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480章

1852铁血中华-第480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泽笑道:“给你们讲课的时候我也年轻,觉得一切都能在自己掌握之中。到现在这个年纪,我并不是没了进取心,而是真的知道以前的阶段就是看不透一些东西。就如你,我相信你在当商务部部长的时候想的始终是为国家效力。可你那时候想到过你会在外交部部长的岗位上为国效力么?”
  “这个……倒是没有。”李新坦然承认。
  韦泽耐心的解释着,“英国人和我们打仗也是这样,我们能从战争的基本原理层面来做准备。可我们不是算命先生,我们并不知道英国人什么时候打过来,打过来的时候有什么装备,有多少兵力,以及他们在背地里面都有什么准备。资料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过度的预判对我们并不是好事。”
  “都督,外交部也负责情报工作。我一定会尽力完善我们的情报网,尽可能让预判资料更多,更准确。”李新向韦泽阐述着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李新没能理解韦泽的心思让韦泽的确感到遗憾,可他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冲劲倒是让韦泽很中意。年轻人都是这么一点点成长起来的,韦泽也只能期待着李新的成长了。
  想成长就得有历练,英国人可不管中国人的想法,等73年1月三会结束,中央政府恢复外务工作。英国大使随即就贸易问题继续对中国施压。“如果中国继续采取这样的政策,我们就只能根据我国法律,根据中俄之间的战争对两国进行贸易禁运。”
  “哦?俄国正式对我们宣战了么?”李新装作迷惑不解的问道。
  中国与俄国打得很欢,但不知道是因为距离太远,或者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俄国并没有对中国宣战。中央对这件事也不在乎。俄国不宣战的话,中国就专心夺回尼布楚条约规定的领土,恶劣的气候环境是中国军队最大的敌人。俄国宣战的话,中国就在更广阔的地区打击俄国,恶劣的气候环境照样是中国军队最大的敌人。
  英国大使其实知道俄国没有正式向中国宣战,鼓动俄国向中国宣战的外交工作正在进行,收效么……俄国人对英国人处于大国博弈的漫长阶段,对英国人的任何行动都非常忌惮。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对于日不落帝国来讲,寻找理由实在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英国大使冷笑道:“西班牙已经正式向中国宣战。”
  “那就请西班牙大使把宣战书递交给我们好了。”身为前商务部部长,李新比谁都更清楚英国人的把戏。中英贸易现在的确比较大,却也没能大到让整个中国因为贸易而屈服的阶段。反倒是国内因为城市化以及深化土改,民间的经济活动大大活跃起来。能收上来的税增加了很多。即便与英国人中断贸易,中国经济也不会垮。更不用说中美之间的贸易也挺发达,有了更强大的货运能力之后,中国商船甚至能跑到南美去做买卖。
  不怕英国人并不等于外交部长就能依照自己的心情胡咧咧,李新笑道:“我并不认为西班牙人能够影响中英之间的友好关系。”
  见李新好像有服软的意思,英国大使试图继续说服李新,李新则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之上与英国大使扯着废话。总之,李新服从了中央的政策,绝不接受英国对中国的任何强制倾销。
  正常贸易就是这样,中国既然自己能生产替代英国人的重工业品,英国人也没办法。这已经不是中国市场开放不开放的问题,而是商业竞争的问题。如果要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英国还不如派兵攻打德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和中国还不一样,他们其实需要英国的优质重工业品,两国政府完全靠高关税壁垒强行把英国商品挡在两国市场之外。现在美国和德国的关税都超过了50%,如果他们的关税和中国15%一样的话,英国制造商绝对能够把两国的同类产品打的落花流水。把舰队派到中国的路途中需要消耗大量钱财,这笔钱足够建造起几艘主力舰。
