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456章

1852铁血中华-第456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鲍超不是读书人,袁崇焕毕竟没有直接投降满清,倒是袁崇焕的儿子高高兴兴的投了满清,摇身一变就成了旗人。富明阿当然知道祖上的事情,可此时他也不想再辩解。满清完蛋了,富明阿可以依仗的一切都没了。现在他身在湘军,湘军大将鲍超想弄死他跟捏死个臭虫一样。与他祖宗一样,富明阿低下头过来给鲍超斟酒。
  整个湘军里面,可能唯一忠于满清的就是曾国藩,其他将领见到鲍超拿富明阿出气,就跟没看见一样。曾国藩倒是看见了,可他此时也真的没有心情去管这些事情。这位满清的大忠臣此时头发几乎全白了,刚到高丽的时候他头发还是花白而已。为了想办法去复兴满清,曾国藩竭尽脑力。但是人力有时而穷,面对根本无法挽回的局面,曾国藩除了徒生白发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逃回关外试图返回老家么?就这些人的口音半路立刻就会被认出来。留在高丽么?湘军现在的装备,特别是武器弹药根本不足再继续打打仗,最后几仗完全是湘军靠了自己的经验,采取了奇兵背后包抄的办法才打赢了战争。看着战果辉煌,打得高丽人根本不敢在挑战湘军。其实这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当然,还有个办法,就是再次回到关内,不是向南而是向北,到齐齐哈尔与黑龙江将军的部队汇合。齐齐哈尔是否已经被光复军拿下尚未可知,当曾国藩稍微提出这么一个构想的时候,湘军上下包括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一起反对。理由很简单,湘军根本不想离开高丽。在高丽还能靠威逼地方索取物资,到了黑龙江将军那里,湘军立刻就再次变成了低于满人的存在。
  鲍超欺压富明阿看着是跋扈的胡为,其实也是想彻底断了曾国藩去投奔黑龙江将军的可能。若是带着富明阿到了黑龙江将军那里,富明阿能不试图借用黑龙江将军的力量报仇么?若是杀了富明阿再去齐齐哈尔……杀了富明阿这位监军,曾国藩也就根本没有理由让众将去齐齐哈尔。
  莽汉做事或许鲁莽,却不等于莽汉就缺心眼。当莽汉看透事情关键的时候,他们的应对手段往往可圈可点。
  湘军众将不提满清、不提光复军、不提战争、不提和平,大家就这么努力喝着寡淡的高丽酒,聊着自己最近弄到的女人。不管酒多么寡淡,对没有未来的人来还是一种抚慰。即便不能让人沉醉,喝多了也会烂醉。
  鲍超已经起身去了四趟厕所,其他湘军将领也差不多,喝到这个地步,再喝顶多半个时辰,将领们就能烂醉如泥。昏昏睡去。光复军一直没有任何进攻,这种大醉已经是湘军将领们最近的常态。
  站在厕所里面哗哗的方便着,鲍超突然听到外面响起了炮声。鲍超不耐烦的对厕所外面的亲兵喊道:“去看看谁吃饱了撑的放炮。”
  亲兵听完之后立刻去了,鲍超继续小解起来。最近每日就是聚会吃、喝、回家玩女人,鲍超觉得小解也变得很不顺畅,仿佛总是有一种尿不完的感觉,可怎么控都没办法爽快的一次尿净。
  此时却听的外面的炮声响的越来越密,鲍超倒是想到或许是光复军打过来了。可他又觉得不对,光复军怎么都不可能这么长驱直入。难道是高丽军队打来了?想到屡战屡败的高丽军,鲍超的紧张感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他闭上眼睛,一手扶着丁丁继续控,一手揉着因为喝酒太多而感到昏昏沉沉的太阳穴。就在此时外面传来脚步声,鲍超觉得应该是自己的亲兵,他大着舌头喊道:“外……外面是谁在放炮?”
