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21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21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少,没见他对谁这个亲过。” 
  “养儿方知父母恩,如今真是没什么盼的,只盼着孩子们能平平安安的长大。”初瑜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对宝雅说道。 
  宝雅想起一事,撅着嘴道:“原还盼着哥哥嫂子能带侄儿侄女们过来,骨肉能团圆团圆,谁会想到他们没有随扈。” 
  初瑜晓得她想念娘家,劝慰道:“再等等看吧,不是说到了七月里随扈的王公大臣与京城留守的还要轮换么,许是那时就来了。” 
  提及兄嫂,宝雅已经收了笑,犹豫了一下,压低了音量说道:“初瑜,听说我哥哥那边二阿哥与三阿哥都没了,有些闲话可不好听,都传到我耳朵里了。虽晓得嫂子不是那样的人,但是这样被人嚼舌头,到底有名声有碍。” 
  平郡王讷尔苏妻妾拢共诞下六子一女,其中大阿哥福彭、四阿哥福秀、六阿哥福靖与大格格福敏是嫡出,二阿哥、三阿哥与五阿哥是庶出。 
  初瑜听提及曹佳氏,道:“还能有什么?不过是见王爷与福晋夫妻情深,惹得外人眼红罢了。巴不得搞风搞雨的,引得他们夫妻反目。有阵子,京里传得也邪乎,因这个缘故,福晋还病了一场。” 
  “换做其他人,许是有心毒的, 
  看着八面玲珑的,骨子里也有着傲气。我也是担心因T|使得哥哥嫂子有了嫌隙。”宝雅说到这里,苦笑道:“说起来,这京里的王府、贝勒府里,最不缺的就是怨妇。都是盲婚哑嫁的,真能琴瑟相合的有几对,剩下的多是‘相敬如冰’了。不少府里,嫡妻就是摆设,整日里闲的,自然要生出事端来……” 
  说到最后,触动自己心事,宝雅就有些说不下去。 
  初瑜这边,则是想到娘家那头,也带着几分尴尬,不愿再接这个话茬,笑着岔开话道:“眼看就要端午了,不晓得热河这边热闹不热闹?在京城的话,城里城外处处都是庙会。” 
  “京城的庙会啊……”宝雅脸上露出向往之色,随即摇摇头道:“庙会有什么好看的,到时候行宫这边少不得要赐宴,你要快点养好,咱们进宫看景儿去。不是说行宫里的景致,夏天瞧着最好么……” 
  * 
  热河出城十里外,乌鸦鸦地站着好几排人。 
  虽晓得圣驾从喀喇和屯动身,怎么也要午后才能到热河,但是谁敢掐着点等,那不是大不敬么? 
  从巳初“上午九点”开始,众人就是放下手中差事,出城十里恭迎圣驾。像七阿哥与行宫总管齐敏,则是昨儿就动身到喀喇和屯迎驾。 
  虽说天不热,但是日头晒得人难受。曹颙有些眼晕,避身寻了块树荫呆着。 
  这是株野生的榆树,一人多高,榆钱已经尽落了,长着嫩嫩的叶子。 
  曹颙扶着树干,想着来热河前还惦记带着初瑜春游与野炊什么的,却是一样都没做。 
  这时,就听身后有人担心地道:“孚若,还熬得住吧?瞧着你脸色儿不太好。” 
  是伊都立跟过来,面上带了几分担忧之色,打量着曹颙道。 
  曹颙心里苦笑,虽说没有按照七阿哥的建议“告病”,但是他身体也好不到哪去。 
  去年在草原上重伤,养到冬天没好,就赶上庄先生故去。这以后,伤心劳神的,就没有消停过。 
  李氏与初瑜两个,已经使人按顿地给曹颙熬补药。曹颙思量了一番,还是做了小动作,将补药都浇花了。 
  就算不装病,也得给康熙看看后才喝。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间哪有那么美的好事? 
  如今曹颙已陷入一个怪圈,越是出息,遇到的事情越多,得罪的人越多。又没有退后的余地,怎能不让人熬神? 
