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0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0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孙珏过来,曹颖只觉得黯然。即便晓得母亲脾气不好,会怪罪孙珏,她也没有想要出来相拦的意思。 
她只担心,母亲到底上了年纪。别否气坏了身子。那样的话,她不仅是护不住儿女的窝囊母亲,还是累计父母操心的不孝女。 
因此,她就拜托静惠到前院照顾。 
等到众人转回来,兆佳氏骂了几句孙珏,就对曹颖道:“男人这东西。都是贱皮子,你若是一味温良娴熟。他就要当你好欺负;还是要辖制住,当好家,才能使得男人手心。不说别的,就是他每月身边只有几两银子的碎花销,握不到钱,就算生出花花肠子,也只能忍着。若是他敢来挑你,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看他怕不怕?这回不能轻饶了他,的让他长个记性,晓得好歹再说。” 
这会儿功夫,春华也得了消息去晓得婆婆在客房这边,就带着丫头赶过来请安。 
走到廊下,就听了婆母这番“高谈阔论”她脚步有些犹豫,既是婆母同大姑姐母女谈心,她进去是不是不合时宜。 
她正想着,就见帘子挑开,静惠带材个小丫鬟从房里出来。 
见春华站着不动,静惠回头望了望屋子大轻声道:“弟妹怎么才来,太太可是回来好一会儿了。” 
春华讪讪的,没有回答。 
虽说春华年纪不大,但是性子天真烂漫,静惠与她相处得也极好,晓得她是讲礼数的。不会无缘无故这般失礼。 
仔细看她,眼圈淡淡发红,虽笑得灿烂大却难掩无奈。 
静惠拉着春华的手的一道出了客房院子。 
“碧答,你们方才先过去太太的院子了?”静惠看着春华身后的丫鬟。问道。 
这个碧誓,是春华的陪嫁丫头。比春华大两岁,是春华奶娘之女,最是忠心本分。 
碧暂低眉顺眼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回道:“正如二奶奶所说。” 
静惠闻言,不由皱眉,道:“四奶奶是温吞性子,你是她身边人,就要爽利些。又是那个红梅?她又生材什么事端?” 
“没什么。嫂子多虑了,不过是让我们在外头多站了一会儿。”春华抬起头来,肃容说道:“不怪碧簪,是我不许她生事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若是主子们做什么,丫头都指手画脚嚼舌头,那岂不是没材规矩,闹得乌烟葬气。” 
这般模样,倒是有几分将军府格格的气派。 
“弟妹既是明白人儿,为何还纵的她?她不过是怀了见不得人的心思。怕了五弟妹,当四弟妹年幼可欺。故意让弟妹抠气。”静惠带了几分嗔怪,说道。 
春华伸了伸舌头,道:“不过是碍着太太,太太心里已不待见四爷。我不能从中调和,已是不当。还要再添把火不成?随她闹腾,也能添个乐子。只是四爷不待见她息要不然收拾出厢房,又有什么?人多些。不用出院子,就能凑一桌抹骨牌。”说到最后大双眼弯弯息好像所有的委屈都不曾受过一般。 
静惠心中叹息一声,也就是春华这样敦厚的性子,才能这般宽心,否则的话大面对受宠的妾同庶长子,还不知要恨成什么样” 
客房这里,见母亲口传“驯夫秘诀”,曹颖终于说出自己的打算,‘析产别居’ 
“这叫什么话?不将那些狐媚子撵出去,正经嫡母反而要腾地方?这不是胡闹么?”兆佳氏听了曹颖的话,瞪大了眼睛,差点就要拍桌子。 
“母亲,女儿愚钝,没有那么多的心眼,也不晓得如何才能笼络丈夫。只是想要带着礼儿、娴儿两个消消停停过日子。有娘家做倚仗,有母亲疼女儿,有弟弟妹妹们帮衬,岂不是比‘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日子自在?”曹颖红了眼圈,道。 
“这两口子过日子,哪有不吵架的?就算孙姑爷不咋样,这身边有丈夫总比没丈夫好。”兆佳氏依旧苦口婆心的劝道。 
“母亲,若真要‘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日子,丧了小命,岂不是冤枉?他新纳的那房小妾,前几日就上吊自缢。女儿想起来,真是怕。这些年来,每次他醉酒打女儿,女儿也有一了百了的念头,不过是放心不下孩子们。孩子们渐大了,要是他们婚嫁,都有安置,女儿又靠什么撑着?”曹颖含泪道;“难道女儿真的福薄如斯,落得自我了断的下场么?” 
