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12章

1852铁血中华-第312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此时,只要不是想打仗想昏了头的人,都能看出来,太平军同样没有打仗的心思。韦泽已经再次派人通告洪秀全,如果洪秀全肯去陕西,光复军不仅让开大路,还会派兵给他们开道,甚至会提供给他们一定的粮食与武器的援助。
  讨论了湘军与淮军的撤退之后,雷虎自然而然的谈起了天京城的太平天国,他问道:“洪秀全真的会撤么?”
  从光复军的角度来看,对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光复军是给政策给出路的。不过从洪秀全的角度来看,他绝不会认为自己被优待了。现在太平天国还有三十万军队。里面真正能战,能够实施远征的顶多十万。而且千里迢迢的进军西北,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当年韦泽也不是不能进军西北,但是韦泽还是选择打回太平军杀出来的两广。光复军尚且不敢挑战的远征,洪秀全就真的敢挑战么?所有人都不敢回答。
  而此时的天京城中,洪天王在朝堂之上信誓旦旦的向文武们表示,“天父会派遣天兵天将前来诛杀韦泽,守住天京城!”
  洪教主不是第一次这样跳大神般的表演,而且太平天国的文武们中也没人真的信这个。听着洪教主的声嘶力竭的吆喝,张应宸心中忍不住想,杨秀清是天父附身,韦泽是杨秀清的部下。所以“天父”的确派遣了天兵天将到天京城来。洪秀全杀了“天父杨秀清”之后,天父怎么可能就认了?怎么也得复仇吧。
  但是张应宸也只能自己这么想想,而且想的时候还得压制住大笑的冲动,这让张应宸觉得很辛苦。所以张应宸先把这个合理的想象抛诸脑后,他考虑起更加现实的问题,“林凤祥有没有把事情安排好呢?”
  就在张应宸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外面突然进来了人禀报,“天王,有请王派来的兄弟!”
  “啊?”朝堂之内所有人都愣住了。请王李开芳防守庐州,庐州失陷之后就没了消息。半年后突然有了请王李开芳派来的人,这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洪秀全也是愣住了,他想了片刻,命道:“带进来!”
  进来的是李守一,不少人都对他有印象。李守一乃是李开芳部下的一名军帅。见到了洪秀全,李守一立刻跪下,“天王,请王带兵前往陕西,此时已经进入了陕西地界。我们沿途见到清妖没什么人马,所以请王派我回来向天王禀报,还望天王能够派兵接应。”
  文武们听完之后立刻觉得这话不靠谱,这时机也未免太扯淡了。可就是这么扯淡的话,硬是没人出来反对。甚至连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只是眨巴着眼睛,喉头上下蠕动。明显话到了嘴边上,却硬是憋住了不吭声。
  张应宸心里面提心吊胆的。林凤祥、李秀成、杨辅清、陈玉成,还有在扬州的吉文元、曾立昌已经开过会议。大家都认为此时不能在天京城等死了。如果韦泽能够兑现诺言,给太平天国大量支持的话,去西北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操作办法未免太离谱了吧。派这么一个人跑来禀报听着就不靠谱的消息,天王又不是三岁的小孩,能被如此欺骗的。
  可李守一说完之后,竟然拿出了一封奏章,洪秀全接过来看了一阵,特别是对盖着印章的部分仔细的看了又看。他名女官拿了请王的印章前来对比,最后竟然没有立刻说李守一在说瞎话。
  看到这局面,张应宸大惊,难道这是真的么?请王没有战死,而是跑去了西北不成?


第54章 相残(十)
  “林大哥,这李守一是谁派来的?”李秀成的神色和语气里面都是浓厚的怀疑。
  此时太平天国将领们齐聚一堂,经常召开私下的小会。没人对洪天王还有什么幻想,在存亡生死的关头,这些将领们终于团结起来决定天国未来命运的大事。
  林凤祥无疑是首领,所以在说服天王离开天京城的事情,大家都支持林凤祥动手,大家敲边鼓。不过请王派李守一这件事,大家觉得林凤祥搞的未免有些太离谱。李秀成问完,大伙的视线都落在了林凤祥脸上。
  “李守一不是我派的。”林凤祥立刻答道。
  与会的几位王爷和林凤祥算是同谋,林凤祥这么说,他们就只能这么相信。毕竟林凤祥没有必要在这等事情上说瞎话,更不用说这瞎话未免说的太过离谱。
  “会不会是清妖派来的人?”陈玉成与林凤祥走的最近,他也最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辅清不认同陈玉成的看法,他说道:“清妖现在最想的是我们和齐王打个你死我活,让咱们去西北有何好处?”
