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91章

1852铁血中华-第291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4章 杀戮的理由(三)
  湖南,长沙,巡抚衙门大门口。
  一众穿长衫的人齐齐跪在门口,先是放声大哭,然后这帮人操着湘南口音喊道:“大人,还请大人出兵帮我们夺回土地哇!”
  这么多穿长袍的人在巡抚衙门门口大哭,倒真的是非常罕见。路上那些穿短衣的百姓们偷偷侧目窥视,却不敢在这里多停。每隔一段,长沙城都会神秘的出现一批张贴出来的告示。每出现这么一批告示,长沙官府都会大肆搜索。有没有抓到正主,长沙百姓也不知道。从百姓的角度来看,告示不断出现,就证明没有抓对人。只是官府抓人从来不分青红皂白,百姓们都是避之则吉。
  前一段又出现了大批的告示,官府立刻跟疯狗一样到处抓人。没想到现在突然出现了一群穿长衫的人在巡抚衙门外头哭号,即便是短衣百姓们不敢围拢,却也忍不住行走的时候偷偷看。
  湖南巡抚毛鸿宾在衙门里头早就知道了消息。最近半个月来,好多光复军控制区域内的地主士绅逃到了长沙,他们到了长沙之后都在哀求官府出兵打回湖南南部,帮助他们夺回土地。毛鸿宾一调查,才知道光复军在湖南南部实施了土改,所有土地归公,再由光复军分给地方上的百姓耕种。
  据地主们所言,那些地方上的刁民们鬼迷心窍,他们不说对抗外来的光复军,反倒是不管世世代代同住一村同住一乡的情义,对着地主下手了。失了土地之后,地主士绅们只能背井离乡跑来长沙,求官府出兵帮地主们夺回土地。
  毛鸿宾当然不肯出兵。光复军攻克永兴之后,掌握了水路,大可顺流而下直扑衡阳。衡阳若是失守,长沙也保不住。现在整个湖南的湘军总数不足六万,守城尚且不足,哪里有兵力去夺回湖南南部。这帮湖南南部的地主士绅素来不肯交粮纳税,现在被剥夺了土地之后反倒是跑来哀求官军出动。在毛大人心中,光复军最可恨,这些地主士绅则是最可恶。
  “大人,士绅们跪在外头大哭起来。”有人前来禀报。
  “不用理他们。”毛鸿宾冷冰冰地说道。
  接下来的三天里头,士绅们每天都到巡抚衙门门口跪着哭诉,毛鸿宾大门每天都不见他们。不管是何等官员前来游说,毛鸿宾都不理不睬。
  到了第四天,岳麓书院的一些先生们求见毛鸿宾。毛鸿宾命人把这些读书人带进客厅。岳麓书院是湖南最大的书院,同样是湖南读书人最希望能够去读书的地方。太平天国攻打长沙的时候,洪秀全派人烧了岳麓书院。曾国藩以这个事情为由头号召湖南读书人起来支持曾国藩,消灭太平天国。
  各地湖南读书人得到的消息中,岳麓书院被毁的一塌糊涂。这时代交通不便,接到了曾国藩的书信之后,愤怒的湖南读书人立刻支持了曾国藩。等到打跑了太平天国,不少满心悲愤的读书人跑来长沙准备重修岳麓书院。大伙这才发现,书院只被损毁了一小部分。真正能称得上损毁的,只有孔子像都被砸了。
  没多久,岳麓书院重新开门。只是大批的文人从军,大儒们又不好没事找事,跑去岳麓书院显摆,所以这里聚集的都是些不肯当兵,又想借着岳麓书院的名头成为“意见领袖”的人物。
  他们来见毛鸿宾的目的自然是要给地主士绅撑腰,希望官府能够出兵帮着地主是什么夺回土地。毛鸿宾大人早就知道这帮文人的德行,对他们会说什么也心理有数。听完这帮民意代表的意见,毛鸿宾答道:“现在若是出兵,没有五万兵可是不行的。派出去五万兵马,整个长沙连守备的兵都没有。既然诸位有如此心意,不如投笔从戎,加入湘军。等打下湘南,诸位也能立下大功,封妻荫子。”
