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52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52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对妻子道:“年氏的礼还是照旧。小阿哥的例同雍亲王府其他几位阿哥同例,四福晋那边,要比照往年增加三成”几位庶福晋,也别怠慢了 
  这年氏的风光没有几年,背后还牵扯个。“年大将军”曹颙实不愿凑趣。 
  初瑜听了。没有想旁的。只当丈夫真厚。 
  这年头,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四福晋素有贤名,又是四阿哥的原配发妻,地位自是安稳,但是身为正室。看着侧室风光得意,就算再贤惠也有自己的苦楚。 
  曹颙此举,虽称不上是“雪中送炭。”也能让四福晋感激一二的。 
  偏生这内眷年礼,是以初瑜的名义送。不与曹颙有什么想干。就算年氏心中着恼,也挑不到曹颙身上。 
  若是她心里存了芥蒂,多念叨几句曹家不好,也没有什么干系。因为同年家关系好的人家,被贴上“年党”的标签,下场就惨了。 
  四阿哥看了。却能明白曹家没有巴结讨好之意。 
  一举三得,曹颙何乐而不违。 
  安定门内,雍亲王府,偏厅。 
  这边侍候的小、厮,上了茶水,低头退了出去,心里也稀奇不已。若是没有听错,刚才听到主子的笑声。 
  刚退到门口,就听到客厅里又传来一阵笑声,却不是四阿哥的。 
  这小厮不敢抬头看四阿哥,对座上的客人却是偷偷瞄了一眼的。是个满脸麻子的中年汉子,穿着补服,身子魁梧得很。 
  走到门口,这小厮还寻思,来的到底是什么人,能引得自家主子待了笑模样。“客厅上,坐的不是旁人,正是户部五品郎中李卫。陪坐在一旁的 
  ,还有王府幕僚戴锦。 
  这不是他头一遭出入雍亲王府,之前跟着同僚也来请过几日次安。送过几回礼。 
  他素来大大咧咧,但是也晓得看人下菜碟。 
  同样是皇子阿哥,他敢跟十六阿哥说笑,却不敢在四阿哥面前放肆。 
  四阿哥到底有多少能耐,他一个小小郎中并不晓得,他只知道四阿哥是曹颙都恭敬的人物。 
  这两年,在户部,他更见识了四阿哥的勤勉与冷酷,言行上就越发恭谨。 
  要知道,李卫平素放荡不羁,与郡王对着干的人物。 
  四阿哥原还担心他不懂规矩,不堪大用,毕竟他不是正牌子出身,不过是捐官。伊是见他对旁人不拘小节,在自己面前规规矩矩的,四阿哥心里甚是熨帖。 
  曹颙起复在即,四阿哥对李卫也不像早前的不假颜色。 
  一来二去的,两人也渐渐相熟。 
  今日,四阿哥寻了个由子,使人将李卫传来,开始说得是户部的差事。 
  听四阿哥说完公事,戴锦在旁就提起私事,道:“听说李大人家眷不在京中,这眼看就要过年了,日子倒是冷清 
  李卫听了,不由跟着皱眉,道:“哎。都是下安到霉,原是想着衙门封印后,回徐州老家过年的,没想到今年衙门里安排下官值假,想要央求人换班都不行。不知是哪位堂老爷瞧下官不顺眼,点名折腾下官,” 
  四阿哥闻言,神情有些僵硬。户部几位堂官,新旧交替,谁会留心李卫这个小小郎中。 
  “折腾”李卫的不是旁人,正是四阿哥。原因却不是看李卫不顺眼。而是瞧着他“顺眼”。 
  戴锦是晓得详情的,心中好笑,清了清嗓子。道:“李大人孤身在京。也是不易,身边也该寻个贴心人侍候才好。” 
  李卫看着魁伟,脑子却最是机灵。要不然也不会在与郡王较劲后。还能保全自身。 
  戴锦连说了两句,他已是听出其话中用意,不禁抬头望向四阿哥。 
  四阿哥脸上的笑容已经凝固,眯着眼睛,望着李卫。 
  李卫心里一激灵,面上已经挤出几分笑,道:“原也想寻个合适的人家纳房妾,但是衙门里差事忙,实在顾不上,就胡乱买了两个丫头侍候。戴爷若是有可心的人选,下官就给戴爷封谢媒的大红包 
  戴锦看了座上的四阿哥一眼,见他不动声色,便笑着说道:“我有个外甥女,在福晋身边当差,如今到了放出来的年纪。我这做舅舅的。自是想给外甥女寻门好亲事。” 