  这么一讲,众人立刻就把满清那边的可能性给排除掉了。作为这个提案的最大得益者,齐王韦泽的嫌疑就变大了不少。不过韦泽是幕后主谋的看法又遭到了陈玉成的质疑,“齐王会拿出这么糟糕的办法不成?”
  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以韦泽的能干,当然能想出更有效的办法。弄出这么拙劣的戏码,让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掉大牙么?
  其实如果这个李守一真的能说服天王洪秀全,那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过这件事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洪秀全就这么离开了天京城,那说明背后会有大文章。可李守一现在被洪秀全给叫进了宫里头。大家想找李守一来质问都办不到。
  林凤祥皱着眉头慢慢地说道:“也可能是天京城里面其他人弄出的这件事。”
  众将听了都是一愣,接着大伙就连连点头。的确,眼下局面谁都能看清楚,太平天国如果不立刻天京城就是死路一条。只是众将认为他们才能唯一推动太平天国变化的力量,所以大家完全没想到在天国里面有其他人也在努力推动这件事。
  “会是谁?”陈玉成立刻问道。
  “这我就不清楚了”林凤祥答道:“天国的确得靠咱们才行,不过也不能小看别人啊。”
  一众文官的名字在大伙脑海中盘旋着,只是没有证据,每个人看着都有嫌疑,每个人都没有嫌疑。而林凤祥说道:“诸位兄弟,现在也不用再想这些有的没有的,咱们当务之急是一定要先把总参谋部建起来,把军队给理顺。如果部队没有理顺,咱们远征西北得死多少人?现在齐王不会对咱们动手,如果真的动手了,咱们就是个死。所以大伙真的不要再拖下去了!”
  提到这个话题,大伙的目光都落在了李秀成身上。太平军的整编其实已经开始了,除了张应宸的御林军之外,林凤祥、陈玉成、杨辅清、韦俊,这四支部队或快或慢的都开始了整合。而李秀成、李世贤两兄弟的部队一直在外面单独作战,从来没有过与大家整合的迹象。所以众将都等着李秀成给出明确答复。
  李秀成几个月前回到天京城就开始吆喝要统一军令,此时面对众将的质询,李秀成再没了不久前的那股子急迫,他语气推诿地说道:“林大哥,此事却不用那么急么。我会先在我的兵里面这么搞,却不用那么着急的就与其他兄弟们的部下一起整编。”
  听了李秀成的推诿,林凤祥也没有逼着李秀成立刻下决定。倒是陈玉成那秀丽的脸庞上满是嘲讽的表情。看到了陈玉成的嘲讽表情,李秀成脸上也满是无奈,因为林凤祥提出的整编实在是大大超出了李秀成的想象之外。
  最初的时候,李秀成以为总参谋部制度就是多找一群幕僚,让这群幕僚各司其职,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
  这种体制其实对太平天国并不陌生,太平天国很早就有类似的部门。李秀成很容易就在自己的部队里面组建起了幕僚制度,效果么貌似很不怎样么,但是李秀成觉得只是自己的幕僚们水平有限而已。假以时日,他们肯定能够有上佳表现。
  而这一个月来,李秀成亲自看到了林凤祥、陈玉成、韦俊这三支部队的整编。那过程可是把李秀成给吓坏了。
  三支部队里面都有自己的参谋部,现在这三支部队首先组建了筹备组。由筹备组选出了作战训练部门,对所有进行了训练与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就加入新组建的部队。从圣兵向上,层层都有考核机制。每一名军官,每一名参谋都是通过了各种考试之后选拔出来的。
  自太平军创立开始,其实师帅就不是很值钱的,手下有百十号人马就敢成为师帅,甚至是军帅。按照太平天国的军制,一师计二千六百三十人;五师设军,全军共计一万五千一百五十六人。以旗帜、号衣、腰牌等表明番号。林凤祥、陈玉成、韦俊整编之后,所有部队全部齐装满员,五万多人编成了三个军,以及一支负责后勤运输的部队。
  新的部队里头,林凤祥出任总参谋长,陈玉成、韦俊等人在这支部队的总参谋部里面出任各种要害职务。这等变化还不能让李秀成感到震惊,真正令李秀成感到震惊的是林凤祥对一部分不接受总参谋部制度的军官的处置。