  听到毛鸿宾建议他们从军,这帮读书人登时就傻了眼。他们也有所准备,对毛鸿宾巡抚有可能的“推脱”之词想好了应对。却没想到毛鸿宾巡抚不推脱,而是直接要读书人当兵。若是肯当兵的读书人早就出去当兵了,留在岳麓书院的这帮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到现在为止,他们接到了太多从军的读书人被杀的消息。
  尤其抚州战役与三河之战,湘军精锐总共被歼灭了一万多人。整个湖南上万家都挂孝招魂,那样的惨状把这帮读书人给吓傻了。一听说要让他们从军,读书人立刻统统闭上了嘴。
  毛鸿宾没有放过这帮人的意思,他冷冷地说道:“那些士绅若是真心想夺回土地,何不从军?无人投军,官府哪里有兵打仗?他们跪在衙门前哀求,看着可怜,其实不过是想威逼官府。我不与他们计较,只是觉得他们可怜。若是真的计较起来,这帮人就得下狱了。你等出去之后,就与他们说清楚,要么从军,要么散了。再这么堵下去,别怪国法无情。”
  这番话明显起了作用,书生们被“送出”巡抚衙门没多久,地主士绅们就散了。最后的结果也让毛鸿宾很失望,他本以为这帮地主士绅中会有人愤而从军,却没想到没有一人这么做。
  湖南省委书记沈心很快就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自打攻入湖南之后,光复军在湖南的情报网就愈发壮大起来。虽然不知道巡抚衙门里头具体发生了什么,不过湖南巡抚毛鸿宾不肯出兵的消息却是能够收集到。
  此时光复军在控制区内开始了土改,湖南是茶乡,山地也多,种地不太适合,种茶树,种桑树倒是很方便。这等贫困山区人力非常便宜,不仅是分土地,更要取消以前农民欠下地主的所有债务。分了土地,取消了债务,地方上的群众对光复军是感恩戴德,衷心拥护。而地主们则是咬牙切齿,试图报复。
  这时候沈心并没有立刻采取杀戮的手段,他向中央申请在湖南组建第八军。很快,中央同意了沈心的建议,不仅给了湖南军区第八军的番号,还给了湖南第九军的番号。沈心派下去的工作组立刻开始在湖南各地征兵。
  部队每到一个村落,就埋锅造饭,大米,腊肉,各种罐头一摆,玻璃瓶装的烈酒倒上,先是用村民一通吃喝,接着就是拉家常,告诉百姓,想保住当下的日子,没人当兵打仗可不行。至于打仗的对象,工作组也没有丝毫讳言,要打湘军,要打地主,要打那帮只懂得替地主说话的读书人。
  百姓们非常实在,一听说光复军要打击的对象,大伙立刻认同了光复军的意见。而且得知从军者的家里可以立刻得到一石大米,这从军的意愿更加高起来。山里头家庭的孩子都很多,很短时间里头就有五万人从军。
  工作队里头还有不少女性士兵,这些女兵们穿着帅气的军服,地位与男性没什么分别。一看在军队里头就不是受欺负的。男性从军给一石大米,女孩子从军给两石大米。一些家里头女孩多的家庭终于向现实屈服了,而这等示范作用起到的效果超出了部队的想象,很多山里头的小姑娘们偷偷跑来请求从军。她们请求从军的理由不多,最集中的理由是“她们不想嫁人”。


第25章 杀戮的理由(四)
  “都督,现在大家都在争夺番号,为何你只给湖南那边两个军的番号,其他的番号都被卡住了?”军委对此很是不解,所以在军委会议上正式询问起韦泽来。
  韦泽答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北伐已经正式开始了。”
  “什么?”军委大部分人都傻了眼。没有任何动员,甚至没有商讨,北伐这等大事居然就开始了。为何韦泽没有向大伙讲过,是韦泽不信任大伙了,还是韦泽想对军委做些什么?
