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8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8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为了儿子的颜面,李氏也不可能放任李家人去住客栈,便斟酌着对高太君道:“母亲,要寻合适的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的,侄孙们还尤其是诚哥儿身子向来孱弱,又经过这番变故,正当好生调理。先让她们去我名下的院子住着,等过几日买了新宅子再搬。就算旁人再挑眼,也不能越过道理人情去。” 
  高太君最不放心的,也是李诚。 
  听李氏这般说,她叹了口气。道:“那就先这么着。买屋之事。少不得央颙哥儿留心些。这个时候,房契不好写他们的名,就先买在我这老太婆名下。” 
  李氏见老太太松口,笑着应了。 
  心中已经决定,将那处宅子到衙门过户,以安老太太的心。 
  说完这些,高太君又对李氏听了自己搬去与李家人同住之事。 
  李氏却是摇头,不同意这个。 
  初瑜在旁。少不得顺着婆母的话,跟着劝上几句。 
  李家家眷虽没被牵连问罪,但是仓促北上,正经安顿下来,还得些时候。近期定是杂乱。高太君到底上了年纪,若是有个不妥当,可怎生是好。 
  高太君却是执意,对李氏道:“我知道你好心,除了宅子,定也安排了妥当的下人。只是李家现下的近况,实不宜再过呼奴使婢的日子。你大哥的罪,是亏空钱粮,变卖了下人家产,还剩下大窟窿。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已经是万幸。我们就晓得收敛,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要给你大哥添罪过。就是让颙哥儿买的新院子,也不必大,够住就行。你大哥遇赦回来前,李家就要这样过日子,才能免祸。我要过去看着,省得她们不晓得轻重。见亲戚肯帮忙,就又轻狂起来。” 
  宅子那边的事情,李氏是亲自按排的。没想到却是疏忽了这些,不禁有些懊恼。 
  高太君要收拾东西,便打安李氏与初瑜下去。 
  回到兰院,李氏道:“老太君的话,你也听着了,看来先前预备的那处宅子不能用,那是三进的,大了些。” 
  初瑜道:“还好额驸还使人买了两处两进的院子,先从间挑个屋子多的使也好。” 
  李氏点头道:“只能如此了。” 
  因李家的案子已经结案,李氏心中也松快许多,对初瑜道:“老太君的那些金子首饰,以她的脾气,断不可收回的。 
  首饰先搁在我这,我明儿那些银子给老太君,金子就看房价多少,剩下的再给老太君送去既是李家要久居京城,也不急在这个惹眼的时候如何。还是先顺着老太君的意,等到风平浪静时,看着帮衬。总不会让她们吃苦就是。” 
  既是婆母做主,初瑜自是应了。 
  下去安排人手,连夜到新选定的二进院子收拾打扫。 
  还好买的时候,带着家具,只要清理干净,就能直接住人。 
  通州,驿站。 
  此次李家进京的家眷,总共有十三口,有李煦妻王氏,妾赵氏、吕氏;还有李鼐之妻孙氏,妾胡氏,李鼎长子李诺,长媳全氏;次子李语,次媳晏氏,三子李诚,三媳何氏,以及李鼐五子李讲、五子李证。 
  李煦生性风流,府中秦养的婢妾十数人。 
  只是多是旁人所赠,或者买来的美婢,正经有纳妾文书的,只有赵氏、吕氏两个最早的妾室。 
  所以家产抄没时,除了赵氏、吕氏这两个年老之妾外,那些婢妾也都罚没,留在江南官卖,等着取身价银补李家亏空。 
  李鼐之妾胡氏,是他庶长子李诺生母,上了李家族谱的,所以也没有被官卖。 
  虽说没有带刑具,但是这一路上,却是由江南总督衙门的属官带人押送,也是叫人心慌。 
  如今住上干净屋子,看着八碗八碟的席面,使人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诺带着李语、李诚两个,等不及用饭,就寻张义打听父祖的消息。 
  听说有曹家照拂,父祖安好后。他们才算稍稍安心。 
  虽说心中各有思量,但是也只有静待天明,进京后再说”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枯树新芽 

  因曹颙的安排,李家女眷免了讲衙门的难堪。 
  只在刑部个一转,便由郑虎引着到新宅安置。 