  英国驻华大使甚至准备放弃采用威胁手段对付中国,但是唐宁街的命令却逼着他继续采取强硬手段。唐宁街的要求至少逼迫中国能够用英镑作为中国的结算货币乃至储备货币。英国政府特别要求中国允许英国在中国发行英镑债券。除了这些之外,唐宁街特别提到了要尽量在中国周边支持敢于对中国进行军事行动的国家。
  想让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又要扶植敢和中国作战的国家,这两个目标完全符合英国的利益。打开中国金融市场之后,英国即便是做不到逼迫中国国企购买英国产品,至少也能投资中国国企,从看着蒸蒸日上的中国国企发展中分杯羹。在中国发行英国债券筹集资金更是利益很大的事情。阻止中国完全控制整个东北亚是个长期战略问题。这两个目标仅仅是在实践层面上的联动效应有些冲突而已。但是英国搅屎棍几百年,这种麻烦事情不知道遇到多少,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
  二月的北海道还是白雪皑皑,在室兰地区,不少地区的土地上已经露出了黑色的地面。这片地区上最显眼的建筑物莫过于高耸的炼铁炉,炼铁炉周围的炼钢车间厂房顶棚上积雪早就被热量融化,干巴巴的屋顶看着丝毫没有冬天的迹象。室兰已经是虾夷共和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这个工业中心的核心就是室兰冶铁所。
  在援助虾夷共和国的政策上,中国的态度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虾夷共和国的人口和土地面积,它不可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棉花这玩意就不是北海道这鬼地方适合种植的。拥有一个适合虾夷共和国自身条件的工业体系,不仅能让虾夷共和国自保,还让虾夷共和国有了反攻本州的能力。英国控制了日本三岛,中国自然就扶植虾夷共和国来对抗。
  日本一半以上的煤矿都在北海道,铁矿中相当一部分也在北海道。北海道土地肥沃,每年降水也不少,农业即便只能种植一季,也足够虾夷共和国的人吃。
  虾夷共和国实施了选举制度,不过挺有日本特色。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同。被选举权只授予有一定学历的公民,公民只有选举权。
  相当公民就得当兵。采取了全民皆兵,男女皆有服役义务的制度之后,虾夷共和国发现了一个问题。北方各藩里面女子们也接受了军事训练,所以女性们也能上战场作战。这样的话,意味着女性们也有选举权。这与日本的传统起了不小的冲突。
  最后经过虾夷共和国议会的讨论,拿出了一个方案。女性除了服役之外,还得生下两个孩子之后才自动拥有选举权。这结果看着挺搞,可偏偏还真的有合理性与说服力。中国驻虾夷共和国派遣军司令员周新华中校除了诧异之外,还不得不佩服一下。
  这些倒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1873年3月1日,函馆的电报发到了室兰,明治政府军的海军再次出现在津轻海峡,看动向是准备做些什么。


第303章 经济危机(十)
  1873年的时候中国在虾夷共和国还有派遣军,规模一个团,派遣军司令员周新华已经是中校。这个团在日本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当老爷,中国的援建项目就是冶铁炼钢厂,也帮虾夷共和国修建铁路、港口、造船厂。部队没有揣着手高高在上的当老爷,而是根据各自的兴趣,参加了援建项目。而且还尽可能的在不影响援建工作的同时进行岗位互换。光复军的退役体系是尽可能让退役人员接受更多教育,回到地方之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工程兵、工程人员、铁路兵和铁路人员都是大家公认的好差事。退伍之前有了这方面的相应经验,退伍之后就能到这些单位工作。谁都愿意多学点手艺。
  不得不说,日本民族对强者的尊敬是真的发自内心,日本人特别愿意学习强者。虾夷共和国以砍杀的方式把坚持旧幕府传统的那些守旧派给干掉了,这帮新派人物就跟着中国开始学习起来。他们是真学,不是假学。
