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00章

1852铁血中华-第200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事?要打仗了么?”
  韦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艇军的兄弟们有多少肯当渔民的?”
  “当渔民?”罗大纲一愣,“在哪里当渔民?”
  韦泽笑道:“现在粮食总是不够吃,地里面也不可能突然就多出那么多产出,若是能从海里多捞点吃的,那自然是能补上不少东西。所以当渔民自然是在海上当渔民。当然了,能上山,不下海。海上讨生活苦啊,也危险。所以我这边正在和英国人一起建设造船,造能捕鱼的大船。还是蒸汽船。可没有一支靠得住的水手队伍,有船也没用。艇军兄弟们都是水上讨生活的,却不知道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愿意不愿意在海上讨口饭吃的。”
  罗大纲身为两广豪杰,在广州也待过很久,对于海上打渔倒也不算是陌生。他笑道:“都督,您这想的好,可是远不是那回事。打出来的鱼其实损失很多,您若是去过晒鱼的地方就知道了,鱼必须晒干了才能多存些日子。即便是这样,也存不了太久。”
  正在罗大纲向韦泽讲述着渔业的问题所在的时候,就见韦泽向外面招招手,他停下说法扭头去看,就见到韦泽警卫员离开的背影。
  韦泽笑道:“这个问题,开会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沿海这边的同志懂这个可不少。”
  “难道有法子解决了不成?”罗大纲问道。
  韦泽的警卫员很快就回来了,他端了一个盘子,上面有些直筒。罗大纲被这些个桶给吸引了。这不是竹筒,也不是瓷桶,而是一种看着半透明的玩意。很像是玻璃,不过这质地可实在是不怎么样,并不晶莹透彻,可以说是相当浑浊。拿在手里,罗大纲确定了这是玻璃桶,面上塞了一个涂了蜡的盖子。
  “这是两个月前弄出来的玻璃桶,里面放了鱼,经过杀菌处理之后。咱们试试看,这鱼是不是出了问题。若是没问题,那就说明鱼可以保存两个月。咱们广西是可以种辣椒的,也能种花椒。好歹是个产出,用辣椒、花椒、油,把鱼干处理之后,我就觉得能吃吧。”韦泽一边说,一边把盖子给弄开,一股混合着刺鼻香气的鱼干味道立刻就散发出来。
  罗大纲看到在托盘上不仅有罐头,还有筷子,特别是有一壶酒和两小碗米饭。他笑道:“这是要请我吃饭啊。”
  “尝尝!”韦泽拿起了筷子,从玻璃瓶里面夹出了一条红油鱼干来。
  罗大纲也夹出一条来,尝了一口后他放下刚咬过的那条,又夹出一条咬了一口。然后罗大纲用怀疑的语气问道:“都督,这真的是两个月前弄的么?”
  韦泽高兴地说道:“我还想靠这个赚钱呢,我骗你作甚?”
  罗大纲把面前的三瓶红油鱼干都打开,几乎把每条鱼都咬了一小口。这才说道:“有几条鱼晒得时候就没晒好。有点臭了!”
  韦泽平静的听着罗大纲这个专家的评论,并没有因为存在失败的问题而有不高兴的模样。
  罗大纲继续说道:“不过我吃的感觉是,这些鱼干就跟刚晒出来差不多。你说了这是存了两个月的东西,我才有点感觉。若是没说,我还真的没吃出来。”
  “那就是说,能干了?”韦泽问道。
  “问题是,这一天能处理多少鱼呢?要用的人可不少吧?”罗大纲问。
  韦泽答道:“没你想的那么多,用了蒸汽机之后,高温杀菌用蒸汽,倒是不用担心有别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一条生产线弄出来,一个人一天处理几百斤鱼吧。”
  “一个人一天就是几百斤?”罗大纲彻底晕了,“都督,你把人累死也干不了啊!”
