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492章

1852铁血中华-第492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初的时候函馆守军并没有意识到友军出现了,理由很现实,也很扯淡。不管是明治政府控制的日本三岛,或者是虾夷共和国控制的北海道,双方的主力武器都是中国步枪,更准确的说,是中国旧步枪。光听步枪的声音,是没办法判断到底是那边在作战。
  旧军火买卖一直是世界上很大宗的交易。普法战争带来了世界军事的大进步,德国步枪以及作为德国仿造对象的中国步枪作为胜利者使用的武器,得到了广泛赞誉。德国的步枪生产时间短,远没到淘汰的时候。见识了新式步枪之后,其他各国的老式步枪也没了市场。于是中国旧军火在那些希望能够改善自己装备的国家中流行起来。
  1873年中旬,中国首先与土耳其达成了协议。以绝对的良心价向土耳其出售了四十万支翻新步枪。日本明治政府也看中了中国的二手步枪,中国拒绝卖这种步枪给日本政府。英国就当了一次三道贩子。它让土耳其进货,英国付钱,然后英国把这批步枪卖给了日本政府。
  直到两红一绿的信号弹连续从东边升起的时候,函馆守卫部队才知道虾夷国防军并没有抛弃他们。清水与高桥两位师长再次有了活力,他们立刻建议守卫部队向东边突围,与打过来的部队汇合一处,突出包围网。
  高玉宝当然不能告诉清水与高桥两位师长,电报里面说的可不是这样。他态度坚定地说道:“我们还维持原本的计划,现在已经打起来了,你觉得倒幕军不会在东边集结兵力么?打仗就要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凌晨24点,东边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函馆要塞上连续发射起了两红一绿的信号弹。驻守函馆的虾夷国防军随即向着西北方向开始突围,就在他们扑上被炮弹犁过的明治政府军的阵地,在距离他们两公里的地方同样升起了两红一绿的信号弹。这下突围的虾夷国防军大喜过望,他们万万没想到竟然有部队在前面准备进攻敌人。
  前后夹击之下,明治政府军的防线顷刻就被打穿。函馆防御部队从突破口里面一涌而出。后队出发前,工兵们引燃了导火索,过了好一阵,先是要塞的炮台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接着要塞的围墙处也接连爆炸。堆积的易燃物随即被引燃,整个要塞地区很快熊熊燃烧起来。
  在要塞开始大爆炸的时候,两位率先出发的师长已经冲出了包围圈。听到沉闷的爆炸声,两人忍不住停住脚步回头观望。巨大的火光映射着拼命撤退的函馆防御部队,位于队伍中间的人员抬着担架,轻伤员由战友搀扶着,以最快速度穿过激烈交战的场所。在通道两侧的阵地上,虾夷国防军架起了加特林机枪,用凶猛的火力向黑暗中的明治政府军猛烈扫射。
  为了拯救被围困的部队,虾夷国防军也是下了血本。加特林机枪本身已经很不便宜,加特林机枪的子弹更不便宜。泼水般打出去的不是子弹,而是钱。被放弃的要塞更是耗资巨大,要塞内部的辎重与火炮更是金贵。而这一切说放弃就放弃,只是要拯救出被围的部队。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这些,两位师长绝不相信这是真的。
  带来了这么大的损失,自己回去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清水与高桥两位师长心里面都忐忑不安。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不管如何,五千人的部队还是突围出去了。中国教官高玉宝说的没错,只要还能活下去,就有机会继续战斗。如果战争的最后是以虾夷共和国的胜利划上句号,那一时的挫折仅仅是这场胜利中间的一个波折而已。
  转回头,清水与高桥两位师长指挥着部队跟随了外面的接应部队快速冲入了山林。


第319章 狼来了(九)
  函馆突围战打到晚上三点才结束。明治政府军也试探着追击了一下突围而出的虾夷国防军,追击部队的前锋陷入了虾夷国防军部下的埋伏圈里面。双方都无心恋战,只是打了一阵之后就各自收兵。
  清晨,英国舰队总司令波佩中将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函馆要塞依旧浓烟滚滚,大片的区域都已经被彻底焚毁。在望远镜里面可以看到,煤仓彻底完蛋,供水的地方彻底完蛋。建筑物在烈焰的焚烧下全部倒塌,甚至连断壁残垣都称不上。估计也不用考虑能够找到食物。