  亲兵跑近鲍超身边,鲍超觉得左肋下一痛,冰凉与火热的感觉混着酥麻同时传来,他整个人力气仿佛被这种感觉给抽空了。睁开眼睛一看,映入鲍超眼帘的是富明阿那因为过于兴奋而狰狞扭曲的脸孔。鲍超低下头,见到富明阿双手紧握刀柄,而短刀的前半截已经从鲍超左肋下深深刺入了鲍超的身体。
  鲍超想大声喊,可没了气力。鲍超想用力推开富明阿,可没了力气。此时富明阿放开刀柄,把鲍超用力推开。一阵眩晕和天旋地转之中,鲍超觉得自己投入了一块软软的地面,而且向里面陷进去。一片黑暗中,鲍超的所有感觉都迅速消失了。
  看着羞辱了自己几个月的大仇人的倒栽葱的进入了粪坑,毫无挣扎的缓缓下沉。富明阿的脸上露出了发自肺腑的满足笑容。富明阿不想死,至少在他报了大仇之前不想死。在厕所刺杀鲍超是富明阿策划大半个月的事情。
  城外意外响起的炮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根本没人看到富明阿偷偷跑出来直奔鲍超所在的厕所。富明阿本来还担心自己打不过鲍超的亲兵,可鲍超的亲兵竟然主动离开了厕所。亲眼见到鲍超上厕所前喝的醉醺醺的模样,富明阿根本不担心厕所里面有诈,他直接冲进来。
  一切都如同上天安排好的一样,富明阿终于报了大仇。他本想多看看倒栽葱在旱厕粪池的里面的鲍超。不过人类求生的本能却在提醒富明阿,若是再看下去,等被人过来,富明阿就死定了。
  再次盯了一眼以倒栽葱体态浸在粪坑中的鲍超,富明阿向着厕所外跑去。
  进攻平壤是光复军而不是高丽君,几个月来光复军已经私下派人测量了大同江的水深,至于湘军上层现在糜烂的也打探的清楚。近海的薄皮铁甲舰正好能够到平壤,光复军就这么一路杀了过来。
  事情比想象的还顺利,湘军根本就没能组织起反击。在光复军的猛攻下,湘军的防线直接崩溃。部队轻松攻破城墙攻入了湘军盘踞的前王府。在一片混乱中,前王府里负隅顽抗的湘军很快就杀了个干净。
  部队发现了院子一个湘军高级军官胸口插了一把短刀,看样子应该是被人杀死的。令人奇怪的是,这名高级军官一身粪便,气味难闻。大家对此深感怪异,可因为那恶心的味道,谁也不想过于接近调查。
  在正堂中趟着的是曾国藩的尸体,他的右边太阳穴上有一个子弹打出的洞,从洞口附近黑乎乎的火药喷射痕迹来看,大概是自杀的。曾国藩尸体干干净净,直挺挺的躺在大厅中央,脸上带着一种解脱般的怪异微笑。


第270章 东北望(十一)
  大同江因河床深,又受黄海潮水影响,利于航运。发源于狼林山脉的慈江道,流程蜿蜒,穿平壤城而过后向南流在南浦市注入高丽湾。中国史书汉魏时代大同江称列水,隋唐时期称浿水,后长期成为中国与高丽的界河。
  湘军在高丽北部已经大杀了一圈,曾国藩的主力驻扎在平壤,其他部队分散在高丽东北角的各个城镇。这是外来军队的唯一选择,控制核心与周边节点,这才能在当地征集钱粮。
  光复军军纪绝不亚于红军,不过群众工作水平比红军来说要差些。虽然比不上红军,可光复军比这个世界其他军队那强到没边。攻克平壤之后,光复军把守住平壤,各支部队开始北上歼灭各地湘军残部。
  每到一处,部队都寻找当地懂得汉语的当地人,让这些人暂时承担起地方官职,说服当地人帮助光复军带路追击当地湘军,抓到湘军之后就拖到当地城镇公开处决。湘军在当地干了很多坏事,看到这帮人被杀,高丽当地百姓自然是欢欣鼓舞。
  光复军不仅对当地百姓秋毫无犯,部队军医还在能力范围之内行医治病,很短时间里面就让高丽北部对新中国观感发生了极大改变。
  光复军却没有撤出的意思,韦泽把这件事暂时撂下不管。北方司令部的阮希浩对韦泽的想法颇为意外,他本以为韦泽会要求部队继续扩大地盘,或者干脆就撤出高丽。没想到韦泽的选择居然是就这么保持现状。
  韦泽的回答非常傲慢,“保持现状意味着我们掌握着主动权,现在我们若是主动寻求达成目的解决问题,高丽人一定会给咱们摆谱。这时候哪里有精神头和这帮高丽人折腾。北上也好,移民关外也好。哪件事不比和高丽人闲扯淡来的重要。”
  阮希浩对此深以为然,他出身广西,亲自到了关外之前根本不知道地广人稀是个什么意思。关外广袤肥沃的黑土地就这么荒着,阮希浩眼都看直了。中国海军为了造舰还专门从关外买桦树,阮希浩曾经认为那两人合抱的桦树是极为罕见的。到关外视察之后他才知道,这种树在关外根本不算事。漫山遍野都是这等大树。他赞同地说道:“陛下,移民却不太好办啊。强行征发当地百姓我觉得百姓们也不肯答应。”
