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66章

1852铁血中华-第366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德川幕府派人私下沟通的时候,中国代表酒酣耳热的时候,吐露了“真言”。他们就是要狠狠教训一下萨摩藩,琉球距离中国很远,而且中国方面正在与德川幕府探讨开辟贸易的条约。中国迟早会把在琉球的军队撤走,既然如此,就得把萨摩藩打到永远不敢再起了介入琉球的心思才行。
  这消息传到了德川幕府之后,德川家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中国真的准备收拾萨摩藩,忧的是中国这边也是铁了心要逼迫日本开放贸易。
  当然,中国代表们也没有只是傻乎乎的与德川幕府谈判,他们也挨家挨户的拜访京都的高官重臣,力求得到他们的支持。甚至有代表前去拜访了新撰组。
  新撰组是日本京城的守护力量,在池田屋事件中立下大功,是幕府绝对的支持者。中国使者带去的礼物很简单,是一批中国产的“白刀”。日本刀是从中国唐代的时候引进的唐样大刀上发展起来的。以那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细,日本把这种刀给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倭刀一直是中国非常欣赏的武器。
  此次作为礼物的刀都是半成品,也就是说只铸了刀身。那是软钢与硬钢轧制成的日本刀。刀柄、护手统统没有,更没有刀鞘,甚至没有开刃。这就是所谓的“白刀”。但是日本新撰组都是高手,见到了这些半成品,拎在手里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这些白刀的品质。他们虽然有些狐疑,却完全没有拒绝。
  等到半个月之后,等中国使者再去拜访的时候,这些刀已经变成了成品。使者的报告是,日本在制刀上的确有水平,这些日本刀不仅手工精巧,开刃之后的确做到了吹毛利刃的水平。在双方的交流中,新撰组的高手们了一刀切断十根草席卷成的柱子。
  好武的就送刀,爱财的就送贵重礼物。中国使者们耐心的联络着日本幕府的各个势力。最后在五月,幕府最终与中国进行了谈判。谈判中幕府提出了一个要求,“中国可以开放贸易,但是中国要支持幕府讨伐长州藩。这个支持必须是非常现实的支持。”
  中国代表听了这看似过份的要求,他微笑着说道:“除了卖武器给德川政府之外,我们还能出动正规军参与战争。贵方觉得这样可以么?”
  幕府的谈判人员听了这话之后都傻了眼,而中国代表继续说道:“只要你们肯借兵助剿,我们就不会坐视不理。这点还希望德川政府能够相信我们的诚意!”


第133章 帝国主义范儿(七)
  1866年5月4日,南京的接待厅,一群日本人恭恭敬敬的坐在沙发上,他们虽然都神色庄重,可额头冒汗,身体僵硬的表现,都证明了他们心中不安。
  “韦泽陛下到!”随着一声通报,日本人跟屁股上安了弹簧般从沙发上蹦起来。接着,一众穿着光复军65式军服的人员大踏步的走进了接待厅。此65式军服是1865式军服而不是1965式军服。但是除去100年的时间差距之外,其他的地方基本一致。那种草绿色的军服平易近人,最大限度的体现了官兵一致的原则。
  军服并不华丽,但是穿着军服的人却有着杀伐之气。居中的是韦泽,他的肩章有松柏叶,但是却没有象征军衔的星星。在原本该有星星的位置上是一枚国徽,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者,他所肩负的是这个国家。
  跟在韦泽身边的是军委副主席、政治部主任沈心,再靠后的则是秘书左宗棠。德川幕府派出的代表团原本就接到了安排,他们规规矩矩排成一队,一个个与韦泽握手。
  为首的是此次代表团的团长胜海舟,能够与中国的皇帝陛下握手,胜海舟已经激动的微微发抖。在日本看来,这种接待是无上的礼遇和光荣。
  握手完毕之后,韦泽挥手说道:“大家坐吧!”