  这个重要的海港的确落入了明治政府军的手里,但是港口并不是光有停泊的泊位就行。现代的港口需要能加煤,加水,补给食物。此时的函馆已经不具备成为补给中心的条件。
  在早餐会上,波佩中将宣布了他的决定,英国舰队撤出津轻海峡,回到东京湾去。
  这件事在舰队内部早就讨论过,已经离开了津轻海峡的中国海军没有再出现。在海战当中出战的六艘中国军舰每一艘都挨了五六十炮,其中四艘还被9寸炮击中过。装甲被打得坑坑洼洼。这种状态下没办法发挥出军舰的最佳战斗力。消失的中国军舰肯定是回到基地修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行。等中国舰队再出现的时候,这支舰队必然维修完毕。也就是说这支,年轻而凶猛的舰队会和在津轻海峡作战时一样可怕,甚至更加可怕。
  舰队里面没有人表示反对。原本英国的计划里面,规模庞大的大英帝国皇家舰队先砍瓜切菜的解决中国北海舰队,帮日本明治政府拿下虾夷共和国。接着大英帝国的铁甲舰趁着北风南下,炮轰中国沿海重要城市。如果中国剩余的舰队敢出来抵抗,就干掉中国剩余的军舰。
  一旦消灭或者是极大削弱了中国海军,非装甲的混合动力军舰可以在少量铁甲舰的护卫下自由自在的在中国沿海尽情驰骋。击沉中国沿海的舰艇,把中国船只堵的几个月出不了门,中国也就得考虑一下求和的事情。那时候大英帝国里子面子都得到了,是战是和就看从能敲出什么样的好处来。
  这个计划现在看已经完全破产,事实证明英国舰队现在不具备击沉中国铁甲舰的实力,英国的非装甲舰队遇到哪怕一艘中国的铁甲舰就会遭到可怕的命运。此时的选择只剩了一个,那就是在没有舰艇沉没的时候赶紧回到新加坡去。
  在波佩中将宣布了南下的命令之后,一股遗憾的情绪笼罩在早餐会上,但也仅仅是遗憾而已。英国皇家海军300多年的历史上遇到过无数的强敌与挑战者,有的敌人占据了全面优势,有的敌人占据了部分优势,有的敌人则是非常棘手的存在。300多年过去了,对手们已经烟消云散,能笑到最后的只有英国皇家海军。
  年轻的中国海军不是英国皇家海军300多年来面对的第一个挑战者,更不会是最后一个挑战者。在300多年漫长的时间里面,英国皇家海军的军人们明白了一件事,失败、挫折不可避免,无须为遇到这种事情而感到不安或者绝望。海战自有其规律所在,皇家海军成长壮大的过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将每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都变成了自己继续前进的营养与动力的过程。
  与皇家海军历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损失与挫折相比,这次的失败并不算什么。即便是这次失败比历史上的失败更惨烈,英国皇家海军也绝不会因此而一蹶不振。这种坚毅是英国海军军人300多年传承积累下来的精神。
  1874年10月18日的早餐会之后,皇家海军的军舰就以整齐的舰列起锚开拔,向着东京港南下。
  22日,英国皇家海军抵达东京,英国大舰队北上的时候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移交7艘日本在英国订购的铁甲舰,这些铁甲舰也已经交给了日本海军,此时正由英国教官带领着日本海军进行训练。
  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立刻请英国驻日本大使过来,双方坐下之后,木户孝允率先低下了头,“日本政府请求贵国舰队能够继续帮助日本政府。”
  英国驻日本大使当然知道木户孝允所指的是什么,大使摇摇头,“我们已经接到了国内的命令,要求舰队立刻南下。虽然我们很想帮助日本政府,可实在是爱莫能助。”
  听着这公开的谎言,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失望的对视了一眼。看来想说服英国大舰队留在日本是千难万难。
  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原先的计划里面是要与英国舰队合作,一起解决虾夷共和国。现在英国舰队南下,摆明了是要跑路。英国舰队跑路之后,谁来抵挡如狼似虎的中国海军呢?
