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50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50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该寻宅子了,天慧、妞妞,过几年都要嫁人,需要陪嫁。恒生与小叔也渐大了,趁着这几年,也该就近寻宅子。又不是天天有卖宅子的,正经寻到可心的也要有些日子。” 
  初瑜带了几分雀跃道:“前几年田嫂子买时,咱们就当买。这几年房价、地价都帐了。 还是早买早安心,省得过几年再涨。田嫂子前些年买的三进的宅子,拢共才花了八百两,现下几个八百两也打不住。” 
  她是当家主妇,对于民生经济也都晓得些。 
  内城的宅子贵,寻常小四合院也要四、五百两银子,两进的小院,就要上千两;三进四进的大宅,则是几千上万。 
  不过,曹家还真不缺银钱。不管是初瑜手中的银钱,还是曹家广州生意的进项,买几处宅子都绰绰有余。 
  “母亲名下,除了给长生买处宅子外。再使人买两处宅子,不拘位置。要房间数多些的。” 
  曹颙想了想。 说道。 
  初瑜听了,有些不解。 
  曹颙稍加思量,便将自己关于李家兴衰的“猜测”讲了讲。没有说的那么详细,只说李家在江南多年。早年又曾倒向过二阿哥与八阿哥,怕是新皇难容。 
  初瑜听了,露出几分担忧:“会不会牵扯到老太太与爷身上?”在世人眼中,李家到底还是曹颙的母族。 
  曹颙摇摇头,道:“应当不会。母亲的身份,并不算秘辛。这些年,只差没有归宗,其他的也算过了明路。加上我同父亲这些年,只做纯臣。皇上还清算不到我们头上。皇上赐东西下来,也是向咱们示好。” 
  初瑜听了,这才放心。 
  想起之前丈夫嘱咐了几次,要留意李家来人,原来是这个缘故。 
  曹家在内务府有股份的,每年年底内务府拍卖,都有曹家的帖子。 
  但是那边押的宅子,多是大宅,小些的宅子供不应求,价格并不低,曹家未必能拍上。因此,除了等着内务府那边的帖子,初瑜也同曹元商量过,让他留意内城的宅子。 
  不提曹家怎么留意新宅,就说朝廷上,如今风头正劲的不是直接封爵为亲王的十三阿哥,而是总理大臣隆科多。 
  十一月二十三,新皇登基第四日。下恩旨,俸国维遗下的一等公。由隆科多原级承袭。 
  虽说在隆科多夫妇眼中,此公爵早已是他们囊中之物,但是在终氏宗亲眼中,并非如此。 
  这礼仪传家,讲究的是嫡庶之分,长幼有别。真要是承袭爵位,也不当落到隆科多身上。 
  隆科多只是俸国维三子,虽说他上面两个兄长已经病故,但是却有长房嫡子在,就是已故温宪公主额驸舜安颜,当今皇上的亲妹夫。 
  因早年党附八阿哥,舜安颜被削了额驸,禁锢在家,后来虽释免,却再也没有起复。 
  在皇命之下,这宗法族规就不算什么。 
  谁都晓得隆科多现下红的发紫。 
  谁会有心思为一个被削爵的额驸说话?再说,佟家嫡支两门,长房终国纲一支早已不如二房终国维一支显赫。 
  两家家主是堂兄弟,长房也不好就二房家务事指手画脚。 
  隆科多发妻赫舍里氏身故,侧室李氏扶正,自是妻凭夫贵,得了国公夫人的诰命。 
  正当旁人想着怎么巴结新国公时,雍正在几位总理大臣与大学士面前。 
  又亲口下了一个恩旨。那就是隆科多的身份,是新皇的嫡亲舅舅。往后奏折中。 
  不许直书“隆科多”要在其名前加“舅舅”二字,称“舅舅隆科多”不仅几位大学士诧异,连三阿哥与十三阿哥都怔住。 
  没有像往常那样应和。直接在名号前书长辈称呼的,本朝也有先例,都是在皇上即位时叔王辅佐。才会给此尊崇。 
  隆科多不是宗室诸王,皇上也不是幼年登基,这样的尊崇有些过了。 
  这不像之前的承爵,只涉及俸家家务;这“舅舅”之号冠上,隆科多的身份,就不单单是臣子,不仅所有的大臣见了隆科多都要执礼。连宗室诸王也不能幸免。 
