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131章

1852铁血中华-第131章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骆秉章的调处办法是命人把鲍起豹捆送来的那几个绿营兵带过来,他亲自上前松绑,还连连向他们道歉,说让兄弟们受委屈了!
  绿营兵面子挣足,兴高采烈拥着这几人而去。
  只剩下骆曾二人了,骆秉章一句安慰的话也没对曾国藩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就转身走了。
  曾国藩被气的差点吐血,可他也明白的看到湖南官府完全支持绿营,不得已,曾国藩只能带着湘军跑去衡阳,避开湖南官府。这才算是顺利的继续练兵。
  现在曾国荃简单的点了一下,湘军四位首领都很清楚,有了皇帝的命令,早就想继续整湘军的骆秉章绝不可能放过此次机会。湘军短期内想补充兵力的想法完全落空了。
  塔其布看曾国藩眉头紧皱的模样,忍不住说道:“曾帅,不如末将向万岁爷上个折子,说说此事?”
  塔其布乃是旗人,曾国藩让他当副手,也大有向皇帝表示自己忠诚的意思。而塔其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旗人就觉得高人一等,他极为支持曾国藩。在这种时候,塔其布上奏折比曾国藩上奏折更有效果。
  曾国藩只是思忖了片刻就说道:“不必了。虽然我军需要补充,可真正的对手乃是韦泽。那韦泽屡战屡胜,手下尽是精锐。靠征召来的兵,只怕不是他的对手。”
  挺曾国藩这么一说,塔其布也没办法继续说下去。
  几日来湘军大头目们一直在研究咸丰的圣旨,以及当下的局面。咸丰皇帝急令曾国藩派遣水军顺江东进,进攻天京城。不用结合战局,仅仅从圣旨上的行文就能看出咸丰的急迫。结合了战局之后,曾国藩更是能理解此时江南局面的危急。
  曾国藩与好基友江忠源之间保持着高密度的情报往来,对安徽的局面非常清楚。太平军占据了皖中地区,大量的粮食顺流而下供应天京城的需求。这让曾国藩曾经设想的扼住两湖地区后,掐断太平军粮饷供应的计划完全落空。
  尽管著名的粤匪头子韦泽离开了安徽,太平天国并没有放松对皖中的控制。江忠源告诉曾国藩,粤匪现在固守着寿州与凤台,与在宿州的淮军针锋相对。如果没有特别的变故,江忠源短期内依旧处于兵力的劣势地位,无法挥军南下。
  曾国藩在湘潭大胜,趁势反击,打到了田家镇附近。如果曾国藩率军东进,对面的太平军大败之余,未必是曾国藩的对手。攻克田家镇之后,湘军再拿下湖口,就能顺江而下。太平军为了确保天京城不失,定然要调动机动兵力前去协助防卫天京城。根本不用想,太平军这支机动兵力自然是韦泽的部队。曾国藩的湘军无论如何都要与名声赫赫的韦泽部队正面交手。
  曾国藩并非是一个狂妄之辈,韦泽面对清军屡战屡胜,和这样的敌人作战,曾国藩绝不认为自己能够轻易获胜。
  曾国荃、胡林翼、塔其布的视线都落在了曾国藩身上,曾国藩当然可以拒绝咸丰皇帝的命令,至少可以阳奉阴违。湘军是否服从咸丰皇帝的命令实施东征,就看曾国藩的意见。
  “万岁所虑甚是,我等早就说过多次,此时必须东征!”曾国藩咬咬牙,终于下了决心。
  “为何?”曾国荃忍不住问道,“既然左宗棠要去浙江做练兵大臣,我等不妨让他去。左宗棠自比今亮,想来他定然能够在浙江击溃粤匪!”
  曾国藩叹口气,“国荃,若是我军不东进,韦泽必然东进。就江苏官军新败,根本抵挡不住韦泽的兵锋。韦泽一旦攻克苏州,与上海小刀会的逆贼们合兵一处,那整个江南局势就真的会糜烂。万岁所虑的正在于此!”
  曾国荃并没有被他哥哥说服,江浙的官军无能,凭什么让湖南的湘军承担?虽然想说这话,可曾国荃却没直接说出口,他旁敲侧击地说道:“据说江南江北大营还剩下五万人马,就算是无法剿灭韦泽,好歹也能抵挡一阵,那时候我军修正完毕,就能从容进兵。早几日晚几日又有何妨?”
