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84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84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以为这个成亲前飞扬跋扈的骄横格格。嫁人后也会是河东狮。没想到这些年。听人提及她时。都是褒奖之词。并不挑剔之处。 
  小姑娘总有长大的候。 
  当初她是背负科尔沁的希望嫁给弘皙。都当成未的太子妃;却是时过境迁。想来这些人过的也不容易。 
  塔娜看着曹颙的脸。声道:“我是该唤你表姐夫。还是该叫你表哥?” 
  说话间。眼神有些迷离。不知再想些什么。 
  关于母亲身世的传闻。已经过去一段日子。这下听塔娜提及。曹颙有些无语。 
  难道还想要认亲不成?自己可没那个“福气”一下子多出数不完的舅舅堂舅。 
  虽说这块并不算孤男寡女。塔娜身后还跟着小丫头。但是气氛也颇为诡异。曹颙“咳”了一声。:“曹某有事忙。这里少陪了。夫人慢行。” 
  说话间。转身要走 
  “曹颙。你成亲。我单独送你贺礼;我成亲。你却是打着曹家名儿。随大溜。太不仗义。”塔娜皱眉。冷冷的说道:“都说汉人知礼。你怎么忘了礼尚往来?” 
  这番质问。带着几分孩子气。 
  曹颙转过头身来。道:“夫人既是挑礼。那就是曹某不是了。等到夫人大寿。曹某定携内子。预备份厚礼回送夫人。” 
  听到曹颙提及“内子”。塔娜的脸色清白。心里叹了口气。只觉的自己刚才的那些话。甚是无聊。 
  这是在炫耀幸福么。 
  塔娜低下头。挑了嘴角。道:“厚礼当不起。等什么时候宝雅格格归宁。到时候你们吃酒时。别忘了叫上我……这个。可是说好了……” 
  不远处。弘皙站在幔帐后。望着这一切。眼里满是恨意……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一十八章 雷声 

  轻点,嗯,再轻点……” 
  听着上房里曹颙的低语,喜彩在门外忙止步。她身后跟着的两个抬水的小丫头已经低下头,不敢再抬头。 
  “额驸,我帮你揉揉……” 
  “啊,舒坦……” 
  就是向来在初瑜身边侍候的喜彩,脸上也臊得通红,心里寻思这两个主子也真是的,热水还没送上,这还亮着灯。 
  如今天冷,热水凉得快。喜彩只得硬着头皮,挑开帘子,带着小丫鬟将热水送到外间。 
  里屋里,断断续续的,仍是曹颙的呻吟声。 
  喜彩抚了抚胸口,硬着头皮,隔着帘子禀道:“格格,额驸,热水好了。” 
  “送进来吧。”就听初瑜的声音道。 
  喜彩应了一声,低着头,带着小丫鬟,将两盆热水送进去。 
  初瑜穿着常服坐在炕边。曹颙身上盖着被子。趴在炕上。 
  待丫鬟们退下去。曹颙才从被子里爬起来。他身上只穿了白色亵衣。摸了摸后腰上贴地膏药。问初瑜道:“用不用帮你也贴一帖?你也忙了一日。身上指定也酸疼。” 
  “不用了。我不像额驸。站着地时候多。就迎客送客地时候站站。其他功夫都是坐陪说话。”初瑜说着。起身帮曹颙脱去了袜子。将他地脚放到脚盆里。 
  脚掌心原本红肿生疼。热水一泡。曹颙身上一哆嗦。觉得说不出地舒坦。 
  少一时。夫妻两个洗了脚。唤人将水盆端了出去。 
  今儿地炕烧得滚热。曹颙躺在炕头。跟烙饼似地。直觉得从里到外到烘热了。使得人不想睁眼睛。 
  “额驸,今儿回来时,八婶送了谢礼。”初瑜帮丈夫掖了掖被角,说道。 
  “什么礼?珠宝,古董?”曹颙随口应道。 
  “我也不晓得,还没腾出功夫看。额驸,现下看看么?”初瑜问道。 
  “嗯,看看。”曹颙睁开眼,只觉得后背烙得够热了,翻身趴在枕头上,对妻子说道。 
  初瑜应了一声,起身到梳妆台前,抱了个小匣子过来。小匣子打开,里面是黄绫包裹的的小盒子。 
  打开黄绫,露出只无比华丽、巴掌大小的盒子。 
  盒子是紫檀木包金,上面镶嵌了拇指盖大小的各色宝石。不说里面是什么,就是这个盒子,已经是价值不菲。 
  曹颙家本富足,曹颙打小见过的珠宝首饰也不少,这般华丽的盒子还是头一遭见。 
  他心里已经生出几分好奇,盯着妻子的手,想知道这么精致的盒子里,装得到底是什么宝贝。 
  盒子打开,红绒布底衬上,摆放着一对黄沁龙凤对佩。 
  这对佩说不出地别扭,因为玉料极好,雕工却是不好恭维。比两个玉板强不了多少,只能轮廓上瞧出是龙凤佩来。 
  曹颙拿起一块,摩挲着,搁在眼前看了,想不明白八福晋送这个地用意。 
  初瑜拿起另外一块,在手中看着。到底是女人家仔细,她将内面送到曹面前,道:“额驸瞧,这里像是有字儿?” 