  全民皆兵的虾夷共和国接受了中国的政治观点,政府必须和劳动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而那些靠中间环节牟利的封建主义势力一定要干翻。虾夷共和国本来也没啥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政府搞完了土改,废除血统继承制度,建立起以学校教育体系为核心的公务员制度。从表面上看,封建势力再也没有了空间。既然是人人当兵,这社会也空前的平等起来。尊重劳动者的口号也得到了普及与认同。中国派遣军都热衷于通过劳动学习生产技术,日本方面自然也是这么搞了起来。
  得知明知政府军的舰队再次出现在津轻海峡,虾夷共和国的人民都激动起来。日本比同时代的满清识字率高很多,虾夷共和国模仿中国的《强制义务教育法》,要求人人必须读书认字,学习现代的知识文化。有这样的文化基础,中国援建的钢铁厂投产速度非常快。
  跑到虾夷共和国的日本人中不少都是颇有知识的日本才俊,在暮气沉沉的幕府手下无法发挥出他们的能力,在全新的制度下,他们终于能够一展抱负。其中不少人都在幕府那边搞兵器制造的,有了钢铁之后,有了中国援助的铸炮技术,虾夷共和国已经能够自造小型钢炮,铸造中型铸铁火炮。
  中国帮助虾夷共和国修复了铁甲舰之后,还帮着日本改造了他们的旧式军舰,除了中国之外,虾夷共和国的海军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了世界上第二支完全采用蒸汽动力军舰的海军。中国又卖给了日本一批旧式军舰与轮船,这让虾夷共和国的信心大增。
  “对面的逆贼海军都是从英国那里进口的,这些人花了大笔的钱财买到这些船,只要把他们的军舰击沉,他们短期内就没能力再买这么多军舰。等他们自造的军舰下水,我们的海军都能自造铁甲舰了!”海军奉行荒井郁之助自信满满地说道。
  中国帮助虾夷共和国建成了造船厂与相应的港口和船坞,虾夷共和国现在的钢铁厂全力生产,能年产5000吨生铁,生铁用来炼钢,又可以年产1000吨钢。一艘3000吨的木壳铁甲舰即便采用300毫米铁甲,整艘船也不过用掉300多吨铁而已。拼工业能力,虾夷共和国现在很有底气。
  至于虾夷共和国海军更有底气,除了被中国修复的开阳号之外,中国以虾夷共和国未来向中国船只提供燃料煤为抵押,半卖半送的给了虾夷共和国五艘铁甲舰,三艘吨位3600吨,两艘吨位2600吨。加上开阳号,这六艘改装过的铁甲舰是不容忽视的力量。
  周新华中校不是海军出身,也没有半路出家搞海军的打算,所以他就是在旁边听。听两天之后他确定了一件事,虾夷共和国的态度是要正面硬杠。通过无线电往来,周新华已经把消息报告给了国内,国内的回电是“要保住虾夷共和国这个据点,防止英国人完全占领日本。”
  虽然周新华并不完全理解日本明治政府与虾夷共和国战争背后的大国角力,光复党中央却不可能看不到。现在承认尼布楚条约的外国基本没有,日本明治政府还宣称拥有库页岛南部的主权。虾夷共和国承认了中国坚持的尼布楚条约,承认了中国对库页岛的全部主权所在。这时候如果虾夷共和国完蛋了,英国人可就赢了好大一局。
  北海舰队此时已经从副港巨文岛出发北上,距离海参崴港完全解冻还有一个月,北海舰队宁肯在海上漂着,也要做好虾夷共和国战争局面不利的时候随时参战的准备。
  在中国与英国的关注下,3月10日到3月15日,明治政府军与虾夷共和国的海军进行了一连串的海战。历史书记载这场战斗的笔墨不多,只是讲“激战六日,明治政府军海军战事不利,随即南下”。
  明治政府军的海军里面有三艘铁甲舰,在六天的海战中每天都登场。击中了虾夷共和国的铁甲舰上百炮,挨了虾夷共和国铁甲舰近两百炮的炮弹。双方谁也没能击沉对方的铁甲舰,甚至没办法重创对方的铁甲舰。
  倒是非装甲舰的战斗挺惨烈,明治政府的非装甲舰就是真的木壳,虾夷共和国的非装甲舰指的是铁甲厚度在50…100毫米之间的薄皮船。这种薄皮船防御不了12磅炮的近距离轰击,铁甲舰技术比单纯的木壳复杂的多,维修起来成本很高。属于很鸡肋的玩意。两边激战起来之后打得热火朝天,明治政府军的木船沉了四艘,虾夷共和国的海军沉了一艘。没沉的船也是伤痕累累,船体上被轰出不少缺口。
  虾夷共和国战斗力在旁观的英国舰队面前并不算什么,英国舰队甚至认真的讨论着是不是干脆赤膊上阵算了。但是铁甲舰真的太难打沉了,英国舰队也不能保证短时间内就彻底击沉虾夷共和国的那六艘铁甲舰。另外一个问题就在于,英国人这么干完之后,中国人会不会也赤膊上阵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