兆佳氏终于收住了话头,盯着曹颖半晌,一把搂住她,带着颤音道:“别怕,别怕,没人逼你。别胡思乱想,好好过日子,好好的,” 
曹颖的决断也好,同兆佳氏的“通情达理”使得曹颙颇为意外。不过,心里也舒坦不少,不管外头风雨如何,只要家中太平,这日子就有个奔头。 
杭州孙家,终于有了回信。 
为孙珏同曹颖之事,孙文成胞弟孙文千护送长嫂安氏进京。按理来说,长子夫妻决裂,身为父亲的孙文成应该露面,但是他是朝廷职官。无故不得轻离属地。 
安氏是孙文成之妻大孙珏之母,由她露面,也算妥当。 
曹颙的精力,不能都放在家事上。他也关注着西北同热河的消息。到了八月,圣驾还没有开始巡幸,京里就有了些揣测。 
不过,四再哥还是不动如山。丝毫不为所动的样子。 
中秋节前,曹颙去材趟十三阿哥府。十三阿哥的书房中,竟然有户部的卷宗。他没有避讳曹颙,曹颙也没有多嘴相问。 
看来,十三阿哥辅佐四阿哥。并非从雍正王朝才开始。 
十三阿哥说起从四阿哥那边听来的户部趣事儿,这故事的主角,就是李卫……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三十六章 “发作”(上) 

李卫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谁让他得罪的是和硕庄亲王博果锋。 
在宗室中,辈分最高的就是和硕庄亲王博果锋,他是太宗之孙,康熙的堂兄。虽说他年过古稀,不是佐政之才,不过仍在户部挂名。 
就是这位王爷,古稀之年,仍是好色如命。爱美姬,重享乐,庄亲王府府邸不大,但是其富丽堂皇,在京城王府总首屈一指。 
除了一万两银子的亲王年俸。王府名下还有庄子铺面等产业,每年 
的出息也不少。然而,因为花销大,银子如流水一般,不说别的,就是王府数十房姬妾的胭脂水粉开销。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字。 
博果释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自然就要寻思生财之道。 
借着户部当值之利,他把着户部银库,每入库钱粮一千两,就加收平余十两。 
户部衙,为何是六都有名的肥差。就是在这“平余”银子上。这“平余”也叫“余平”是延续明朝的规矩,在征收赋税中,按照比例。加征一定份额,送给户部。 
这些“平余”银子,不入国库。而是直接分给户部官员。 
如今,博果释将“余平”增收十两,光明正大的收入囊中。 
他是倚老卖老,康熙则是顾念情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银子是加收的,并不影响户部的收入。 
即便是同在当值的四阿哥,对于博果锋这种中饱私囊的行为,也只能是选择缄默。 
李卫却是捅了马蜂窝,得罪狠了博果钟。 
其实,他在曹家几年,耳濡目染,对于官场上迎来送往并不陌生。 
他也不是有意多管闲事,只是见某省押送税银的官员,因之前没有预备 
这多加的“平余”银子,使得银子迟迟不得入库。心中有些着急。 
西北大军号称几十万,这其中的军需损耗,都是要烧银子的。 
户部银库本就空,这每个省押解过来的银子,每到京城,就已经被预定出去。 
西北苦寒,当兵的到那边耐不住寒,去年就有兵丁冻毙的先例,因这个缘故,兵部那边要采购新棉衣,要在入冬之前运往西北。 
如今,就等着这笔银子来做着买衣之资。 
这银子不能入库,这买棉衣之事就要拖延。 
李卫虽没有从武,但是也关注西北战事。毕竟,国家太平。日子才能过的舒坦。 
为国为民的将士,若没有死在敌人的刀锋下,而是死在苦寒中,叫人情何以堪? 
李卫想到这些,只觉得自己不敢束手旁观。他虽品级不高,但是正好负责银子入库这块,说起此事也是名正言顺。 
他先是寻机会,婉言劝诫,博果钟哪里会听见去? 
三番五次下来,不仅李卫烦了,博果锋也腻歪了,正寻思如何教训下李卫。 
这时候,那个押解银子的地方官员,凑起了加收的“平余”过户部交接了差事。 
博果锋有了银子,舒心得意。哪里会理会一个五品郎中的刮噪? 
