山脉。此条约签订以后,英国放弃了北纬49度以南红河谷地区的领土权,而美国也同时放弃了路易西安纳购地时取得的密苏里河流域位于49度线以北部分土地的所有权。
  祁睿上尉连长的部队在最前面。山地行军很是艰苦,行军包、毛毯、步枪,每人都拄着登山杖。这番行军不用担心大雪,却要承担起确定道路的工作。望山跑死马,山区的道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想确定一条能让大队通过的道路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几个月前韦睿可以在前辈们开拓的兵站休息,现在他就成了建立兵站的一方。这更让祁睿上尉体会到了前辈们开辟的艰辛。
  正在向前走,突然听到远处的枪声。那声音一听就是黑火药步枪的动静,这应该是美国军队放枪的声音。祁睿上尉第一念头就是,难道美国军队袭击了其他中国部队?
  这种时候谁也不敢大意,祁睿上尉立刻命令部队放下装备,一面派人回去传递消息,一面在附近准备防御阵地,他自己带了一个排前去看看情况。
  枪声稀稀落落的响着,其间偶尔夹杂着炮声。向前没走太远,左边突然出现了一支队伍。祁睿上尉被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却是中国军队。两边走近之后,韦泽才确定是胡行至上尉的部队。胡行至上尉也是听到枪炮声,自己带了一个排上来看看情况。
  人一多,大家也安心了不少,两个排的部队摸索着到了一个断崖处,就见山崖下面的山谷中,一群印第安人正在疯狂撤退。在印第安人后面则是一群美国兵穷追不舍。看他们的方向,竟然是向着光复军的方向去了。祁睿上尉与胡行至上尉两人对看了片刻,胡行至问道:“你能确定咱们没进入美国地盘么?”
  祁睿上尉没好气地答道:“我怎么确定?”英国人的确给了中国地图资料,只是资料不甚详细,上面都是毫无意义的英文地名。中国也没有任何办法确定,只能实地看了再说。
  这近在咫尺的追击战让两名上尉连长糊涂了,从地图上看,此处距离边界大概还有段距离。印第安人和美国人怎么跑这里了?
  “咱么办?”胡行至上尉问。
  祁睿上尉咬咬牙,“把咱们的旗子打出来,让美国人看到咱们!”
  “他们开枪怎么办?”胡行至上尉很是担心。
  祁睿上尉不是太认同,他问胡行至上尉,“要是咱们突然看到别人出现,有明确的旗子,咱们会立刻开枪么?”
  想了片刻,胡行至上尉答道:“我不会这么干,不过不能保证美国人不会这么干。再说他们很可能会把咱们当成印第安人的同伙吧。”
  “咱们这身衣服哪里像是印第安人的同伙?”祁睿上尉也不认同。这件事却也没办法再等,部队要么撤退,要么露头。反正印第安人已经顺着山谷跑了,留在这里看也没有任何意义。最后两名上尉还是决定先回去报告最新情况。


第7章 年轻人的选择(七)
  “美国正在向我们边界里面驱赶印第安人?”韦泽看了报告之后觉得有些意外了。
  “这帮人就不怕我们和印第安人合作,打回美国去么?”沈心也觉得美国的搞法让他颇为不解。
  胡成和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值得不解的,“撵走了就撵走了,美国人把边界封锁起来,我们还真的敢打过去不成?而且印第安人到了咱们这边,也未必会成为咱们的助力,而是有可能成为咱们的麻烦。”
  中国用武力征服的地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错,非武力征服的地区表现的就不是太好。例如缅甸方面的山区那简直是破事连连,想在那鬼地方修建公路铁路首先就遭到地方头人的激烈反对。中国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形成的农耕文化在山区大大行不通。占山为王可不是一句形容词,而是对事实的准确描述。和这帮人打了交道之后,胡成和对所有非中华文化的民族都有深深的戒备。和那些边疆文化一比,农耕文化实在是太能搞生产了。
  韦泽并没有打算现在和美国开战,铁路还没修通,开战之后中国只可能吃亏。他对此做了判断,“这些事情可以以后再讲,现在先判断一下美国人有没有和咱们进行战争的打算。如果他们没有,这件事就先放一段再处理。当下守住边界才是当务之急。”