  隆科多听了,也甚是意外,连出列跪下,道:“奴才惶恐,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奴才未建寸功,德行有限,怎敢厚颜妄承皇恩?”雍正见状,起身亲自搀扶起隆科多,道:“朕说过,在朕面前,舅舅不必跪,舅舅忘记了?皇额娘去的早,舅舅这些年对朕多有看顾,朕都记在心上。” 
  旁边原想劝谏的几位大学士,听了这话,都合上嘴巴。 
  太后与皇上关关系冷淡,皇上登基伊始。尊崇养母一族,也算报养恩,不容外臣说嘴。 
  三阿哥则是低头冷哼,如此礼遇佟氏一门,不外乎抬高自己的地位,以继后嫡子的身份来说明得位名正言顺。 
  再怎么热闹,养子就是养子。他生母出身低微,母族不过是包衣奴才,有什么自欺欺人的。 
  十三阿哥则是心惊,在众人见驾前,他已经到御前。雍正只提了隆科多如今任总理事务大臣,差事繁忙。步军都统衙门需加派人手。 
  步军都统衙门,宿卫京畿,关系重大,皇上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手也是正常。 
  那个时候,雍正提也没提“舅舅”称呼之事。 
  看似热络,实际上也是心存防备。才会在人前如此作态,已做安抚。 
  果不其然,扶起隆科多,使得众人对“舅舅”称呼没有其他意见时,雍正以隆科多差事繁忙为由。提了步军都统衙门之事,著护军统领衰泰署理步军统领事。 
  众人听了,不由地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雍正是真尊崇隆科多,还是要架空隆科多。 
  隆科多身上,除了九门提督外。还有理藩院尚书。 
  大行皇帝驾崩。他被任命为的总理事务大臣后,理藩院尚书就由旁人署理,如今步军都统衙门又有人接手。 
  形势有些叵测,连隆科多心里都有些没底。 
  雍正似乎也看出他的疑虑,叫众人跪安后,只留下他一个人说话。不知雍正是怎么安抚的,隆科多从御前下来时,脸上已经重现笑意。 
  到乾清宫西侧的临时公署里。 
  他很是坦荡地受了三阿哥与十三阿哥的半礼,马齐的全礼。 
  三阿哥原还盼着他与四阿哥反目。见希望落空,心里咒骂几声。 
  嘴上却是奉承着隆科多,随着雍正也叫起“舅舅”十三阿哥冷眼旁观,只觉得隆科多性情大变,跳梁小丑一般,再也没有早年的内敛与缜密,心中叹息不已,对自己也多了几分告诫。 
  不管皇恩如此浩荡,都要恪守臣子之道,不失谨慎之心,才是立足根本。 
  曹颙知道这“舅舅”之事时,已经是次日,旨意明发六部。尊崇隆科多,这是他已知之事,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隆科多贵在出身,两代后族,不是寻常官宦人家能比上的。户部众人提起来。也不过是说一句新皇厚待母族。 
  真让大家嫉妒的。是杂牌子出身的郎中李卫。李卫升迁的旨意已下,如今正在户部办理交接之事。 
  户部三库众人,早先因嫌李卫不知变通,挡了大家财路,这几年明里暗里的没少挤兑李卫。 
  即便晓得他是雍亲王府门人。也没有人认为四阿哥会将他当回事儿。不管是李卫的学识履历,还是他待人接物,距离“人才”二字都相距甚远。 
  谁会想到,四阿哥承继大统。李卫成了潜邸之臣,冲天之势,锐不可当。 
  早年算计李卫的,给李卫下绊子的。如今背后说几句酸话,人前却是得笑脸巴结李卫。 
  有过节的,更是不惜大出血,备下丰厚的仪程,就是怕李卫记仇。 
  若不是国丧期间,不能宴饮。他们怕是要一天十二个时辰把着李卫不放。 
  从送银子。到送小厮、长随、侍婢,无所不送。 
  大家如此热络,也是带了几分试探。毕竟以李卫早先的脾气,并不是好相与之人,要是真记仇了,往后在官场上狭路相逢也难堪。 
  没想到,李卫是来者不拒。统统收下。一时之间,这同僚关系,其乐融融。 
  曹颙见了,暗暗点头。 
  李卫能扶摇直上,不单单是靠雍正器重。与他活络的性子也有关系。 
  在户部守着银钱入库大事,关系紧要,不容有失。他要是稍有懈怠。就要陷入深渊,万劫不复。 
  这个时候,就算得罪了同僚,也不可生贪念,得罪皇上。 
  外放为官,远离京畿,就没必要再当京官结怨,能化解的矛盾都化解。省得往后因此受累。 
