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16章

1852铁血中华-第316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样的疑问,左志丹笑道:“就法国佬的那个操行,他们是一定会要求越南割地的,只要越南人答应了向法国人割地,我们就出兵把那块地拿下来。那时候还省了不少口舌。越南人不是问题,法国人才是问题呢!”
  这个解决方案让外交部的同志们恍然大悟,的确,反正是割地,越南把土地割给中国,远比割给法国要来的轻松。毕竟法国人这是第一次进攻越南,而中国历史上进攻越南的次数实在是不要太多。越南人对中国更有警戒心,这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事情。
  不理解越南人想法的同志也不是没有,但是外交部没资格决定对外战争,即便是放了狠话也没用。所以这件事就由左志丹向韦泽汇报。
  而左志丹去见韦泽的时候却被告知先等等,韦泽正在约谈官员。左志丹老老实实的等在接待室,他心中叹道,韦泽是越来越忙了。
  韦泽的确非常忙,他越谈的是财政部的王明山。这个年轻人以固执的个性在财政部相当有名。最著名的一件事乃是1861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军队试图建立一支能够保护暹罗大米贸易线的舰队,而财政预算已经用光,所以王明山公开表示反对。当时的财政部长李维斯正要调去湖南当省长,所以财政部心思都在谁能继任财政部长这个职位上,敢出来公开反对军队的人基本没有,而王明山格外的醒目起来。
  因为王明山的反对,而财政部也乐的有人出来顶缸,导致最后特别拨款并没有通过。军队对王明山这小屁孩子印象极坏,所谓恶名传千里。王明山算是“红了”,因为几名参谋部高级将领公开的狠话,让他几乎成了1861年的年度人物。连韦泽都知道了这位顽固份子的大名。
  “王明山同志,你对土改的态度好像是非常支持的?”韦泽问道。
  面对韦泽,王明山明显是有些畏惧,所以他很谨慎地答道:“是的。从财政角度来看,没土改就没有稳定的税收。没有稳定税收,就很难制作更有效的财政预算。”
  “如果我让你去负责土改问题的话,你能坚持原则么?”韦泽继续问道。
  “我一定会坚持原则。”王明山答道。表完了态之后,王明山忍不住露了怯,“都督,您让我去哪里搞土改?”
  韦泽答道:“我想让你回安庆。淮南的土改必须强力推动,这件事若是说犹犹豫豫,那是断然办不好的。只有快刀斩乱麻的推动,让淮南的群众能够分到地,能够有地种,这才能让淮北的百姓知道我们光复军和满清到底有什么不同。当然了,淮南土改阻力很大,不同的同志肯定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我觉得必须有同志站在、土改、税收这样的立场上来。王明山同志你很出名,我听说过你敢和总参谋部叫板。所以我想问问你愿意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听韦泽提起那件事,王明山更是有点怕了,他低声问道:“都督,您生我的气了么?”
  “王明山同志!你是不是在干工作啊?!”韦泽不高兴的问道。
  王明山立刻解释道:“都督,我……我当时也没办法啊!”王明山解释道,“财政部就那么多预算,都已经花完了。新的财政部长也没上任,让我去同意增加预算,我怎么敢同意呢?”
  “那就是说,你在干工作了!”韦泽追问道。
  “是啊!我就是公事公办啊!”王明山赶紧答道。
  “那不就行了!你干工作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韦泽很不高兴地答道。他之所以对王明山有好感,就是因为有人敢坚守职务,不推脱。韦泽不能公开批评军委的一些做法,那是因为韦泽本人领导军委工作,他也不能态度过于强硬的推动一些事情。制度建设上,一定的碰撞是必须的,韦泽自己什么都管,那结果会非常不好。所以有坚持自己部门制度的人,在有些人看来是在降低制度的效率,但是从整体上看,争执多了,一部分比较扯淡的要求也能很有效的化解。
  例如,确保与暹罗大米贸易线的预案,恰恰能够和在越南获得土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如果一开始就通过了,那后面的追加会非常麻烦。就韦泽的国企经验,追加预案其实比建立新的预算更没效率。
  王明山完全没有韦泽这样的认知高度,他原本对自己触了霉头的事情也挺担心的。得罪了军委的大佬,那下场一般不会太好。毕竟财政部里面相当一部分都是后勤部门出身的同志,而王明山在部队里面混的其实不是很好。
  现在他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不识趣”,反倒能够得到韦泽的欣赏,这倒是意外之喜。所以王明山立刻顺着韦泽的话表了态度,“我一定会把组织上安排的工作干好!”