  曾国藩没说话,胡林翼已经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他说道:“沅浦兄,我军此次重创粤匪水军,这些水军主要是粤匪从鄱阳湖弄到的大量船只与水手。那韦泽并不用占据浙江,只需控制太湖,他就可以如法炮制,重建粤匪水军。我军现在水军大战优势,若不在此时动手,以后可就麻烦了!”
  听了胡林翼的话,曾国荃立刻就明白了。就江浙那些人的德行,韦泽定然能够短期内控制太湖,若是让太平军重建水军,湘军现在的优势就荡然无存。想到这里,曾国荃也放弃了阻止湘军出兵的努力,他沉默下来。
  见没人反对,曾国藩命道:“我军抓紧休整,能补充多少就先补充多少。三日后兵发田家镇!”


第96章 东进(十一)
  10月15日,胡成和已经带领一万驻扎在寿州的部队赶到了镇江,他本人则带来了安徽的最新情报。
  皖中的防务被划分为五块,李开芳镇守寿州,负责寿州、凤阳、六安三地的防御。林凤祥则占据了淮安,控制着运河。吉文元坐镇庐州。燕王秦日纲统领安庆一带的太平军。东王杨秀清派遣了天京城的东王府官员控制着巢湖一带。
  对于这样切割安徽,胡成和是极不赞成的,“皖中看着跟铁桶一样,可各军之间互不所属。若是清妖南下,可就没办法把兵力攥成拳头出击。更不用说各军管理本地就很吃力了,现在他们根本没办法对淮河以北的清军造成压力。我们好不容易构建的依托淮河北上的局面,现在真成了守江必守淮啦!”
  胡成和痛批完安徽军事上的现状,胸中的闷气消解不少,他这才忍不住问道:“总参谋部的其他人呢?”
  “他们都到常州了。张应宸那档子事情之后,我是不想让东王再调动咱们的兄弟。就让他们去常州,我坐镇镇江。”韦泽笑道。
  说完之后,韦泽给胡成和倒了碗茶,才继续说道:“却不知你听说过北王的事情没有?”
  “北王怎么了?”胡成和讶异的问道。
  等韦泽把东王杨秀清如何整的北王韦昌辉的事情说完,胡成和端着茶杯陷入了无语的状态。过了好一阵子,胡成和慢慢的才说道:“若是北王有罪,东王一刀把北王杀了,这倒也罢了。可东王这么做也太欺负人了!”
  “东王想怎么做,那是东王的事情。我们可管不了。我们能做的,乃是自己不要触了这霉头!”韦泽答道。
  这下胡成和的脸色可忍不住就变了,“总参谋长,你的意思是东王会对我等下手不成?”
  韦泽摇摇头,“东王要怎么做,我们谁能挡得住呢?我是要对你说,你觉得东王在安徽的布置不妥,你自己知道就行了,却不要出去乱说。东王对安徽的安排自有他的想法。若是你不管东王的想法,只是按照你的想法来说。东王若是觉得你是在削他面子,那时候你准备如何?”
  “可我本来也没有想削东王的面子!”胡成和立刻反驳道。
  韦泽笑了笑,让胡成和先喝口茶顺顺气,这才继续说道:“你呀!你怎么想,那是你的事情。你所说的话若是放到我们总参谋部里头,那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东王没有总参谋部,他想问题的时候是有他自己的安排。这就跟墙上有个洞,东王拿刀把凳子给砍了,用凳子面堵住了洞口。你是个木匠,从木匠的角度来说,砍凳子不划算。你就说东王砍凳子不合适,应该用木板来堵。而东王万一是原本就想砍那凳子,你说你的话听在东王耳朵里头,他会怎么看你?”
  这个比方就说的极为直白,胡成和思忖片刻也完全明白了韦泽的意思。虽然心里头还是颇为挣扎,可胡成和最终还是表示,“总参谋长,我明白了。我是不会对东王所做的事情说一个字!”
  “那就好!”韦泽看目的达成,如释重负地说道。
  但胡成和即便知道了这点,却还是没能完全服气,他忍不住又说道:“总参谋长,可这连实话都不能说了么?”
  “我们有总参谋部,我们自己讨论的时候当然可以这么说了。我现在是总参谋长,我自然得让大家说话,得让大家说自己想的话。可我现在也是总参谋长,所以我以保护大家安全的理由告诉你,胡成和检点,没有总参谋部的命令,你不允许提及东王的一个字。你只用向我负责就行了!有什么事情你听我的!明白了么?”说到了这里,韦泽的语气已经严厉起来。
  见韦泽如此高压的态度,胡成和有气无力地答道:“是!”