  曹从炕桌上拿起灯台,近前照了,隐隐约约地认出是“丙子年”三个字。 
  “丙子年?今年是丙申年,丙子年是哪一年来着,听着耳熟?”曹颙抬头问初瑜道:“不是你出生那年么?这玉佩是二十年前的。” 
  “嗯,是康熙三十五年。”初瑜点点头,回道。 
  八福晋与八阿哥的定情信物?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再望向那玉佩,目光就有些沉重。 
  过了半晌,就听初瑜红着眼圈,回道:“早前听额娘提过,八婶打小养在安王府,经常跟着安王福晋出入宫禁。八婶与八哥的婚约,在宫里正式下旨前,就已定了。 
  想着八福晋神容枯瘦的模样,曹颙心里叹了口气,撂下玉佩,道:“自古多情空余恨,不许人间现白头。即便是俪情深,也抵不住阴阳相隔。只望八福晋能想开些,要不然往后地日子该多难熬。就是八阿哥泉下有知,定也舍不得妻子受此煎熬。” 
  初瑜抬起头来,看着丈夫的脸,轻声道:“额驸,假若,假若有一日我先去了,额驸要记得这句话才好。” 
  听初瑜语出不祥,曹皱眉道:“好好地,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就算终有那日,也是我先行。没瞧见我老人家老胳膊、老腿的,已经一身毛病么……” 
  * 
  八阿哥府,灵堂里。 
  夜已深,五台法事已经停了,僧侣道人都是休息。灵堂里只有香烟缭绕,寂静得很,几个置夜的管事,也被打发出去。 
  灵堂里,只有八福晋,坐在地上,抚着八阿哥的棺木,喃喃自语:“这辈子,咱们瞅着他们幸福;下辈子,咱们还做夫妻,生儿育女,长命百岁。 
  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 
  苏州,织造府后街,民宅。 
  虽已经是深夜,但是这边里里外外却是灯火通明。 
  不少丫鬟婆子往来穿梭,忙忙碌碌。 
  虽说南面气温比北边暖和,但是已经到了隆冬季节,也是叫人湿寒难耐。李煦站在廊下,却是浑然未觉。 
  远远地传来打更声,已经是四更天。 
  听着屋子里产妇的叫喊声,李煦不禁双手合十,祈求过往神佛,保佑那人能平 
  儿子。 
  说起来,他已经六十二岁,过了花甲之年,但是他却不肯服老。 
  生下个儿子,是他念叨了好几年地事儿。有些姿色的丫鬟,都收拢了,又使人从外地寻来有宜男之相地良家女子,广纳妾室,花费大银钱,买了壮阳的好药,日播夜播地。 
  偏生府里的丫鬟妾室,没个争气地。争气的这个,又是不能见人的。 
  按照妙云的本意,被公公“扒灰”,已经是污秽不堪,只是舍不得女儿,才芶活于世;这次意外怀孕,更是觉得没有可活的余地,便寻了机会,使人买了耗子药,想要一了百了。 
  李煦这边正盯着,哪里会让她得逞? 
  却是略有所悟,便安排个丫鬟暴毙,当成妙云下葬了,真正的妙云则是送出府外待产。 
  转眼数月过去,到了妙云的产期。 
  李煦在廊下站了个把时辰,脸上已经冰凉,但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谁说他比不得曹寅,如今他是侍郎衔,曹寅也是侍郎衔,大家伙是一样的。不过是曹寅捡了便宜,爵位比他高罢了。 
  这几年走背字,李煦也是无奈。 
  就拿次子死后,他忙着求子之事来说。时至如今,过了三年,才有了指望,但孩子没落地,尚不知道男女。 
  曹寅那边地老生子,已经牙牙学语。 
  虽说打心眼里,李煦是盼儿子,但是也自我宽慰,道是女儿也不错。等大了些,送进京里选秀,也拴皇子皇孙。 
  想到这里,他想起早逝地长女。 
  要是能留下一个阿哥,那李家也不至于这般窘迫。 
  王嫔娘娘虽是李家送到御前的,但是谨小慎微的性子,李家又不是名正言顺的娘家,也不好照拂。 
  李氏的“如意”,李煦思及此处,忍住“哈哈”两声,笑出声来。 
  曹家也好,李家也罢,多年地圣眷不在孙太君与文太君两位老的身上,也是因曹颙那个小地,而是因李氏而来。 
  天家金枝玉叶么?却是在他们李家长大。以李氏的性子,就算荣华富贵了,也不会怠慢了娘家。 
  曹家向来自以为是,父子二人都不是通达之人。有什么大不了,还不是靠着李氏,才熬到今日? 