  “很好,那你准备一下就去庐州。在那里,沈心同志和雷虎同志会和你进行工作交接!”韦泽把工作布置下去了。
  送王明山出门的时候,韦泽说道:“王明山同志,组织上怎么安排的,你就怎么做。有问题,可以向上级部门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部门的答复之后,就继续工作。你不要自作主张,也不要害怕!”
  送走了王明山,韦泽接见了左志丹。左志丹介绍了情况之后说道:“都督,越南这边好像很不识趣啊!”
  韦泽笑道:“满清都让英国打进了京城,越南有什么不识趣的。他们难道还能靠自己打败法国人么?最后不过是割地给法国或者割地给咱们,咱们等得起。万里迢迢的在越南打仗,法国人等不起,这件事情就让法国佬帮咱们去推动吧。”
  左志丹连连点头,“那咱们就先等着。”
  韦泽冷笑着说道:“假如安南方面真的割地给法国,咱们从法国佬手里面夺取土地的时候,如果越南方面肯参与的话,可以划一些法国佬从越南抢走的土地给他们。当然,作为交换,我们可以要求全部宏基煤矿的开采权。做事情不要做的那么绝。”
  “明白!”左志丹用力点点头。事情做的太绝,从长远来看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第61章 相残(十七)
  王明山买了些礼物前去了拜访自己准岳父的时候有些踌躇,他不知道怎么向岳父讲自己到底该怎么说前去淮南的事情。
  周正涛很热情的把自己的准姑爷迎进了门里,王明山未来的十三岁的小姨子蹦蹦跳跳跑出来,她上来就拽住王明山,“王哥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看戏啊!”
  “哦。明天周末,我们明天去好不好?”王明山很喜欢这个小丫头,她总是能让王明山想起他自家的妹妹。虽然不是一个母亲所生,但是王明山的妹妹也总是这么亲热的缠着王明山,这是王明山在家里面唯一能够感觉到家庭欢乐的亲人了。
  “看什么看?你作业做完了么?你总是说要靠高中,不好好做功课行么?”王明山的准岳父周正涛呵斥着女儿。
  “阿爹,我作业都做完了啊!”小丫头对他父亲也没什么畏惧,撒娇的嚷嚷道。
  王明山忍不住站在自己准岳父这边说话了,“课得上好啊。当个女先生,或者当个女医生,这都得考试通过呢!学习不好那可不行!”
  这年头教师与医生都是女性们比较向往的工作,除了这两项职业的社会地位被普遍被认同之外,这两项职业还是“吃皇粮”的,待遇非常稳定。以前光复都督府还没有被完全认同,不少人觉得投奔光复都督府有从匪的味道。现在广东地方上能吃上皇粮,那可是被极度认同的职业。
  小丫头的志向却明显给高,她嚷道:“我不要当女先生,我也不要当医生。我要和王哥哥一样当官!”