  日本开国这么久,对世界已经很了解。现在的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排名前三的大城市。香港仅靠中国的广州,威胁着中国本土的南大门和最繁荣富庶的城市。既然中英已经开战,中国不可能任由香港继续被英国占领。中国攻克了香港之后,英国舰队南下唯一的目的地就是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如果英国舰队跑到新加坡去,日本想再见到英国舰队只怕是遥遥无期。
  走不通英国大使的路子,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就派人以慰问的名义去见英国舰队司令波佩中将,希望说服波佩中将留在日本。当然,两人也没有抱什么幻想。如果波佩中将支持留在日本,他就不会带着舰队返回东京。
  使者走后,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面对面坐下。木户孝允轻轻叹口气,“如果西乡也在这里就好了。”
  大久保利通理了理那两撇从上嘴唇一直延伸到腮下的大胡子,冷笑着说道:“他是不会放弃征韩论的。”
  长州派出身的木户孝允在推翻幕府的时候十分坚定,在治国方面就稍显优柔寡断。听大久保利通毫无与西乡隆盛和解的意思,他只能再叹口气。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中国因素基本没有,当维新成功,推翻幕府之后,日本上层中相当一部分人倒是关注起中国来。他们关注的不是中国革命之后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这部分,泥腿子们翻身闹革命在这个时代属于大逆不道的范畴。日本上层关注的是中国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经济来。
  中国生产的透明皂,香皂,胶底皮鞋,在日本上层很受欢迎。大久保利通这种人才看到并且学习的是中国兴修水利,开办工厂,推广经济作物的政策。西乡隆盛这类人看到的则是看到的是中国迅速开疆辟土夺取地盘的行动。在西乡隆盛为首的这帮人眼中,南海的植物上可以自动的长出奇异果实,摘下来剥开皮,露出的就是里面的肥皂与橡胶。
  与那帮没知识的日本百姓一比,西乡隆盛的想法也算很接近现实了。不考虑种植技术与加工过程,这个看法也算是符合事实。问题就在于,西乡隆盛为首的这帮人也知道自己暂时没办法把手伸到南海,他们把目标放在只隔着对马海峡的高丽。
  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当然不可能答应攻立刻打高丽,这摆明白了要直接与中国开战。大久保利通其实不反对吞并高丽,但是他希望日本首先能够解决虾夷共和国,国内发展起经济。与英国交好,等待中国与英国翻脸的时候,再趁机夺取高丽。他坚信现在根本不是吞并高丽的时机。
  1873年5月,日本舰队进逼高丽,要求高丽向日本开国。6月,中国使者告知日本与英国,根据中国与高丽签署的《汉城条约》内容,中国有义务保护高丽不受外国军队的攻击。
  遭到了这样强硬的对待,1873年10月23日,天皇以敕书形式宣布采纳代理太政大臣岩仓具视的意见,推翻了西乡征韩一事。同日。以西乡为首的“征韩五参议”愤然辞职。那些与西乡立场相同的官员与禁卫军军官们也纷纷辞职。明治政府随即开始分裂。
  大久保利通知道木户孝允的态度,他也不想多谈西乡隆盛为代表那帮人,双方的矛盾已经深刻到根本没有任何寰转余地。浪费口舌不是大久保利通爱干的事情。他问木户孝允,“函馆的战报到底是怎么样的?”
  木户孝允就介绍起了最新得到的情报。明治政府军在虾夷国防军的函馆守军突围时被打死了四百多人,一千三百多人受伤。加上之前的战斗,明治政府军被打死了三千二百人,受伤九千四百人。
  虾夷国防军之前战死四千多人,突围时候带走了所有伤员,只在要塞地区丢下了不到六百具尸体。参与夜袭的部队丢下了三百多具尸体,伤员都被带走。战死者总共在六千左右,伤者不明。
  函馆被完全烧毁,没什么战利品。从战略角度以及实际战斗来看,明治政府军获得了全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乘胜追击,占领整个北海道,消灭虾夷共和国。在进入虾夷共和国的几百万中混了一些明治政府军的探子,他们传回的情报中,虾夷共和国在平原地带拼命开垦土地,种植小麦、马铃薯、大豆,在中国的帮助下还饲养马匹与奶牛。甚至还开采出了煤矿与铁矿。曾经被日本视为不毛之地的荒凉北海道,现在已经大有变得比日本其他地方更富裕的迹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