  “这移民工作比咱们想象的要艰苦的多呢!”雷虎叹道。
  听了这个叹息,五十多岁的、四十多岁的,连三十多岁的都忍不住乐了。
  在座的老家伙们对土客矛盾深有了解,当年各地人多地少,移民们根本没地方去,即便去了新地方也没有好地可种。黎人、苗人、傣人,曾经被汉人逼到了荒凉的山上。现在这些曾经土客矛盾激烈的地区搞起了“下山运动”。正在努力把山上的黎人、苗人、傣人弄到山下的良田里面种地。
  陕西山西这些省份曾经是“走西口”的地方,东北开发搞起来之后,在当地曾经掀起过走关东的风潮。武力解决石达开的时候,石达开的手下们都是向天开枪。等到光复军把他们“包围”之后,太平军拎着早就发放到太平军中的“授田令”兴高采烈的投降了。光复军兑现了诺言,上午投降,下午分地。十几万的太平军真正跟“王爷们”跟到银川防御战的不足三千。
  亚洲大陆和南海的总面积有两千万之多,七亿人口扔在这广大的土地上算个毛呢。嫩江平原上的耕种大户一家就耕200亩肥沃的黑土地。河南人口这么多,一家耕十五亩地就能让他们心满意足。受到些教育的年轻人们渴望的不是去那些遥远的地方当个耕地大户,而是期待自己能够进城生活。不用说什么遥远的北美,就是去东北都没人愿意。在地理课程成为学校必修课的现在,想鼓动人民去垂涎西伯利亚都变成了难事。
  嘴上吆喝几句开疆拓土是很容易的,真的让他们拖家带口的向北去抢夺土地,暂时还没看到民众真的有这种兴趣。即便真的有那种勇于开拓耕地的人,国家也会温情脉脉的拦住他们,语气诚恳的说,“亲,别去舍生忘死的打仗了。咱们去开发祖国和平安宁的东北可好?”
  沈心搞政治工作,也有过行政经验。他给了雷虎一个估算,“大概人口到十亿,等几亿年轻人长大,咱们大概就能迎来新一波的移民潮。”
  雷虎都已经五十五岁,听了这话,雷虎放声大笑,“哈哈!等他们长大?哈哈!等他们长大之后我最少都八十岁了吧。看来我是没机会亲眼看到这场面了。”
  韦泽只能莞尔一笑,就他所知道的工业国里面,除了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之外,所有工业国的生育水平都是跌跌不休。在韦泽穿越那年的最新数据,沙特生育率到达了2。1,伊朗这个有自己工业的国家,生育率跌倒了1。3。当时的地球上的确有些“国家”生育率超高,问题在于那些地区真的能叫做现代国家么?反正韦泽是不认同。
  但是韦泽也没有立刻支持这种简单的希望人口众多就是好的态度,“人口的事情我没这么悲观,虽然人口越多越好,但是人口也必须接受过足够教育。若是只生出一群孩子,却没能把让他们接受足够的教育。那就是国家的失职。人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国家才能越强大。”
  “都督,三五计划的教育普及已经推广下去了。我们觉得这些工作完成的不错。”新任的后勤部部长周斌捡着韦泽喜欢的内容说道。
  韦泽对这话不置可否,雷虎则是盯着周斌看了几眼。除了阮希浩之外的大佬们脸上的神色都带了点轻蔑。拍韦泽的马屁不仅没用,反倒有害。韦泽现在可不是在抱怨,更不是感到无能为力时候的哀叹,也就是说韦泽并不需要谁来安慰他。周斌替教育部门说话纯粹是自讨苦吃。也就是韦泽不爱给同志们难堪,依着这帮大佬的性子,他们只怕就敢冷嘲热讽,甚至发作一番。
  韦泽没搭理周斌,他对雷虎说道:“说起这个来,四五计划里面军队农场的产权要转移给地方。也不知道这么做是能促进更多人从农村走出来,还是让更多人不愿意走出来。”
  大佬们都不吭声了,军队不仅面对裁军,军队曾经的产业也开始大量剥离。军队农场在早期乃至中期都起到过极大的作用,若是没有军队奋力开垦就没有现在东北地区乃至北美地区的粮食供应。
  韦泽现在开始剥离亚洲的军队农产,各省都希望军队能把农场交出来,以安置各省的劳动力,增加各省的粮食产量。随着农业水利工程的完善,曾经的军队农场都展现出了它们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
  “这事情能不能再等两年?”阮希浩问道。他最近接到了很多老部下的恳请,他们多数都是北方军区的人员,北方军区拥有最大的部队农场。这种调整影响很大很大。
  “这次的产业转移是要在四五计划阶段完成,五六年时间呢,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