  “很好!还有件按事,你以后暂时不要叫我总参谋长,叫我齐王。不要让外人觉得我们自己自作主张!”韦泽命令道。
  安顿下了胡成和之后,韦泽总算是放下了心。此时韦泽的部队已经全部到了长江以南,再也不用担心部队调动,他等着东王杨秀清关于镇江驻守部队的调动命令。等新部队一到,韦泽就立刻带领部队前往常州。
  到了10月16日,韦泽终于接到了东王杨秀清的命令。在命令中,东王杨秀清派遣丞相曾立昌负责镇江与常州的防御,而韦泽的部队则调往天京城西的芜湖天门山,也就是东西梁山驻防。
  除了部队调动之外,杨秀清命令韦泽立刻进京。这可是让韦泽大惑不解,到底长江上游发生了什么,才让杨秀清做出如此的应对?韦泽当然知道湘军,不过把四万多部队放到天门山防御,湘军啥时候这么牛了?
  杨秀清有旨意,韦泽也不敢不遵从,除了下令让部队西进之外,韦泽立刻从镇江赶往天京城。这次在东王府门口可没有吃闭门羹,韦泽一进东王府的议事厅,就见到石达开、豫王胡以晃以及冬官正丞相罗大纲三人已经在里面坐着。
  等韦泽行礼之后坐下,杨秀清立刻命道:“既然齐王已经到了,翼王现在就带豫王和罗大纲前去湖口与曾妖头打仗!”
  石达开听了杨秀清的命令,小心翼翼地说道:“启禀东王九千岁,小弟觉得齐王也能领兵前去援救。”
  韦泽没想到石达开竟然直接把自己给扔出来,登时一惊。他心想,别是杨秀清真的想让自己去和曾国藩打仗吧?而转念一想,翼王石达开在历史上与曾国藩数次大战,杨秀清应该还是会委派石达开打仗。
  抬头看向杨秀清,却见杨秀清眼圈发黑,气色可不太好,所以韦泽也看不出杨秀清的表情来。此时却听杨秀清问道:“齐王,你怎么打算?”
  韦泽完全不明白之前到底这几个人商量了什么,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话,韦泽想了想才答道:“属下唯东王所命从事。东王让属下做什么,属下自然会从命。不过属下一没有水军,二也不会打水仗,对湖口更不熟悉。让属下去湖口,属下只怕自己要坏了东王的事。”
  杨秀清听完了韦泽的话,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韦泽也不知道这满意是满意韦泽的态度,还是满意韦泽陈述的内容。“翼王,齐王不懂水军,你可是比他打得水仗要多。这次还得你去!”
  石达开听了杨秀清的话之后大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连忙答道:“小弟谨遵东王旨意!”
  见石达开如此反应,韦泽心念一动。看来北王韦昌辉的遭遇让翼王石达开也是谨小慎微战战兢兢起来。


第97章 东进(十二)
  论太平军中水战第一人,虽然是罗大纲,至少韦泽是如此认为的。在东王杨秀清召开的西征军援军的军事会议上,韦泽见到杨秀清派遣石达开、罗大纲组成班底,立刻觉得这只怕是杨秀清能够拿出手的最好阵容。
  除了这两人之外,杨秀清派遣了他的心腹豫王胡以晃与石达开、罗大纲同去增援,更让韦泽佩服。胡以晃不仅能力超群,对杨秀清又是格外忠心的一个人,主将、战将、监军,三人都是极优秀的人才,这场仗失败的可能就变得极小。
  但是韦泽很不清楚到底打了什么样的败仗,会让杨秀清组建起如此团队前去迎战。心中再觉得好奇,韦泽也牢牢的控制住了自己的嘴。商讨军国大事的时候,韦泽若是以好奇的心态去询问问题,那定然是要招人厌恶的。没人讲述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大伙觉得没必要讲述这个问题,而且到底怎失败的与当下的组建援军也没有关系。
  确定了自己的立场之后,韦泽始终闭上嘴,认真听大伙讲。不过这时候讲的最多的乃是杨秀清,他指点着未来湖口战役的要点,那就是要在湖口歼灭曾国藩的部队。无论如何不能让曾国藩的部队突破湖口,杀进长江下游。
  看得出,这出发前的最后训示让石达开压力很大。韦泽有点怀疑,翼王石达开的压力到底是担心自己无法歼灭曾国藩的部队,还是担心如果没能完成杨秀清的安排,会不会落得北王韦昌辉一样的下场。
  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