  白发苍苍的高太君站在大门外,看着众人的马车从胡同口渐渐行来。 
  骑马而行的李语已是认出她来,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疾行奔到高太君面前跪下:“老祖高太君扶起李语,往他身后看了着,皱眉道:“怎么就你一个,你大哥与三弟呢?”李语回道:“刑部衙门那边还有些手续需要办,大哥跟着总督衙门的属官去那边了。 
  三弟长途跋涉,身体疲弱,与四弟、五弟两个乘车。 
  这会儿功夫,马车里的众人已经都下了马车,进近前给高太君请安。 
  高太君强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忍了眼泪,带大家进了院子。 
  这虽是两进的院子,但是院子比较宽敞,前后进的房屋也不少,加起来二十多间房。 
  到来屋里,以王氏为首,众人又依次给高太君磕头。 
  家族变故横生,几个月下来,她们已经不复他想。 
  如今却是高太君出面庇护,她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李语、李诚等人还好,不过是红了眼圈,女眷这边,已经忍不住哭出声来。 
  高太君的视线从众人脸上滑过,原本苏州李宅上下两百多口。 
  京城近七十多口,不能跟显赫大族相比,也是官宦之家。 
  这取进门的媳妇,也不是贫门小户家的女儿,都是官绅家的小姐,没吃过什么苦。没想到。却受李家破败之累,连嫁妆都被充公。 
  高太君叹了口气,对李语、李诚道:“扶你们祖母起来。” 
  说着,又对全氏几个小妯娌吩咐道:“也扶你们奶奶起来。” 
  众人应声,李语兄弟扶了王氏,全氏几个扶了孙氏,高太君指了座位,让她们两个坐了。 
  其他人是妾与重孙辈,皆站着听高太君教导。 
  虽说高太君今早出曹府时,想要独自出来,但是李氏哪里能让老人家如此,磨了半响,让她带了青梅、青桃两个出来。 
  现下,这两婢就候在门口,备高太君随时吩咐。 
  高太君待王氏与孙氏坐了,便唤青梅上前,吩咐了一句。 
  青梅应着,去东屋抱出个匣子出来,搁在高太君旁边。 
  高太君看了看王氏,见她头发花白了一半,已显老态,对她厌弃之心也淡了几分,道:“侄孙媳,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现下你们老爷不在,你也歇歇。 
  往后这家里,就让孙媳妇操心吧。” 
  王氏闻言,大吃一惊,抬头望着高太君,说不出话来。 
  高太君在李家生活了大半辈子,从不插手李家家事半句,不过她并不是糊涂人。 
  自是晓得王氏与孙氏之间的纷争。 
  早先在苏州时,她能视而不见,毕竟这婆媳之间最是难处,更不要说王氏还不是李鼐生母。 
  现下,正是李家艰难的时候。好生过日子都不容易,哪里还能允行她们内斗。所以,高太君才如此做主。 
  见王氏诧异,高太君看了眼站在李诚下首的双生子,道:“五郎、六郎还身边还需要人教导,你这做祖母的,往后就多费费心。” 
  王氏见话有深意,神色一僵,道:“媳妇尊老太太吩咐。” 
  高太君点点头,让李语上前,将匣子送到孙氏座位旁的小几上,道:“这是五百两银子,你先收着,以作家用。” 
  孙氏起身,看了看神色不定的王氏,犹豫了一下,道:“老祖,早先是由太太管家,孙媳妇怕管不好。” 
  高太君摇头道:“你媳妇都娶了三个了,还说这个话。现下不比早先,你需要照看的就这十来口人。你婆婆上了年岁,你就尽尽孝心吧。” 
  孙氏见说的这个地步,便不再推脱,屈膝应下。 
  高太君点点头,又叫青梅取了几个银封,道:“女人家,总要有些银子傍身方好。李家遭此浩劫,你们的私房与嫁妆也都付之东流。我这还有些银子,今日分给你们,数目不多,你们是想要赞下,还是想要添置些想要的东西,都自己个儿拿主意。” 
  说着,叫青梅依次分了,王氏二百两。 
  孙氏一百两,全氏等三人六十两,赵氏、吕氏、胡氏每人二十两。 
  分完银子,她对李语、李诚道:“我这还留了两千两银子,一千留着给你们祖父花用,一千留着看是否能赎你们父亲的刑罚。” 
  李语、李诚听了,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既是欢喜,又是羞愧。 
  曹府,兰院,上房。 
  看着地上跪着的李诺,李氏亲自扶他起来,道:“十多年没见,真是有些不敢认。 
  都是自家人,作甚行此大礼?” 