  这么有追求的职业愿景让王明山忍不住哈哈笑起来,他拍了拍小丫头的肩膀,“那你可得更加好好学习才行。”
  光复都督府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公务员考试录取率是三十取一,绝不是那么轻松就能考上的。
  “那我们明天去看什么戏?”小丫头追问王明山。
  “你想看什么呢?”王明山问。现在已经不再是粤剧一统天下的时候了,新的“文明戏”也就是话剧,舞台剧越来越多。
  “我们老师说有一出叫《出门看看》的戏很好,学校里面的戏剧社也要我们自己演。我们去看那个吧!我想去演。”小丫头嚷嚷着。
  王明山听了这出戏,忍不住看了看他准岳父周正涛。光复军“打破陋习”,女性们要出来工作,反对禁止女性“抛头露面”的行径。在诸多戏剧中,那出《出门看看》就是和这个有关的。讲的是某家小姐上学,结果这家的男主人强烈反对。在辩驳中,光复军的这边就讲,如果女孩子自己不爱出门,我们也不能强行把女孩子没事出来走走。但是,女孩子必须出来学习,必须出来工作。谁若是阻止,那光复军就绝对不会答应。
  而这位周正涛是名秀才,本人倒也挺主动的投奔了光复军,在1856年底以临时工身份混进了光复军。但是出来投奔光复军却不等于就完全支持光复军所有的政策,周正涛本人甚至反对过女性出来工作的,后来还被光复都督府的文化教育部门专门约谈。这位秀才讲道理实在是讲不过光复军的干部,而且光复军干部一句“你到底要不要听从政府安排”,才算是逼得这位秀才举手投降。拿出《出来走走》里面的负面人物,据说就有周正涛的某些言辞。
  周正涛在家当然不肯提这件事情,不过他闺女这么无心之言,让王明山觉得他这位老岳父只怕要发作。果然,周正涛板起脸和呵斥道:“我今天检查你功课,若是没背会,那定然不会让你出门去。现在还不去给我背书!”
  被老爹这么呵斥,小丫头乖乖的跑去后屋。
  周正涛叹口气,“明山,政府就这么纵容这帮娃娃,以后她们还不得翻天么?”
  “男女平等可是政府的基本国策,您可千万别说这样的话。”王明山连忙劝道。虽然嘴里这么说,王明山心里面倒也有点认同他准岳父的观点。
  现在光复都督府进入了一个结婚的高潮期,大批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岁的男性干部们都开始结婚。王明山也二十多岁,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少。不过介绍了几个对象,王明山都不是很满意。
  光复都督府的政府公务员条例要求很多,不过真正起作用的是“明三条”与“暗三条”。明三条是,除了在1857年前已经加入光复军的人员之外,直系亲属在满清当文官的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拒绝给家族女性放脚的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本人吸食大烟的,不得报考公务员。
  因为投靠的早,周正涛倒也成功的成了一名办事员。只是身为秀才,周正涛的三个女儿都裹脚,虽然在政策下达之后,他也给女儿放脚,但是这依旧是一种劣迹。
  光复军对裹脚的打击极为强硬,大标语写的清清楚楚,裹脚是落后,是野蛮,是不人道。这些年光复军推行了光复军家属教育法,大批光复军家属们接受了教育之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政府部门三定之后明显是僧多粥少,于是这就分了“先进”与“落后”。普通百姓们其实裹脚的少,而光复军这种泥腿子出身的军队,绝不缺乏天足的成员。曾经裹脚的女性们自然受到了很大影响。
  王明山不喜欢那帮只读了几年书就出来工作的女性。政府不少人看不上周正涛的出身,王明山身为安庆读书人出身的家庭,他对周家小姐这等读书人家是非常青睐的。只是传统的读书人自然有读书人的习惯,媒妁之约的流程必须走。双方原本就商量准备结婚了,现在王明山要去淮南工作,这件事很可能就要延后。虽然王明山很希望能够提前结婚,但是就他准岳父的这个做派,王明山本人还是颇为担心不会接受通过的。
  听王明山说了这件事,周正涛喜道:“明山你这就要外放了,是好事啊!你可得好好做才行。再说你回安庆老家,正好把事情给你家说了,我觉得双方父母总得见见面才行!”
  听他岳父这么一说,王明山就知道想提前结婚的可能是没有了。而且他岳父真的管的很严,估计临走前见见周家小姐的可能也泡汤了。
  王明山叹口气,“我知道了。”
  事情果然如同王明山所料,当他乘上去庐州的轮船,也没能见到未婚妻一面。抱着自利的心情,王明山感叹道:“这社会不改是不行的啊!”


第62章 相残(十八)
  轮船从广州出发,走海路进入长江。换船进入巢湖,接着从巢湖入口换小船直奔庐州。王明山的计划中,这一路上是要好好看看书。计划挺好,可一路上王明山等同志们除了吃、睡、看风景,剩下时间就是吹牛,打牌。
  头几天的时候,王明山还有点觉得自己未免太浪荡了。几天之后,他干脆“放弃了治疗”,什么都不管的任自己整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