  “去看看就知道了!”韦泽站起身。
  罗大纲跟着韦泽前往食品加工厂,走进了厂房,罗大纲立刻就闻到了一股不久前熟悉的味道。那是红油鱼干的味道。
  两人路上也没有闲着,他们交流着梧州的局面,以及梧州艇军的局面。前面有工作人员带路,两人先到了鱼类分类场,那里堆积着大量鱼干,一些工人正在分拣着鱼干的好坏。
  “我们最近缩短了晾晒,加大了用盐的量,鱼变臭的问题减少很多。”工作人员介绍着。
  罗大纲拿起了几条鱼闻了闻,果然,咸味更重,腥味十足,腐烂的臭味却基本没有。变臭的鱼也被工人选出来,根据品质分成了数类。
  进入了鱼干加工工厂,哪里有些巨大的铁炉子,下面烧着煤。每个工人都带着口罩,整个车间里面散发着鱼肉被加热烤熟时候的味道。
  这些被烤干的鱼晾凉之后再经过一次选择,送进了红油车间。在外面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进了车间之后,没戴口罩的罗大纲就被强烈的辛香味道刺激刺激的连着打了几个喷嚏。工人把鱼干切割,称重,然后放到热红油中浸泡。泡了一定时间后再次取出,控油,放凉,最后装进一批批的玻璃瓶中。加盖密封。
  这次参观让见多识广的罗大纲都受到了些惊吓,至少是受了不小的震动。做菜本来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厨师们挥洒自如的使用着厨具,根据经验和技巧加入各种佐料,对食材进行处理。这食品工厂里面也有工具,不过这可不是什么轻巧的厨刀和锅铲,大部分的加工用具都是足以当重兵器的铲子,叉子。
  在几乎能够呛死人的车间里面,工人们如临大敌般的全身装备,带着苦大仇深的表情,操着各种硕大的工具做着食品加工的工作。
  即便是分拣鱼这么一个还算是比较常见的工作,在堆积如山的鱼堆映衬下,工人们看上也显得渺小起来。原本该是丰收的喜悦,此时却变成了繁重劳动下的愁眉苦脸。
  罗大纲见过普通的鱼类加工,而且对韦泽拿出的鱼罐头评价不算差,可是看着这些工作人员的作派,立马觉得鱼的味道变得怪怪的。他终于相信了韦泽所说的,这一个工人一天得加工几百斤鱼才行。而这繁重的工作无疑把这些人压的气都喘不过来。
  离开了工厂,罗大纲说道:“都督,这……你觉得需要多少人打渔?”
  韦泽慢慢地说道:“这不仅仅是打渔的问题,你很快就要带兵去攻克琼州。一旦拿下琼州,这好大的地方都会成为我们的渔场。同样,这里也是我们短期内很重要的食品来源。我觉得,十万人不多。但是罗参谋长,我不是看不起你,我是很担心咱们有没有这个能耐管好这十万人。”
  “我自己都觉得我管不好十万人!”罗大纲爽快的承认了。
  “所以啊!最初的话先派去一万多人,而且我会给你尽可能的多安排人员。希望大伙能够把新的社会体系给建立起来吧。”韦泽还算是平静地说道。


第66章 规模的艰难(二)
  韦泽曾经很奇怪,为何蛮族武装成了气候之后总是能够很轻松的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作为工业社会的人来说,认为文明压倒野蛮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韦泽派遣罗大纲带领了万余部队前去攻打琼州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明白了这件事。
  光复会当然不是野蛮的军队,但是光复军能够轻松获取军事胜利的因素也不是因为光复军更文明,而是光复军的军事能力远远超过对手而已。那么历史上野蛮征服文明,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蛮族靠的是武力对文明的优势,那么双方就靠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这无关于双方社会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而且文明对上野蛮的时候,99%以上都是文明一方获得胜利。之所以野蛮征服了文明令人印象深刻,恰恰是这种事情的出现几率太低,案例太少。所以才格外的醒目而已。
  韦泽之所以想到了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在和英国佬的谈判进入了一个关键期。双方在贸易上一直有一个争论,英国人强烈的要求他们加入光复都督府的海关,甚至是司法等体系的建立中去。
  对于韦泽来说,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勃然大怒。这就是丧权辱国啊!但是现实比人强,韦泽的手下在这两方面的表现让韦泽失望了。让这帮兄弟拿起武器和英国玩命,韦泽并不认为自己现在会打败仗。香港满打满算只有几千英国人,使用的武器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至少现阶段来说,英国只有火炮比韦泽的光复军强,步枪上双方都是火帽枪,米涅步枪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英国即便是枪管比韦泽的好些,也谈不上是什么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军事上的优势,与工业化社会的优势又是两码事了。英国人好歹有了上层精英的一个相对民主,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理解水平的确比韦泽手下高出去好大一截。韦泽自己对英国人当然有完全的自信,可是他一个人能干多少事情呢?他其实干不了多少事情。现在韦泽每天的时间都花在调动管理中高层,对中高层进行培训。