  原来,李诺从刑部出来,想着高太君还在曹府,又想着受了曹家的大恩情,来给亲长们请安。 
  “多年没见姑祖母,孙儿不敢失礼。此番祖父与父亲在京,还多亏姑祖母与表舅照拂,孙儿正当叩谢。” 
  李诺道:“老祖何在,请姑祖母先允了孙儿去请安,而后再陪姑祖母说话。” 
  他今年二十四,留着短须,看着老实稳重,像极了年轻时的李鼐。 
  李氏看着他,想到李鼐被其父拖累,断送了仕途,这几个孙儿不知能不能撑起李家门户。 
  “老太君放心不下你们,清早就离了这边,去新宅了。”李氏听他这样问,回道。 
  李诺听了,便陪着李氏说了会儿话,不过是讲述这几个月李家问罪的详情。 
  李氏听了,喘嘘不已。 
  对于李煦,竟是说不出是怨还是怜。若是堂兄能听进劝诫,跟丈夫一样收敛光芒。早日筹划,何至落到这个地步。 
  说完家常,李诺犹豫一下,终是问道:“姑祖母,表舅可说过,祖父何时发遣?”李氏道:“提过一些,因你祖父前一阵子身子不好,现下正在调养,好像是在月底。 你放心,总会让你去一面。” 
  李煦既已经定罪,就没什么可避家属的,又安排在内务府慎刑司,想要见一面却也不难。 
  李诺听了,道:“姑祖母,祖父年迈,孙儿想要与祖父同往。侍候祖父膝下。不知衙门那边会不会允,倘若不允,孙儿想求表舅。” 
  李煦年迈,李氏心中也不放心,但是李诺是长孙,李煦、李鼐都不在,这李家上下还需要有照看。 
  “怎么不是语哥儿去?你是你父长子。这一家子都是老弱妇孺,还得你照看。”李氏问道。 
  “二弟心思活络,比孙儿处事更周全,还是他留在京城更妥当些。”李诺道。 
  李氏见他执意,道:“既是如此,我就叫你表舅问问看。” 
  李诺再次起身谢过,因不放心家人,他告了个罪,离了曹府,由人领着去李家新宅。 
  李家新宅这边,高太君将银子的事交代完毕,就诸事不理,任由孙氏安排。 
  孙氏便安排了住处,王氏的屋子,是高太君指的,就在后院正房西间,高太君住了东间。 
  其他人的住处,则有孙氏安排。 
  两间耳房,住着三个妾室。 
  后院东厢三间屋子,给李诚夫妇。 
  西厢三间给李讲、李证兄弟。 
  前院堂屋三间,孙氏住了东边,西屋留做客厅。 
  东厢给李诺夫妇,西厢是李语夫妇,倒座三间,做了厨房与库房。 
  李诺回来时,众人已经从高太君前散去,回去收拾各自的屋子。 
  李诺见新家不大,却井井有条,心中对高太君甚是感激。 
  他先到高太君处请了安,而后说了想要侍奉祖父去盛京之事。 
  高太君也想着此事,毕竟现下李家没有下人,李煦年岁又大了,还不知能不能熬得过,总要有子孙在跟前才好。 
  晓得这个大重孙打小稳重,她还想着留他在京当家掌事,便想要劝他留下,安排李语前往。 
  李诺苦笑道:“老祖,李家已经败落,成了百姓之家,哪里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孙儿料理?三弟身子不好,又一心要应考,是动不得的。 
  二弟虽寡言,却是个有主意的。 
  今日虽借老祖的光,让孙儿们有地方安身,却也不能就这样干闲着。 
  二弟有聚财之能,李家以后,还得靠他多费心。 
  孙儿不过是偷懒,给自己选了个轻省的活儿。” 
  虽说李家现下萧条,但是见几个重孙辈都是懂事的,高太君也颇觉欣慰。 
  “我这里还有三千两银子,原想着等你父亲回来,再给他,让他买地或置产。 
  既然你说二郎有这个能耐,那我就拿出半数给他,任由他施为可好?你可要想好,这三千两银子,是李家最后的本钱。若是折损,往后的日子就要更艰难。”高太君想了想,道。 
  “孙儿信二弟,定不会让老祖失望。”李诺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