  正想着,就听到天空里传来几声响雷。随着雷声,雨点簌簌落下。 
  雨水打到李煦脸上,他周身一寒,紧了紧衣服。顾不得产房污秽,挑了帘子进了堂屋。 
  刚进屋子,就听到里屋传来嘹亮地婴儿啼哭声。李煦身子已经僵住,眼睛望着里屋门口,扬声道:“生了?少爷,还是小姐?” 
  就听得的脚步声,产婆抱着个襁褓出来,满脸堆笑道:“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如夫人添了位小少爷。” 
  “少爷?小小子?”李煦闻言,欣喜若狂,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那产婆道:“快,给老爷看看子孙根儿……” 
  这产婆听了,笑呵呵地撩开襁褓,露出婴儿的下体来,嘴里说着奉承话。 
  她接生半辈子,见惯了人间百态,自是瞧得出这边门户紧闭,没有其他男人当家,不像是正经过日子人家。老夫少妻,倒像是有钱人养的外宅。 
  李煦摸了摸儿子地小辣椒,已经是眉开眼笑,唤人包银封给产婆看赏。 
  外面热闹,产房里,妙云已经是疲惫不堪,睁不开眼睛。迷迷糊糊中,就觉得有人扶她的头,忍不住发问道:“谁?” 
  只觉得那扶着她地人一抖,半晌才听有人回道:“姨奶奶,是老奴。奶奶产后身子乏,喝几口人参粥补补,也好下奶。” 
  妙云倦倦的,哪里有食欲喝粥? 
  不过听到“下奶”,她却强撑开眼睛。搬到这边地几个月,她从最初的抑郁,从思念女儿,到最后盼着肚子里地孩子落地。 
  早先,香玉落地后,就有奶子、嬷嬷照看。她这个当娘的,反而没有插上手。 
  这回,落到这个地步,她也顾不得脸面,只盼着孩子能早落地。为了这个孩子,她还专程同李煦央求了几次,想要亲自哺育。 
  李煦那边,虽觉得为难,但是为了安抚妙云,最终也答应了此事。 
  想到这个,妙云心里倒是真生出几分期盼来。她挣扎着,将身体坐起来些,看着眼前的老嬷嬷道:“关嬷嬷,多劳你费心,我还年轻,没想到这些。” 
  关嬷嬷的神情有些僵硬,挤出几分笑道:“当不起姨奶奶地谢,都是老奴当做的,奶奶还是喝粥吧。”说着,低下头,用调羹盛了半勺粥送到妙云嘴边。 
  妙云见她胳膊发抖,有些过意不去,伸手接过粥碗与调羹,道:“嬷嬷照看我半宿了,想来也累坏了。坐下歇歇,我自己个儿喝。” 
  关嬷嬷点点头,倒是没有跟妙云撕巴,只是转过身去,用热水投了毛巾,坐在炕边,给妙云擦了擦手。 
  “嬷嬷待我真好,往后我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请嬷嬷多教我。”妙云露出几分感激,虚弱地说道。 
  关嬷嬷听了,已经忍不住,流下泪来,低声道:“奶奶这辈子命苦,下辈子好好享福吧。” 
  “谁知道下辈子如何呢?且熬吧。”妙云低头,看着碗里的粥,道:“好香的粥,这是加了红枣么 
  红彤彤的,看着倒是叫人开胃口。” 
  说话间,她一调羹一调羹的,将碗中的粥用尽。 
  关嬷嬷已经不敢看妙云,转过脸去,平了平妙云身上的被子。 
  “嬷嬷,劳烦再给我盛半碗。托嬷嬷的福,要是能早点出奶就了,要不然饿着了孩子可怎生好……”妙云地声音,带着几分迷离…… 
  * 
  苏州织造府,内宅,佛堂。 
  文氏彻夜未眠,盘腿坐在观世音佛像前,嘴里念着《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 
  从入夜开始,她已经不知念了几遍:“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明咒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