  这帮中高层的确是比不了英国,这就决定了韦泽的很多想法短期内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韦泽想起了鲁迅先生著名《拿来主义》那篇文章。所以他不得不痛苦的承认,此时他还真的未必缺的了英国佬的帮助。
  “我会不会被后世称为卖国有道之人呢?”韦泽甚至忍不住开始对自己的身后事产生了想法。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有些事情必须违心的去干。所以韦泽怀着一万个不乐意,但是还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英国佬展开了谈判。
  英国谈判一方满怀着期待,向韦泽提供了根据之前谈判汇总的一个方案来。而且英国佬很体贴的拿出了一个汉语稿件。
  这种文件是早就交换过的,韦泽其实早就看完了。面对着英国代表,韦泽冷笑道:“我们可以把副职交给英国人来做,但是所有决定权必须在我们手中。我们是雇佣你们来参与我们的海关建设,却不是把我们的海关拱手相让!这个立场你不要给我摆歪了!至于法律体系建设,我们不可能接受你们英国人的那种体系。因为你们的法律体系和中国的完全没有共通之处。你们玩案例法,我们可不会。在我方来说,法律条文本身就代表了我方的对于法律的态度。法律条文可以调整,但是司法精神不会有所变化。这也是不可能有丝毫让步的事情!”
  英国代表也没有丝毫退让的迹象,“我方所提供的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体制,完全采取我方提供的体制对贵方是有巨大好处的。韦总督,您是个非常睿智的人,而且我国认为您是个文明人。那么您没有必要对此做出拒绝。”
  韦泽心里面不顺,英国佬这么讲,他也有点忍不住来了火气,“那么贵方是抱着合作的态度来和我们谈判呢?还是抱着要把你们的想法强行施加在我们身上,要逼迫我们一定接受你们的方案呢?你这是我听了可以当作没听过的劝告呢?还是我不得不重视起来的威胁呢?我想知道你们的态度!”
  说到这里的时候,韦泽突然想起了英国电视剧《是!首相》里面的一集,那是关于英国外交的一段,英国公务员体系中的杰出代表汉弗莱爵士说过,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其实并不谈任何具体事情,具体的工作都是管外交的副部长们谈的。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其实只是做出个表态,而且决定双方可以举行会谈。所以那电视剧里面,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见面的时候,其实是在一起骂法国人,两边都骂的很开心呢。
  现在呢,韦泽手里头没有靠谱的外交部长,他这个光复都督府的都督就只能自己上阵和英国佬开始谈判。决定双方具体谈判的内容。在面对满清,面对太平天国的时候,韦泽自然是觉得自己手下的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在这两方之上。可面对该死的英国佬,韦泽明显就没有这样的自信了。
  所以他半真半假的气恼的扭过头,不去看英国人。其实他的视线扫过了后排,看了看在自己这边后排的洪仁轩,这家伙是韦泽好不容易从香港给弄来以旁听的身份参与到会议中来的。其他的代表们都有点不太明白韦泽的要点在哪里。只有洪仁轩眉头微皱,神色沉静,看来是听出了些门道的模样。
  韦泽扭回头了头,他此时突然想起看过的书里面写过,外交界的这帮人都是精通事故的老油条,谈判对手的任何一个表现,一个眼神,这帮比猴精更精明的家伙都会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暴露了韦泽对洪仁轩的重视,此时也不是时候。
  身为实质上的外交部长,韦泽已经告诉了英国人韦泽划出的一条线,英国人不要指望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韦泽。所谓谈判的底线,就是这么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试探,逐渐完成的。在这样的最终达成的共同接受点上,双方各自构建起自己的利益所在。
  “韦总督,您是个懂得法律的人,正因为我们真心希望和您达成合作,才会格外的注重这些制度建设问题。我们的约定必须被遵守……”英国代表态度稍微软化了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