  日本人退回沙发前面坐下,很明显,他们并不习惯这种谈话的方式。在日本的会议上,都是跪坐。舒舒服服的坐在沙发上,怎么都显得不够郑重。或者说,日本也根本没有沙发可坐。
  但是韦泽根本不在乎这点,简单的欢迎了日本代表团之后,韦泽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自然是中国认为幕府代表了日本的合法政府,所以中国愿意与幕府进行友好的交流。其次就是幕府自身有重大问题,如果幕府不能解决些攸关幕府生死存亡的难题,中国对未来的日本就只能静观其变了。最后,韦泽希望幕府代表团能够回到日本,把中国方面的建议带回去,并且在未来日本即便变化的局面下好好存活下去。
  这些话谈不上客气,但是非常实在。对韦泽来说,如果日本的幕府就这么继续下去,中国也没有理由为了幕府付出极为巨大的代价。别说1866年的中国,即便是1966年的美国,对南越投入了空前的支援,最后的结果照样是那些援助都打了水漂。韦泽不认同“哪怕是王八蛋,也是我们的王八蛋”的理念。他相信的是“哪怕是我们的王八蛋,王八蛋还是不值得信赖的王八蛋。”
  高级别的见面中其实很少涉及具体问题,大家谈论的都是理念性的问题。例如中国是不是支持幕府,支持幕府会支持到什么程度。把这些一说清,就定下了基调。
  作为代表团的头子胜海舟已经在之前的预备会议上大概知道了中国的态度,韦泽亲自出来敲定之后,他也就知道很多事情没办法再扭转。例如,中国方面要求幕府进行对内部进行改变,如果不能改变的话,中国就不会对日本做出全面支持。
  对于这个要求,胜海舟不仅没有生气,反倒是相当赞同的。胜海舟忠于幕府,但是倒幕的骨干坂本龙马、高杉晋作都曾经拜在他门下。而且胜海舟也曾经到过美国访问,忠于幕府是一回事,猛烈批判旧的用人制度又是另外一件事。因为见过先进的社会制度,他对旧制度的抨击非常猛烈,所以胜海舟被勒令“闭门思过”一年半。正好幕府派遣代表团前往中国,幕府里面那些欣赏胜海舟的人就让他带队。
  “皇帝陛下,却不知道您为何认为幕府无法坚持下去?”表示异议的是这个代表团的副团长小粟忠顺。小粟忠顺长期追随幕府大佬井伊直弼。井伊直弼近江彦根藩主、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他最著名的事迹是与美国签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赋予美国商人与海员治外法权,并开放港口。1860年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脸上有道伤疤的倒幕浪人暗杀之后,小粟忠顺就与倒幕派完全对立。作为幕府的绝对铁杆,小粟忠顺当然不想听到中国皇帝对幕府做出如此不吉利的预言。只是他的声音中有畏惧,毕竟面对的是中国的皇帝,小粟忠顺心中的压力之大难以言表。
  “因为德川幕府输不起,但是倒幕派输得起。”即便是有人反对韦泽也并不生气,他从容的解释道,“德川幕府此时作为日本传统的领导者,他必须每战必胜。哪怕是战争中出现了一点挫折,但是德川幕府必须得到最后的胜利。这就是德川幕府的输不起。而倒幕派本来就被认为比德川幕府弱,所以他们一输再输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第一次长州征伐战,长州藩的倒幕派即便遭到了重创,现在他们不照样重整旗鼓了么?可他们只要能够得到一次胜利,其他对幕府不满的大名们就会看到机会。他们会认为幕府并非不可战胜,只要他们加入到倒幕派的一边,至少不和幕府站在同一战线上,幕府就会遭到更多失败,直到被推翻。这就是日本的现状。”
  此次被派来的这帮代表团其实多数是年轻一代,以德川幕府的死气沉沉的模样,他们也不可能真的派遣大佬前来中国“参观”。当然,如果真的是一群日本大佬前来,韦泽所说的话就会有所不同。毕竟与老家伙们交涉和年轻人交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果然如同韦泽所料,这些年轻人当中的确有人能理解这话,例如胜海舟。也有人不能接受韦泽的说法,例如小粟忠顺。可这就不是韦泽要关心的问题,他要做的就是把事实给摆明。最近几个月中国方面也没有闲着,从各个渠道收集情报,由情报分析部门进行整理分析。最后交由韦泽做出判断,韦泽也只是在历史书上知道些明治维新的情况,这些具体的情报到了韦泽手上之后,他才发现幕府的覆灭可能远比韦泽以前想象的要高的多。
  最重要的问题是幕府在整个日本失去了民心,日本的确比满清开化的早,所以日本的有识之士未必真的就反对幕府,但是日本的有识之士中相当一批人都不认为幕府能够解决问题。这样的局面让韦泽第一个想起的就是1900年后的满清。平心而论,满清那时候的政策不能说没抓到要点,也不能说满清那时候的政策就真的没有道理。可归根结底,满清自己腐朽堕落的体制让所有人都对满清政府没有信心。大家都认为满清只是为了自己苟延残喘,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来应对当时的局面。
  所以武昌起义的规模并不大,纯粹军事上的影响也很有限,可转眼间风云变色,所有满清曾经的支柱都抛弃了满清。现在德川幕府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各个地方上的日本大名未必就认为长州藩一定能带领日本走进新时代,但是他们都相信德川幕府是一定不能带领日本走进新时代的。除非幕府能够展现出镇压一切反对力量的能力,否则的话那些地方大名有什么理由为德川幕府陪葬呢?