  他发现自己有些太“懂事”了,谨小慎微的,让康熙能放心地交给他差事。 
  过犹不及。他才二十三,那些老头子背地里不是还说他是“黄毛小子”么?不大不小地出些纰漏,也不算是了不得的过失。 
  “没事,就是这几日差事繁杂,没歇好。”曹颙弹了弹衣袖,说道。 
  伊都立摇摇头,道:“瞧你都清减成什么样了?眼睛都凹进去了,衣服也哐的厉害。怕是一阵风,就要将你刮走了。” 
  曹颙回头看了看行宫方向,道:“总算赶在圣驾前修缮完毕,咱们两个的差事也算了了。前些日子,我忙着照看内子,差事上都是大人看着,让大人受累了。” 
  伊都立听他提及这个,摇摇头道:“别臊我了,是我治家不严、门户不紧,才使得贼人得逞,让郡主这般凶险。 
  多担当些差事算什么,老天保佑,总算是没出大事,要不然我就要跟大人自杀谢罪了。” 
  “大人别多心,还是我的缘故,引得仇家上门。即便不在大人家,那女子寻了机会,还是要出手的。”曹颙说道。 
  经历这番变故,伊都立似乎也老成许多,没有了素日的轻佻。 
  两人说着话,就看到不远处的人群有些骚动,就听有人道:“快看,圣驾到了……” 
  顺着官道望去,远远地传来鼓乐声与马蹄声,只见旗旌飘扬,与数不清的兵马。 
  以曹颙为首,众人按照品级都跪下恭候…… 
  * 
  京城,太和殿广场。 
  从二十二日开始祈雨,至今已经五日。 
  二十二日下晌,天就有些发阴,随即撒了几滴雨水,云彩就被风吹散了。剩下的那几日,积了两次云,响了好几次雷,地面都没湿。 
  今儿还算好的,这祭台上的香还未燃尽,不到未时,天上又响起惊雷来。 
  广场上的王公官员,已经稀稀落落,大家每日里来走个过场,就都回衙门吃茶去了。 
  十四阿哥不是有耐心之人,这次祈雨却跟转了性似,日日不落。 
  四阿哥瞧在眼里,晓得他是另有所图,心里冷哼了几声。 
  再这样旱下去,京畿的百姓要遭罪了。四阿哥仰着头,看着天上薄薄的云层,期盼乌云再厚着。 
  却是天不从人愿,原本稀疏的云层渐渐散去,又剩下万里晴空。 
  烈日骄阳,说不出的刺眼,四阿哥低下头,心里颇为失望。 
  祭台上的香已经烧完,今日的祈雨完毕。 
  十四阿哥掏出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对四阿哥说道:“皇阿玛那边还等着京城的雨报,若是再这样下去,瞧礼部那些官员怎么报?” 
  四阿哥笑笑,没有说话,就听十四阿哥接着说 
  四哥,好几日没给额娘请安了。若是四哥不忙,咱们去请安吧?” 
  见十四阿哥满脸亲近,眼里也有期待之意,四阿哥犹豫了一下,终是点了点头。 
  十四阿哥还没有分府,就住在宫里的阿哥所,想要探母什么时候不能去?他这样说,想来是最近真忙,也有刻意同四阿哥亲近之意。 
  这次圣驾去热河,德妃并没有随扈,而是留在京城主持宫务。 
  见两个儿子来请安,她亦是满脸欢喜,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话起家常来。 
  四阿哥饶是冷面,也不好在生母面前摆脸,强笑着听了;十四阿哥则是欢声笑语,讲着衙门里听来的市井趣闻,哄得德妃满脸带笑。 
  虽说十四阿哥已经年近而立,长女长子都十几岁了,但是在母亲面前,还像个孩子似的。 
  德妃望着小儿子,满脸满眼地慈爱;望向长子的时候,神色就没有那么自然。 
  “你们是同胞兄弟,自应比别的兄弟亲厚。往后彼此扶持着,额娘心里也就放心了。”德妃口里说着,眼神却是往四阿哥那边瞟。 
  十四阿哥笑着说道:“额娘放心吧,四哥何曾同儿子计较过,向来让着我的。往后啊,我也懂事,晓得要顺着哥哥,亲近哥哥。” 
  瞧着他们母子一唱一合,四阿哥只觉得心里发冷。 
  他使劲地攥了攥了手中的佛珠,笑着点点头。 
  德妃脸上笑容更盛,道:“眼看就要端午了,到时候咱们娘几个也团圆团圆。额娘使人预备好席面,你们将福晋与小阿哥、小格格们都带来……” 
  这番母子相聚,共叙“天伦”直用了一个多时辰。 
  看着平素稍显木讷地生母,“吧啦”、“吧啦”地说个没完,四阿哥也能感受这份“慈心”。 
  只是令人稍感悲凉的是,这份“慈心”多是为她的幼子,就连话里话外也是多方嘱咐他这个当哥哥的,不要忘了护着弟弟。 
  “兄弟合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听着让人羡慕,但是四阿哥却从十四阿哥身上看不出。 
  霸着兵部,收拢“八爷党”众人,十四阿哥已经是取而代之之势。 
  不过是因八阿哥在宗室与老臣中仍有威望,十四阿哥这边就算小动作不断,也是不好放在光天化日下,总要遮遮掩掩的。 
  四阿哥作为年长的阿哥之一,封着亲王爵位,还有养母孝懿皇后佳氏母族的势力。要是拉拢过来,十四阿哥也算借了大力。 
  到底是长大了,四阿哥看着十四阿哥,只有这一个想法。十四阿哥小时候何其娇纵,对他这个年长十岁的同母哥哥,只有愤怨与疏远的,也没有恭顺的时候。 
  四阿哥端着茶盏,看着里面的热茶,喝了大半口,身上总算有了些热乎气…… 
  * 
  曹府,偏厅。 
  紫晶看着穿得严严实实的韩江氏,笑着说道:“大热的天,有事儿打发人来传话就是,还值得巴巴地赶来?” 