  这些军官们现在“身居高位”,让他们放弃检点、军帅这等烂大街的名号,再去当个两司马,旅帅,这些人坚决不接受。还有些军官门倒不是不接受在新部队里头当一个军官,但是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再也不能当草头王了。对这些军官,还有依附于这些军官的士兵,林凤祥等人毫不客气的把他们从部队里头给驱逐出去,安排他们到天京城驻扎。
  当然,李秀成参观过新部队。只见这些部队的精气神和其他太平军的部队完全不同,一定要形容的话,这支部队看起来与李秀成印象中韦泽的部下颇为相似。
  即便是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李秀成依旧不肯答应按照林凤祥提出的方案建立总参谋部制度。李秀成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好坏,更知道林凤祥采取的整编模式是正确的。而且林凤祥一点都没有藏私,他总参谋部制度的核心理念向李秀成说的明白。
  兵为将有乃是封建军队的特点,这首先就是上层为了平衡下面权力的手段在里面。一个大军头下面是很多并行的小军头,不仅小军头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大军头甚至都不能侵犯小军头的利益,如果大军头开始吞并小军头的兵力,那将引发整个小军头们的集体反对。
  大军头真正能够指挥的动的,是他自己的直属部队,也就是亲兵。为了让直属亲兵部队更有凝聚力,更加齐心,这些直属亲兵部队就得给与更高的待遇。当然高待遇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限于财力,直属亲兵部队的规模无法弄得很大。
  而总参谋部制度里面,军权、财权、人事权,统统在总参谋部手中,连参谋们甚至都不是固定的,总参谋部制度中的人员调动机制,军官在指挥官与参谋之间来回调动,实现了对不同岗位的体会。总参谋部体制下的每一个人都不拥有私人武装,更没有源自私人的特权,每个人都只是总参谋部这个制度下的一份子。
  林凤祥没有藏私,他把这些说明的非常透彻。光这一条就让李秀成吓坏了,林凤祥讲出了李秀成这些年统御部队的核心要点,更重要的是,有些要点李秀成只是本能的去做了,却没想到林凤祥除了指出这种做法之外,甚至把这些做法的内在原因都给讲出来。
  林凤祥很早之前就开始模仿韦泽的总参谋部制度,据林凤祥所说,他也是最近一年多才明白了总参谋部的真意所在。这些真正核心的内容林凤祥他们根本不知道,在韦泽把总参谋部制度改城党委负责制的时候,一些出于理念或者别的一些因素的人选择了离开,离开的一部分人跑到了林凤祥这里。自此,林凤祥才知道了光复军总参谋部的真正营运理念,以及营运方法。
  有几年照猫画虎的基础,又得到了真传,林凤祥他们实施整编的时候还遭到了近半军官的反对。而林凤祥、陈玉成他们手段极为强硬。反对者与反对者的支持者统统送去天京城护卫天王。天王洪秀全曾经给陈玉成两个重要将领封王,这两个人立刻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尝试着与陈玉成“平起平坐”,陈玉成付出了驱逐将近四分之一人马的代价,把这两个“祸害”和他们的部下统统送去天京城,让他们听候天王调遣。
  李秀成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若是他也搞起总参谋部来。他手下那“二十万”大军能省下五万么?而且剩下的那些人会是精锐么?李秀成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林大哥,整编的事情还是再等等吧。小弟我会尽快,会尽快!”李秀成最后只能对林凤祥这么说道。


第55章 相残(十一)
  “总参谋长,您找我!”林绍璋对林凤祥举手敬礼。他是林凤祥的弟弟,现在出任后勤部副部长,管理军工生产部门。林绍璋喜欢西学,精通绘图、机械,炮兵测绘,不过并非大将之才,所以在军工部门干的风生水起的。
  林凤祥给他弟弟的任务相当机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