  日本的政治体制中,德川幕府可是各地大名的压迫者,而不是令这帮封建主们心悦诚服的领导者。
  这种会面也就是把大调定下来,接下来的事情由更低级别的外交人员负责。这也是一种常态,日本代表团亲自听了韦泽的定调之后,他们也就完全能确定中国的态度了。
  左宗棠跟着韦泽离开了会场,他若有所思地问道:“陛下,您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满清与德川幕府颇有些相似。”
  韦泽冷笑一声,“岂止是有些相似,他们是一模一样。只是中国比较大,经历的时间会长些。而且现在好歹有曾国藩与江忠源等人还在誓死效忠满清,拼命的撑下去。不过最新情报里面,捻军已经集结起来在河南与曾国藩死磕,就看这次谁先倒下。”
  左宗棠听完之后微微点头,最新消息中,西北的回乱彻底爆发。这是基于当地回汉之间深刻的经济矛盾,几百年积累下来的矛盾此时来了一次总爆发。太平天国当然有强烈的汉人的认同,西北的汉人也就团结在太平天国周围。所以从陕西向西,甘陕的刀客们团结在太平天国周围,为太平天国带路、效力,剿杀被打散的敌人。残酷的战斗让太平天国完全无力顾及其他地区的战事。
  在这个当口,光复军巧妙的利用了逃到自己地盘上的捻军家人,让捻军女首领温悦薇带去了涡阳当地人被湘军屠尽的消息。捻军随即开始向河南集结,以湘军与淮军为目标发动了进攻。如果捻军获胜,那满清就完蛋了。如果湘军与淮军获胜,那满清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一段。
  左宗棠隐隐约约感觉到了韦泽希望战乱继续蔓延下去的想法,不过他也没有敢往深里问。以左宗棠的聪明,他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很不祥的味道。太平军与捻军无疑是韦泽手里的两把刀,一把刀清洗西北,另外一把刀与满清结下了深仇大恨。对于满清的报复绝不会是轻描淡写。
  这才是左宗棠逐渐习惯的韦泽,一个强大、理智、冷酷无情的君主。


第134章 帝国主义范儿(八)
  “若是幕府倒台,新上来的日本政府会对中国有什么不利的行动么?”在常委会议上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日本一直不是中国的藩属,中国也没有征服过日本。缺乏了历史因素,让光复党的这些干部们确定干涉日本革命的行动,的确需要思维跨度很大,或者需要一个能够说服他们的理由。
  韦泽也没办法拿出一个能让同志们理解的理由来。在21世纪的时候有一个网路上的笑话“一亿皇民,三十万平方公里国土,竟然生生被逼成了一个‘精致小国’!TG,你不是人!你不是人!”
  的确,以21世纪的日本拥有的国土面积、人口,工业实力,放到欧洲,甚至美洲,都绝对是一等一的强国。甚至是1866年的日本,也有绝对不低于4000万的人口,这年头的美国也不过是不到8000万人口而已。可是偏偏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它不得不成为一个“小国”。这实在是有点造化弄人的意思。
  只是日本没办法把国土搬走,中国崛起之后,远东的日本注定当这么一个“小国”。日本一旦完成明治维新,他们面临的是与强大中国竞争的事实。中国自己这么大块头,如此众多的人口。工业化之后只可能需要更多资源,更大的市场。日本指望如同历史上那样从中国得到发展的资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