  韩江氏身上穿着竹青色的对襟褂子,下边是宝蓝色百褶群,手里拿着素色团扇,看着极是素雅。 
  听了紫晶的话,她淡笑着说道:“后日便开业了,明日怕抽不开身,今日就冒昧登门了。后个开业,在那边宅子请了一日戏,没有外人,不过是个铺子掌柜娘子什么的。姑娘要是赏脸,就过去溜达溜达。” 
  紫晶唤人上了茶,对韩江氏道:“既是韩奶奶说的,我指定要奉陪的。等这四家开业了,拢共就是十家了。韩奶奶就是再要强,也是个弱女子,不是铁打的筋骨,往后也当好好保养才是,” 
  韩江氏点了点头,道:“谢姑娘的关心。” 
  说话间,紫晶身边小丫鬟已经送上两个包袱过来。 
  紫晶接过,推到韩江氏跟前,道:“听说韩奶奶认了个闺女,我这里也没有什么好贺的,有几块衣服料子,是亮地纱与湘云纱,给姑娘做两套家常衣服吧。还有对金镯子,是我早年戴过的,样子古朴,比外头世面的强些,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韩江氏有些动容,道:“这怎么好让姑娘破费?” 
  “难得的喜事,奶奶肯收,就是给我脸了。”紫晶笑着,指了指下边的包裹,道:“这里面有两株雪莲与半斤燕窝,是我们太太、奶奶给我补身用的。我是个闲人,哪里用得上这些?虽晓得韩奶奶是个财主,家里也不缺这个,到底是外头买的,未必合心。” 
  前面的还好,后边的这个韩江氏倒是有些不敢收了,道:“姑娘的盛情,小妇人心领了。到底是太太与郡主的好意,还是姑娘用吧。” 
  “我那还有别的,韩奶奶就收了吧……”紫晶说着。 
  韩江氏看着紫晶身上的细布衣裳,在看着屋子里寻常的摆设,心里也不由叹一声,富过三代,到底不一样。不像暴发户似的,都挂在面上。 
  并不见繁华似锦,但是细微之处,还是不俗……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六十一章 九子粽(一) 
  
  热河,四知书屋。 
  这里是热河行宫中路所在,康熙平素坐卧之处。除了康熙与当差的太监外,屋子里只有曹家父子二人。 
  曹寅躬身站在一侧,曹颙则是刚被传召过来,俯首见驾。 
  康熙看了看地上跪着的曹颙,脸上看不出喜怒,道:“听说你差事完成的不错,起来回话吧。” 
  曹寅穿着官服,想来也是从衙门过来,看着儿子神色惨白,嘴唇发青,他不由皱眉,脸上难掩关切。 
  曹颙这边,听了康熙口谕,应声起了,俯首退到父亲身后待命。 
  父子二人,谨言慎行,都是一般无二的恭顺模样。康熙看在眼里,心里却不太舒坦。 
  站得太远了,隔了五、六步远。不知是曹家父子站得远,还是他耳朵有些沉了,只觉得对答之间,听不真切。 
  康熙抬抬下巴,示意魏珠给曹寅搬了凳子。曹寅又谢过圣恩,方挨着凳子坐了。 
  除了前儿圣驾到时,康熙在接驾的官员中见过曹颙一面后,这才是在热河的第一次见面。 
  到底是上了年岁,这一路行下来,有些乏,昨儿康熙就没有召见臣工。 
  看着曹寅容貌清瘦、难掩老态地模样。康熙还没觉得什么;看到曹颙也病怏怏地。弱不胜衣。康熙就觉得有些刺眼。 
  他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对曹颙道:“初瑜身子如何了?太医怎么说?” 
  曹颙出列。躬身道:“回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