  李卫听了,已是怔住。 
  他家虽是外地乡仲,但是他在曹府住过几年。自然也晓得京城大户人家的规矩。主母身边的丫鬟,若不是给男主人做通房,就是主母的心腹臂膀,有时候比外头的管家还有分量,, 
  这样的丫鬟,很少有嫁到外头的。 
  就说曹府大奶奶身边的几个丫鬟。都是嫁给曹颙的心腹管事”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昭告 
  
  听了戴锦的话,李卫面上带着笑。心里却是不好受,心碰碰跳。 
  戴锦是谁?是皿阿哥倚重的幕僚,有个兄弟在外头任道台。对外说起来,也算官宦之家。但是在四阿哥面前,就是奴才。 
  没错,他们兄弟都是雍亲王府的门人,四阿哥的奴才。 
  这京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奴才。 
  八旗人,上头都有佐领,有旗主主子,还有八旗共主的皇帝主。 
  王府体面的奴才。就是外地督抚大员,也不敢随意得罪。若非如此,就不会有三阿哥的门人。打着三阿哥的旗号,在西南诸省敛财之事。 
  这天下间,也有乐意主动投身为奴的,如在曹府当差的任氏兄。 
  不少旗人小巴不得有个厉害主子,提挈前程,几辈子都沾光。 
  李卫却不愿为奴,只是眼下。没有他选择的机会。 
  他敢得罪庸碌的铁帽子郡王,却不敢得罪四阿哥这个掌部务的皇子阿哥。 
  这送到他眼前的不仅仅是个婢妾”,还是赤裸裸的招揽。 
  四阿哥与戴锦两人都望着李卫,李卫心里“扑通扑通”的,已经站起身来。对着戴锦长揖道:“若是戴爷不嫌弃李卫官小家薄,就劳烦戴爷做冰人了。” 
  戴锦看了四阿哥一眼,见他点头,站起起身,扶起李卫,笑着说道:“李大人客气了。往后就是一家人,还是不要外道才好” 
  从雍亲王府出来。李卫心乱如麻。 
  骑在马上,看着这巍峨的王府大门,他心中没有攀附上王府的喜悦,唯有不甘心。 
  挥动马缰,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欢喜的神情,直到回到宅中,关上门,只剩下他一个时。他才恨恨道:“姥姥” 
  在六部衙门封印前一日,曹颙终于等到了起复行文。 
  看到“户部右侍郎节后到任”这些字时,曹颙算是松了口气。 
  虽说以他的年龄。二品是高了些,但是在意料之中,总算康熙没有再生什么么蛾子。让曹颙措手不及。 
  未来两年,只要他抱紧四阿哥的大腿不撒手。曹家上下的平安富贵就算保住了。 
  面对已知的未来。总比面对一异茫然使人心中踏实。 
  因为有和硕额驸的身份,二等伯的爵位,曹颙这个二品侍郎也不算显眼。 
  毕竟。如今他已经不是在倚仗父祖余荫的曹家大公子,而是曹府的家主。 
  李氏虽相信儿子的操守,但是也知道官做的越大,越是凶险。当年噶礼为两江总督时。风头一时无二,最后不还是抄家破门。 
  “是不是皇上的恩典太过了?你父亲同你舅舅熬到半百多,才挂上二品的衔。”李氏一边为儿子欢喜,一边又怕他“树大招风”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母亲,户部两个尚书、四位侍郎,上头还有几位皇子阿哥掌部务,哪里就需要儿子出力了?不过是皇上念在老太太同父亲的情分,给个体面罢了。”曹颙自然不会说,康熙八成将他当成钱袋子什么的。换了说辞安慰母亲。 
  这些年,宫里对曹家的赏赐一直优容,李氏听了儿子的说辞,也不生疑,道:“如此就好。你毕竟年轻,往后少出风头,勤勉当差,且不可辜负皇上恩典。” 
  诸如此类,李氏说了不少。 
  这就是母亲同父亲的区别,母亲多是盼着儿子平安顺心,父亲却经常望子成龙,光耀门稍。 
  曹颙听了李氏的话。有些感叹。难道真是上了年岁的缘故,上辈子父母说教时,只觉的唠叨;这辈子,听了这些话,却只有心里暖洋洋。 
  除了李氏的唠叨。剩下的就是管家曹元的劝诫。 
  曹颙已经是一家之主,下人再称大爷也不合适,该称“老爷”了。要不然往常各府往来,外头称“老爷”家里称“大爷”乱糟糟的,也叫人笑话。 