  韦泽对此早就有想法,他对阮希浩说道:“所以才要赶紧征兵。部队到了这些地方之后可以设置部队农场,大家退役之后愿意留在农场工作的,我们欢迎。如果他们愿意回老家带着老家缺地农民到关外生活的,我们会全力支持。强行征发的话,大家对未来一无所知,加上干部又吹的云天雾地,这中间落差那么大,群众若是没怨气才怪了。只有亲眼见过的人才知道这地方不错。”
  阮希浩连连点头,部队有纪律,让部队开到哪里部队就会开到哪里,这比强行征发地方上的群众更有效率。
  “铁路也得赶紧修,若是没有铁路,物资运输,部队运输可就太辛苦了。”韦泽叹道。
  阮希浩更是赞成,去年冬天他冒雪前去沈阳视察。生平第一次乘坐了狗拉雪橇。在很多时候韦泽的选择给人一种天马行空,却又极为高妙的感觉。例如在外来生物的引进上,韦泽早早就在海关上有所规定,严禁私人引进外来动植物。可不管是来自美国的小龙虾,或者是油棕,又或者是不远千里弄来的龙猫,都是以前闻所未闻的生物。大洋马更不用说。针对东北的则是韦泽弄来的“哈士奇”雪橇犬。
  第一次瞅见这些眼睛碧蓝,黑、白、棕、灰等毛色,体量中等的狗,阮希浩还很讶异,韦泽都督弄来这么多看的狼是要做啥?亲自乘坐着狗拉雪橇在雪原上飞驰起来之后,阮希浩恍然大悟。狗除了用来吃,用来看家护院之外居然还有这种用法。可不管什么样的狗都没有铁路来的有用。在关外这起码半人深的雪原上进行大量物资的运输,除了铁路别无他途。
  “我们的目标是和俄国人重申尼布楚条约的边界,我倒是真不是特别想在这个时候打仗,不过我估摸着,以俄国人的性子,不打一打是不行的。铁路修的越快,我们打的就越轻松。”韦泽讲述着自己的看法。
  “那我们是不是直接进军齐齐哈尔?”阮希浩问。黑龙江将军这都沉默了快一年了,此时沈阳以南基本肃清,也该继续向北大步推进了。
  “嗯,动手吧。韦泽说道。”
  黑龙江将军德英此时并不知道湘军覆灭,他已经是满清最后一支军队的指挥官。当然,德英也根本没把湘军这支汉人武装看成清军。满清同治皇帝、两宫太后、恭亲王奕欣联名的“圣旨”早就发到了德英这里,德英对手下的说法是“如果我等不降,粤匪就不敢杀害皇上和太后。哪怕是咱们只有齐齐哈尔,这让粤匪知道咱们大清没有灭亡。咱们若是投降了,大清可就真的完了,那时候粤匪定然会杀了皇上和太后。”
  黑龙江将军手下的人哪里有机会介入两大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黑龙江将军这“深谋远虑”的解释让他们觉得将军就是将军,能够把前因后果的弄得如此清楚。齐齐哈尔的那点部队也因此团结一致,更对自己肩负的重任有了全新的认知。
  可黑龙江将军德英却很是清楚,他的一切说辞都是建立在光复军不会进攻齐齐哈尔的基础之上。只要光复军挥军北上,齐齐哈尔城里面满打满算两三万人,绝对坚守不住。德英之所以不去投降,只是知道投降之后必死无疑。反正都是个死,与其送死不如等死。
  “将军,罗刹人又来了。”亲兵向德英禀告。
  “让他们进来。”德英命道。最近德英好像有了新的出路,北边的罗刹国人一直派遣使者劝说德英向罗刹国投降。并且许下诺言,假如德英投降,就封德英为罗刹贵族,黑龙江总督。罗刹人早就图谋黑龙江的土地,满清清楚的很。
  俄国使者进来之后笑嘻嘻的对德英说道:“将军阁下,却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们签约了呢?”
  看着俄国使者的笑容,德英冷笑道:“我怎么知道你们罗刹国会信守承诺。”
  听德英如此讨价还价,俄国代表得意地笑道:“将军阁下,我们反复和你讲,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如果你认同我们,等南边的中国军队打过来之后您又会被如何对待?我们支持您,而中国人却要杀您。我们在南京的大使可是告诉我们,南方的中国军队把俘虏满清的满清王爷和将军大臣都送到南京,统统吊死了。您如何能够相信他们会对您网开一面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