  不管军委的同志是如何的震惊,韦泽倒是一副很平静的模样,“宣传土改的时候我倒是没想那么多。不过在土改的宣传,以及实际执行的过程里头,有些事情就很有趣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琼州已经完成了全面土改,雷州半岛也完成了全面的土改。如果全天下都完成了土改,那说明我们已经完完全全的拿下了天下。这种由南向北的趋势,让我觉得就是一场北伐。”
  听韦泽解释完,众人都一脸如释重负的模样。“都督,你不要这么开玩笑。”也有同志抱怨着。
  韦泽就跟没听到大伙的抱怨般,继续从容说道:“我不想按照以前的总参谋部制度建立新部队,而是想以军委负责制的模式建立新部队。所以我不会给其他军区番号的。”
  现在的光复军一共有八个军,湖南军区的第四军完成了党委负责制,第八军从筹备之初就以党委负责制的军队模式开始建设的。琼州第三军也在人员建制安排上完成了党委负责制的建立,剩下的几个军都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制度调整。在这件事上,韦泽的态度非常强硬。
  韦泽只是把这话给说了一遍,却也不过分强调。谁支持,谁反对,这等事只靠嘴说没有用。如同雷虎、沈心,无疑都是政委政策的绝对支持者。至于其他人么,韦泽只看行动,不看表态。这也是有前例的,光复军当年千辛万苦建成了总参谋部体系的时候,所有对总参谋部制度反对或者不满的,都被开除了总参谋部制度核心之外。
  “对了,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我让大家量脚大小的事情吧?”韦泽说道。
  大伙当然还及得,大家都知道韦泽是要拿出某种新鞋,不然也不会让量脚的大小。“东西生产出来了么?”韦昌荣爽快的问道。
  韦泽挥了挥手,工作人员就搬上来一堆盒子,打开之后盒子里头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闻到这味道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皱起眉头。橡胶鞋都跑不了这粘合剂的味道,韦泽自己也没办法。能够大规模生产出橡胶鞋出来,韦泽已经很高兴啦。
  老行伍们走过上万里的道路,鞋往脚上一穿就知道有什么不同。帆布面,鞋底与鞋帮都是橡胶制成,这些老军人现在其实多数都不超40岁,大家或站或蹲,连蹦带跳。充分感受着新鞋的不同。
  “可以到操场上试试看。”韦泽建议道。
  “这种皮鞋又是什么时候穿的?”韦昌荣指着自己脚上的皮鞋问道。
  韦泽不少朋友是剁手党,也是百度党。牛皮鞋面,猪皮里衬的基本道理韦泽还是很清楚的,他很内行地说道:“现在畜牧业还是不够发达,牛皮产量低,只能用猪皮来做。你看那些橡胶鞋底,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不不,我是问这个鞋也能穿去打仗么?”韦昌荣纠正着韦泽的误解。
  明白了韦昌荣的问题,韦泽解释道:“皮鞋是不打仗的时候才穿的,部队的同志得有双皮鞋。”其实韦泽是想生产军靴的,只是一计算成本他就作罢了。
  “这下,部队里头的小子们可就更体面了。”韦昌荣笑道。
  韦泽纠正道:“是部队里头的年轻同志,你这一说闹得跟山贼一样。”
  韦昌荣叹口气,“我是嫉妒他们啊。四叔,你还记得你第一次在永安城带咱们去伏击清军的粮道么。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就是你用藤筋编鞋的本事。没想到你现在又能生产出这样的好鞋出来。”
  其实韦泽在六年前南下广东的时候,就把几个可以北伐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定位能够大规模生产橡胶鞋。1861年可不是1949,1949年的中国虽然穷,但是铁路,公路,好歹是有一些的。现在光复军想北伐,部队除了11路之外连马匹都靠不住。橡胶底的军鞋能让部队行军速度有了质的飞跃。
  到了1862年,韦泽在琼州和雷州半岛大规模种植的橡胶树就能开始采胶,加上单打一的步枪与一系列野战火炮,光复军的武器系统也就构成了。
  韦昌荣只是感叹现在装备进步太快,然后他问道:“四叔,这鞋叫什么名字?不会叫1861式行军鞋吧?”
  这个猜测的称呼充满了光复军对军用产品命名的风格,韦泽笑道:“这个鞋叫做解放鞋。北伐只是咱们自己的称呼,真正北伐的全称叫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中开发出来的鞋,就叫做解放鞋,这才有意义。”
  “这个名字好!”韦昌荣赞道。
  韦泽也不管这是真心还是假意,在解放战争与解放鞋的命名上,他不准备向任何人做出妥协。而此时一众老军人在屋里头已经充分尝试过这些解放鞋的好处,见韦泽光顾说话,并没有动身。立刻就有人嚷嚷道:“都督,赶紧去操场吧!”
  韦泽亲自带队,在前面领头,带着这帮“老军人”先跑了个五公里。解放鞋比起专门的运动鞋差很多,煤渣跑道和塑胶跑道也完全不是一码事。可韦泽还是明显感觉到找回了自己在21世纪生龙活虎运动的一部分感觉。
  致密的橡胶底让奔跑的步频,腿部迈开的幅度都有很大提高。韦泽很快就感觉身体有点承受不了这样强度的奔跑。不过他咬着牙坚持下去。等过了第一次生理极限之后,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畅快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