  曹颙不喜这个称呼。也只能入乡随俗,于是阖府上下都改了口。曹颙、初瑜升级为“老爷太太”李氏升级为“老太太” 
  曹项已经寄家书回来,他携带家眷已经抵达河南,在衙门里办好了交接。 
  就是远在西宁的曹颂,也递了信回来。给妻女母亲的无非是报报平安什么的,给堂兄曹颙的信中,却是好一番抱怨。 
  原因无他小就是因是侍卫身份,离不开中军,至今还没机会亲赴战场。 
  真是热血啊,若是曹颂在跟前,曹颙真想踹他两脚。 
  难道人是那么好杀的?除了屠夫、刽子手这样的职业,日日操手,心硬如石外,寻常人杀了人,心里都会不安生的。 
  就说曹颙,头一次见到尸体的时候,恶心了好几日。 
  就算下黑手,灭了李鼎,每次见到李家人时”里都不能坦然。 
  看着曹颂的信。曹颙想到同在西北军中的小舅子弘曙,心中有些担忧。 
  初瑜三个同母弟。曹颙同弘曙这个大小舅子关系最好。爱新觉罗家的这些子孙中,多是猴精猴精的,像弘曙这样质朴的人委实少。 诚亲王府的弘晨阿哥。但亲王府的弘年前些日子都封了世子,俸禄班次,比照贝子品级。 
  淳郡王府没有嫡子,弘曙的继承人身份,早已经是王府默认的。早在十年前,弘曙就开始代替父亲出面应酬。 
  不仅曹颙担心,连初瑜听了弟弟没有在受封之列的消息也觉得诧异,还借着请安的名义,回了趟王府。 
  不知七阿哥怎么安慰的。侧福晋看不出什么不痛快来,反而安慰女儿不要担心娘家,好生调理好身子,早日再生个哥儿。 
  曹颙不好过问王府家事,还是从弘所口里得了消息,说是七阿哥的意思。等儿子回京再请封,左右也不着急。 
  曹颙却是不信,这封了郡王长子,不仅仅确定弘曙的政治地位,还有相应的俸禄。弘曙已经到了年龄,没理由延迟不清封。他这一耽搁,弘晫请封的日子,也要跟着延后。 
  曹颙想到弘曙跟在十四阿哥身边,心里就沉甸甸的。 
  就算早先弘曙同十四阿哥感情平平,这西北军中三年,叔侄两个没有交情,也有交情了。 
  落到旁人眼中,弘曙就是“十四党” 
  曹颙最担心的事,终于露出些苗头。 
  这官场上,除了本家。也重外亲,妻族、母族都是干丝万缕的联系。 
  因李氏身份的不同,曹颙可以疏远李家;但是淳王府那边。是曹颙的妻族,天佑的母族,几十年内同曹家都脱不了干系。 
  以四阿哥的性子,若是真怀疑或者认定弘曙与十四阿哥结党,那弘曙继承人的身份就保不住。 
  不仅如此,连弘晫、弘昕两个同母弟的前程,说不定也断送了。“ 从顺治开始至今,宗室不乏夺爵的人家,夺爵后都是由旁支承。 
  淳郡王府,不止弘曙他们三个皇孙阿哥。 
  曹颙想到此处,如何能再袖手旁观,次日,他去给七阿哥请安,翁婿两人在王府书房中,有一番恳谈。 
  “岳父,弘曙不能再留西北军中了”不管皇上这次有没有封郡王长子,弘曙再留在西宁,往后的处境多半要变得尴尬 ”没有外人在场,曹颙也少了几分顾及。开门见山道。 
  七阿哥这些日子,日子也难熬,心中七上八下的,偏上又无人可商议。 
  听女婿提及此事,他长叹了口气,道:“简王府的阿哥回来后,我上过折子,被皇阿玛给驳回了。我也写信给过弘曙,他不愿回京。如今西北大军雌伏两三年,才开始略地攻城,那傻小子还等着建功立业。” 
  “能不能想法子召他回京?岳父,弘曙同那位太近了,就算心中坦荡,也要惹了嫌疑”曹颙斟酌着,说道。 
  七阿哥闻言,抬起头来,道:“我若再上折子,引得皇阿玛不快,怕也耽搁弘曙的前程” 
  弘曙是他最为倚重的长子。他如何能不担心,只是顾忌太多,投鼠忌器。 
  “皇上最是“宽仁”就算心里不快,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惩戒皇孙。” 
  就算弘曙这两年难熬。也好过因同那位关系太近断送了前程”曹颙见七阿哥犹豫,越发恳切地说道。 
  见女婿这般不看好十四阿哥,七阿哥没有多问。 
  十四阿哥领兵出征,本就是祸福相依之事,赌得就是他的运气。 
  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