  真要做个耿直的清官,像张伯行。沉沉浮浮,仕途大半光阴,都被浪费在应付同僚的攻歼与中伤上。 
  他不知道,李卫之所以敢放开手脚,收受同僚馈增,是因为雍正已经调教过了。真正是敬重清官不假,但是也不希望自己潜邸出来的奴才成了“孤臣” 
  “清官如木偶,被名声束缚。 反而行事绿碌,不堪大用。只要守着忠心,略作变通,以便更好当差。没什么不好。”这是雍正召见李卫后交代的话。 
  李卫心中有底。自是笑眯眯地收银子。他早就眼红户部三库这些孙子,个顶个儿都贪得肠肥脑满,富得流油。这几年,被他们冷嘲热讽的。李卫没少受气。 
  如今既能让他们破财。还能让自己富裕,有何不好的。因此,他倒是小发了一笔。 
  等到腊月里,国丧完毕,内务府拍卖开始时,李卫手中已经收了五千两银子的程仪。 
  他花了四千八百两拍下个四进的宅子,位置在安定门内菊儿胡同。 
  位置距离皇城虽远了些。但是宅子大,还肃静。李卫甚是满意。 
  从曹府借来的银子,李卫还上八千,剩下的两千,留作修谱宅子,添置新家具之用。 
  在这次拍卖上,曹家也拍得两处三进的宅子。 
  因为初瑜是打算给天慧与妞妞做嫁妆用的,挑地都是距离曹府近的宅子。 
  这挑了位置,价格不免就有些高了。两处拢共花了六千三百两。 
  初瑜没有动公帐,拿了自己的私房。 
  “妞妞明年就十三,说亲不过这两年的事儿,这宅子算我送她的陪嫁。”初瑜这样对曹颙道。 
  听到“十三”曹颙有些皱眉。这旗人家女孩。到了十三岁就要“大选小选”妞妞与孙颖之女孙娴,都是包衣三旗,按照规矩要备小选” 
  新皇登基,还没有正式立后册妃。明年宫里指定要大量进新宫女。 
  妞妞早年有恩典,在内务府记档,倒是不用参选;孙娴却是位列名册上,本应今年就备选的,因赶上国丧耽搁。 
  “大姐上次回家,没提孙娴之事?总不会让外甥女真进宫当宫女吧?”曹颙问道。 
  “老太太也问过此事,好像孙家那边另有安排。听着他们的意思。是想要求恩典,免了“小选。 
  参加后年的“大选”初瑜回道。 
  包衣三旗中出来的女孩,父祖品级高的,皇上器重的,也要免”选”参加“大选”曹颙的胞姐。 
  就是如此。 
  曹颙听了,想起东府的两个堂妹。 
  她们两个同孙娴年岁相仿,过两年也要参加选秀,到时候留了牌子。 
  指婚有指婚的苦;撂了牌子,在外人眼中,又成了被皇室挑剩下的 
  等到儿子们婚娶,自己这个当老子的,也未必做的了主。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二章 新差事 

  腊八前两天,曹项从河南府使回来的管事。押送着曹项的几车年货与曹项的几封家书,到抵京城。 
  原本,他明年当任满,是继续留任,还是调回京城,还要看京城堂兄边般筹划。他在给堂兄的信中。就提到此事。 
  因为河南离京城路途遥远,所以这派回来的人,十一月初就从河南府出发。彼时,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没有到地方。 
  曹颙思量着,明年既加恩科。后年就是接着乡试,时间匆忙,吏部未必会更换学政。 
  如此一来,若是曹项能连任一任,会历经两次乡试,容易出政绩。与其回京。还不若再河南府熬资历。 
  这样想着,他就到吏部打探一番。路途较远的一些省份,学政若是考绩无过失,多是连任;路途近的几个省份,具体如何,还没有准确消息。 
  河南府距离京城不算近,但是同远的省份相比,也算近的。所以这学政是否更换,还没有准信。 
  曹颙没有多说什么。并没有刻意为曹项谋缺。 
  曹项今年二十二,已经比旁人高太多。这个时候,不管是他回京,还是继续留河南,都各有利弊。 
  不管曹颙怎么告诫,曹颂去西北军中任职多年是真。雍正是否会迁怒,还是个未知数。 
  在曹颂的前程未落定前,曹项太过招眼。对他来说并不一定是福气。 
  同父辈相比,如今曹家兄弟都在仕途,成绩已经比父辈好过太多。 
  倒是初瑜,听说曹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