李卫却是听了来支银子的兵部官员的抱怨,这边银子晚支出大半个月。西北将士收到新棉衣的的日子就迟了半月。 
初冬时分,即便不会冻毙,但是冻伤、冻残,都保不齐。 
李卫听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 
他当官,是为了完成父母心愿。但是也想要学着曹颙那样,身在其位居其政,仰着胸脯当今好官。 
这时,博果释得了甜头,已经是做顺手了,对于其他省过来的押解 
官员,也如此行事。 
李卫晓得自己位卑言轻,阻不了博果锋的贪婪,就另辟蹊径,在衙门走廊里置了个柜子,写着“某王赢钱” 
这来户部支取银子的六部官员。见了这个柜子,少不得生出八卦之心。私下里打探几句。一时之间,传言迅速传开来。 
博果释是王爷之身,多少要脸面。这勒索地方官员的行为只是在衙门中私下进行,光明正大的,他也有些顾忌。 
不说别的,被御史盯上,来个“目无君上”就算不会有什么闪失,也是犯忌讳。 
博果锋只好忍着难堪,不再提加收之事,心里却是将李卫恨得死死的。想着定要寻个由子,收拾这个伤了自己颜面的混蛋。 
李卫晓得自己个儿得罪了亲王。顶戴不稳当了,心中多好有些遗憾。 
不过,他向来心大,想着若是还乡。孝顺父母,也是不错。 
如此一来,他倒是坦然了。不管是对他横眉冷对的庄亲王,还是幸灾乐祸的户部同僚,他都能如常面对。 
他李卫是谁,本就是徐州的土财主,能在京城的花花世界见识几年。还能在六部衙,里当了两、三年差,这半辈子也算没白活。 
他坦然了,却是有人纠结,这个人就是原本瞧不起李卫的四阿哥。 
四阿哥因李卫早年私德不检。心里厌弃。然后,李卫同庄亲王这场相争,却使得四阿哥对李卫刮目相看。 
“你知罪否?大清律,军民百姓不得妄议宗亲!”四阿哥板着脸,看着李卫问道。 
李卫闻言,低下头道:“微臣知罪,请王爷责罚。” 
话虽这么说,他心中隐隐有些失望。原当四阿哥这个冷面王爷,是真正忧国忧民之王,不会同庄亲王那样,会理解自己的做法。 
没想到如今庄亲王的报复还没等到,就有了四阿哥出面“问罪。”如何不叫人心灰? 
四阿哥见李卫耷拉个脑袋,一句辩白都没有,淡淡地着了他一眼,道:“既是晓得知罪,还不快去给庄亲王府赔不是?莫非,还要等老王爷请‘律法。处置么”说完,他起身出去。 
李卫站在原地,想着四阿哥的话。挑了挑眉毛。 
赔不是,就赔不是,他可没有“宁折不弯”的操守。表面上,看着是他服软;实际上,如此一来,慢果锋不会短期之内发作李卫,总要摆出心胸宽广的样子,, 
四阿哥见李卫时,房间里没有留其他人,所以这几句对话,只有他们两晓得。 
所以十三阿哥讲述时,只有李卫斗庄亲王的这段;剩下的是李卫来曹府时,告诉曹颙的。 
曹颙听了,只有为李卫高兴的份。 
四阿哥内敛低调,不是多事之人,这次能主动提点李卫,可见是真欣赏李卫。 
未来的明君名臣,就这么相会。等到他们功成名就时,想起这带有四阿哥特色的别扭式关系,不知他们会做何想” 
孙宅,大门外。 
几辆马车从胡同口过来,还有骑马十数人前后簇拥,到孙家门口站定。 
门房是孙家老人,一眼就认出前面过来的,是杭州的叔老爷。 
孙文千见门房只盯着自己,皱眉道:“你们老太太来了,还不开打门。让马车进去?” 
那门房哆嗦一下,忙唤个小厮。一道开了大门。 
孙珏宅子小,马车不能直接赶到二门,安氏就在前面院子里下了马车。 
这会儿功夫,孙珏已经得了消息。从后院赶过来。 
今日并不是他休沐的日子,因弹劾的折子下来,他被停了差事,等着事情详查详审后,才有结果。 
是降级,还会免职,他心里也没底。 
所以,在家这几日,他心烦气乱。开始酗酒,今日也喝了有半斤酒。 
如今醉醺醺的,给母亲同叔父请安。身子就有些站不直。。。。。。 


第十二卷 奉天运 第八百三十七章 “发作”(下) 

看着孙珏衣服皱成一团,邋塌的很,眼睛凹陷,安氏责备的话到了嘴边,又有些舍不得。 
男人爱长孙,女人重长子。 
即便这一路之上,安氏心里将儿子怪罪了千百回,但是对于长媳曹颖也不无埋怨。夫妻之间,有什么计较的。 
非要闹得家宅不安,长辈们跟着操心。 
旁边的孙文千,可没有安氏这番“慈爱”他是孙文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